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试论城市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与民族关系--以兰州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一个多民族共处的环境中,每一个民族都会表现出一定的民族意识.它是研究者用来衡量民族关系的重要变量以及民族关系研究的重要专题.本文以回族为研究重点,探讨民族意识之于民族关系的意义.以此为出发点,总结出城市少数民族民族意识的几种表现形式,即民族归属意识与民族认同意识、民族平等意识、民族群体意识以及民族帮扶意识等,并透过它们来探析城市民族关系的现状.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的民族意识包括民族自我意识、民族自主意识和民族发展意识呈现增强的趋向。民族意识的增强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影响,需要给予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3.
文萃与信息     
社会主义时期民族意识的复杂性 李淑琴在《青海社会科学》1994年第2期著文,论述了社会主义时期民族自我意识和族际意识的新变化。文章认为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意识具有如下复杂性:第一,社会主义各民族的民族意识具有两重性,即以公有观念为基础的民族意识和以私有观念为基础的民族意识。第二,民族意识是一种历史意识,它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旧民族意识中有可继承的部分,也有需要抛弃的内容。第三,旧民族意识中的糟粕就是形形色色的私有观念,即一切只为自己的民族着想,只为自己民族争生存、争发展条件的意识。第四,旧民族意识的残余在一定条件下可能转化为民族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很值得我们警惕。文章说;总之,在社会主义时期,民族意识是复杂的,但本质和主流是好的,而逆流只是个别和局部现象。我们必须对民族情况和问题作具体分析,才能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我们一定要注意区别社会主义民族的民族意识和资产阶级及其他剥削阶级的民族主义,还应区别思想上的民族主义和行动上的民族分裂主义。在当前,我们要十分注重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只有整个中华民族的团结奋进,才有祖国56个兄弟民族的共同繁荣可言。这一点,是时刻不能忘记的。  相似文献   

4.
席卷世界的全球化浪潮对我国青少年的国家民族意识产生了冲击,削弱了中国青少年的公民身份意识、国家和民族意识。迎接这一挑战,就要采取有效措施增强青少年的国家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全球意识和国家民族意识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群体意识与回族凝聚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民族意识是一个民族心理特质的核心部分,中国回族的民族意识中最为突出的是其民族群体意识,极强的民族群体意识为回回民族高度凝聚力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时代不断发展进步的今日,回族群体意识依然在不断抬升,内部凝聚力依然在不断增强,但这种抬升和增强,必须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之上。维护自身民族的群体利益,不能损害其他民族的群体利益。当代回族调整民族内部结构,树立健康的民族心理,是谋求与各兄弟民族长期和睦相处,集中精力发展民族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实现与各兄弟民旋共同进步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近现代(1840-1949)语言运动与民族意识相始终,但民族意识赋予语言的责任,首先不是"构建民族",而是如何启民于蒙昧,救国于倒悬.在清末,语文改革是在遭受列强凌辱之痛定思痛的背景下进行的,不论是从开启民智方面还是从增加凝聚力方面,他们都把语言改革的"终极意义"指向了一个心理或政治的共同体(中国).晚清文改人士心目中的"中国"仍是天朝王国"大清";而革命派和改良派的民族意识,也是民族、种族概念的混杂.五四前后,国语运动中的民族国家意识得到了自觉的强化,现代白话成为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唤醒民族意识的有力工具.三、四十年代的大众语和拉丁化运动是在民族意识的热烈沸腾之中产生的,从而为民族复兴提供智力支持.从某种意义上讲,建国之初的"普通话"(汉民族共同语)是近代百年语言运动与民族国家意识凝结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在西部大开发频繁的人口流动与族际互动过程中,民族意识既有排他性的发展趋向,更有向公民意识过渡的发展要求。多民族国家的建构历程表明,在民族意识发展过程中引导与培养公民意识,才能有利于民族地区的长远发展与社会进步,维系国家的政治稳定与统一。  相似文献   

8.
民族意识是一个民族对本民族存在的客观状况的认识与定位。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对本民族的政治、文化、外交、军事、民族关系和社会心理等诸多方面的认识开始进入到现代阶段,淬炼并催生了以自信自立自强为核心的、和世界其他民族平等交往的现代民族意识的全面形成,使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基本完成现代化,成为复兴的枢纽。这种现代化意识始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建国后的现代化建设,并在今天继续为我们的和平崛起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9.
民族意识是一个民族对本民族存在的客观状况的认识与定位。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对本民族的政治、文化、外交、军事、民族关系和社会心理等诸多方面的认识开始进人到现代阶段,淬炼并催生了以自信自立自强为核心的、和世界其他民族平等交往的现代民族意识的全面形成,使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基本完成现代化,成为复必的枢纽。这种现代化意识始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建国后的现代化建设,并在今天继续为我们的和平崛起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0.
民国时期满族作家的民族意识,从纵向看,经历了遗民情结与反思意识的隐显与消长的过程;从横向看,民族自恋意识与中华民族意识最初各行其道,后来随着全面抗战历史步伐的行进,二者逐渐发展为完全对抗的两极。这种民族意识的差异与社会阶层和地域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中国宪法意识具有外来性和非自觉性的历史特征。公民权利意识的普遍缺乏性,党政权力意识的习惯固守性,是中国宪法意识主体发展的主要特征。中国宪法意识在国家政治法律意识中理应具有主导性地位,但是目前所处的地位却相当尴尬。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识,它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认同、中华文化认同、中国认同。为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及其历史基础,从外来民族理论的中国化、中华各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主线等进行分析,认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同中华文化,认同中国,认同中华民族,反对分裂祖国,反对撕裂族群文化。中华民族史、中华文明史、中国史是这种意识的历史基础。就其本质而言,它是人性意识的民族化表现,是民族意识的成长和升华,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意识的中华民族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超越了历史上以利己主义为核心的各种民族主义意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紧密相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的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这种意识里,每个民族都是平等的,都有生存和发展的权利,都应和其他民族友好相处,团结合作,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自觉是人对自己存在状态的反省 ,民族自觉则是民族对自己存在状态及生存意义的反思。然而 ,民族的自觉不仅仅是一种状态 ,而且更重要的是一种过程。中华民族的自觉将会由对“性理”的自觉转向对“理性”的自觉 ,民主和科学在人们心目中的深入 ,将是这种自觉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4.
通过运用定量统计分析方法对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的现状分析,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呈现出重视个人价值实现、认识到家庭重要、注重人际关系交往、有基本的社会责任感、有较强的国家忠诚意识以及有基本的责任能力等新特点,但也存在着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的不足。因此,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的提高,需从社会、家庭、学校、自身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5.
培育国防精神是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国防精神的培养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战略意识。为提升培养效果,在培养实践策略上应注重强化军事理论课程教育,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革新教学方法,实现国防教育与课外实践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6.
民族意识自觉、民族文化共生、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影响、我国民族理论创新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主要思想渊源;认同范畴、意识范畴、要素范畴是解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本质内涵的三个维度;扎实做好民族工作、维护国家统一、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助推中华民族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价值意蕴;增强"五个认同"、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强化制度建设、增强文化教育、拓宽传播媒介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实践路径。本领域未来研究可重点关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体系构建、量化实证研究、多学科视角分析及心理机制探索。  相似文献   

17.
文学研究中的全球视野与本土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质文化的交流和对话是一种追求和谐,但同时保持各自的文化身份的共存和共处的关系。文学研究工作者必须具备全球视野与本土意识。全球视野是指在文学研究中,我们要放眼全球;“本土意识”则强调文学的发展必须具有民族性。  相似文献   

18.
女性意识与政治意识的交结——谈丁玲创作中的两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玲作品中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在五四时代表现出别具一格的先锋色彩。在其后的创作中,政治意识开始凸显并占据主导地位,女性意识弱化,形成了以女性意识为基点,以政治意识为客观表现形式的双重性特点。这与作家理论素养及创作思维的局限性有关。但政治意识的强化并没有完全湮没作家的女性意识,仍不时以探讨民族、阶级解放的方式表达对社会变革中女性命运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忧患意识是一个国家政治领导人必备的责任意识。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忧患意识一方面来自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继承,另一方面也有他对中国近当代社会的思考。对邓小平忧患意识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全面的理解邓小平思想理论。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的美国精神乐观自信,美国的民族观念是在优越感中建立起来的。惠特曼强烈的国家观念、国家意识,使他情不自禁地歌唱美国和美国人民,他的诗歌洋溢着乐观豪迈的美国气概。在美国内战的非常岁月,惠特曼创作的诗歌集中体现了联邦高于一切的国家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