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爱因斯坦认为,科学是寻求人类感觉经验之间规律性关系的有条理的思想,科学的进化或科学的革命具体表现为科学实在概念的根本变革,宇宙宗教感情是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最强有力、最高尚的动机,科学家的外在自由和内心自由是科学发展的必要条件,科学对于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巨大推动作用.对爱因斯坦科学观的研究,有助于人们深化科学的认识,优化科学的要素,改善科学的条件,推进科学的发展,加快我国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科学内含深刻的伦理本性,主要表现在对善恶的关涉、发现真理与把科学作为游戏。同时,在对自然和存在的虔敬,对人类的爱与善以及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与命运等伦理方面,科学与宗教发生着密切的关联。而作为科学与宗教的密切关联从西方科学家精神上所体现的宇宙宗教感情,既不设定人格化的上帝,也有别于各种各样的邪教,它本身就指涉宇宙的和谐秩序与规律,是一种信念,即基于伦理的信仰旨趣,这是看待西方科学家信念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3.
人才学认为,科学创造的最佳年龄区在二十五岁到六十岁之间,而其成才峰值年龄为四十岁左右。以下是一些学者为有关人才划分的最佳“时间表”:  相似文献   

4.
科学精神与科学家的宇宙宗教感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宇宙宗教感情是科学家在科学探索活动中产生的一种对自然的主体感情,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宗教信仰。作为人类心理活动知、情、意结构的一部分,它不仅和科学精神在内容上不相矛盾,而且二者通过科学家的科学活动而相互促动,共同构成科学进化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5.
文章讨论了爱因斯坦的宗教观,认为爱因斯坦是旗帜鲜明的无神论者;分析了他提出的宇宙宗教感情的内涵,指出它与传统意义上的宗教本质上的不同之处在于:将科学家关于世界合理性与可理解性的坚定信念与诚挚的感情结合在一起,称之为宇宙宗教感情,并认为该感情是科学研究最强有力、最高尚的动机。这是爱因斯坦对宗教内涵的拓展、宗教感情的升华。  相似文献   

6.
需要巨大资金投入和众多科学家参与的大科研项目是一种大的科研工程,把其称为"大科学"是一种误区,大科学应该是宇宙大自然整体整合存在运动演化之道——大道理。中国古代有四大科学:周易大科学、中医中药大科学、汉语言文字大科学、中国哲学大科学。中国哲学思维与西方哲学思维不同,中国是以宇宙大自然为中心,人从属于自然,而西方则以"自我"为中心去考察自然,让大自然从属于"自我"。老子的"三生万物"和庄子的"逾七为化",是对宇宙大自然整体整合运动演化普遍规律的揭示,是西方任何科学的定律都无法与之相比的。中国科学事业大发展需要学习"田忌赛马"的智慧,走出西方"大科学"概念的误区。  相似文献   

7.
德日进既是一位成就卓著的科学家,又是一位重要的天主教神学家.他试图破除理性与信仰、科学与宗教、物质与精神间的壁垒,为人类的文明探索一条出路.德日进思想的核心是一种以基督为宇宙中心的进化论.他提出了复杂性-意识定律,认为复杂性和意识是同一个现象的两种表现.宇宙按照这一定律向着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具有意识的方向演进,最终达到其最终的Ω点:基督.他还根据这一进化论的思想提出他自己的神义论观点.  相似文献   

8.
科学社会学视域下的院士年龄结构——以中国工程院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工程院院士群体的当选年龄以51-70岁为最多,平均值为64岁。偏高的院士当选年龄和偏高的院士平均年龄不利于国家的科技创新与科技进步。只有综合运用以科技政策为主的包括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等在内的多种理论和知识,把握科学家群体的特殊属性及要求,完善院士选拔制度,调整院士的年龄结构,使大多数当选院士处在科学创造力和生产力的最佳年龄阶段,才能激励更多适龄科学家胜出,找到有助于科技人才成长的正确路径,提高我国的科技竞争力和整个社会的科学能力。  相似文献   

9.
地球是宇宙中人类惟一能栖居的星球吗?这个困惑推动着天文学家不断望向宇宙深处。目前,科学家宣布首次在太阳系外发现了一颗可能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它的温度、体积估计与地球相似,而且还可能有液态水,这一发现被认为是“搜寻宇宙生命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10.
《阅读与作文》2008,(3):16-16
地球是宇宙中人类惟一能栖居的星球吗?这个困惑推动着天文学家不断望向宇宙深处。目前,科学家宣布首次在太阳系外发现了一颗可能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它的温度、体积估计与地球相似,而且还可能有液态水,这一发现被认为是“搜寻宇宙生命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11.
宇宙学是研究宇宙的起源、物质结构、物质的空间分布、几何特性以及宇宙物质的相互作用和演化规律的科学.研究宇宙,最重要的是抓住宇宙的物质(构成宇宙的材料)、能量(宇宙演化的动力)、信息(宇宙物质普遍联系的重要方式)和演化规律(物质、能量、信息之间的相互依赖和转化),这样一些带根本性的问题.目前:广为人知的是美国科学家伽莫夫等人于1948年创立的“大爆炸宇宙模型”.此外,对于宇宙的生成、演化,中国从古至今的历代学者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讨,较为成熟的定论当推中国元极学创始人张志祥研究员在深入研究中国太极图基础上,将传统文化同现代科学结合起来所提出的“元极全息宇宙模型”.分析和比较这两种模型,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中国和西方的思维方式有着极强的互补性.研究这种互补,可以增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责任感,促进人类共同的科学事业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12.
英国爱丁堡皇家天文台的科学家最近宣布,他们揭开了关于构成宇宙90%的黑暗物质之谜。这一发现把人们的视线又转移到了关于地球和空间的许多尚未揭开的谜上。其中之一便是其他星球上是否存在着有智慧的生命,即所谓最需要揭开的第六个秘密。这不仅仅是个科学上的争论问题,而且从长远来看是个对人类的前途至关重要的问题。 直到最近,人们还认为,由于我们的银河系是如此之巨大,包含有大约2500亿个类似太阳的恒星,因此银河系必定存在着无数个外星王国。但是这种理论现在引起许多人的怀疑。  相似文献   

13.
在西方近代哲学的发展脉络中,有两个特征尤为明显,即:"教会的威信衰落下去,科学的威信逐步上升。"但是,科学的光辉并没有能够完全驱逐上帝,自斯宾诺莎(Sp inoza)的泛神论之后,"上帝"的身影依然存在于许多哲学家、科学家乃至普通知识分子心中。这并非罗素判断的错误,其实泛神论中让众多哲学家、科学家陶醉的上帝并非圣经中创世纪的上帝,而是人们心中关于宇宙、星空、美与和谐的法则和秩序。  相似文献   

14.
《阅读与作文》2007,(2):26-27
在以千年,万年和亿年为单位的遥远未来,地球与宇宙将会发生什么?——地球上形成超级大陆,海水被全部吸入地球内部,无数彗星撞击行星,强力伽马射线袭击太阳系……这就是一些科学家所描绘的地球与宇宙可能的未来情景。  相似文献   

15.
《阅读与作文》2008,(8):20-21
从宇宙的形成至人类的第六感,目前仍有一些难解之谜困扰着科学家,这些谜团曾一度被人们认为是无法超越、具有一定的神秘超自然力量,其中像纳斯卡巨型图案,曾被人们认为是外星人着陆跑道。以下是全球十大未解神秘事件——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科技思想把"善"作为科技发展的最高价值判断标准,这一伦理观是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的整体认识之上的.它认为,发展科学技术的目的在于完善人的心灵,在于体认人与自然宇宙的关系,在于把握人在天地自然中的地位、作用和命运.中国传统科技伦理观启迪人们:在科学领域要注重人与自然的同一性,人类的科技行为要尊重与关爱自然,要注重科技的功用,等等.现代科技伦理精神则超越了科学领域,进入了科学--社会领域,体现了科学活动主体对科技成果合理应用的道德责任意识,体现了科学家肩负的促进科学发展和人--自然--社会系统协调发展的道德使命.  相似文献   

17.
《阅读与作文》2008,(9):10-11
从宇宙的形成至人类的第六感,目前仍有一些难解之谜困扰着科学家,这些谜团曾一度被人们认为是无法超越、具有一定的神秘超自然力量,其中像纳斯卡巨型图案,曾被人们认为是外星人着陆跑道。以下是全球十大未解神秘事件——  相似文献   

18.
从宇宙的形成至人类的第六感,目前仍有一些难解之谜困扰着科学家,这些谜团曾一度被人们认为是无法超越、具有一定的神秘超自然力量,其中像纳斯卡巨型图案,曾被人们认为是外星人着陆跑道。以下是全球几大未解神秘事件—  相似文献   

19.
佚名 《今日南国》2013,(10):59-59
1.月球起源之谜 对于月球的起源,科学家提出3种理论。一种理论是月球是和地球一起于46亿年以前从一团宇宙尘埃中生成的。另一种则认为月球是地球的孩子,从太平洋地区“抠”出去的。然而阿波罗登月探险的结果表明,地球和月球的结构成分差别很大。还有另一种假说,即俘获说:月亮是偶然闯入地球引力场,而被锁定在目前的轨道上。  相似文献   

20.
揭秘暗星     
Ker Than 《21世纪》2010,(9):78-79
科学版的《创世纪》告诉我们,宇宙起源于137亿年前,而宇宙中的第一代“居民”——恒星——则要等到大爆炸之后大约1亿年才会闪亮登场。即便根据恒星的标准,第一代恒星也都是“巨人”。它们要比现如今的任何一颗恒星都更大、更亮、燃烧得也更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