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梁启超的“应用佛学”思想及其小说观,学界都多有论述,然而却很少有人将二者结合起来,指出其佛学思想与其小说观的关系。细读梁启超两篇小说文论《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与《告小说家,》发现梁启超的小说观与他的“应用佛学”关系紧密。梁启超运用他心目中的佛学宗旨、思维、术语来比附解释他心目中的新小说宗旨、特征、作用。梁启超以佛学论小说来源于传统又超越传统,具有强烈的功用色彩。  相似文献   

2.
《文心雕龙》中大量的小说论因子,散见于其《诸子》《史传》《宗经》《谐隐》等各篇之中,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历史意义。《文心雕龙》中的小说论问题,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曲缀”之“序”———作为叙事文学的小说的叙述模式、作为历史小说萌芽的史传文学的虚与实、《文心雕龙》的小说地位论与小说观。通过对这三个方面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文心雕龙》中的小说论因子,是时代与文化共同催生的必然产物,具有深远的肇源意义。  相似文献   

3.
1,第326页2栏2段9行“而戏剧说唱等方面。则有汪笑侬改良京剧,黄吉安改良川剧,春柳社、众化团等文明戏即话剧团体的出现”,其中,“众化团”当为“进化团”之误.“进化团”是我国早期的话剧演出团体,清宣统二年(1910)成立. 2、第326页1栏2段14行“他更提倡‘小说界革命.(《论小说与群治的关系》),其中,《论小说与群治的关系》应为《论小说与群  相似文献   

4.
张竹坡的“情理”并非仅包含“人情物理”这一层内涵,而是含纳了几种不同含义.张竹坡小说批评理论中的所谓“人情”“天道”乃为一体,不存在对立关系.李贽、金圣叹和张竹坡的“情理论”均强调小说创作中真实情感的重要性.不同的是,李贽和金圣叹认为,用虚构的却合乎“人情物理”的情节也能表现真实的情感,张竹坡更推崇《金瓶梅》式的如实地描写人情世景的方式.相对前三者的“情理”观而言,脂砚斋的“情理”观内涵更加深入.  相似文献   

5.
论台湾的岛外投资──兼论中国大陆吸引台资问题林长华台湾岛外投资量的统计资料,一是来自台湾“经济部投审会”编制的《历年核准对外投资等统计年报》及《对外投资统计月报》。它是以“经济部投审会”核准的岛外投资案件为依据统计的;二是台湾“中央银行”出版的《台湾...  相似文献   

6.
作者篇名期页胡经之、荣伟,口n舀,L no钟文顾丽萍王许林78 1 10 1926 【文学·艺术·美学】艺术美的探求 —台湾及海外华人美学一瞥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台湾文学从《傲慢与偏见》看奥斯汀的恋爱婚姻观(英文)随机应变翻新出奇 —鲁迅小说的结构形态和体系初探论文学与艺术的关系论审美活动论江淹《杂体诗》及其序寒山子与寒山诗一n内n几‘60 Jl厅‘9口J性民Ut‘许渊冲刘丽川、张卫东郁龙余章必功陈乃刚 【语言·文化】三谈“意美·音美·形美”说介词“自”(之一)略论文化交流东周旅游岭南民俗散议八0 not‘﹄卜O即.0斤‘几00叮O即景海峰刘小…  相似文献   

7.
刘知几《史通》在分析正史“六家”“二体”时,把“为体不纯”的史之杂作为“偏记小说”,并对其进行了类目厘定,这是关于中国古小说第一次明确的类目划分;其所分“十类”,虽然不尽科学,但是体认了“偏记小说”琐碎(?)残,并认识到琐碎(?)残的原因,抓住了唐前小说的体裁特征;从“以叙事为宗”出发,分析了史家叙事与小说叙事的根本性区别,以及小说“可观”审美功能的不可替代性,这正是唐后小说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关于《故事新编》的思想内容与创作方法的性质问题,历来聚讼纷纭.本文在充分吸收时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鲁迅现代意识的发展,从自由意识与“恶”的文学观着眼,以《故事新编·自序》为切入点,论析了这部小说集的艺术特征主要在于否定性和荒诞性,从而肯定它是一部现代主义作品.  相似文献   

9.
通过还原《小说林》杂志创刊到结束期间的上海小说期刊界,讨论《小说林》杂志上诸种论说与《月月小瑚杂志及吴趼人的小说观的关系。《小说林》杂志的创办与《月月小说》不无关系;在历史小说观和言情小说观方面,《小说林》同人都表达出与《月月小说》总撰述吴趼人或争鸣或呼应的意见,并且发生了一定作用。《小说林》同人与吴趼人争鸣的背后,其实是关于新小说中“善”与“美”两种因素孰先孰后问题的交锋。  相似文献   

10.
篇作者期数朱景仙11 11,.1 1.占,.占胡学富苏恒葛启进汪泽树刘剑锋‘.上1几月.‘粉碎“四人帮”的前奏曲报晓新时期的启明星 —郭小川《团泊佳的秋夭》赏析兼与谢冕、钟来因 同志商榷中国民歌的优秀传统应该继承和发扬 —兼评《崛起的诗群》关于民歌的错误观点意境漫谈论马克思劳动实践观点在文艺学上的划时代意义鲁迅小说的心理描写论析试论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外貌描写人物结局的处理 —读鲁迅小说札记鲁迅的修辞王鲁彦与《文艺杂志》秦郎笔下饶姿态底事轻警“女郎诗” —评秦观诗《三国演义》与《堂吉诃德》 —兼评夏自清的“中国古代文学不…  相似文献   

11.
本文着重剖析、驳斥“台独”分子篡改历史而散布的种种谬论:1.“台湾民族论”;2.“台湾法律地位未定论”;3.“台湾命运共同体论”;4.“新主权观”;5.“有效管辖论”和“对等政治实体论”;6.“台湾住民自决论”。  相似文献   

12.
理论学习与研究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李新市.1:1)马克思理想人格思想的启———读《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札记(毛芳才潘永云(1:3)关于哲学发展与体系建构的几点思考(范冬云汤琼.1:6)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研究(刘风华.2:1)论邓小平关于加强党的制度建设思想(耿庆彪.2:3)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三个有利于到“三个代表1--三代领导核心人民观的继承与创新(陶林金鑫.2:7)邓小平实效观浅析及探源(王义.2:10)简论邓小平的干部教育思想(汤建.3:1)浅析邓小平的人才思想(葛超.3:3)《论十大关系》中的和谐思想(…  相似文献   

13.
哲 学 历史写照 — —评何耀先、林永清艺术形象的社会意识形态与科学 认识作用 121 一评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论2-11 茅盾抗战时期短篇小说主题的谈谈逻辑科学的研究对象 3七2 社会意义 3《3 社 会 学 文 学从《评史记》看钟惺的用人观点179、。___—;‘。,。,,。。。。。。_。。论冯雪峰的文艺批评思想1-二谈我国城市“鼎式”家庭的发展2-23“’””””“’—“’“”—‘“““——。。——_。。。_。、.夏衍文艺思想浅探 卜n城市地理学的任务3-13——’‘——“—‘以’—”“ 从艾羌的《文学手册>>.看他的 经 济 学 文学观 1-25质库一当…  相似文献   

14.
“小说”名义之歧误,历来发生在《庄子·外物》注解中,而近世又发生在古典小说研究中。“小说”真义实为“小道”。先秦诸子论学大量使用了“小道”一词,而与“大道”形成两极对峙。如果将“小说”转释为“小道”,并将《庄子》“小说”观扩展为诸子“小道”观,就可建构诸子“小说”观同秦汉“小说家”以及后世文体小说的关联。  相似文献   

15.
摆在我们面前的,是著名学者叶嘉莹先生的两种著作,一是《中国词学的现代观》(以下简称《现代观》),一是《论词学中之困惑与〈花间〉词之女性叙写及其影响》(以下简称《女性叙写》)。《现代观》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对传统词学与王国维词论在西方理论之观照中的反思”一篇长文,后一部分是前几年在《光明日报》“文学遗产”副刊陆续发表的十五篇“迦陵随笔”。本书站在现代立场,用西方文学理论对中国词学的一些基本、核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与《红楼梦评论》二文的比较研究,从中考察梁启超与王国维二人文学态度、文学观念的同与异:同主要是指文学态度之"同",具体表现为面对"褒扬诗文、贬抑小说"(或称小说为"小道末流")这一传统文学观,二人或显或隐地对此进行纠偏与反拨的态度具有一致性;异主要是指文学观念之"异",主要体现在二人对文学的性质、功能等具体认识又存在显著分歧,并由此呈现出文学启蒙与审美的分野.  相似文献   

17.
我国姚秦时代的佛学大师僧肇在中国佛教思想史上素享极其豪华的声名.他留下的《不真空论》,《物不迁论》和《般若无知论》等三篇论文,是佛教文献宝库中的瑰宝奇珍.其中,《不真空论》,《物不迁论》两篇论文,是从本体论方面讲的,旨在探讨外部世界的真相,其立论对象是“所观之境”;《般若无知论》是从认识论,概念论方面讲的,旨在寻思精神的真相,其立论对象是“能观之智”.熔“境”“智”于一片,在客体与主体统一的意义上,把握整个世界的普遍根据、理由和实质,这就是僧肇造作三论的终极目的.《般若无知论》是僧肇在由西域人汉中的佛学巨匠鸠摩罗什门下从学助译时,根据  相似文献   

18.
美国华人学者刘绍铭先生对比较文学研究有素,近年来从事曹禺剧作的研究,用英文写成《曹禺论》、《曹禺所受的西方文学的影响》等专门论著。在海外影响颇为广泛。还写有《小说与戏剧》一书,共分两辑。按《曹禺论》(中文版)系一九七○年香港文艺书屋出版,和《小说与戏剧》第二辑论述曹禺剧作的中文稿单行本内容及出版单位全同,实为一书。此次汇编时,即将《曹禺论》连同所论台湾小说诸文合辑一书,另题新名,于一九七六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之前,中国社会主流儿童观“目的论”与“功能论”倾向异常显著.五四新文化运动催生出中国社会对于儿童的“发现”,其标志之一就是童话集《稻草人》与长篇童话《大林和小林》.前者体示了“童心”与“启蒙”的交汇,后者则表达了“想象”对“时政”的涵客,两者都是新型儿童观复现、传播、迁移、衍生的表征.尽管如此,但就内在构成与价值蕴含而言,《稻草人》与《大林和小林》都还不是真正意义上“儿童本位”之儿童观.此间,中国现代儿童观演变之路只走完了最初几步,前路依然崎岖而漫长.  相似文献   

20.
《1 8 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史上的“黑格尔论纲”时期 ,在其中 ,马克思确立了他实践观思想的主要内涵和理论框架 ,这是马克思哲学实践观思想的内篇。稍后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上的“费尔巴哈论纲”时期 ,在其中 ,马克思将《手稿》中的实践观思想运用到存在观、世界观和历史观的思考中 ,这是马克思哲学实践观思想的外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