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黄志青 《经营管理者》2013,(19):251-251
修改后刑诉法将"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刑事诉讼的重要任务和基本原则,并对司法实践中一直困扰律师的会见难问题作出了重大修改,如何应对这种变化是检察机关自侦部门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位将从刑事诉讼法的变化分析辩护律师会见权修改对自侦工作的影响,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2004年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突出了人权在国家生活中的价值和功能,非自由人人权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容易受到侵犯的人权,现实中也确实存在对于非自由人的侵权行为,如何保障非自由人人权成为保障人权不可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法治是实现人权的保障,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法治的追求。人权是所有人与生俱来的权利,不分国籍、住所、性别、民族或种族、肤色、宗教、语言或其他身份地位等因素,都平等地且不受歧视地享有人权。这些人权相互联系、相互依赖且不可分割。在法治社会里,人民的各种利益必须也必然通过法律做出具体的和明确的规定,并运用法律的权威来保护。国家法治的发展是实现人权的保障,同时,尊重和保障人权也是法治的价值追求。随着我国法治的发展,人权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实现和保障。  相似文献   

4.
对刑事诉讼非法证据的取舍包含了人权保障和犯罪控制这两种法律价值的矛盾,在我国刑事诉讼中引入欧美国家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引发了人们的争论。由于与西方的不同历史传统和国情,对我国刑事诉讼中如何合理运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既符合保障人权的国际趋势,又有利于我国进行有效的犯罪控制,进行深入的理论思考,以期推动我国刑事诉讼理论、立法与司法实务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  相似文献   

5.
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于3月14日表决通过了《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修正案在证据制度、强制措施、侦查措施等诸多方面进都做出了细致的规定,重点强调了人权保障。取保候审作为一种非羁押性刑事强制措施,尤其能够显示刑事强制措施实现刑罚与保障人权的对立统一关系,虽然新《刑诉法修正案》对取保候审也作出修改和完善,但仍有值得完善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2013年1月1日,新刑诉法正式施行。新刑诉法充分体现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则,围绕我国的侦查理念、程序、体制等宏观方面进行了改革,在辩护制度、证据制度、强制措施、侦查措施、审判程序、执行规定和特别程序等细节方面进行了修订,在这些制度修改中,涉及律师职业权利部分的修改是对经侦工作影响最深的部分。
  一、刑诉法修改后律师职业权利的变化
  (一)律师介入案件时间提前
  正式确定了律师在侦查阶段的辩护人地位,把律师介入诉讼的时间提前到侦查阶段。规定犯罪嫌疑人自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就有权聘请律师为自己辩护,侦查人员也应当及时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律师,并将告知的情形记录在案。  相似文献   

7.
肖雯 《决策与信息》2011,(10):13-14
刑事强制措施是刑事诉讼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制度,即关系到收集、保留证据的惩罚犯罪需要,又关系到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保障需要。作为传统的职权主义模式,我国现行立法对刑事强制措施的规定及司法实践主要停留在惩罚犯罪的需要层面,在其适用的审查机制、适用的对象等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应当结合现行刑诉法的修订契机,更多的以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权为改革方向,引入程序性裁判等理念,对现行强制措施的进行变革。  相似文献   

8.
刘利 《决策与信息》2013,(10):46-47
本次刑事诉讼法修改,是继1996年修正的刑事诉讼法施行以来的首次大修,在证据制度、辩护制度、强制措施、侦查措施等方面都做了重要完善,做到更好地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更加有效地惩治犯罪、保障人权、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但同时也给检察机关自侦工作带来诸多不适应。在实施修改后的刑诉法的这段时间里,我们更意识到自侦工作中应该注重初查、注重以事立案、科技强侦、非法证据排除、人权保障等意识,更好地适应修改后的刑诉法实施。  相似文献   

9.
马俊廷 《经营管理者》2013,(2X):279-279
人权保障乃现代刑事诉讼之灵魂。在整个刑事诉讼过程中,处于被追诉者地位的犯罪嫌疑人的诉讼权利及人身安危极易受到国家有组织的暴力行为的侵犯,因而,其权利的保障自然成为人权保障的重点。尤其是在我国这样一个"有罪推定"、"重实体,轻程序"等法律观念根深蒂固的国家,以检察监督为主的侦查控制方式本身固有的重大缺陷,致使犯罪嫌疑人的权利难以得到切实的保障。要在侦查讯问中切实做到尊重和保障犯罪嫌疑人的权利,必须对现行刑事诉讼的立法进一步完善,尤其是是对侦查讯问程序中犯罪嫌疑人权利设置的完善。  相似文献   

10.
2012年刑事诉讼法的出台部分解决了2007年律师法与1996年刑事诉讼法的不协调,尤其是在辩护权利规定上的冲突。新法颁布至今引发了学界的关注与讨论,而在新刑诉法施行之际,2012年底新出台的四部刑诉法相关司法解释、行政法规使辩护权利的体系明晰化却也更加庞杂。这使得综合、系统地整理辩护权利相关的新法律法规有其必要性。本文以上述法律法规构成的2012年刑事诉讼法律体系为基点,对新构建的辩护权利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梳理。最后,本文将对我国刑事诉讼法律体系中辩护权的演变对全文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11.
在以安全和自由两个法律基本价值所演变的刑事诉讼犯罪控制观和权利保障观中,合理的刑事诉讼价值取向应是人权保障优先,因其更符合国际人权保障思想,符合现代民主法治国家的要求,有助于保障被告人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2.
赵惠娜 《经营管理者》2013,(29):218-218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和保障人权,追求公平公正。沉默权制度是中国人权保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建设和谐司法的题中之意。本文对沉默权制度本土化深入探析,并对建立中国特色的沉默权制度提出了自己的构想。  相似文献   

13.
周奕 《管理与财富》2009,(12):76-76
"无罪推定"原则是国际社会所公认的一项宪法性原则,是犯罪嫌疑人在刑事诉讼活动中保障其基本人权的核心理念.以"姜浩淳"案为导火索,韩国政府立法决定公布犯罪嫌疑人相片和真名的做法违背了现代刑事诉讼的"无罪推定"理念,并且实施公布行为能够多大程度保护公共利益并没有充分讨论.  相似文献   

14.
治乱要依法     
2009年4月13日.我国政府首次发布《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将宪法规定的“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具体化.承诺让公民的自由平等权力受制度保护。让社会的公平正义有制度遵循。有社会学者说.这是我国走向公民社会漫漫征途中的一小步.认为该计划有两大亮点:不允许公权不作为,禁止公权乱作为。  相似文献   

15.
"人权是历史的产物",人权的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的变 化与丰富,对人权的保障也是在历史的进步中发生、发展和逐步 完善的。 尊重人权,要求我们在思想上充分地认识到人权的重要性,在国 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方面切实重视人权,在具体的社会生活 中呵护人权。保障人权,则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 中,不断地为实现人权创造必要的经济、文化和政治条件。 人权保护是宪法的核心原则。 对中国一方来说,中关人权斗争可谓树欲静而风不止,不仅不可 避免的,而且必须勇敢面对。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刑事诉讼实行二审终审制,诉讼中证据是认定事实的关键。在审判中出现二审新证据的情况在司法实践中屡见不鲜,本文就刑事二审的新证据进行分析并认定为在刑事一审中未举证的证据在二审中进行举证,都应属于刑事二审的新证据。同时本文对刑事二审新证据的价值理念进行梳理,通过禁止双重危险原则、保障人权原则、法律真实原则进行价值分析,并最终提出针对刑事二审期间的新证据的司法解释建议。  相似文献   

17.
比例原则被学者们誉为公法领域的“帝王条款”,并被视为人权保障最重要的制度之一。它的实质在于规制国家正确行使权力以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权。本文以一个案例作为出发点,对比例原则的内涵,地位,作用进行探讨,旨在为行政执法提供一些参考,促进行政执法的规范化,合理化。  相似文献   

18.
《刑诉法修正案》中第5条到12条是有关刑诉中辩护权的最新规定,其中对于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可以委托辩护律师,律师的会见权、阅卷权和调查取证权以及法律援助的实施都作出了新的规定.这些新规定对于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保障人权,维护公民、社会和国家的利益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刑事诉讼的价值,是刑事诉讼在立法过程以及司法实践中价值观的指导和理论依据,同时,也是人们对刑事立法和司法活动的实然性和应然性的思考准则.刑事诉讼的价值定位,直接决定了刑事诉讼的目的,并影响刑事诉讼的构造.随着社会及法治的现代化,刑事诉讼价值中的效益、被害人保障逐渐被关注.本文以这两个方面作为切入点,浅议如何架构效益价值和人权价值中的被害人权益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得以发展的国际人权法在国际人权保护方面突破国内法的限制,保护领域不断延伸,近年愈加关注发展中国家的集体人权与发展权问题。受国际人权法的影响,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其人权立法也有了长足进步,2004年的最新宪法修正案将保护人权写入宪法,第一次在国家根本法中体现“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中国人权法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