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惯例”作为一种默契的尺度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审美活动之中 ,它时刻连结着艺术家、观众和批评家 ,它制约着对艺术形式及其内容的判断和评价。艺术惯例在美术学系统范围经由绘画、雕塑、建筑、艺术设计等门类加以显示。艺术有权显示其自律性 ,因为艺术是人类经验客观化的一种特有方式 ,它早已成为被接受的事实而纳入了人类经验本身 ;同样 ,为美术作为空间艺术 ,也是惯例的结果。文章探讨了经验惯例与人为惯例的区分 ,指出了艺术自律性的基本含义  相似文献   

2.
电视是一门新兴的艺术。它兼声、色之美,熔视、听为一炉,包括形、光、声、色,化绘画、戏剧、文学、音乐于一体,是一门高度综合性的多维艺术,在空间中造型,在时间上延续,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给它带来表现手段的先进性,数以十亿计的观众为它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有人说电视是继文学、绘画、戏剧、舞蹈、雕刻、摄影、音乐、电影之后的第九艺术,虽然在艺术的天地中,电视并未捷足先登,而是姗姗来迟,但是后来者居上,它可以博取广纳,把别的艺术的长处为我所用,集众美于一身,成为别具一格的艺术宠儿。电视艺术有着这样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每个电视工作者面对观众群急剧增长的千  相似文献   

3.
周作人认为,文艺应该是“浑然的人生的艺术”。这种文艺观,既反对“将艺术与人生分离,并且将人生附属于艺术”的“为艺术而艺术”的文艺观点,也不赞成“以艺术附属于人生,将艺术作改造生活的工具”的“为人生而艺术”的文艺观点,而主张将艺术与人生紧密地结合起来。他强调“艺术是独立的,却又原本是人生的”,“既不必使它脱离人生,又不必使它服侍人生,只任它成为浑然的人生的艺术便好了。”周作人解释他的上述文艺观点时说:文艺“本来是我们感情生活的表现,叫它怎能与人生分离?”所以文艺“当然是人生的”。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文艺既然称为文艺,自有其独自的特点,这就是其“独立的艺术美”,即艺术的审美价值。因此他说,“为人生——于人生有实利”,固然“也是艺术本身的一种作用”,却“并非它唯一  相似文献   

4.
“再现说”是 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史中占主导地位的艺术理论,它影响了 20世纪中国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的整体格局,也影响了人们对艺术起源、艺术本质的看法。20世纪中国社会的动荡,使“再现说”为承载社会责任而偏离了艺术对它的要求。因此,要结合各种观点的语境分析其合理性,并结合“表现说”来分析其得失。  相似文献   

5.
一艺术,是人的精神活动的领域,蕴含着情感。艺术不只是情感的表现,但没有情感,就会显得枯涩、干瘪,没有生气,缺乏活力,甚至会出现概念化的倾向。沁人心脾的艺术魅力,当然不止包括情感这一因素,但艺术要引起人们为它笑,为它哭,为它振奋,为它动魄夺魂,不能自己,却非有情感不可。艺术的情感性,是艺术的根本特性,为创作和欣赏的规律所决定。作家的感情色彩愈浓厚、愈鲜明,艺术作品就愈有光泽、愈有风韵,对读者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就愈强烈。鲁迅一开始从事文学活动,就重视艺术首先是艺术的特点。他从艺术的感染力着眼,提出:“一切美术之本质,皆在使观听之人,为之兴感怡悦。文章为美术之一,质当亦然”(《摩罗诗力说》)。他认为艺术的本质特征,就在于能拨动人们的心弦。这见解对于提高人们认识艺术的特点,是有启迪意义的。作家反映客观生活,既不是抽象概念的图解,也不是原封不动的照搬。艺术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的,必然带有作家的精神的烙印,渗透着作家的诗意的  相似文献   

6.
以卢卡奇、戈德曼为代表的艺术社会学与以贝克尔为代表的艺术社会学虽然都名为"艺术社会学",但却存在巨大的差异。前者以探究艺术与社会的关系为主旨,是"艺术—社会"学,是为了评判艺术价值之高低,重心落在艺术上;后者是用社会学研究艺术,是"艺术—社会学",是为了发展社会学,重心落在社会学上。尽管目前"艺术—社会学"是大势所趋,但是,它也存在自身的风险,这是值得我们警惕的。  相似文献   

7.
古韵 《阅读与作文》2009,(12):61-61
皮影戏作为友好使者,从南宋起至清代,陆续传播到南亚诸岛、埃及、波斯、土耳其、法国、英国、德国等国,成为中国最早走出国门的戏曲艺术,亦是世界上最早的供人欣赏的幕影艺术。它的传播对近代电影艺术的产生、它在世界艺术史和科学史上的地位等均不容忽视,法国人曾称它为“电影的前驱”。  相似文献   

8.
佚名 《社区》2010,(20):53-53
书法,是一门高尚的艺术,是中国文化四大国粹之一(其他为琴、棋、画)。它是借助于汉字的书写,以表达作者精神美的艺术。  相似文献   

9.
中华艺术源远流长,它从起源发展到今的每一步都渗透着中华五千年历史的气息,堪称是历史的“精髓”。其中舞蹈艺术的发展,更是这“精髓”中的精华。它融合了文化背景、歌曲、肢体三者为一体,是一种综合性艺术。有人曾说过舞蹈是死板的、低俗的艺术,我认为舞蹈祖师在创造舞蹈时,就赋予了它生命,所以说舞蹈不是死板的艺术,而是一种有生命、有灵魂的艺术;说它低俗,那就更应该加以否定。舞蹈的训练是残酷的,对于舞者,他们从小就开始学习舞蹈,并且经过六年甚至是十年的专业学习,有时为了在舞台上一分钟的辉煌,他们在要台下付出加倍的汗水,刻苦训练…  相似文献   

10.
藏族是我们伟大祖国民族大家庭的主要成员之一,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增添了异彩。藏族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工艺、戏剧、歌舞等领域均有着强烈地民族特点和高超的艺术成就。尤其是绘画,我们称它为“藏画”,更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一支奇葩。  相似文献   

11.
在对艺术现象展开具体理论言说时,艺术人类学的阐释路径主要呈现出三个基本环节:遵循文化人类学田野方法,参与实践至具体的艺术活动中去,获得直接而完整的审美体验和生活知识;基于文化整体观,对艺术生态作出全面的语境性把握,从而探究艺术活动的文化逻辑和生活特征;以艺术民族志的形式,在关注艺术现象的细节和场景中,使得具体艺术现象得以综合把握和书写。艺术人类学的现实介入力和问题阐发力因此而得到有效实践和彰显。  相似文献   

12.
艺术虚构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手法,同时也体现在艺术接受活动中。无论从艺术接受的本质、特征上看,还是在艺 术接受的活动过程中,都始终离不开艺术虚构。艺术虚构存在于艺术活动的整个过程当中。  相似文献   

13.
探讨中国古代文论(诗论)的两个核心范畴──—意象和意境的当代适用性,分析中西文论的某些契合点及互补性,认为建构新的本位话语有赖于融合、吸收及生成.  相似文献   

14.
艺术作品是创作主体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成果或产品,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相互交融的产物。任何艺术作品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又可以从结构上划分为三个层次,即艺术语言层、艺术形象层和艺术意蕴层。它们各具独立性又互为一体,共同构成一部完美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15.
论新闻作品的意境美(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意境是中国艺术的独特表现,也是人们研究最充分的课题之一.新闻意境是新闻作品的高级形态,但在新闻理论界却没有引起人们的应有重视.艺术意境和新闻意境在呈现形态上有着很多相似性,但同时又不能等同,尤其是在创造手法和表现方式上有着明显的区别.根据新闻作者在新闻作品中所表现感情的隐显,主体意识的强弱,新闻意境可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两大类.  相似文献   

16.
日常生活中艺术反思需要的作用重大:引导日常生活从感性经由知性走向“美”与“善”;在相对程度上控制日常生活的“媚俗”与“反艺术”倾向。日常生活→艺术发现→艺术反思的路径表明:对日常生活的艺术反思,既能推动发现生活美、又能凸现生活美;既能挖掘新的艺术形式,又能扩展新的艺术内涵;造就“时尚”与“经典”多样性艺术并驾齐驱、在竞争中共同繁荣的时代。  相似文献   

17.
众多的研究者都强调诗歌的创作重在意境创造.本文认为,诗歌创作一开始就强调意境创造是抽象的、空洞的,诗歌的创作应是意象选择在先,意境完成在后,即起点在意象,终点在意境.由诗味到诗美,其实就是意象组合形成意境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作为艺术的生产离不开作为艺术的消费在观念上提出生产的对象。艺术生产作为以精神创造活动为其基本内核的特殊劳动 ,必然要以艺术消费为前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艺术消费必须遵守市场的一些基本规律 ,但市场规律有时会与艺术生产和艺术消费机制发生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是艺术生产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我们相信 ,市场规律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对市场的认识和研究成果 ,只要合理适度加以运用 ,市场这只隐形手就如同它能极大地促进物质生产和物质消费一样 ,使艺术生产和艺术消费出现一个崭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19.
艺术创造成功与否,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能否把心理距离安排妥当:距离太远,让人觉得不可理解;距离太近,又不免让实用的动机压倒美感。不即不离是艺术创造最理想的心理距离。所以,在艺术创造中,艺术家既要能够制造心理距离,还要善于对作品进行拉近距离的艺术处理,从而为观者更好地理解、欣赏艺术的美感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人类艺术及其活动的变迁与发展,不仅拓展了艺术实践的领域与层面,而且也为艺术研究视野的转换与艺术学科理论的创新提供了一种现实的动力.艺术传播学的提出与创立正是体现了信息媒体革命时代艺术活动与艺术研究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