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30年代,钱穆先生提出:宋玉《高唐赋》中的巫山不近夔州,在南阳,即大洪山;孙作云先生曾针对此论撰文进行反驳。这次论争影响深远,但钱先生的某些观点至今尚未得到澄清。今人赵逵夫先生在《屈原和他的时代》一书中又重新提出宋赋巫山不在三峡的说法,从而把这一问题带入了21世纪。本文在孙先生驳论的基础上对钱说进一步展开辨析,并对赵说予以置疑,认为钱、赵之说论证失当,难以成立。宋赋巫山在三峡之中无可否认。 相似文献
2.
历代学界贬抑宋玉,认为他只是屈原所创辞赋的后继者,且其作品"没其风谕之义".这是受班固观点影响的后果.刘勰未走汉人以"风谕之义"评宋玉的老路,其<文心雕龙>立足于"论文".并注重实证研究,在具体剖析屈宋荀三家作品的基础上,论述宋玉有与屈原同创辞赋之功,然后再分辞、赋为两体,阐明宋玉与荀卿同为赋之鼻祖,且有使赋体成熟之功.刘勰反复论述宋玉所创的夸饰、淫丽艺术,是写赋的"立体之大要".因其"号依诗人"而"渊岳其心",即赋的思想内容丰富;因其"自铸伟辞"而"麟风其采",即赋的文辞彩丽夺人.宋玉赋魅力四射的艺术风采,笼罩千百年赋家之心,给后世五彩缤纷的赋作注入了活力,厥功大矣.我们不应囿于宋玉仅为屈原后继者的成说,而是要恢复宋玉仅次于屈原而与屈原同为我国文学鼻祖的这一地位.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学史上,屈宋向来并称。宋玉以其杰出的艺术天才踵武屈原,仿《离骚》而作《九辩》,并在赋体文学的发展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启秦汉以后文人文学之先河。 相似文献
4.
5.
吴广平、史新林主编《徜徉宋玉城》一书,凡50万字,作为“安福临澧文化丛书”之一种,已由湖南人民出版社于2011年11月出版。全书由“宋玉赋今译”、“先贤评宋玉”、“名家咏宋玉”、“宋玉新探索”、“宋玉与临澧”、“宋玉城怀古”、“宋玉城开发”七个部分组成.除辑录了历代著名学者和著名诗人对宋玉的评论和歌咏、收入了九位外地专家学者的宋玉研究论文外,其余文章均出自宋玉贬谪地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作者之手。此书较为集中地展示了,晦澧专家、学者研究宋玉的最新成果和临澧作家、诗人怀念宋玉的最新作品。众多学者从文献学、考古学、民俗学、图像学等角度对临澧宋玉城的性质与功能、宋玉与临澧的关系、宋玉城的开发建设进行了深入探讨,收集整理了几千年来流传于临澧县的有关宋玉民间传说故事,这些论文与故事以独特的视角、新颖的材料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扇了解宋玉生平与作品的崭新窗口。 相似文献
6.
7.
由毛庆、方铭、刘玉堂、吴广平、蔡靖泉担任顾问,由程本兴、高志明、秦军荣担任主编的《宋玉及其辞赋研究》一书已于2010年10月由学苑出版社正式出版。全书63万字,收录论文53篇,论点汇编11篇。 相似文献
8.
《高唐赋》《神女赋》的神女形象和主题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特定的宗教民俗文化背景出发,分析高唐神女神话的文化观念意蕴,辨析《高唐赋》和《神女赋》所写的神女不是一个神女,而是性质不同的两个神女,因此《高唐赋》主要展示了神女所化的云雨的形象及其给世界带来的变化,表达了通过与神女相会给国家和个人带来福祉的祈盼。从直接的意义上可以把《神女赋》理解为反映爱情生活的作品,表现作者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以及在爱情追求中的感情经历和心理变化;从形象象征的意义上,可以把它的主题思想理解为对于美好理想的追求以及理想破灭以后的痛苦和悲伤,反映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文人的不幸遭遇。 相似文献
9.
宋玉《神女赋》梦主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玉《神女赋》写的到底是宋玉梦神女,还是襄王梦神女,这是一个古今争讼不已的学术公案。弄清这一问题,不但有助于对《神女赋》的准确理解,而且对于探索代言体的起源亦有重要意义。根据《神女赋》的文本实际、《神女赋》与《高唐赋》的内在联系、魏晋至隋唐大量诗人诗作的佐证以及文化人类学提供的圣婚仪式材料来看,梦神女的应当是襄王而非宋玉。在《神女赋》中作者宋玉代表襄王、用襄王的口气来叙事和抒情,实开汉代辞赋“代言体”之先河。 相似文献
10.
11.
《辞海》到现在已公开发行三版 ,新版比前两版 ,内容更加充实 ,释文更加细密、准确。比如 ,原“湘山”、“石鼓书院”条所释地理方位 ,于现实不符 ,新版予以了纠正。其他修改处甚多 ,不一一例举。不过 ,新版中还存在一些纰漏。下面试举几例 :一、“衡山”条引《太平环宇记》云 :“霍山 ,一名衡山 ,一名天柱山。”霍山亦名天柱山 ,历史上早有此说。三国魏张揖《广雅》云 :“天柱谓之霍。”晋郭璞注《尔雅》云 :霍山“即天柱山”。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云 :“霍山为南岳……天柱山也。”此说代代相传 ,直至今世。其实 ,霍山与天柱山并非一山。…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山水文学发轫于宋玉的《高唐赋》,其原因学者或已论及.本文拟就高唐山水相对独立地成为文学表现对象,以及它所呈现的美的形成过程的哲学基础,作粗浅的探讨.《高唐》、《神女》二赋,是一部完整作品的上、下篇,这早已为学者所公认了.从整体看,两赋大致地描述了由楚王亲自参加的一次隆重的山川祭祀的全过程,即经历了游行、观览、祭祀、田猎、降神、歌舞、沐浴、交合这样几个阶段.其中饮宴被省略了,降神以下诸过程是以梦的形式表述的.它们和《九歌》不同,其描叙的重点不在歌舞,而在于祭祀对象,即突出地描叙了山川和神女,从而发挥了赋的擅长于体物叙事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文人悲秋,自古而然,但开先河者则是战国后期楚国的大辞赋家宋玉。虽然,《礼记·饮酒义》中有“秋为之含悲也”,“秋之为言愁也”之说,《诗经》和屈骚也将忧思、悲愁与秋景结合起来写,但是,《礼记》意在说明人对秋季的气候感受,《诗经》仅仅是以秋的音响和景物作抒情起“兴”的借用物而已,而屈骚点明“悲秋风之动容”,则在表现秋风对人的情感刺激。直到宋玉《九辩》,中国文人才开始自觉吟起深沉哀婉的悲秋咏叹调。“悲哉,秋之为气也!”由宋玉的一声哀叹,便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经二千年而不息的巨大回声。正如陈继儒所评:“秋气可悲,想古闷如也;自玉一为指破,遂开千古怨端。”于是,“凡与秋可联系着之物态人事,莫非‘蹙’而成‘悲’,纷至沓来,汇合一‘涂’,写秋而悲即同气一体。”经过历代文人对悲秋主题的扩展与积淀,尤其是在抒情文学中,它成为文人士大夫对社会和人生慨叹的一种 相似文献
14.
15.
中国古代章回小说在篇幅大体相似的情况下,或讲述百余年之事,或讲述数十年之事;有时一天之事用一回甚至几回讲述,有时数年之事几句话便一带而过.这种现象在叙述学理论中称之为"时间倒错".<金瓶梅>在"时间倒错"上的基本特征及其功能意义从时距、预叙、频率三个方面得到了具体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这五篇宋玉赋,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所编的<文选>.它们是宋玉所作本没有问题,但是受"五四"疑古思潮的影响,一些学者开始怀疑<文选>中所收宋玉赋的真实性.通过对现有文献资料的认真分析,我们可以肯定<文选>所收五赋是战国末期楚国辞赋家宋玉的作品. 相似文献
17.
《大学英语教程》是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普遍采用的精读教材。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教程译文》(下称译文)一书,对于配合英语精读教学,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英美原著,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笔者仅对书中的某些译文提出商榷。 1、第二册第十四课The Reward一文中:Once he raiseda hand to touch the lowest of the swings,and againthe applaus broke out.原译“当他举起手摸秋千的最底层时,和缓的掌声随之又起。”这句译文令人费解。一个杂技演员去摸秋千的最底层干什么?乔吉斯为争得宫庭杂技演员这一职位,奔忙了大半生。当愿望实现时,他已是老衰倦怠、力不从心了。这时他高秋千不能玩了,所以只得去玩最低的。译者忽略了这一背景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著作的翻译、校对、出版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1995年中文版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编译工作,相比之于过去的版本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95年版的<选集>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之处.本文对此展开了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19.
现行的<中国文学史>将宋玉的楚辞<九辩>当成唯一的代表作,是承袭了早已过时的"疑古"思潮,否定了宋玉对其楚赋著作权的结果.其违背历史真实的负面作用十分严重.作家的代表作,应是最能体现其创作特点、技巧、风格、水平和成就,且具时代性的名篇佳作:同一作家,可以有一篇以上的代表作.目前,学界日益普遍认同的宋玉楚赋作品已有上十篇.宋玉好楚辞而以赋见称.应当在<九辩>之外,从<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风赋>等宋赋中研定一、两篇,一并作为宋玉的代表作,以切实恢复宋玉在文学上固有的历史原貌. 相似文献
20.
<高唐赋>所展示的高唐山是簸箕形,它的现实原型是客观存在的蒲矶山.蒲矶山是簸箕山的别称和俗读,是由山形如簸箕而来,与高唐山的总体样态相一致.簸箕山与云梦泽隔江相对,因此,<高唐赋>中的顷襄王对高唐观远处相望,而没有涉江登临.宋玉对高唐山所作的多方面描写.均取象于蒲矶山一带的自然景观,二者可以相互印证.高唐山名称的生成,很大程度上来自它的簸箕形.楚语把周边凸起中间凹空的器物或地形称为唐,唐的原始内涵兼有高和空两种意义,并且和楚语存在密切关联.<庄子>书中的唐字均取其冲虚空无之义,在相关篇目能够一以贯之,带有楚语的特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