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弱势群体指的是在物质生活条件、社会承受力、社会地位以及权利保障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对其予以特殊保护是实现社会实质公平和人权保障的重要体现.我国法律对弱势群体有相应的保护条款,尽管尚有不尽完善之处,但目前面临的迫切任务是完善和落实相关制度,实现已有的立法规定. 相似文献
2.
论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志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6(2):110-116
弱势群体问题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弱势群体提供法律保护,既是人道主义和法律正义的体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目前,我国在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建立和完善对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性法律制度、发展性法律制度以及行使权利法律制度,是改善我国弱势群体保护现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试论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弱势群体”是对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生理健康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的人群的总称,其缺乏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能力。弱势群体的成因既有先天因素,亦有后天社会因素。现有法律不足以保护其利益,故需探求新的保护机制和方式。在法律理念更新的基础上,采取多方位、多层次的保护措施,完善保护弱势群体的法律体系,方能实现社会的实质公平。 相似文献
4.
论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犁耘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1):78-80
弱势群体问题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弱势群体提供法律保护,既是人道主义和法律正义的体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目前,我国在弱势群体的保护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健全弱势群体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弱势群体保护的各项制度建设,加强政府对弱势群体的保护职能,是改善我国弱势群体保护现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分层的加剧和不同利益群体间矛盾的凸显,弱势群体问题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日益成为影响和谐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既是社会公平、法律正义的体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从弱势群体的特征界定弱势群体的概念和典型形式;接着,论证了法律应保障弱势群体的原因,并指出弱势群体是社会保障主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应制定统一的社会保障法来保障弱势群体。通过本文的探讨,以求在法律上对弱势群体保障的形式公平,最终实现社会的实质公平。 相似文献
7.
胡宜安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44-48
必须从政治与经济的双纬度上来理解弱势群体。弱势群体的本质在于其自身政治与经济的特殊同构性,弱势群体的产生根源于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政治与经济的结合方式及其发展趋势。经过体制分化、结构断裂和阶层相对关系模式再生产,政治与经济从不同构到不合理同构再到自我复制,这就是弱势群体的生成机制。建构政治民主和经济公平是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王清埃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10,11(6)
社会转型期,由于社会体制改革,在城市中一部分的公民承受了过重的改革的代价沦为了城市的弱势群体,他们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相对比较弱,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对城市中弱势群体利益的保护已经成为关系社会稳定发展的重点问题.在目前城市弱势群体保障缺失的情况下,要不断完善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社会保障立法和司法救助制度,为弱势群体建构起法律的保护屏障. 相似文献
9.
我国弱势群体利益诉求机制的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社会转型期不断出现的弱势群体,已成为引发社会利益矛盾和冲突的重要原因,也成为关系社会公平、公正的焦点问题。弱势群体缺乏有效的利益诉求渠道,是群体性事件引发和难以良好解决的关键因素。建立完善的弱势群体利益诉求机制,并注重提高弱势群体自身的文化水平和政治素质,建立和扶植代表他们利益的各种社会组织,对于实现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兰倩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138-141
经济法是一门边缘性学科,其位于经济和社会的边缘,游弋于市场与政府之间,以实现社会正义为己任,维护社会整体利益、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在解决问题时总是围绕着如何处理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协调社会和个人等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文章通过经济法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将经济法的这一视角展示出来. 相似文献
11.
民族法制现代化是法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民族法制现代化在践行过程中有其固有的属性诉求,特别是民族性。满足、适应和推进民族法制现代化的路径是多元的,包括构建市民社会的理论视角、完善民族法制的形式合理性、促进人的现代化和少数民族本土法治资源的现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12.
中国法制现代化的文化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先广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2):70-72
鸦片战争以来,在内忧外患之中,中国法律制度一直处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艰难转换过程中。传统法律中的许多有益的营养成分,已经潜移默化地存在于现代社会。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消极落后的观念与现代法治理念间的冲突,越来越明显地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13.
关丽苹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1):31-33
传统农村社会救助在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过程中存在许多缺陷,如覆盖面窄、标准低、法制建设滞后等。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仅能克服传统农村社会救助的缺陷,而且有利于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低保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会产生诸多问题,还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14.
社会救助作为社会保障系统的一个重要部分,其改革和完善受到社会和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小城镇地处城乡的结合处,其社会救助体系的完善对于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有着双重的意义。文章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现阶段小城镇社会救助的内容与方式、资金的来源与使用以及机构的设置与运营等进行系统分析,提出小城镇社会救助体系的构筑设想。 相似文献
15.
刘美玲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4):311-313
分别从理论上、历史上、国外经验、国内现实四个角度论述了道德建设法制化与法制建设道德化的必要性,指出了它们是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协调发展的两个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以青少年犯罪的心理行为研究、动因研究以及规律研究为基础,结合对海口市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特征和趋势分析,提出了基于帮教的预防青少年犯罪的TSP体系,介绍了TSP体系的架构、运行机理、保障条件.海口的实践表明,TSP体系具有全方位、多层次预防青少年犯罪、矫治行为综合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生物技术的高速发展,遗传资源的保护问题也日渐凸显,遗传资源的获取与惠益分享所涉及的法律问题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尤其是在《名古屋议定书》之后,对于我国的遗传资源保护法律与管理体制又提出了新的挑战,解决遗传资源的获取与惠益分享的法律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必须尽快完善我国的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的法律制度,以最大限度的保护遗传资源并实现最佳收益。 相似文献
18.
王长江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5):55-57
建立健全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制度,切实解决其住房困难,与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一样,是政府公共政策的重要内容。我国政府多年来非常关注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为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并采取各种措施保障政策的落实。但是,土地供应不足、建设资金短缺、准入退出机制的不健全等问题制约了现行住房保障制度的有效实施。因此,各级政府履行政府公共职能是建立健全住房保障制度,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9.
张永泉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7(1):70-74
文章通过对起诉条件和立案要求的分析,剖析了审查起诉内容的实体法律性质,在比较国外民事起诉制度的基础上,对我国审查起诉制度进行了深刻地理性反思,并指出,现行审查起诉制度缺少正当性和合理性,严重侵犯了当事人的诉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