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国家的起源,谈文明之源必涉国家之始。而有国方始有政治。 国家是从氏族制度演变而来的。吐蕃王国亦是在氏族组织及机构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对这一社会演进过程的探讨可使我们明了吐蕃立国的社会基础,揭示藏民族远古文明,同时也是我们研究藏族社会政治制度的一个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2.
佛教是在吐蕃王朝松赞干布时期,分别从印度和汉地传入西藏。在吐蕃赞普和王室的大力支持下,没有被吐蕃贵族大臣们的一次次禁佛运动所扼杀,也没有被吐蕃本土宗教苯教所挤垮,最终登上了吐蕃社会正统宗教的地位,赢得了很高的礼遇和崇高的地位,并对藏族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着重探讨吐蕃佛教在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方面的社会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个非常特殊的社会系统,吐蕃王朝曾对整个青藏高原、中原地区、中亚西亚等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宗教产生过重大影响。由于特殊的地域、文化、宗教等因素,吐蕃社会的历史变迁也成为国内外藏学界长期以来关注、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在阐述历史的基础上,着重从社会历史、宗教及世界观角度,对吐蕃社会的兴衰进行哲学分析和阐释  相似文献   

4.
佛教传入吐蕃后,在历代赞普的支持下,占据了吐蕃社会的正统宗教地位,对吐蕃社会的意识形态、教育方式、语言文字、造像艺术、建筑风格和音乐舞蹈等方面产生了历史性的影响,印度佛教思想和文化或多或少也改变了吐蕃社会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和文化结构。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传统农业社会,家庭作为乡村手工业的基本经营组织,尽管在表面上始终保持着自然经济的外观,但实质上一直在进行着不可逆转的市场化演进,其中主要包括家庭内部生产经营的商品化性质的演进;家庭规模的小商品生产者的大量涌现;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包买商制度的兴起。正是这种渐进性演进的累积,为推动原始工业化和迎接近现代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吐蕃社会早期佛教的传入所遇到的种种阻碍,特别是在"前弘期",苯教对外来宗教佛教的抵制,来探讨得到王室支持的佛教是如何一步步在藏区站稳脚跟,并得到广泛传播的原因。特别是在早期作为吐蕃社会最高统治者的历代赞普,在大力扶持佛教的同时,也在与代表贵族利益的苯教斗争中进一步加强了皇权。可以在一定意义上说,这一时期的佛教发展史也是吐蕃社会皇权的发展史。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大量的勃兴和发展,表明商品经济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城乡经济结构中商品经济比重渐次增加,自然经济的地位渐次下降。市镇是作为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社会职能而大量涌现的,大小市镇形成一个群体,组成一个繁密的各级市场网络,把江南经济推向全国领先的地位。对江南市镇作一具体历史的考察,探索其周围的环境、发展的历史过程并对社会经济结构进入内层的剖析,研讨其职能性质,  相似文献   

8.
宋代,是我国封建经济高度发展的时代,同时也是我国经济重心由北向南移动的大变化时代,当时广西出现空前的经济高涨,这是广西经济发展史上的一次跃进。 唐末五代十国的大分裂和封建割据,造成经济上的大倒退,属南汉管辖的广西,受到刘(钅长)的残暴统治,稍有小过即施以宫刑,对犯法者用烧煮剥剔酷刑,或令罪人跟虎象搏斗,其残暴行为无异于古代罗马奴隶主。横征暴敛,重于全国,凡过桥入城买卖粮食  相似文献   

9.
唐代长江中、下游水利和农业的发展,为扬州手工业的发展,创造了优越的条件,而地下的丰富蕴藏也为手工业的生产提供了资源。据《新唐书·地理志》载,扬州直属的江都、六合、海陵(今泰州)、天长等县皆有铜、有铁、有盐、淮南道所属的楚州、滁  相似文献   

10.
试论西夏的手工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夏立国后,民族及区域特色非常鲜明的手工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冶铁尤其是兵器与农具的制造,直接推动着西夏政权的发展壮大;采盐业支撑着国家的财政收入;毡毯毛褐代表着当时中国的最高水平;活字印刷本不仅为宋夏时期泥活字印刷找到了实物依据,更为重要的是把我国的木活字印刷整整提前了一个朝代。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考古的不断发现,特别是吐谷浑时期大量手工业物品的出土,使我们看到吐谷浑手工业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其中较为重要的手工业部门有皮毛加工业、冶炼业、金属制造业、建筑业、酿造及制盐业等。  相似文献   

12.
佛教究竟是在什么时候传入西藏的?这一问题一直是人们普遍关心的、有趣的问题。古代作家们根据传说提出是在公元五世纪中叶,拉脱脱日年赞()在位时传入的。布顿·仁钦珠(1290——1364)在他的传世名著《善逝佛教史》(1322年成书)中说道:“拉脱脱日年赞在位之时,年达六十,居于雍布拉岗宫顶,自天空降下一宝箧,启视之,有《宝箧经》、《百拜忏悔经》及金塔一座在焉。乃名之为‘宁保桑瓦’()——即‘玄秘神物’,供奉之。此王获世寿一百二十  相似文献   

13.
吐蕃节度使考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吐蕃为了对唐与周边部族作战,将其本部的军事部落联盟组织与唐代的节度使制度相结合,在唐蕃冲突地区设置了五道节度大使,专事该地区的军事、民政及对唐及周边部族的外交等事务.吐蕃五道节度大使的前后名称及其内部建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先后改为"吐蕃东境五道节度使"、"吐蕃东鄙五道节度使",下设五"道"节度使,诸"道"节度使下,又设若干小节度使.该制度为吐蕃在唐蕃冲突中取得优势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从吐蕃说起     
看了电视片《文成公主》之后,不少同学对吐蕃的蕃字读音产生了疑问:“吐蕃的蕃字,在字典上只查到fān、fàn音,为什么电视里读作bō,是否读错了?”回答很简单,这个字古音读bō.公元七至九世纪时,我国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军事奴隶制政权,唐人称之为吐蕃.《新唐书·吐蕃传》说:“吐蕃本西羌属,盖百有五十种,散处河、湟、江、岷间,有发羌、唐旄等,然未始与中国通.祖曰鹘提勃悉野,健武多智,稍并诸羌,据其地.‘蕃’、‘发’声近,故其子孙曰“吐蕃”而姓‘勃宰野’.”今藏人自称其族为“博特”(Bod).按:“发”、“蕃”二字双声,古可通转.注意:“发”、古读为“拔.”《诗》:“鳣鲔发发,”《释文》:“发,补末反.”“一之日(咸肉)发”《说文  相似文献   

15.
吐蕃统治敦煌时期,由于当地有良好的文化互动底蕴,吐蕃统治者采取了一些有利于文化互动的政策,居住格局的杂居化以及民族间通婚增多,使吐蕃和汉族在语言、服饰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相互采借、交融,实现了汉蕃民族文化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6.
解放前的广西,封建经济占着统治地位,手工业和农业成了国民经济的两大基本生产部门。手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仅次于农业。解放以后,广西的手工业,有一部分已经为现代工业所代替,但很大一部分不仅继续存在,而且还有发展价值,它对于国计民生和外贸出口有不小作用。因此,探讨一下广西近代手工业的演变问题,对于了解广西近代社会的经济结构概况,为当前手工业的发展提供借鉴,也许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我国手工业发展已经达到了相当高度,其中青铜器制作可以说是工艺水平和生产力的首要标志。到了周代,周人不仅继承了商代手工技术的优良传统,而且有发达的农牧业为手工业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前提并提出新的要求。在西周较巩固的统一政权下,井田制得到较认真的贯彻,从而使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得到发展,分土封候为主要内容的分封制,以中央政权的名义肯定了“诸候林立”的  相似文献   

18.
新石器时代手工业生产的主要特征为 :出现了一些对人类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手工业部门 ;新的手工业生产的技艺与工艺被采用 ;各个手工业生产部门的规模都有所扩大 ;手工业品的产量大幅度提高 ;手工业技艺水平在各地域呈现了明显的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19.
元代徽州路境内的手工业主要有矿冶、丝织、酒醋酿造、文房四宝制造、刻书等,其中尤以文房四宝制造、刻书等行业较为发达。官府经营和民间经营是元代徽州手工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官府手工业生产规模相对较大,管理控制严格,官僚化倾向严重。民间资本与人力的投入和参与,使刻书业等民营手工业获得发展。元朝政府对徽州路手工业课税较重,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它们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从沿海考古和科技史研究的角度讨论了环珠江口先秦手工业史研究的必要性;通过对前入相关研究述评,指出现有研究存在注重技术史分析却轻视技术与社会互动考察的局限性,提出要运用多学科交叉整合的研究方法,对其先秦手工业史进行“技术-经济-社会”的综合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