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明确了技术进步与可持续的概念的基础上,从生态、经济和社会等几个角度探讨了技术进步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了技术进步、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联系。最后得出了“技术进步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可持续发展也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技术进步”这一必然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我国外贸可持续发展战略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导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外贸可持续发展已纳入世贸组织框架协议,成为当代国际经贸领域里的中心议题,备受各国政府重视。从观念、外贸管理体制、经济体制、环保技术、环境管理等方面探讨我国外贸可持续发展战略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从宏观上提出一些政策措施,对促进我国外贸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我国近十年来的外贸商品结构发展变迁分析,总结出我国外贸商品结构变化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和詹姆斯·布兰德等人的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提出了优化我国外贸商品结构的对策,旨在加快我国外贸商品结构的调整,实现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江苏外贸可持续发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深刻阐述了外贸可持续发展内涵,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江苏外贸可持续发展的现状,提出了江苏外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 ,我国迄今为止所实施的有关产业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是 ,与政策目标之间还存在着差距。未来我国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以此促进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 ,改善产业组织结构 ,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退耕还林与粮食生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退耕还林是实现我国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而粮食生产的持续稳定增长又是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重要前提.在当前环境恶化的条件下,两者之间缺一不可.但怎样退,退多少,才能既改善生态环境,又实现我国粮食供需的平衡呢?本文认为需要合理划分耕地与退耕还林地的界限,实现社会总效用最大化;需要加决粮食生产技术进步速度,提高耕地的粮食生产率,实现退耕还林的持久稳定.  相似文献   

7.
从技术论的角度 ,分析了技术进步与农业发展的基本关系 ,阐述了依靠技术进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进而提出了加速技术进步促进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十一五"期间,我国对外贸易虽经受住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但我国外贸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依然没有解决。为实现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特此分析了制约我国外贸进一步发展的各种因素,并提出了实现"十二五"时期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运用生态足迹的改进模型——外贸足迹模型,选择2001—2008年的数据,对广西农产品外贸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2001—2007年广西农产品外贸发展具有可持续性,但2008年的农产品外贸则缺乏可持续性;而2007年广西主要农产品"出口外贸值足迹"的计算结果显示,广西的水果、蔬菜、药材的出口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但水海产品和食糖的出口则存在不可持续性。因此,广西应增强可持续发展意识,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产品附加值,优化农产品进出口比例和优化农产品进出口结构,减少农产品外贸对资源的过度消耗和对环境的过度污染,转变外贸的增长方式,以实现广西农产品外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金融发展通过"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两条途径来实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技术进步才是决定长期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判断(农村)金融能否可持续发展的标准应该是其能否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基于1985-200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分析,认为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技术进步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的、单向因果关系,即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村金融发展有着推动作用,而农村金融发展对我国农业技术进步的作用不明显.因此,我国农村金融深化改革应该以促进农业技术进步为导向,以实现农村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1.
构建技术创新、环境友好型外贸发展模式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采用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从技术创新和保护环境的视角,构建江西省各设区市技术创新、环境友好型外贸发展模式的评价指标,并对江西省11个设区市的技术创新、环境友好型外贸发展模式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在环境友好型外贸发展模式中有重要作用;南昌市在以技术创新促进环境改善、外贸发展方面位于江西省前列;景德镇市在构建技术创新、环境友好型外贸发展模式具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外商直接投资技术转移及其溢出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接投资是国际技术扩散的重要渠道。随着我国利用外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外资不仅成为我国财政收入、外贸出口增长的重要来源,对我国经济增长、就业、国际收支平衡等产生重要影响。为了更好地发展经济,就需要针对外商直接投资于外贸和技术进步中的作用机理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技术进步是实现碳减排的重要途径,其对我国林产品贸易碳排放效应的作用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探究。基于此,选取木质林产品作为林产品的典型代表,利用2010-2019年我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通过系统GMM方法探究我国木质林产品贸易对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分析不同技术进步路径在其中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林产品贸易直接效应会导致林产品碳排放的增加,对环境呈负面影响,而技术效应呈正面影响,但技术利用效率等仍有待提高;技术引进路径的中间作用效果检验成立,而自主创新结果不显著,且证实技术进步在其中并非起到“中介作用”,而是遮掩了对外贸易对环境的直接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林产品贸易可持续发展做进一步展望。  相似文献   

14.
从外贸规模、外贸结构、外贸效益、外贸可持续发展、外贸竞争力五个方面建立外贸增长方式及其转变的评价指标体系,以中国1995-2008年的数据,对外贸增长方式转变成效进行了实证研究表明,从总体上来看,外贸增长方式转变已有成效;规模指标显示外贸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指标显示外贸结构在波动中优化,但优化程度与规模增长相比显得不足;效益指标、可持续发展指标、外贸竞争力指标,都有一定程度的上升。但贸易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贸易条件需要进一步改善,环境、资源指标需要进一步提高,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15.
农产品物流对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经济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将区域协控中心作为系统核心融入到西部地区农产品外贸物流结构内,分析基于区域协控中心的西部地区农产品外贸物流的概念和内涵,研究基于区域协控中心的西部地区农产品外贸物流的运行模式,建立新型组织形式、关系模型、运作机制,并利用空间结构的优化、集成化的管理模式,提出基于区域协控中心的西部地区农产品外贸物流的实现途径。研究表明:建立健全西部地区农产品外贸物流模式,能够降低农产品对外贸易的物流成本,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国农产品外贸物流可持续发展机制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外贸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维度,以绿色技术创新为主线的绿色发展是实现贸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基于2010-2019年中国27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从外贸增长、外贸结构、外贸竞争力和外贸效益等方面构建外贸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标评价体系,运用双向固定效应与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绿色技术创新对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绿色技术创新不仅对外贸高质量发展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而且还能通过节能减排效应、产业结构优化效应显著地促进我国外贸的高质量发展;从区域异质性的角度来看,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对我国东部地区、普通地级市和高人力资本地区外贸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果更为明显。文章从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强化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和加强区域间合作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我国外贸高质量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的外贸结构存在着非持续性的弊端.构建以环境禀赋为基础的绿色外贸结构是外贸结构调整、优化与升级的新思路.绿色外贸结构基本框架的构建,对推进我国对外贸易和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循着教育-人力资本-技术进步-经济长期增长的发展逻辑,即技术进步改善了生产函数提高了要素生产率而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而教育是技术进步的基础,那么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教育与技术进步之间的数量关系如何?本文通过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教育对西部地区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进而说明教育在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一结果给西部地区进一步贯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力度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等相关政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析了中国出口商品在进口国遭遇的主要损害及原因,从经贸体制、国际贸易动态演变、企业出口秩序、外贸增长方式的集约化转变、应对技巧和相互原则等探讨了90年代后期应对国外对华反倾销和实现中国外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技术是人类改造自然、增进效率的重要工具,也是实现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技术决定论甚至将技术进步视为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而社会建构论则强调社会结构和组织结构对技术的建构作用。事实上,技术进步与社会进步间更可能是一种相互作用、互相促进的关系,更接近于一种互构关系。不过,社会进步并不能够自动实现社会进步,技术进步也只是实现社会进步的技术基础,并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为社会进步奠定物质基础。而共享技术红利,才是从技术进步到社会进步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