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舍小说《黑白李》新解--文本细读与文化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永平 《江汉论坛》2004,11(11):122-124
新时期的研究者通常愿意承认老舍的短篇小说<黑白李>曾受到革命文学运动的影响,甚至将其视为作者创作思想开始转变的标志.其实,这部作品并未脱出作家习惯的轨道,老舍在小说中表现的历史事件是一次被国共两党谴责的"盲动",其褒扬和贬抑的人物也不为左翼文坛所认同.但令人遗憾的是,老舍终其生也不理解这篇作品受到冷遇的真实原因.  相似文献   

2.
<庄子·大宗师>篇出现两组方外之友,共有七位角色,其中五位有历史原型可考,事见<论语>和<左传>.这五位角色的名字和相关历史人物一致,处于相同的历史阶段,都以鲁国为活动舞台,在作品中以莫逆于心的群体出现,体现了悟道的感受性特征.庄子以历史人物原型为基础,通过勾粗添细或取名舍实等艺术手法.对历史人物进行艺术重塑,使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与其历史原型形成较大差异,从而实现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3.
<正> 《泰国华文小说选集》是周新心女士应花城出版社之约编辑的.这本集子共收进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泰国多位华文作家的二十九篇小说,这些作品虽不完全是按其发表时间先后排列,但从整体看,它们分属于两个不同历史阶段的印记是明显的.历史在人们的脚下延伸,泰华文学也不断地在向前发展,我们拿集子里五、六十年代的作品同七、八十年代的作品比较,就不难看到它们之间的承传关系.可以说,集子里的每一篇作品,都是作者留在泰华文学史上的一个脚印.  相似文献   

4.
盛唐边塞诗有两类,一类是入幕文人作品,一类是非入幕文人作品.前者多关注战斗过程,后者多关注战争性质.高适<燕歌行>是后者的代表作,它本质上是一篇"和作",内容和形式都受到原作的影响和制约.原作者"客"当为时任张守珪幕府管记的王悔;"感征戍之事"是有感于原作所述"征戍"之事,而非针对张守珪不惜士卒;其形式颇有特色,而非创新.  相似文献   

5.
作为当代英语文学世界最杰出的移民作家之一,奈保尔在欧美批评界广受赞誉,2001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但其作品的非洲叙事却不断受到后殖民批评家的激烈批判。针对不同文化的阐释差异和对位性阅读,运用当代后殖民文化理论,以文化身份的视角重新解读《河湾》,分析作品中历史记忆与身份写作的隐性关系,在身份困惑和非洲叙事两层面揭示身份写作的表征内涵,在对奈保尔文学经验的总结中探讨后殖民批评中政治性阅读的某种理论误区。  相似文献   

6.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和莫言的《丰乳肥臀》都充满引人入胜的魔幻色彩。从整体来看 ,两部作品都叙述了各自民族的百年历史 ,展现了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 ,具有浓郁的民族特性。将两部作品进行比较解读 ,从接受影响和独特创造的关系中受到启发 ,对文学的民族性与世界性这个命题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罗福惠 《江汉论坛》2007,(10):75-78
<楚纪>是一部保存楚地文献、详载明代两湖历史文化的鸿篇巨制.该书体例具有探索性,其内容则可为当今研究区域历史文化提供资源或资料线索."四库存目"称其"殊不足观",其实是出于当时的政治忌讳.<湖北文征>在收录<楚纪>撰者廖道南的作品时,有一明显失误.  相似文献   

8.
<伍子胥>是冯至创作的历史故事小说,作品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继承和借鉴,并且吸纳了西方文化现代性的因素.本文回顾了作品的形成过程,并通过分析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来论述<伍子胥>的民族性特色.  相似文献   

9.
王林的《腹地》是一部反映冀中抗日根据地1942年"五一大扫荡"前后斗争历史的长篇小说,建国伊始因《文艺报》的批判而受到文学史的遮蔽。但作为迄今为止描写抗日战争最真实、最有生活气息的作品,《腹地》不仅展示了王林独特的艺术创造,及其向"伟大的作家"迈进的雄心,而且它对历史的"原生态"想象和再现,使其成为具有经典性意义的小说文本。  相似文献   

10.
孙爱霞 《理论界》2009,(6):128-130
水西庄是天津历史上著名的私家园林,上世纪30年代严智怡组织津门文人在其故址举行展重阳雅集之会.参加此次雅集的津门文人俯仰古今,感慨水西庄之历史变迁,赞赏谋求重建水西庄之雅人名士,创作出或感慨深沉,或意兴遄飞的诗词作品.这些作品被集成<癸酉展重阳水西庄酬唱集>一书,是天津文人接续津门风雅的明证.  相似文献   

11.
长篇小说《连心锁》出版之前,我们对中国与朝韩联合抗战这样一段难忘的历史很少进行较大规模的文学表现。在这部特殊的作品中显露出的文革文学规范乃至潜规则严重影响着作品真实精神的体现和人物真实性的塑造。一个涉外题材的作品要想生动地体现出生活的真实和历史的真实,须带着浓厚的具有异域色调的空域背景,而无论是从写作行为还是从人物刻画方面看,《连心锁》这部作品都严重缺失这样的空域背景,致使其真实性受到严重影响,思想把握、生活把握和人物把握都呈现出浅泛性的缺陷,是创作方法意义上的重大缺失。  相似文献   

12.
在对赋体文学作品进行分类时,尽管《汉志.诗赋略》"杂赋"与《文选.赋》二者所面对的作品有多寡之别,但在分类做法与编次原则上有较多的相同点。分类方面,二者在以作品题材为标准的同时,还以作品所表现的情感色彩为依据,为特殊赋类命名的做法也相似;编次方面,二者均从儒家的价值体系出发,以政教功用为原则。《文选.赋》的分类与编次当受到《汉志.诗赋略》"杂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野草》是鲁迅唯一的散文诗集,被他列为自己的五种创作之一。他从一九二四年九月至一九二六年四月,花费一年半时间写成。而一九二七年“四一二”政变以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他的思想从进化论转变为阶级论,他从急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成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世界观的变化是一个根本的变化,但这不能超越一个人所处的历史环境。象鲁迅这样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曾有过多么美好的向往和艰难的探求。《野草》正是这种向往和探求的真实生动的写照。《野草》写在鲁迅思想发生急骤变化的时期。这同他在后期所写杂文一类作品比较,其思想意义并非一致。因此,我们既不能无视差别,把受到一定局限的这部作品过份抬高,也不能因为其中的差别,片面突出不足之处,贬低了这部作品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涉江诗》是沈祖棻以血泪写成的一部"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知识分子苦难心灵的历史,她继承了我国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真实地反映了十年动乱的历史现实.诗集中的作品有的反映了"文革"中沈氏个人的遭遇,有的表现了在那个特定年代里诗人的内心世界,有的表达了诗人对遭到迫害的师友的怀念,还有的作品表现了夫妻患难与共、忠贞不渝的情感.沈氏个人的不幸是中国知识分子时代悲剧的缩影,作品所表现的是当时千百万读书人共有的遭际,具有典型意义和形象的史料价值,因此《涉江诗》是20世纪旧体诗现实主义创作的杰作.  相似文献   

15.
明代小说是我国文学史上的高峰之一,不但涌现出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更形成了丰富的创作理论,这些作品和理论对后世的小说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绿野仙踪》是清代中叶著名的古典白话小说,其创作明显受到明代小说作品和创作理论的影响,同时也有自己独特的创新之处。它的自寓性创作目的是明代小说创作的延续;主要采用的金线串珠式和列传式结构明显受到明代小说的影响;它的语言风格明显受到《水浒传》《金瓶梅》等的影响;其中的许多故事素材都可以在明代作品中找到端倪。  相似文献   

16.
在文学领域中,小说始终以其"源于生活,记录生活"的特点而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中西方文学史上,都有着大量的、反映了某一特定时期的社会现实的、具有较大的历史意义和社会意义的令人过目不忘的优秀作品.然而,却也有另外一些作品,当中包含了大量的幻想因素,其作者基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文化思潮和不同的主导思想,对所处环境以及社会现状进行了深刻的思考,而后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或是表达了对现实的讽刺与不满,或是表达了对未来社会的期待与向往,从而创作出了一些与众不同却引人深思的作品.其中以西班牙的《堂吉诃德》和中国的《西游记》尤为出众且广为人知.尽管两书的创作背景大不相同,书中却都包含了作者丰富的想象,这两部作品也对作者本身乃至整个世界文坛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17.
《金光大道》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浩然的缺陷是时代缺陷的反映,《金光大道》作品主人公高大泉的缺陷既表现为其过分完美,更由于他是被定位在阶级斗争的座标上;关于《金光大道》的争论既显示了历史的进步,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取了20世纪文学中处于不同历史语境,但都渗透着忏悔意识的三部作品,论述了把它们置于同一研究层面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抒写一段破灭的"不了情",并进行无情的自我谴责和剖析是其共同情感倾向,形成了弥漫于作品中的具有现代色彩的中国忏悔意识;同时,忏悔意识背后却是对爱情悲剧产生追忆思考,这乃是文本的情感展开逻辑;并且深入文本,运用"细读法"论述了三个爱情悲剧亦即人性的悲剧.  相似文献   

19.
《剧秦美新》是西汉文学家扬雄在王莽代汉后创作的一篇作品,该文过去一直被批评者当作扬雄趋炎附势的“罪证”。从历史角度考察,王莽代汉有着复杂的历史内涵,扬雄创作这篇文章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根源还有新的解释。详细考证会发现《剧秦美新》在认识和研究西汉历史上的价值,从“知人论世”的观点出发,应该给其以符合历史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王悦怡 《中文信息》2022,(1):261-265
《垂死的尼俄柏的女儿》和《拉奥孔》分别为希腊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的两件代表作.本文尝试做了以下两方面的探索:第一,梳理了两件作品所经历的从制作到进入博物馆后经典化的历史;第二,并将其置于历史情境之中,与同时代的哲学思潮相联系,分析他们在理想美学和理性哲学追求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