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雅明生前未完成的"巴黎拱廊街研究"表面看是在经由记忆对现代主义那些被忽略之意味细节的披露,其实,由此披露旨在展示现代主义对人自然生活的损毁,从而以意象展示方式审美地实施着现代性批判.这个深层题旨不仅见诸于该项研究的始末,而且也贯穿于本雅明整个思想历程中.  相似文献   

2.
本雅明虽生活在现代主义的盛行期,但他的思想却超越了时代,呈现出鲜明的后现代主义的特色.他的人生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从这三个阶段可见本雅明后现代主义气质形成的外在动力和内在原因.他的学术研究历程是紧紧围绕着现代性、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复杂关系,逐步完成了从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转变的历程.他一方面批判和颠覆现存文化模式,另一方面又试图为建构合理的文化形态而寻找出路.这就使他成为各派后现代理论家关注的重点,同时也将其称之为后现代主义的先驱者,其理论称之为后现代主义的源头.  相似文献   

3.
王凤才 《东岳论丛》2022,(1):109-118
作为法兰克福学派三个标杆式人物之一,在对待现代性的态度上,阿多尔诺与哈贝马斯和霍耐特有所差异.笼统地说,阿多尔诺的"现代性"概念,可以归属于哈贝马斯所说的"古典现代性"概念;但他对现代性的态度,并非仅仅局限于哈贝马斯所说的"总体化的理性批判",而是试图对现代性进行"解构".在这个解构过程中,阿多尔诺力图解构主体首要性,从而触及到了现代性的灵魂;力图瓦解同一性逻辑,从而动摇了现代性的形而上学基础;批判资本主义的等价交换原则,从而揭露了现代性的社会现实表现.从一定意义上说,阿多尔诺的"现代性解构"具有后现代特征,但又不同于后现代主义的"告别现代性",而是介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之间.阿多尔诺对现代性的批判令人深思,但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因而,对这种现代性批判本身还需要进一步的批判性反思.  相似文献   

4.
5.
本雅明<单行道>一书的特异之处在于用使传统概念思维短路的意象展示去激活被抑制的思维本身:面对实事的思维能力.正是凭借这种全新的反智方式,凭借对既存概念思维的突围,本雅明实施着现代性批判,实施着现代条件下对新人的召唤.本雅明整个思想的深层题旨只有从这样的现代性批判角度才能被真正领会.  相似文献   

6.
本雅明的审美批判思想是在对马克思的历史方法和生产、价值理论的重新诠释基础上达至的。本雅明把艺术作品看作特定历史的产物,并受制于特定时代的生产逻辑,进而,他在马克思的价值理论基础上,区分并引入了展览价值和崇拜价值概念,揭示了审美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属性,突破了西方传统美学在审美主体与艺术作品关系上的理解限度,具有重要的美学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漆思 《社会科学战线》2007,149(5):32-37
对现代性问题的反思批判有着不同的理论维度:现代主义是修正现代性的肯定性维度,后现代主义是解构现代性的否定性维度,马克思主义则是扬弃现代性的辩证批判维度。马克思主义批判分析了现代性意识形态的内在矛盾与资本主义的制度困境,实现了对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两极对立思维的超越。今天我们反思现代性问题,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批判维度就不能缺席,以此在立足批判现代性所形成的张力基础上辩证地推进现代性的范式革新。  相似文献   

8.
社会学理论发展的后现代转向源于对现代性危机的思考与批判。在这些思考与批判中,社会学理论在研究对象、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研究旨趣等方面凸显出后现代的独特理论取向,为社会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9.
本雅明以机械复制和艺术生产为核心的大众文化理论奠定了他在法兰克福学派中的独特地位 ,同时也构成了当代后现代语境中的一道景观。其大众文化的核心在于肯定技术的破坏和颠覆功能 ,这就要求我们正视伴随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大众文化 ,同时启示我们当下的文化研究应该在融合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王才勇 《社会科学》2012,(8):127-133
本雅明通过对文学(艺术)中各种现代性转向(波德莱尔、普如斯特、布莱希特、卡夫卡等)的关注和研究,发现了现代艺术经验背后隐藏着的社会变迁,进而揭示出了精神世界的嬗变。此间,由于看到了这个嬗变中不尽人意的地方,转而实施救赎,对现代性的弊端展开了批判。其灵韵思想和都市经验就是这条思想路径的集中体现。灵韵思想使他有了对艺术现代性的深刻揭示,都市体验披露了现代性的源起。而此间展现的批判态度则使他成了20世纪修复现代性的重要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1.
本雅明对视觉文化的思考中最重要的是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讨论视觉技术变革对艺术的影响.以(机械)复制技术为代表的视觉技术成为视觉文化来临的技术支撑,大众传媒技术已深刻影响到艺术(文学)写作技巧,作家也由此而成为作为生产者的作家;在机械复制技术主导之下,艺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是传统艺术的新变,另一方面则是新艺术样式的出现(全景艺术),并由此引发整个艺术生产机制的变革.更为重要的是,本雅明将自己与超现实主义息息相通的艺术气质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相结合,形成独特的“意象的辩证法”的理论运思方式,将拱廊视为资本主义的纪念碑/废墟便是其最为经典的辩证意象.  相似文献   

12.
论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三个维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西方一些学者要么全盘肯定现代性、要么全盘否定现代性不同,马克思运用辩证的方法,既肯定了现代性所产生的积极成果,又批判了现代性所导致的社会关系的物化和人的全面异化。通过对现代性的实践批判,马克思实现了对现代性的超越。  相似文献   

13.
作为20世纪重要思想家的本雅明虽然是“难以分类的人”,但在他复杂多样的思想身份中,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现代文人与后现代文化的预言家的身份标签似乎格外耀目。论者既不想简化本雅明复杂多样的思想面孔,也无意将这样一个罕见的天才加以分类,因为分类往往是对思想体系的一种流派性划分,而本雅明的特殊性在于:其多重思想身份并不是简单的平面的思想体系的划分,而是由其短暂一生中的“博学”与“才华”召集的一种纵向(时间维度)、立体(空间维度)层面的思想上的融会贯通。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也好,作为现代文人也罢,还是作为后现代文化的预言家,其最终的指向都是弥赛亚精神(救赎思想),这无疑对现代社会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巍 《理论界》2023,(5):81-88
对现代性的思考贯穿于本雅明的整个学术生涯,早期通过对巴洛克戏剧的研究,揭示了现代文学的寓言特征,它多义含混且世俗化。中期通过对灵韵艺术的思考,确定了现代艺术特征的形成取决于机械复制技术,现代非灵韵艺术继承了巴洛克寓言的关键特征,并且具备了现实的政治解放潜力。后期本雅明将现代性的思考扩大到日常都市生活之中,现代都市充满着揭示时代本质的辩证意象,它们是拱廊街、商店、地铁还有人群,它们提供了新的生存体验,人们凭此可以从原本的线性历史中爆破出来,也能将人群凝结为新的革命阶级。  相似文献   

15.
现代性是现代之为现代的本质属性,是现代社会所谓问题所在的中心,并因此产生了诸如现代性哲学话语、现代性社会学话语、现代性美学话语等不同的叙事路数。马克思则自觉立足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高度,从生产方式的存在论层面,对现代性给予了资本的本质规定和核心命名,并从资本与现代性的本质关联处,深度揭示了现代性的生成根源、现代性的延展动力、现代性的悖论现象以及现代性的终结之路。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与揭示,开创了现代性批判的全新路向,实施了对"历史终结论"的终结,提供了检审现代性的辩证视野,并指引着中国现代性的创造性建构。  相似文献   

16.
后现代性即是对现代性的诊断与解构、颠覆与批判。作为现代性批判的重要思想家,马克思、尼采和弗洛伊德共同开启了后现代性的哲学思想范式。从后现代性视域看,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现代性、颠覆传统形而上学、终结现代性哲学话语的过程中,完成了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开启了一种新的哲学思想范式。它标志着现代性的终结与后现代性的开端。  相似文献   

17.
"惊颤体验"是理解本雅明现代性理念的重要术语,但在传播、理解和接受的过程中产生了巨大分歧。通过探究本雅明对该术语的思考与提出过程,查阅德文词典,剖析该理论的深层内涵,对该术语作出界定:中译"惊颤体验"更能体现本雅明关于现代性生存的思考与救赎思想。同时,本雅明"惊颤体验"概念的理论基础包括哲学、社会学、美学等,本雅明"惊颤体验"的提出对"惊颤"理论作出了集大成的贡献。本雅明对"惊颤体验"的矛盾态度反映了他对现代性的矛盾态度。  相似文献   

18.
本雅明的历史时间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间和生命存在的节律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时间无疑是破解人类存在和历史意识的一把钥匙,时间在无形中规范着人的实践活动。现代线性论的时间观念并不能帮助人们真正理解历史,掌握自己的过去和未来,形成正确的实践观念。本雅明通过挖掘遗存在过去中的人类未来鸟托邦理想。提供了一种把历史的现实性和可能性、事实的国度和理想的国度统一起来的人类本真存在的历史时间意识。  相似文献   

19.
卢卡奇是在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现象批判和资产阶级现代形而上学批判的双重维度上展开对现代性批判的,然而,卢卡奇是在作为资产阶级现代形而上学之完成形式的黑格尔哲学框架内展开对资产阶级现代形而上学批判的,即在形而上学范围内解决形而上学所造成的理论困境,从而使其现代性批判的双重维度陷入了无法自拔的理论困境。  相似文献   

20.
吉登斯和他的现代性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性是社会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在当今西方社会思想领域 ,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的现代性思想以其深刻的分析、完整的体系和独到的观点而倍受人们瞩目。在本文中 ,笔者总结了现代性的含义 ,并着重分析、介绍了他的“非连续性的现代史观”和他关于现代性的四个维度的理论。在此基础上 ,笔者把吉登斯的现代性思想放在现代社会学理论的背景之中 ,将这种思想与利奥塔的“后现代”思想、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等当代研究现代社会的主要理论流派进行了比较和评价 ,还结合哈贝马斯与利奥塔关于“现代性”的论争总结了吉登斯现代性思想的特点 ,明确了这些理论研究现代社会的不同侧重点和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