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创作个性     
人们对创作个性有许多不同的见解,除了“风格就是个性”外,还有这样两种流行的观点:“创作个性,就是艺术创作过程中体现的艺术家审美感受和艺术造型的特殊性的综合”;“创作个性,是在创作实践中体现的作家世界观,特别是其中的审美观和艺术情趣修养、生活经验、形象思维、创作方法等一系列特点的总和”。但我认为,创作个性首先是一种能力——作家以独特的审美方式把握和反映生活的能力。它象徽号一样标志着作家的才气、学识、生活洞察力和艺术表现力。科瓦廖夫在《文艺创作心理学》中说:“马克思列宁主义美学和心理学是在创作过程的全部复杂性  相似文献   

2.
创作个性是作家个性在作品中的特殊表现,优秀的作家作品都具有鲜明的个性。茹志鹃的创作,把个性描写渗透在每个环节之中,她以清俊、委婉、细腻的笔致,展现出战争时期军民关系的圣洁与温馨;她用冷峻的鞭挞、深沉的呐喊来呼唤动乱后失落了的党群关系。茹志鹃的创作个性还凸显在其表现手法的独特性,即抒情结构的严谨、艺术构思的精巧和心理描写的精湛。  相似文献   

3.
执着的追求鲜明的个性──郭保林散文创作简论石兴泽任何作家都以自己突出的创作方法引人瞩目。郭保林在新时期散文艺术格局中的显赫地位,也是由其创作个性决定的。下面就其突出个性作些粗略的分析。作家的创作个性,首先是题材选择的个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题材的独...  相似文献   

4.
作家的创作个性,是前苏联著名文艺理论家赫拉普钦科毕生所关注的问题。赫拉普钦科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本精神的基础上,根据文学活动的自身特点,围绕作家的创作个性,实事求是地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和看法,形成了较有体系的创作个性理论,成功克服了庸俗的文学社会学和教条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的束缚,卓有成效地发展了前苏联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相似文献   

5.
创作个性问题,实质上探讨的正是作为创造主体的作家人的本体,作家人审美创造的心理奥秘以及通过这种审美心理系统对人类社会的感知和表现;是探索和阐释文学的本质和股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一、中西创作个性理论的特征创作个性作为文学研究中的理论问题是到现代才产生的,但其思想萌芽却可以上溯到古代。在中国,庄子提出“心斋”、“坐忘”的命题,可能是最早的比较详备的关于作家审美主体(心胸)的论述。它的核心思想就是要求审美观者从自己内心彻底排除利害观念,超越自己的生理欲望,从而使精神获得解放,得到创造的自由和创造的乐趣。…  相似文献   

6.
<正> 象大自然的鲜花各有其色彩和芳香一样,每一个成熟的作家,也有其不同的创作个性。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中说:“各师成心,其异如面.”意思是说每个作家按照自己的个性来创作,作品的风格就会象各人的面貌一样彼此互异。秦牧是一位执着地追求独特的创作个性的作家.无论是观察生活的角度、揭示生活的深度,还是艺术表现的手法,都有一种与别的作家不同的素质与才能,他的作品,都在“思想和形式的密切融汇中按下自己个性和精神独特性的印记”(《别林斯基论文集》),在风格上独树一帜,有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读者的阅读个性是指读者在长期的阅读活动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阅读习惯。表现在读者中却有着差异性。读者形成一定的阅读个性受着多种因素的影响。读者的阅读个性对文学创作产生着一定的影响推动政府调整文艺政策;促使作家调整创作思路和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8.
鲜明的创作个性,历来是评价一个作家创作成熟的重要标尺之一。桐城派文人中就不乏这样的成熟作家。姚鼐便是其中的代表。在古文创作上,姚鼐早年上承方苞师事刘大櫆,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经过毕生的辛勤读写,他成了继方苞、刘大櫆之后从事古文创作和宣传的又一大家。在古文主张上,他将方氏的“义法”说同汉学家的  相似文献   

9.
一、审美主体与艺术个性艺术个性是审美主体的基本素养,是作家艺术家审美反映和审美创造的特点的总和,是作家艺术家刖审美方式把握现实的鲜明独特的个性的形象显现。马克思十分赞赏法国启蒙作家布封的名言:“渊博的知识,奇特的事实和新颖的发现,其自身均不能确  相似文献   

10.
高尔基在谈语言的意义时,曾引用过一个俄国民间谜语:“不是蜜,但是它可以粘住一切。”作家的创作个性问题,似乎也具有类似的意义。文学领域的许多问题,特别是有关文学自身规律的一些问题,都与它直接有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作家创作个性问题,是文学的基本问题之一。 当然,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笔者所以不自量力提出这个问题,是想以此引起同志们的兴趣,共同来探讨这一问题,以期对新时期文学的发展,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能够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玛拉沁夫同志是党培养下成长起来的蒙古族作家。一九五一年他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科尔沁草原上的人们》,开始踏上了文学创作道路。一九六二年,他出版了短篇小说集《花的草原》,修改重印了长篇小说《茫茫的草原》(上部),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粉碎“四人帮”后,他创作了电影文学剧本《祖国啊,母亲》、中篇小说《第一道曙光》和短篇小说《踏过深深的积雪》、《活佛的故事》、《大地》等。这些作品标志着玛拉沁夫创作的进一步发展。作为一名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同志致力于广泛而深刻地反映蒙古族人民斗争生活的历史进程,他的作品不仅是蒙古族人民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而且充实和丰富了我国当代文学,为社会主义文学事业做出了贡献。他是一位具有自己鲜明创作个性的优秀作家。本文着重谈谈玛拉沁夫的创作个性。  相似文献   

12.
周萍 《晋阳学刊》2001,(3):67-70
张平是一个有良知、有责任感的作家 ,他的创作原则是为人民大众、为老百姓说心里话。张平作品揭示的内涵是对人生价值的深入探索 ,还是对社会法制体系建构的热切期望 ,抑或是以理想来实现改革的大胆图解 ?由此剖析张平小说的审美个性可以见出他创作上的成就以及存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萨拉·朱厄特的《乡村医生》被普遍认为是作家为了实现儿时的学医梦想和感激父亲的教养之恩而创作的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其实,作家创作《乡村医生》还有另外一个目的,那就是通过小说来描写和对照“放任型”“专制型”“权威型”等不同类型的父母教养方式,巧妙地“参与”到她所处时代的关于父母教养方式与孩子成长关系等社会话题的讨论中。在作家看来,“放任型”教养方式下的孩子,其个性发展由于得不到父母必要的引导和约束而会出现成长失控,甚至产生悲剧;而“专制型”教养方式下的孩子,则因为父母过分地约束和压制其个性发展而成长受挫,难以在社会上有所作为。正是意识到“放任型”“专制型”教养方式都存在缺陷,会给孩子的发展带来伤害,朱厄特还在《乡村医生》中积极探索更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教养方式。她将自己接受父母“权威型”教养方式的成长经历融入小说创作中,并自信地对其加以推荐。相较于另外两种教养方式,“权威型”教养方式下的孩子不仅能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注和重视,也能享受到父母给予的民主和自由,个性得以健全发展,从而更加快乐自然地成长,实现人生价值。这也是作家在教养方式方面的远见卓识。  相似文献   

14.
莎士比亚创作中究竟活跃着多少人物,研究者们好象未曾有过精确的统计,但有一点却是人们的共识,即莎氏的全部创作,无疑是一个巨大的人物画廊,而且多种多样,写的唯妙唯肖,有血有肉。英国文艺评论家屈莱登在《论戏剧艺术》中写道;“他(指莎氏)描写任何东西,你不仅看得见,还能摸得着。”这种奇妙的艺术效果,当然不是一般平庸的作家能够获取的。那么,在镌刻艺术个性上到底有哪些是他超越前人的开拓性贡献呢?  相似文献   

15.
当一个作家形成独特的创作个性;成为文学大家以后,人们就习惯于审定他在风格流派、文体模式上届哪种类型,并把他放在世界文学范围内加以比较考察,寻找他与世界文学的联系。随着对茅盾创作个性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发现茅盾的作品,以冷静的社会分析的色彩,以巨大的规模和气势,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在同类作品中独领风骚;人们还进一步发现,尽管茅盾受到世界许多文学大家的影响,然而在总体类别上,更相似于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在这一方面,茅盾的文学活动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对现当代文学产生了…  相似文献   

16.
中年作家冯苓植的中篇小说《虬龙爪》(《小说界》1985年第4期)引起社会较广泛的关注。此作是他艺术追寻新的标识,犹如一面高举的旗子大书“个性”二字。艺无涯,追寻亦无止境。一个作家向自己艺术目标的接近,很大程度上是在自我否定过程中实现的自我肯定。冯苓植是一位富于追求精神的作家,我们从他创作的座标系上,看看他的扬弃过程,对理解小说创作也是有兴味的事情。  相似文献   

17.
李清照个性成因及其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认为,李清照鲜明的叛逆个性的形成,是因为她有着良好的早期教育、宽松自由的家庭环境和青年时期美满幸福的婚姻生活;而蔑视权贵、关切国事、晚年再嫁与离异以及敢于批评男性权威、于创作中独辟蹊径等,则是其叛逆个性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这个以农耕文明著称的东方民族历来勤劳务实、注重家族人伦、以家为本,虽然个人在整个家族中的地位无足轻重,但是不因个体生命消失而长久承传下来的家族文化对后人的影响却十分巨大、不容忽视,在中国现代作家独具个性的文学世界中,不难看到各自家族文化遗留在自己创作心理上的宝贵刻痕,这种刻痕抑或是成就他们作为独一无二伟大文学家的生命密码。  相似文献   

19.
张虞 《北方论丛》2007,(1):40-43
作家的艺术生命与创作的价值在于有自己的独特个性,但是在解放区文学里,存在着消泯作家个性的同化力量,使很多作家丧失了个性。而丁玲却坚持了自己一贯的个性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创作原则。本文着重阐释了她此时创作的鲜明个性,分析了形成此种创作个性的原因,并对其创作的价值和意义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0.
从汤显祖的尺牍看其文学家个性精神孙爱玲文学是文学家个性精神的投影,文学家的个性精神在一定程度决定着文学的品位和价值,考察文学家个性精神是文学研究的重要角度。明代伟大文学家汤显祖以其内涵丰富,卓立不群的个性精神,创作了具有不朽价值的伟大剧作,和莎士比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