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及其特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有三个构成要素,即公众、"公共意见"或"公众舆论"、公众媒介和公共场所;有四种类型,即代表型公共领域、资产阶级公共领域(公共领域的自由主义模式)、平民公共领域以及公共领域的福利国家大众民主模式.公共领域既是17-18世纪欧洲历史发展中的历史实在,更是一种理想模式,是哈贝马斯用于进行社会批判的工具.  相似文献   

2.
电视文艺作品的包装是时尚的需求、是时代的需求、是审美的需求,也是文化市场的需求。从一定意义上讲,电视文艺作品走向、趋势,可能营造出一个新的文化环境。这个新的文化环境,就可能在发展先进文化中起到一个时期的主导作用。1.电视文艺作品越来越多的注重平民性所谓电视文艺作品的平民性,也就是大众性。这就要求我们的创作、制作要合乎大众的审美倾向,欣赏情趣与接受习惯。也就是说,要采取大众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表现大众认同的价值观念,抒发大众所企盼的思想感情,满足大众认可的追求境界。如今,我们许多的电视人,就是瞄准了从平民百姓最…  相似文献   

3.
《北极星报》是19世纪30-50年代英国最主要的平民报刊,围绕它进行的阅读与传播活动促进了平民阶层文学公众的形成,以它为平台进行的文学创作促进了作者个人主体性与社会共在性的相互建构,以及社会共识的达成。而它所刊发的文学作品,不仅内容是与平民阶层利益密切关联的重大社会问题,而且引发了读者广泛参与并形成公共舆论。《北极星报》的定位与交流对话机制,使之成了平民阶层文学交往对话和形成公共舆论的主要平台。它以文学形式培养了平民阶层的参与意识、批判精神和理性辩论能力,推动了社会的制度建设和文学观念的变革,成了英国平民阶层文学公共领域形成的标志。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电视综艺节目的嬗变,是媒体对电视娱乐功能认识不断深入、更好地满足受众需求的过程。依据对娱乐功能的认识变化,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可划分为三阶段:说教娱乐阶段、纯粹娱乐阶段、审美娱乐阶段。在分析三阶段的社会背景、受众需求和娱乐功能的基础上,总结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规律:第一,综艺节目的娱乐功能本质上是尊重人的价值;第二,综艺节目发展的直接推动力是受众需求的变化;第三,综艺节目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本土化创新;第四,综艺节目的发展方向是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关照现实。  相似文献   

5.
随着越来越多的电视综艺节目充斥荧屏,电视综艺节目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大,如何制作出观众喜闻乐见的综艺节目,成为摆在每个电视节目制作人面前的关键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前提是要对当前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现状有清晰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陈力双 《国际公关》2022,(4):110-113
视频网站自制综艺节目有着电视视频网站自制综艺节目既有从电视综艺节目制作中借鉴的传统经验,也融合了网络平台所特有的互联网风格和特点,尤其是文本语言体现出了鲜明的互联网话语的特色.本文以符号学相关理论为理论基础,结合网络文化背景和《奇葩说》节目文本,深入探讨网络自制综艺节目是如何进行符号系统的构建的;通过符号系统的构建达到...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全国电视观众对不同电视节目喜爱程度调查发现,对于电视的综艺节目的喜爱的观众占据了相当大的一部分,这也就奠定了电视综艺节目在电视节目中的重要地位。随着时代发展,电视综艺节目呈现了两种比较显著的特点。第一,它的娱乐性。在综艺节目平台上,它的整体制作风格、氛围充满了轻松活跃的因子,让在生活和工作压力下的人们得到了一定的放松,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追求;第二,为了迎合市场需要,综艺节目不惜背离主流审美文化,一味迎合观众诉求,使综艺节目走向低俗、通俗、媚俗的异化的畸形审美之中,从而致使电视节目的主流文化不能顺利传播,探讨电视综艺节目的文化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博客赋予了普通大众信息组织的权利,体现了多数人传播权、知情权和话语权的统一,是真正属于大众自己的传播形式。博客的传播模式、特点、诉求目标和价值观均与哈贝马斯提出的"公共领域"概念不谋而合,博客的诸多特点为我国"公共领域"的建构提供了借鉴点和生长点。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国内地综艺节目模式创新力度加大,涉及题材范围拓宽,已形成相对稳定和成熟的节目模式群,具有中国特色的电视综艺文化特质逐渐显现。模式创新注重家庭观念、公益元素,总体风格体现为温情与和谐;节目理念上更注重用更人性化,更富有生命、道德和情感的元素来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新节目更多关注人性、健康、幸福,体现"以人为本"。虽然最近三年间电视综艺节目模式创新力度增强,但节目模式的同质化现象仍然存在,综艺节目模式创新过分依赖国外节目引进。其实,综艺节目模式引进,应该更多是创意引进。从引进节目,到互惠互动、共融发展,是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发展的趋势。只要善于学习,不迷信海外成功模式,具有中国特色的原创综艺节目自然行销全球。  相似文献   

10.
次公共领域概念下的平民性网络社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打破哈贝马斯的话语体系,建立"次公共领域"的概念,以此分析平民性网络社区的特点,并将猫扑网作为案例引入分析过程。在此基础上,本文研究了次公共领域与主流媒体的关系,将其总结为逃离、依赖、批评和反馈四种关系模式,在此过程中次公共领域表现出对主流媒体文化霸权的抵抗情绪。最后,本文对中国情境下次公共领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意义做了深度剖析,充分肯定其中展现出的改革、市场和多元意识。  相似文献   

11.
作为公共领域发展史上一个特殊存在形式的网络公共领域实现了公共领域的"大众化"转型,较之于传统公共领域扩大了参与主体,讨论内容也更加多样和全面。它不仅催生了中国公民的参与意识和权利意识,而且通过舆论压力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政治强制行为的发生和国家权力的肆意延伸,对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和释放社会压力、缓解社会矛盾等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中国网络公共领域的发展远不够成熟,需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提升网民公共理性和公共情怀,突显其"公共性"本色。  相似文献   

12.
自哈贝马斯提出公共领域这一概念以来,此一术语已成为中西方学者研究中国社会的一种重要理论架构。对哈氏这一概念的运用,尽管可超越这一概念所产生的历史条件的限制,但不能脱离其核心内涵,即公共领域构成的四个"要件":必须以市民社会的形成为其存在条件;必须有一定规模的、关心普遍利益的公众;必须形成具有批判性的公共舆论;必须具有公共媒介和公共场所。根据这一标准,将"公共领域"这一概念用于对当代中国网络空间的分析时,可认为网络空间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公共领域",只是一种"准公共领域"。从"准公共领域"迈向"公共领域"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同时也将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的民主化进程与市民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中国影视产业的仍然不发达,人们对影视产业对其他部门发展的带动作用认识还不明确,对影视作品价值的理解仍停留在票房等传统收入来源上。而成功的影视作品在坐拥巨额票房收入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版权许可等方式拉动电视、游戏、出版、舞台演出等相关产业发展。版权许可在控制版权利用过程的同时,还不会改变权利的归属,版权许可人可以对被许可人使用自己作品的时空范围和使用方式加以限制,被许可人对作品的使用符合许可人的意愿。这种合同控制的效果往往优于版权人直接去使用,因为众多的许可使用合同可以结合成完备的商业计划,使版权价值得到充分实现。中国影视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有品质卓越的作品,还要充分利用版权许可使用机制,发展影视作品的衍生产品,扩大与延长影视作品的文化和市场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这个大众媒介时代,原本长期被人们忽略的日常生活改头换面。以电视为平台重新回到了大众的视野。文章分别从电视民生新闻、日常生活电视剧和电视娱乐节目三个常见的电视节目形式入手,全面生动地展示了日常生活元素在电视文本中的表征,揭示了日常生活对电视节目运作以及电视文本意义的生产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图书馆的藏书中,中文期刊占有很大比重,其中中文文学期刊又占据期刊榜首。探究其发展规律,为到馆的读者更好服务有着很深的意义。中文文学期刊在动乱结束后,曾迎来繁荣发展的大时代,满足了当时人们对其的渴望,中文文学期刊在当时为数不多的大众文化产品的中占有相当的地位。而今社会是信息产业的多样化,数字化,视觉化的多元时代,中文文学期刊受到不小冲击,为了寻求出路,必须走出低谷。从自身改变中寻求新的发展.探求发展变化中的规律,这些发展主要表现在多元化的包装,文学期刊与影视互动。为影视作品提供创作蓝本等等.为中文文学期刊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在有关公共领域理论的建构者当中,哈贝马斯无疑是学界公认的大师。但在诸如南茜·弗雷泽、艾莉丝·马瑞恩·杨和塞拉·本哈毕布等当代女性主义者看来,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进路中仍然存有困境,需要对它进行重释与重构。为此,以上述三位当代女性主义者为个案代表,对当代女性主义视域中的公共领域批判理论展开了批判性反思,并提出“女性公共领域”的替代模式。  相似文献   

17.
作为年播节目,《感动中国》以其独特的节目形态和内容被盛赞为"中国的一部年度精神史诗"。节目注重稀缺差异性定位,以人格力量吸引观众,以"反分众化"扩大观念群,以庄重大气展现其审美品格。在自我表达中,运用颁奖典礼现场中短片、颁奖词、人物采访的有机结合以及现场之外与其它媒体和受众的联合互动进一步扩展了宣传效果。通过定量、定性分析综合使用的方法分析典型报道中"平民英雄"的崛起,探究《感动中国》新生而又蓬勃的原因,以期对国内其他电视节目的运作有些许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电视相亲节目作为一种大众消费文化的新形式,得到了受众的青睐。本文试从传播学角度入手,运用马莱兹克系统模式分析电视相亲节目热播的原因,并分析此类节目在传播过程中,对受众的价值观导向。  相似文献   

19.
分配问题是邓小平晚年思考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他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提出了共同富裕不是平均富裕、同时富裕和同步富裕,而是先后有别和快慢有序的有差别的共同富裕,并旗帜鲜明地反对社会主义出现两极分化。他曾高瞻远瞩地指出:"富裕起来怎样分配"是"大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强调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分配问题,是对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的丰富、发展和创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决贯彻邓小平的分配思想,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避免两极分化,解决当前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关系中的痼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也将进一步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0.
"融媒体"是一个把广播、电视、互联网的优势互为整合,互为利用,使其功能、手段、价值得以全面提升的一种运作模式。广电新闻媒体在"融媒体"时代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扬长避短,优势整合,广电新闻创新要强调特色,创新形式,实现互动,以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营造良好舆论环境,从而提升广播电视新闻栏目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