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成全一棵树     
在一个平常的春天,一位饱经风霜的母亲,向别人讨了几棵树苗。她要把树苗栽在门前。母亲栽种完毕后,她的一个孩子从门里一拐一拐地出现了。"妈妈,把这棵小树也栽下吧!"孩子的手里擎着一棵树苗。那是她丢弃的一棵。它又瘦又小,一点儿也不强壮,甚至还有一些枯萎。孩子吃力地站在母亲面前。他是她最小的孩子,一生下来腿就有残疾。孩子擎  相似文献   

2.
方格 《当代老年》2010,(3):34-35
1990年,张艺谋与前妻肖华离婚时,女儿张末年仅7岁。父母离异后,张末跟随母亲一起生活。家庭的破碎给幼小的张末带来了很重的心理阴影,她恨父亲,自从父亲与母亲离婚后,几年都没来看她一次,甚至连电话都很少打给她。看着别的孩子享受父母的疼爱,张末怨恨中又强烈地思念着父亲,她不知父亲这些年在外面过得好不好。  相似文献   

3.
李慧玲在她满38岁那天——1998年2月20日,才随着她事业的成功,喜气洋洋地步入洞房。为了这一天,她有过多少辛酸与苦涩,有过多少愁苦与哀怨是谁扼杀了少女怀春的心1959年,李慧玲出生在奉节县兴隆区一个农村家庭,母亲在家务农,父亲在二磺厂当工人。她初中毕业后,父亲就让她到二磺厂当了临时工。当时李慧玲已满23岁,农村的家里有好些人给她提亲说媒,父亲却一概拒绝。在母亲的安排下,她背着父亲先后与几个农村青年相了亲,但几年的工厂生活,已使她看不惯农村人。她对母亲说:“让我在工厂找朋友好吗?”母亲见此情形,也就同意了女…  相似文献   

4.
她一直觉得,她的不幸福,是父亲一手造成的.因为她清楚地记得,是父亲向母亲提出离婚,母亲说父亲在外面有人了,虽然后来父亲净身出户,把房子和钱都留给了母亲,但在她幼小的心里便种下了一颗仇恨的种子. 母亲经常抱着她说,爸爸不要我们了,以后,只有我和你相依为命了.母亲还在她面前数落父亲的不是,这让她更加仇视父亲,以至于父亲跑到学校给她送生活费的时候,她接过钱,连声谢谢也没有说,扭头就走.  相似文献   

5.
浅水 《老年世界》2011,(15):29-29
十岁那年,母亲和父亲分了手,我归母亲单独抚养。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在埋怨母亲,怪她让我失去了父亲的疼爱。  相似文献   

6.
爱的纪念日     
颜彦 《老年世界》2006,(16):20-21
母亲没有戒指,没有耳环,什么首饰都没有。每次除夕夜吃年夜饭的时候.父亲总是很小心地为母亲斟一杯酒,端给她并且保证来年一定会努力地开车(父亲是一个汽车司机),努力地攒钱,给她买一条金项链。母亲每次都用微笑接受了父亲的承诺,也用微笑接受了下一年里无数个意料之外的起起伏伏和升升落落。  相似文献   

7.
李子 《老人世界》2008,(8):26-26
我的父亲喜欢侍弄花草,这事我从小就知道,却不知道从哪一年开始,他喜欢上了种树。据母亲告说,我7岁的时候,有一次吃李子,将李子核扔在了门前的小花池里,来年春天,眼尖的父亲看到了一棵与众不同的小苗,再长大些,才发现是棵李子树。父亲非常高兴,夸我从小就知道种树,是个好孩子。从那时起,他每年都要在房前屋后栽几棵树。  相似文献   

8.
她恨男人,因为在她最艰难的时候丈夫抛弃了她。为此,她要求自己最疼爱的女儿也一样恨男人,否则,就不认她这个女儿。可她没有想到,她的一番“好意”并没有给女儿带来幸福。相反,那畸形的母爱不仅毁了女儿的幸福,并且把女儿逼上了绝路 在母亲带恨的爱中长大 1975年的春天,正是乍暖还寒时节,一个小生命在吉林省农安县一所简陋的平房中降生了,家人为孩子取名寒梅。 小寒梅生下来就没有见过父亲,因为在她出生的前两天,她的父亲就离开了家,另觅新欢去了。因此她随母亲的姓,姓温。自从她记事起,她就时常听到母亲给她讲父亲如何…  相似文献   

9.
卫宣利 《当代老年》2006,(11):16-17
她15岁那年,父亲死于一场车祸。家里塌了半个天,她的心却完全塌了。从小她就是父亲最宠爱的宝贝,可是幸福到此嘎然而止。那个沉闷的夏天,她封闭了自己,几乎不和任何人说话。她看着母亲依然衣着光鲜地上班下班,和别人谈笑自如,心就像被针尖一点点地刺了个遍。她不明白,难道父亲的离去,对母亲,竟然没留下丝毫痕迹?  相似文献   

10.
卖白菜     
莫言 《中外书摘》2010,(7):91-92
1967年冬天,我十二岁那年,临近春节的一个早晨,母亲苦着脸,心事重重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时而揭开炕席的一角,掀动几下铺炕的麦草,时而拉开那张老桌子的抽屉,扒拉几下破布头烂线团。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着我的乳名,说:“社斗,去找个篓子来吧……”  相似文献   

11.
中医的悲哀     
韩起 《中外书摘》2009,(9):30-32
也许是家教的影响,我越来越感受到中医深沉的悲哀。 父亲大半生行走杏林,所以我自幼年便与中医结下不解之缘。母亲生育六胎,仅存活最后两胎,就是姐姐和我。生我时,父亲已过不惑之年。母亲常对邻人说:俺这孩子,可是十八亩地一棵苗。  相似文献   

12.
朱吉红 《当代老年》2011,(11):16-17
她出生安徽安庆市的一个书香家庭,父亲是京剧导演,母亲是音乐编导。从5岁开始,每个周末母亲都要送她到音乐教室学习琵琶,一弹就是8年,风雨无阻。从小学开始,每天放学,母亲都要让她在小操场练习“顶碗”,一顶就是一个小时,稍有懈怠或碗从头顶掉下,母亲手中的小细鞭就会毫不留情地打到她的身上。  相似文献   

13.
圆子 《现代妇女》2009,(7):50-50
我父母感情不好.父亲对母亲关心不够,遏事总站在祖母一边,致使母亲心生怨恨.加上母亲总抱怨父亲的养家能力.不爱父亲.后来终于自寻短见。由于父母的事.结婚以后,我对妻非常忍让。特别是经济方面,全都交给她支配,但婚姻还是出现了问题。结婚前她有一个男友.都发展到快结婚了,分开后也一直联系着。她很能干,但独断专行,  相似文献   

14.
自母亲因操劳过度而去世后,琳达一直很伤心。更让她伤心的是,没过几个月,父亲便又娶了一个叫菲莉的女人。让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对新过门的继母产生好感,并友好热情地对她,这无疑难于登天。看着菲莉整天在家里指手画脚,俨然一副女主人的样子,琳达对她更不满了,并将这种不满转移到父亲身上。琳达开始觉得,母亲的死跟父亲有很大关系。如果他不是只知道在外忙着工作挣钱,丝毫不顾家里,母亲也就不会死了。  相似文献   

15.
母亲的风衣     
苁蓉 《老人世界》2011,(8):29-29
小时候,每当注视母亲婀娜的身影拖着一条又粗又长的麻花辫时,我总会奇怪,有了几个孩子的母亲竞还有这样的风韵。可是那时,母亲总是抱怨,嫁给父亲是她最不如意的事情。而父亲因为自己的确比母亲稍矮一点儿,长相差一点儿,也就由着母亲的情绪。  相似文献   

16.
为母亲征婚     
夏爱华 《老年世界》2014,(23):29-29
父亲去世后,母亲一人独居。我让她搬到我家里住,她不肯,说住惯了老房子,不想挪地方。我想给她安装电话,这样方便联系。可母亲说听不惯电话铃声。她嫌吵,想安静地生活。  相似文献   

17.
女儿的吻     
母亲去世了,父亲和女儿相依为命。可是屋漏偏遭连阴雨,父亲又下岗了。40挂零的年纪,又没技术,只好每天出去帮人家打短工,装修、搬运、送套餐、送报纸,只要能挣来钱,什么都干。好在女儿学习很出色,而且已经能够熟练地做家务。父亲回到家里。一碗清淡但是热气腾腾的白菜汤就会端到他面前。  相似文献   

18.
劝母亲再婚     
李春香 《老年人》2013,(12):32-32
母亲命途多舛。一生经历过三次婚姻。她的两次再婚都是因为丈夫亡故,第一次我坚决反对,第二次我则全力支持。母亲是12岁时以童养媳身份嫁到我父亲家来的,和我父亲共生育了4个孩子——姐姐,哥哥,我和妹妹。我5岁时,先是哥哥夭折,不久父亲又因病去世,母亲一下子失去两位亲人,心灵受到沉重打击。更重要的是父亲走了,家里的顶梁柱也倒了,母亲要养老抚小,放牛、养猪、织布,哪样重活脏活她都干过。在我父亲病故3年后.母亲遇到一个各方面条件都不错的男人,决意嫁给他。  相似文献   

19.
爸爸,听话!     
长大后,第一次这么亲昵地靠近父亲,竟有些生疏,而且竟在这种情况下。爸爸啊,在过去风风雨雨的岁月中,是您牵着女儿的手,您用最无私的爱温暖着我脚下的每一寸路。这份情无以报答,我会像您疼我一样疼您。清晨,母亲打来电话时,我的心一哆嗦。我一遍遍地告诉自己,没事的,没事的,爸爸一定没什么大碍。我急急地赶到家,六神无主的母亲如同抓了棵救命草。她向我哭诉着父亲发病的情形和拒绝就医的事。我和母亲费了好大劲,才把嗜睡  相似文献   

20.
我终于明白,母亲原来是那样地深爱着父亲,依赖着父亲,只不过她爱的方式与众不同罢了……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母亲是父亲费尽心机才追到手的。那时,母亲几乎天天唠叨,说父亲见到她的第一天,就要求住在她家,借口是天黑路远,回不去了;说父亲为了追她,不惜冒着被处分的危险,半夜从部队跑出来坐火车去看她;说父亲最后还是为她挨了处分,肩章上被捋掉了一颗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