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1 毫秒
1.
《史记·西南夷列传》是有关西南少数民族历史最早的一篇专著。司马迁给我们留下如此宝贵的历史记录,不仅和他所处的时代有关,而且和他本人的亲身经历分不开。 司马迁所处的时代,正值汉武帝积极开拓西南地区之时。建元六年(前135),唐蒙出使夜郎,汉王朝在这一地区正式设置了犍为郡。元光五年(前130),司马相如为使臣,招抚了邛、筰、冉駹、斯榆等部落,设置一都尉,十余县。唐蒙、司马相如两次出使,  相似文献   

2.
秦汉之际河西地区的民族及其分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预先说明,本文研究的时间范围,主要是秦至西汉前期,到汉朝政府大规模经营河西时为止,但也涉及到此前此后的有关问题。所指河西地区,既包括河西走廊,也包括走廊两侧的山谷地区和沙漠草原,比后来西汉设置河西四郡的范围略大。因为西汉河西四郡主要管辖走廊地区的冲积平原和绿洲农业区,而许多少数民族则不受此限。文中所说的“民族”,泛指各历史发展阶段的人们共同体组织,包括氏族、部落、部落联盟等群体,和现代意义上的民族不同。探索这样一个新的课题,并非一个人的力量能轻而易举的完成,这里只是把问题提出来供学术界研研讨论,谬误之处,一定会有,望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3.
[摘要]东纳藏族部落现主要居住在河西走廊西端的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祁丰藏族乡,是现居于于我国境内最北端的藏族部落,人口约为2800人。诸多原因导致学术界对东纳藏族部落关注不多,其社会历史与部落文化研究尚处于基础阶段,文章结合文献资料及部落文化现象对东纳部落族源历史情况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后汉书·南蛮传》瓠说,一误将瓠为犬,二误将瓠为“长沙、武陵蛮”之源。此说广为流传,误上加误达1500年。本文认为:瓠本为黄帝后人,归入三苗部落并成为其著名首领;罗泌《路史·论瓠之安》言之成理;与“长沙、武陵蛮”有关的民族族源与远古九黎部落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史记·西南夷列传》,载:汉武帝开西南夷,于元鼎六年(前111年)(以邛都为越郡。据《汉书·地理志》,越郡辖邛都遂久、灵关道、台登、定筰、会无、筰秦、大筰、姑复、三绛、苏示、阑、卑水、街、青蛉等十五县、辖境略相当于今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渡口市及云南省祥云、大姚县以北、丽江县以东一带地区,治邛都县,令凉山州西昌市。近世学者有以“越”之名  相似文献   

6.
东胡族系作为游牧民族的重要分支,由诸多的部落和民族构成。这些民族、部落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无一例外地信仰过萨满信仰,且东胡族系的萨满信仰极具自身特色,对东胡民族的心理特征、民族习俗都有重大影响。本文通过对东胡族系萨满信仰研究成果的梳理,来论述东胡族系萨满信仰研究现状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德明 《东方论坛》2009,(5):127-128
近代来华传教士作为来华西人中的特殊群体,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起了重要作用,也引起了学者们的普遍关注与研究。郭大松教授继2008年出版译著《中华育英才——狄邦就列传》(中国文史出版社)后,近来又与崔华杰合作翻译出版了《一位在中国山东45年的传教士:狄考文》(中国文史出版社,2009年3月版),  相似文献   

8.
苏欣  李福泉 《国际论坛》2020,(1):142-155,160
跨界俾路支族群是伴随欧洲的殖民扩张和势力范围的强行划分逐步出现的,并随着真正意义上具有独立主权的巴基斯坦、伊朗、阿富汗等民族国家的建立而正式固定化。对俾路支族群自身而言,作为各国内部的少数群体,都面临政治参与度低、经济贫瘠、文化落后等一系列族群发展的本质性问题。从民族国家层面来看,俾路支族群分离主义主导下俾路支人跨界联合,将促生一个潜在区域性国际关系行为体的形成,这对民族国家的政治版图构成极大的威胁与挑战。就地区安全形势而言,俾路支叛乱组织发动的恐怖主义活动日益猖狂,对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带来消极影响。从全球性问题的角度看,跨界俾路支人聚居区已成为毒品贩运和难民非法偷渡的天然门户,这不仅严重影响着国际社会的安全,也引发了严峻的国际人道主义危机。正确区分俾路支民众的合理诉求与叛乱分子的分离主义动机,高度重视俾路支部落首领的作用,切实构建一个容纳俾路支人的命运共同体,是跨界俾路支族群问题治理的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9.
川西民族走廊地区分布着一些名为藏族而实具独特语言、文化色彩的古老部族,其族源迄今仍然是谜,居住在四川泸定、康定县境内的贵琼人就是其中之一.笔者根据历史文献及有关调查报告,初步认为贵琼人是古牦牛羌的一支,唐武后时以酋首居住在贵川(今宝兴河),称为贵川羌.唐末,贵川羌酋首改高姓,迁居天全碉门外砂坪,称为砂坪番.南宋时一些贵川羌迁居岩州,与原住王氏等部落羌杂居、融合,仍称贵羌,或译贵琼、顾羌.明代岩州贵羌向康定东北部鱼通等地发展,与原住藏化羌人融合,成为贵琼人先民.  相似文献   

10.
东北古民族与中华民族重要源头之一的东夷族系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所以在研究东北古民族的族源问题时,应运用历史比较研究法来揭示二者之间相的相互关系。运用历史比较研究法是我们在研究东北古民族族源问题时应始终遵循的一个方法和指导原则,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则要以考据为主,熔有关学科资料于一炉。做到宏观上比较,微观上考据,并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使东北古民族族源问题的研究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1.
《白狼歌》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悠久辉煌的祖国文化,是国内各兄弟民族自古以来共同缔造的.著名的《白狼歌》就雄辩地反映了这种情况.远在公元前,我西南兄弟民族中曾有个强大的白狼部落生息活动于今雅安、西昌地区一带.后汉明帝永平(58—75年)中,白狼王唐(艹取)一行,自筰都(今雅安地区)来到当时祖国的首都洛阳,在明帝举行的宴会上唱出了颂歌三首,热情洋溢地抒发着赞颂伟大祖国的衷情,充分地传达了各族人民团结友爱,共同建设祖国的强烈愿望.颂歌三首有歌辞四十四句,每句都有白狼语的汉字记音.这是由当时“颇晓其言”的犍为郡掾田恭,“讯其风俗,译其辞语”的.刘珍将其辑入《东观汉纪》,刘宋范晔又将译文收载于《后汉书·筰都夷传》.唐代李贤  相似文献   

12.
广泛流传于拉卜楞地区的一份山神祭祀煨桑颂词蕴含了拉卜楞地区藏族强化族源认同、凝聚部落内聚力、象征民间地方权威等诸多文化内涵。从人类学的视角,结合山神祭祀仪规阐释山神崇拜祭文所表达的文化象征,对追溯并解释藏族部落民族文化的历史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氐族的源起氐族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古老民族,但是由于古代历史文献中往往氐羌并提,因而使人们在论及氐族时产生了意见分歧:有的认为氐与羌是两个不同的古代民族;有的认为羌是大名,氐是小名;还有的认为氐仅是羌的一支,否认氐族的存在。我认为氐羌连称,这是因为他们以前属同种族或部落,当氐族产生后又互为近邻,同住于我国比较边远的西部地区而具体疆界不甚明了,加之不少地方羌人和氐人相互错居,才使后来的历史文献中出现了氐羌并提、氐羌互转的现象,所以氐和羌是应该分开来讲的。  相似文献   

14.
东北古民族与中华民族重要源头之一的东夷族系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一直是中外学术界较为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分别从文献记载、考古发掘和风俗习惯诸方面,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对比研究,认定东北地区的古民族是东夷的后代。其族源,绝大多数的东北古民族都可以追溯到东夷族系那里。  相似文献   

15.
文章主要探讨天鹅处女型故事类型为何被布里亚特蒙古人当作族源传说的原因。文章认为人与动物婚配的异类婚故事在一些民族中被提升为建国神话或族源传说,其主要原因就是这些故事类型满足了建国神话和族源传说叙述模式的需要。而包括布里亚特蒙古人在内的北方古代民族的萨满教可以将异类婚故事中的动物配偶纳入到自己的神灵体系当中,从而在部落祖先和天神之间建立血缘纽带。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古代民族法制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民族法制史是研究中国民族法制的发生、发展、演变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是中国法制史的一部分,又是中国民族史中的一门专史。 在中国历史上不同的时期或不同的社会形态中,虽然在地位和作用等方面大不相同,但无疑都建立了民族法制。 众所周知,民族是人类社会一种基本的历史现象,有民族存在,就有民族问题。中国早在原始社会末期,民族就开始形成。传说黄帝的后裔在进入黄河流域以后,逐渐同夷人部落和羌人部落结成新的部落联盟,这种部落联盟已超出原来血缘关系的界限,开始融合成华夏族。经过迁徙和融合,以华夏族为基础,融合了东方、南方、西方、北方的许多民族,到秦  相似文献   

17.
鲜卑是我国古代北方地区兴起的一支重要古族,分为东部和西部两大部分。宇文部是东部鲜卑中与慕容部、段部、鼎足而立的三大部之一,这便是后来在中国北方建立辽朝,称雄数百年的契丹族的直接族源。本文旨在对宇文部的族系源流发展大势,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8.
[摘要]藏彝走廊,地理范围涉及甘、青、川、滇四省及西藏东部的昌都地区,学术界对藏彝走廊民族问题的研究日益活跃,产生了许多成果,但对回藏和谐民族关系的研究则相对薄弱。走廊内回族与藏族都是我国少数民族中分布广泛、人口众多、具有独特文化和宗教、影响较大的民族,回藏关系是我国西部地区历史悠久、交往密切和具有代表性与独特性的重要族际关系。本文通过对藏彝走廊中回族与藏族和谐民族关系研究状况的介绍,指出其研究特点与不足,提出研究该问题的内容设想和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总体规划》是一部针对西部民族地区发展文化产业的纲领性指导文件,也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层面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河洮岷地区处于藏羌彝走廊的核心区域,其自然生态独特、文化形态多样,极具经济开发价值。地方政府要深刻理解《规划》要求和精神,与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发展战略平台相结合,用足、用活这一政策,促进河洮岷地区民族经济长久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也谈Gu厮Luo的族源、身世及其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汉藏文史料,对11世纪河湟地区藏族部落首领唃厮啰的族源、身世、名称等进行了考证,并就青唐城的含义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