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沈从文的创作与傩文化关系密切,在多方面受到了傩文化的影响。傩祭仪式和傩戏是沈从文创作表现的重要内容。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则表现为塑造神巫形象、写信仰傩神的俗民、给人物取有“傩”字的姓名以及采用与傩相关的语汇写人物。沈从文创作的情节设置、神秘风格与小说的尚“三”特征也受到了傩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沈从文的部分湘西题材小说,被称为“诗化小说”(抒情小说),是与“叙事的小说”与“描绘的小说”截然不同的另一种小说类型,具有鲜明的文本特征。沈从文的诗化小说的叙事特征,是中国古典文学传统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经过改造与转化、获得现代意义而形成的,对中国小说模式的多样化与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现代转变都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十五岁、皮肤黝黑、身材窈窕、性格单纯自然是沈从文《边城》、《长河》、《萧萧》、《三三》等湘西题材小说中少女形象的共同特征 ,这些特征确定了沈从文对女子的审美定位。这群少女是作者追求“优美、健康、自然 ,而又不悖乎人生的人性形式”的代言人 ,也是作者痛苦于现实生活 ,聊以自慰的精神寄托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美学观念中的"超人"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0年前后,沈从文的诗歌、小说、散文和文论作品,明显地表现出一种“超人”意识。尤其是他的文论,不仅在语言表达上带有尼采、叔本华直觉感悟式的哲理意味,而且在思想内容上也可以听到尼采、叔本华的有关“审美愉悦”的回响。在对现代都市文明的批判上,沈从文又跟卢梭、康德有些接近,但西方哲人是站在哲学的角度对文学的“玄思”,沈从文是站在艺术家的立场对文学的哲理阐释。  相似文献   

5.
田园牧歌∶沈从文小说的﹃文体﹄●李德尧1在现代中国小说家中,能称之为有“文体”的不多,而最能称之为有“文体”的是鲁迅、沈从文。沈从文在30年代初被人称为“文体家”。从事小说创作而被誉为有“文体”的“文体家”,当然不是说只有他的小说才具备小说的完美形态...  相似文献   

6.
汪曾祺是一位连接现当代文学的作家,20世纪40年代师从沈从文,新时期发表大量作品,与废名、沈从文、阿成、贾平凹、何立伟等作家同属一脉。他的小说以疏散平和的观念、平淡的叙述方式、散文化的结构、简洁准确的语言和“淡中有味,飘而不散”的风格显示了一种成熟的小说文体的典范。  相似文献   

7.
运用社会历史批评方法和作品细读方法解读沈从文在昆明时期的文学创作,研究表明,沈从文此时在审美探索上表现出的是抽象玄思与抒情风格互相融合的特征,即所谓“抽象的抒情”,指出。抽象的抒情”在沈从文的文学创作中具有转型意义。  相似文献   

8.
分身术是沈从文小说创作日趋成熟之后经常使用的一种人物创作方法,在弗洛伊德白日梦创作理论和人格结构理论的启发下,沈从文运用“主观分裂技巧”,将自身的不同侧面投射到小说当中化为一众分身人物。就类型而言,一是探讨追求爱情的不同路径的“爱情分身”,二是体现其在城与乡之间摇摆游移的自我定位的“文化分身”,三是象征着记录与“凝固”生命的不同方式的“艺术分身”。这些分身反映了沈从文思想的矛盾、分裂,也体现了他对于主体分裂性和复杂性的深刻认知。通过分身人物的言说与对话,沈从文不仅实现了思想观念的梳理、超越与精神的自我疗愈,也通过对文本“对话性”的凸显使小说体现出了明显的复调性。  相似文献   

9.
老舍小说创作具有很突出的尚“三”特征,探究这一创作现象有助于深化我们对老舍小说创作的艺术结构与文化意蕴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湘西,是沈从文小说中最精彩的世界,可以说是湘西创造了沈从文的文体。沈从文前期创作中的湘西世界是纯美的,比如景致、比如爱情,湘西世界寄托了沈从文的理想,是沈从文的桃花源。  相似文献   

11.
沈从文在其小说中,塑造了一群善良美丽的湘西少女形象,其原型竟是在中国民间普受崇拜的观音.通过研究和实地调查发现,沈从文家乡湘西地区长期以来盛行着富有地域文化特征的观音信仰.这一信仰对沈从文的美学趣味、思想情怀和人文理想有着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并影响到其小说艺术处理.与此同时,作家对观音信仰的理性认知态度,对湘西少女命运那悖离了"大团圆"审美心理文化的真实描写和处置,体现了他对民间观音信仰的超越.  相似文献   

12.
现存的江西傩神与祭祀形态蕴藏着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信息,其在祈求村族平安与风调雨顺的基调中,表现出浓厚的神农崇拜、祖先崇拜与生殖崇拜等三大主题意义倾向,是现存中华傩文化遗存在江南的典型形态。江西傩神崇拜与祭祀仪态现状折射出原始生民“人头祭”图腾痕迹。  相似文献   

13.
沈从文和萧红的抒情小说创作在现代文学史上独立新帜,又有各自的特点。作为抒情小说,他们的作品都具有浓郁的抒情性,淡化冲突和情节,并且放慢了叙事节奏。但在沈从文的笔下,我们更多的看到的是人性美好的一面,而萧红笔下的世界则让人触目惊心,这点也表现在了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在作品中流露的情感,沈从文的显得平和、从容、含蓄,而萧红作品中的情感则激烈、外露一些,他们对笔下世界的不同情感关照同时也表现在景物的描写上。虽然有这许多不同,但两人的作品都贯穿着现代乡村的“常”与“变”。   相似文献   

14.
在《凤子》中,沈从文破除了归隐的基础、文化预设、物质可能和终极目的,涉及的是归隐的不可能性。沈从文以反讽为特色的隐士的归隐应当被理解为哲学和神秘意义上的归隐。沈从文的所有思考经过了反讽的筛选都被改头换面了,反讽性的超脱,相对于严肃的彻底超脱只是局部的。另外,这是一种双重的超脱:一方面,作者虽不乏公民与政治意识,但这却不成为一种崇拜;另一方面,生命的张力和对知识的相对化阻止了向神秘主义的转变。沈从文的人物并不逃避,他们生活在现实中。从根本上,沈从文将一个以极端化为特色的时代加以相对化。  相似文献   

15.
自称是"乡下人"的沈从文,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上算得上一个风格独特的文人。他执著追求与表现的是那种纯真的带有某种原始意味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在山清水秀的湘西边地苦苦地构筑他的理想人生形态,抒发了他对湘西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沈从文的这类小说被称为"乡土抒情小说",《边城》就是其中最优秀的代表。  相似文献   

16.
在《凤子》中,沈从文破除了归隐的基础、文化预设、物质可能和终极目的,涉及的是归隐的不可能性。沈从文以反讽为特色的隐士的归隐应当被理解为哲学和神秘意义上的归隐。沈从文的所有思考经过了反讽的筛选都被改头换面了,反讽性的超脱,相对于严肃的彻底超脱只是局部的。另外,这是一种双重的超脱:一方面,作者虽不乏公民与政治意识,但这却不成为一种崇拜;另一方面,生命的张力和对知识的相对化阻止了向神秘主义的转变。沈从文的人物并不逃避,他们生活在现实中。从根本上,沈从文将一个以极端化为特色的时代加以相对化。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的小说《边城》和《长河》代表了中国新文学的民间立场和民间审美观念,改变了新文学偏重于知识分子自身题材的"由启蒙到革命"的狭窄性,把文学创作引入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由启蒙到民间"的新天地。文章通过分析这两部小说,以说明沈从文对文学史的艺术贡献。  相似文献   

18.
从魏晋到清代 ,“水神托人传书”母题在不同时代的小说、戏曲中皆有表现 ,构成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此母题在唐传奇《柳毅传》中达到真正成熟 ,以后的流变皆从《柳毅传》加以扩展 ,不同时代的作品打上了不同时代的烙印  相似文献   

19.
沈从文的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坛上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新时期以来,学界对沈从文及其作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文章主要从情景叙事的角度研究沈从文小说独特的叙事艺术,并分别从自然风景的描绘和意境的营造两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期弥补学界在叙事学角度研究沈从文小说文本的空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