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阶段,民众对企业改制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经济犯罪现象极为关注,担心因改制工作的不规范而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国企改制过程当中国有资产流失的典型现象以及其根本性成因,最后对解决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可能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2.
企业在改制过程中,会由于财务方面的问题,使企业中部分国有资产出现流失的现象。国有资产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分割的主体,在企业的运营与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现实情况中,企业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并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归根结底是因为此问题牵扯太多方面,十分复杂,进而成为企业与社会发展的毒瘤。为此,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国有资产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找到问题的根源,并选取有效的解决策略,加强管控力度,彻底拔掉企业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这颗毒瘤。本文阐述了企业改制职工国有资产流失带来的危害及主要成因,并提出了解决国有资产流失的方法,为企业的进步与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对部分国有企业进行了改制分流改革。通过改制,促进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调整优化了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精干了主业,激活、盘活了国有资产存量,实现了减员分流,并加快了国有企业的改革进程。但是,在一些国有企业改制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有力的监管措施,以及存在盲目、不规范的操作现象,致使国有资产受到损害和流失。一、企业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渠道和现象1.企业改制时,故意隐瞒收入,虚列成本和费用。由于企业改制前后,企业性质将发生实质性的转变,所以一些企业在改制时,为了降低企业净资产价值,在为资产评估机构提供…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前一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1、尚未找到有效的国有产权实现形式和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就拿煤炭行业来说,原煤炭部作为所有者代表,在改制之后;其所有者权益应比改制前更有保障,国有资产管理应更加有效,但是实际运行效果并非如此。有的试点企业在方案设计上首先争的是投资主体,投资主体放在企业层次,意味着企业盈利本应分配给所有者的资产收益被滞留在企业,由企业支配,这样所有者的收益权就得不到体现,所有者只投资不取得回报。有的企业在改制后,并未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方面有大的进展,国有资产保值…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全社会不断加大反腐倡廉力度,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风气。国资委作为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担负着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监督管理、廉政建设的重任。如何确保企业在生产经营以及企业改制、国有资产处置过程中,资产不流失,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是国资委各职能科室以及纪检部门需要经常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建立健全惩防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国家政策,结合企业辅业改制工作实践,以规避国有资产流失为主线,对国有企业辅业改制的流程、关键环节、注意事项、政策把握等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并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方案,对辅业改制实践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问题     
国有资产出资人没有守住闸门在改革改制中国有资产的流失主要表现在:1、转让国有产权没有完全进入市场,很难判断国有资产是保值增值还是贬值流失,少数不法分子乘机暗箱操作、收受贿赂、低估贱卖国有资产。2、一些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在制订改制方案、选择审计和资产评估中介机构、确定转让价格等重大事项中,经营者处于主导地位,自卖自买;有的以拟收购的国有产权或国有企业实物资产作为其融资的担保,既侵犯了国有资产的权益,又将风险转嫁给了金融机构和被收购企业;有的经营者人为造成企业经营业绩下滑,甚至利用不法手段虚构虚增成本和…  相似文献   

8.
和世界上许多国家一样,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在我国国企改制过程中也是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敏感问题。这种敏感性从一个方面反映了问题的重要性。国企改制是整个经济体制转轨的一个组成部分,涉及多方面的利益调整,因而必须同时追求效率和公平两大目标,才能保证不给整个转轨过程带来破坏性的负面影响。从长期来看,现存的国有资产是我们应对未来社会保障挑战的主要财力基础,为国家的长期稳定,也必须切实防止出现“利益私人化、债务社会化”的局面。当然,“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也确实经常被渲染和夸大,甚至被不赞成改革的人们当做一个说词,但改革者不能以此为借口而忽视或低估其重要性。从推进改革的需要来看,当前尤其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是,如何科学准确地判断是否发生了“国有资产流失”?如何从制度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应该说,尽管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不断受到广泛关注,也引起了媒体不少的讨论,但对这两个问题的冷静、严谨的经济学分析仍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地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组建,2004年国有企业改制将进入一个全面规范、有效运作的新阶段。国有企业改制的重点转向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将有助于从根本上扭转目前国有资产流失严重状况,使国有企业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0.
郭云 《管理科学文摘》2010,(30):209-210
本文分析了国有企业改制中国有资产的流失及主要原因,提出遏制和彻底解决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必须强化资产管理、构建完善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的观点和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县电力公司改制主要依据为有效期一年的资产评估报告。因此,资产评估基准日至改制后公司设立登记日净资产的变动情况,新公司设立登记日前形成的应收款项、固定资产、或有事项、改制成本以及在新公司设立登记日后才能实际发生的事项,未能反映在产权交易的价格中。为了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保证公平的产权交易,同时避免新公司的潜在风险,应在企业改制协议或合同中明确预期损益的财务处理。本文就我们电力企业县公司改制中常见预期损益的财务处理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12.
《科学咨询》2004,(7):10-12
随着地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组建,2004年国有企业改制将进入一个全面规范、有效运作的新阶段.国有企业改制的重点转向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将有助于从根本上扭转目前国有资产流失严重状况,使国有企业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3.
督促起诉制     
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制度性的监管手段。随着新一轮国企改制的启动,如何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显得更加重要。为此,浙江省检察院通过多年实践,在全国首创了国有资产监管的“督促起诉”制。  相似文献   

14.
《领导文萃》2009,(19):8-8
最近一段时期,有些企业在改革过程中出现忽视职工民主权利.改制方案不公开.职工安置方案也未经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等问题.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职工利益受损,引起职工群众的质疑和不满.引发职工群众上访事件,个别企业甚至出现极端暴力事件.给企业和地区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稳定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毋庸置疑,国企改制实现国有企业产权的有序流转,是关乎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但是,一段时间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个别地方在国有产权转让过程中,存在着暗箱操作、私相授受、变相侵吞国有资产的现象,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从而影响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进行。  相似文献   

16.
韩伟 《决策与信息》2011,(7):197-198
我国现存规模巨大的企业国有资产,现阶段企业国有资产流失方式逐渐显性向隐性过度,本文简要分析了企业国有资产隐性流失的种类和表现形式,提出了防止企业国有资产隐性流失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正> 国务院最近发出通知,要求在国有中小企业和集体企业改制过程中加强金融债权管理,防范和制止各种逃废金融债务行为。 通知指出,在国有中小企业和集体企业改制过程中,不少地方出现了借企业改制之机悬空、逃废金融债务的现象。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社会信用关系,致使金融机构大量债权悬空,信贷资产质量下降,国有资产流失。 通知要求,国有中小企业和集体企业改制,要严格执  相似文献   

18.
孟卫红  冉忠 《决策导刊》2007,(10):39-41
在国有企业搬迁中,如何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证干部队伍的稳定和廉洁,成为各级政府、检察机关和搬迁企业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拟结合近年来发生在国有企业的一些职务犯罪案件,对国企搬迁中职务犯罪的发案规律和预防对策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9.
知名作家曹征路的中篇小说《那儿》,讲述了一个国有企业部分下岗工人的境遇。故事主线是某矿机厂工会主席"我小舅",试图阻止企业改制中的国有资产流失,经过努力而失败后自杀身亡。从中我们不单是感悟到悲壮与凄凉的氛围,更多的是透视到文学虚构背后所反映出的国企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隐忧。  相似文献   

20.
<正> 近年来,企业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不少有识之士对此颇感忧虑。调查资料表明:近13年来,我国企业国有资产每天大约流失1个亿,到目前为止,国家至少有5000亿资产通过各种渠道流失,进入了个人或小团本的腰包。 一、国有资产流失的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