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古代的行政监察制度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自上而下的“监察制度” ;一是自下而上的“言谏制度”。它与国家政权是相辅相成的。先秦时期 ,虽然在官职的设置上、制度的设计上和具体的实践中 ,已经有了丰富的监察和谏诤活动的史料记载 ,但正式的制度化的监察制度还没有形成。先秦时期只是中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形成的萌芽期 ,而正是以此为源泉 ,秦汉时期才能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 ,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独立的监察制度  相似文献   

2.
宰相是君主制下政府最高执政官的通称。在我国古代的职官结构中,宰相的爵秩最高。史籍上说:“天下之宰,通于四海”①,又说:“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②。这都说明了宰相的重要性。由此,宰相制度在几千年的古代社会相沿袭,并成为我国古代职官制度,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这一制度的演变,评述其利弊,对于我们今天的行政管理体制仍不乏借鉴意义。本文试从宏观角度论述宰相制度的形成、变化、发展过程和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3.
关于北宋前期的宰相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元丰官制改革以前的宰相制度,是讨论政治制度,尤其是宋代官制时,首先遇到的问题。 一、关于北宋前期宰相制度的三种说法 (1)认为:“宋代的尚书令,中书令及侍中,自始即为序进之位,不予朝政。其总领百官,统理众事而居宰相者,初盖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日本学者也认为:“中书、门下、尚书三省的名称虽然存在,可是,在唐制中作为三省长官的宰相,即让位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及参知政事”。  相似文献   

4.
<正>文学起源的研究,是文艺理论中一个重要的问题,近几十年来主要是围绕着西方一些理论展开,而对于中国古代的文学起源论,一般的评价一直是不高的,一是失望于资料的匮乏、零碎,一是不屑于观念的幼稚、杂乱。事实果真如此吗?本文试将笔者的一些思考贡献出来,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略说中国古代的文学起源论的历史地位 对文学起源的认识,无论是就文学的性质而言(文学属于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具有共通的规律),还是就文学在发端时期与其他艺术门类的紧密联系而言(例如上古时期诗乐舞总是三位一体的),都必须与整个艺术起源问题联系在一起探讨才能解决。艺术起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我国考古工作者发现了许多新的古城遗址,引起了学术界对中国古代城市起源研究的兴趣;发表了一些论著,提出了许多问题。本文仅就“城市的起源和私有制”、“中国古代城市兴起的地点”两个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城市起源和私有制问题 有一种意见,认为“城市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私有制也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城市和私有制是在同一个  相似文献   

6.
由中美学者共同发起的“首届都市人类学国际会议”自89年12月28日至90年1月2日在中国北京召开。都市人类学是人类学的分支,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自林德夫妇倡导开展都市人类学研究,迄今半个多世纪以来,已有许多国家在理论研究、资料积累,实践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在中国,这门学科方兴未艾。从全球观点出发,人们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紧迫地关心自己生存的空间与人类生命发展,延续息息相关的问題。诸如人口过剩、环境污染、生态失控、都市化的控制与干预,都市古老文明的继承和多元文化的发展等等。对此中外学者共同从都市人类学的角度进行讨论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相应的对策。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多重文化关联的自然历史发展达到美好和谐的境界,具有深远意义。在中国召开这次会议表现了国际学术界对中国悠久的都市历史和独特的都市类型的重视,同时也是对正处于起步阶段的我国都市人类学的研究的一个促进。从这种意义讲,这次会议在我国都市人类学发展史上是一个新起点。本刊特辟专栏刊载会议部分论文。  相似文献   

7.
王明德 《殷都学刊》2008,29(4):20-27
都城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城市,它的产生是聚落演进的结果;作为政治活动的中心,它又是国家演进的产物。中国古都的起源在聚落形态上表现为从部落联盟中心的大邑逐渐演进到王权国家曲都城;时间形态上表现为从三皇五帝时代的都邑发展到夏商时期的都城;地域形态上表现为从黄河上、中、下游的广泛分布渐趋集中于中游的中原地区;建筑形态上表现为宫殿、宗庙等大型夯土建筑物的出现。随着宫殿和宗庙的出现以及聚落中心功能的加强,至夏、商两代,真正意义上的“四方之极”,即政治、军事、经济、典仪及文化中心的都城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8.
试论中国古代戏剧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温斌 《阴山学刊》2002,15(1):20-23
先秦时期周朝的宫廷音乐、南方楚国的巫风巫舞、宫廷优人的表演 ,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叙事性、表演性的戏剧美学特征 ,对后世戏剧产生了深远影响 ,是中国古代戏剧的起源  相似文献   

9.
<正> 宰相之职,在我国封建社会官制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宰相制度是职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宰相制度,对于研究封建社会的国家机器、上层建筑、阶级斗争和政治制度,是有必要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汉字是世界文字之林中独一无二的见形见音见意的文字,20世纪考古资料的大发现,学者们掀起了探索中国文字起源的热潮。在20世纪有关中国文字起源的论说中,至少有8000多年说,6000——7000年说、4000多年说和3000多年说等多种不同论断。殷代文字肯定不是中国文字的源头,中国文字的源头可上溯到夏王朝时期即考古学的二里头文化时期,大汶口陶文、丁公陶文和景阳岗陶文等,只是一种带有民族特点的原始文字。  相似文献   

11.
元代宰相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宰相制度研究盛奇秀元代基本上以中书省长官为宰相。现将这一制度的粗浅研究成果摘述如下,以就教于方家。元代以中书省作为中央政务总枢。当时人称“中书政本”①,中书省是“纪纲制度”②、“总裁庶政”③的“百司之首”④。在元代中书省之前,蒙古国便已设立过中书...  相似文献   

12.
关于北宋前期宰相制度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宋代官制极为繁乱,北宋前期尤甚。关于北宋前期宰相的官衔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陈振先生《关于北宋前期的宰相制度》一文,以其真知灼见,廓去许多迷雾。笔者完全赞同陈先生的观点。这里拟就其中的几个问题再作些补充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作为政治文化意义上的古代民族观念,是指汉族在历史上形成的关于民族共同体的群体政治心态,即被内化了的政治观念。它包括两个方面的涵义:其一,是汉族对其作为民族或文化共同体本身的认知,情感和评价。在这里它认为自己是由一个独特共同体构成的,这种共同体具有把自己同其他共同体区别开来的特性。这种观念涉及民族意识、民族感情、民族性格、民族精神等。其二,是汉族对异民族或异文化共同体的认知、情感和评价。它涉及对民族地位、民族差别、民族权利、民族矛盾和民族冲突等问题的理解和看法以及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的职权起源和衍化,是氏族社会后期向奴隶社会转变过程中政权结构形成的一个具体表现。同时,又是涉及到国家管理体制起源和运转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政权只有通过一定的职权系统才能产生效应。职权系统的研究并不是静止式的官制剖析,也不是象对国家起源问题那样作全面的宏观探讨,而是仅仅就国家管理机构职能的本身,进行动态的、低层次的考察。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由于歌词是通过文字与诗混为一体被保存流传下来的,历史上对其特殊的社会功能及其产生和发展很少进行单独的研究。其实,中国最初的诗就是民歌、歌词,而最早的歌词则是被原始人神秘化运用的祷词和咒语。本文从中国原始歌词的产生到第一部歌词总集的诞生,对中国古代歌词的起源及其社会功能变化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并对后来中国古代歌词的多元发展进行了专门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相术起源与中国古代命运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原始的相术 ,虽然不无神秘色彩 ,但从根柢上说 ,是一种与人的实际生活有关的 ,以考察人的体质才干为主要目的实用技能 ;到春秋战国时期 ,它才逐渐演变为以预测命运吉凶为目的的方术迷信。而其转变的关键 ,则在其与古代天命论结合所形成的那一套特殊的命运观。认识这一过程 ,对于我们客观地认识古代相术 ,以及认识古代命运观的形成 ,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国家的职能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而国家在实施管理过程中,必须通过各种媒介传达自己的意志。在科学技术极不发达的古代国家,主要是以书面文字——文书的形式传达自己的意志。这些文书就是古代的公文。我国《周易·系辞》中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决。”这里所说的“书契”就是文字,“百官”就是国家机关官员。可见,公文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阶级和国家是公文产生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制度保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杰 《学术探索》2011,(6):78-83
制度文明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匡正君王失误的朝议谏诤制度、择优防腐的选官制度、抑制官吏勾结营私的回避制度、纠弹官吏紊失的监察制度、奖勤罚懒的考绩制度、厚俸养廉制度等六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古代这些制度对当时廉政建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编辑活动起源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编辑的起源,目前学界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编辑起源唐宋以后,编辑起源殷商时期,编辑起源人类符号创造时期.探讨编辑活动的起源,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单纯历史考证的问题,它关系到对编辑活动本质的正确认识.考察并认识这一问题,得出科学的结论,对更好地认识和发挥编辑活动在人类文化创造与传播中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辽朝南面宰相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朝南面宰相的结衔包括寄禄官、优宠官和差遣官三部分。其中寄禄官基本借鉴自北宋初期的寄禄官体系 ;优宠官则分为同平章事、侍中、中书令、尚书令四等 ;差遣官分为中书省差遣和南枢密院差遣 ,中书省差遣包括大丞相、左右丞相、同平章事 (兼中书或门下侍郎者 ,简称中书相和门下相 )及参知政事等 ;南枢密院差遣则包括枢密使、知枢密使、知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及签枢密院事等。辽朝南面宰相一般从枢密直学士、五京财赋官和翰林学士(承旨 )中选拔 ,其升迁遵循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中书相和门下相—左、右丞相的阶序。辽朝南面宰相制度既有对唐五代宋初宰相制度的借鉴 ,又体现了在“因俗而治”原则指导下的自身特点 ,特别是省院互兼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