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比较文学中的误读是两种文化接触时不可避免的产物。误读既表现为单一的接受过程中接受者对异质文化的"自以为是"的解读,还可以表现为接受者对异质文化的不准确理解甚至误解。造成误读的原因是过分强化了比较文学的开放性特征,即泛学科、泛文化和文化化等。文化的多元与冲突是误读形成的内在因素,跨文化研究是误读的外在条件。比较文学研究中的误读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邱景源 《兰州学刊》2008,(2):192-194
晓清小说转折时期的背后是一个帝国衰落、民族自大心理崩溃、民族危机感深重的时代。甲午战败彻底击垮了中国士大夫的“天朝”心理,导致了他们心理从自傲到自卑的严重失衡;也使中国的士人完全失去了原本的从容和自信,促使他们在强烈的民族危机感的驱使下产生了急躁的功利主义情绪。这种复杂的心理背景,再加上他们自身传统的知识结构和审美眼光共同形成了他们接受外国小说时的“期待视野”。这使得他们极力鼓吹政治小说救国,对政治小说产生误读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3.
茅盾与罗曼·罗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罗曼·罗兰是横跨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的法国大文豪。也是完成了由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到社会主义人道主义转变的伟大的思想家。对于这样一位具有时代特点的文学巨擘,茅盾是特别关注、倾慕和景仰的,虽然专门介绍评述罗曼·罗兰的文章总计不过五篇,然而在他那大量的文艺杂论中,几乎随处都可看到他对罗曼·罗兰的论述和评析。可以说,茅盾从年青时代涉足文坛到晚年写回忆录,始终都没有忘却或放弃对这位欧洲文学大师的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4.
一茅盾作为文学研究会的一个主要成员,他早期(一九一九年至一九二四年)对文学的基本主张是与这个文学团体所揭示的“为人生”的宗旨相一致的。他认为,文学的根本目的不仅要“表现人生”,而且还要进一步“指导人生”。由此出发,他对外国文学的翻译和介绍,以直面社会人生,“对现实抱批判的态度”的写实主义(也即批判现实主义)为主。但是,他在同一时期内(主要是一九二○年),也就是他尚未接触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与深入了解无产阶级文学以前,又曾一度提倡新浪漫主义。茅盾早期所提倡的新浪漫主义,以罗曼·罗兰、法朗士、巴比塞等法国作家为作表,具有社会主义思想色彩的新理想主义文学为重点。但他也按一般的说法,将十九世纪末戏剧中出现的反抗自然主义的象征主义运动称之为新浪漫主  相似文献   

5.
盛世才表面上同意了茅盾和张仲实回乡,但又不给解决交通工具。茅盾得知在新疆的苏联总领事馆每月有一架专机飞往兰州,再到重庆,便设法与总领事联系。他不便直接承诺,但是给茅盾出了一个主意。过了一天,总领事邀请盛世才赴宴,茅盾也出席。在宴会上,茅盾向盛世才提出搭乘领事馆的飞机去兰州,总领事当场表示允诺,盛世才也只得同意。五月初,在毛泽民等地下党负责同志安排下,茅盾一家和张仲实一同乘苏联总领事馆的飞机,离开迪化,逃出虎口。飞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近代翻译文学中的误读现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是近代中国文化的重要体现和近代中西交流的直接途径。基于特定时代的需要、中西文化的差异和读者接受的特殊性,中国近代翻译文学从本质上就已具备了产生误读的基本条件。误读主要表现在译者引进和选择适合自身需要的外国文学题材、文类和作品,译作中的译名、称谓和主题被赋予中国传统的封建伦理观念;作为近代翻译文学特定读者群的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文学的理解;译作中出现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误译、漏译、编译和转译等现象。中国近代翻译文学中的误读虽然反映出译者在翻译水平和思想观念的局限性,但翻译活动本身及译者和读者对西方文化的解读均对中国传统文学的近代化和社会的现代化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之进入“现代”层次,不能不说是传统文学中的“基因”与西方现实主义创作、理论撞击、交融的结果,而代表着我国文学强烈的汇入二十世纪世界文学大潮的自觉意向,出色地完成了现实主义的引进、融汇、倡导、创新的历史责任的,又当首推鲁迅和茅盾。如果说鲁迅的奠基在前,那么茅盾在这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8.
华静 《兰州学刊》2010,(1):217-220
由于中英两种文化的差异,导致一种文化中的人在理解另一种文化时会产生一定的误读。动画影片《花木兰》与《功夫熊猫》是由生活在美国文化中的华裔或美国人所表达的中国文化,其中必然有误读的成分。这些误读的成分却恰恰是各国不同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传播的表现。而《功夫熊猫》中好莱坞梦工场向中国人展现了关国人对中国精神文化精髓的深层正确解读,这正说明了文化的不断交流与融合的结果。文章就影片中各自展现的中国文化表象及美国文化内涵进行了剖析,认为《花木兰》影片对于表层的物质文化传达比较忠实,而对深层文化传递中带有着明显的美国文化的痕迹。其误读的价值体现在促进了各国不同文化的交流,有助于同一话题的全球化阅读。  相似文献   

9.
茅盾研究难点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茅盾研究难点试论丁尔纲在新中国生活工作,按说茅盾该活得非常轻松。因为他处在崭新的社会制度中,又是政府文化部门和文艺界最高领导人之一。然而茅盾却活得很“累”!特别是50年代中到“文革”十年,尽管他很少创作,重在理论,但在艰难处境中跋涉并不轻松,其心态也...  相似文献   

10.
<正> 茅盾以其创作、文论和外国文学的评介的巨大成就,广泛地影响着我国的现代作家,同时他也从现代作家中吸取精英,化为自己的血肉,从而表现出伟大作家的博取精神和创造威力。一些作家当他们还是寻求革命的文学青年时,茅盾的作品成为他们思想上的启蒙导师。陈沂说,年青时代他读到《蚀》,尽管当时有人写了评论文章非难它,然而他和类似寻求前途和出  相似文献   

11.
12.
误读是人们在审美活动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特别是在对他种文化和历史文化审美过程中,这种现象表现得更为明显。可以说,有关误读的理论,主要是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审美活动的展开提供着理论支持。具体到文学领域,误读是对文学作品的别有所解,是对文学现象在一定时期内永远不能穷尽其文本内含的解读现象。一部文学史,是人们接受的历史,也是人们对文学作品误读的历史。进一步讲,误读是在审美过程发生的,不断揭示审美对象的内含,逐步接近其审美价值本真的解读形式。正因为审美接受过程中有误读的存在,在文学史上才有所谓说不尽的哈姆雷…  相似文献   

13.
<正> 一九二一年初,茅盾在《〈小说月报〉改革宣言》中说,改革后的《小说月报》,“将于译述西洋名家小说而外,兼介绍世界文学界潮流之趋向,讨论中国文学革进之方法”。实际上,在主持《小说月报》之前,茅盾已经开始以此作为自己文学活动的宗旨和主  相似文献   

14.
茅盾不是无政府主义者,但由于他翻译、阅读过有关无政府主义的著作,所以在思想、文化层面上受到了这一思潮的冲击和影响,并直接影响到其早期的小说创作,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早期作品中的极端个人主义,有明显的个人无政府主义倾向;二,无政府主义主张废除婚姻家庭,实行儿童公育,茅盾认为婚姻不可废外,在其他方面均接受了无政府主义的主张,从而使其早期作品出现了排斥家庭和瓦解家庭的情节模式。  相似文献   

15.
1 研究者对茅盾作品中的审美理性特征,大体上都是认同的。但是深入的阐发似乎尚待深化。有人曾就文化类型比较视野认为:茅盾是以政治、经济型为主,心理文化型为辅;巴金是以思潮、情感型为主,人性、文化型为辅;老舍是以风俗、文化型为主,而以政治、伦理型为辅的作家。我则加以改动认为,茅盾是理性、社会型的作家;巴金是情感、伦理型作家;老舍则是智慧、风俗型的作家。如果从三十年代共时的目光审视,也不妨把沈从文纳入到艺术的视野中来。他的创作却以诗韵、文化型为特征的。  相似文献   

16.
一茅盾的小说创作,从总体上看,是属于革命现实主义的。它是在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指导下,“严格地按照生活的真实来写”,并在“分析现实描写现实中指示了未来的途径”。茅盾的小说又是博采众长的,就其对外国文学的借鉴而言,它除了批判地借鉴近代欧洲写实主义文学的艺术经验外,也有选择地吸收了现代主义在技巧上的某些新成就,以更好地适应表现错综复杂的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这充分体现了他在艺术上广泛涉猎的恢宏气度以及锐  相似文献   

17.
<正> 报告文学一词,据胡仲持说“是我国大革命期间,随同一些列宁主义作品从日本传到中国,这是德语Reportague的译名”。报告文学在中国见之于文献,可推1930年8月4日左联执委会通过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新的情势及我们的任务》为最早:“从猛烈的阶级斗争当中,自兵战的罢工当中,如火如荼的乡村斗争当中,经过平民夜校,经过工厂小报、壁报,经过种种煽动宣传的工作创造我们的报告文学(Reportage)吧!”中国虽然在二、二十年代出现了周恩来的《旅欧通信》、瞿秋白的《饿乡纪程》《赤都心史》、沈雁冰的  相似文献   

18.
<正> 还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最初创建时期,丹麦的大批评家勃兰兑斯及其批评著作即被介绍了进来.1920年,《东方杂志》第17卷第5期上发表了陈嘏写的介绍勃兰兑斯的文章,《小说月报》也在第14卷第4期上刊载了郑振铎的《丹麦现代批评家勃兰特传》一文.自此,直至三十年代后期韩侍桁把勃兰兑斯的文学批评巨著《十九世纪文学主潮》翻译过来,中国现代许多重要的文学批评家如鲁迅、周作人、李广田等都曾在自己的文章中多次引述和阐  相似文献   

19.
茅盾与抗战时期的新疆新文化运动──纪念茅盾诞辰一百周年陆维天远在近半个世纪前的1939年3月,伟大的革命文学家。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茅盾,征得驻香港中共组织的同意后,转移战斗阵地,长途跋涉,来到地处中、苏联系主要通道、战略地位非常重要,而在"资源的...  相似文献   

20.
文学翻译与文化误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更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在文学翻译的过程中有许多制约因素,难免会出现误读现象。因此文化误读成了文学翻译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本文首先从误读理论和接受美学两个方面阐述了文学翻译中文化误读的理论基础,然后探讨了文学翻译中文化误读的成因及表现,再后分析了文学翻译中文化误读的积极和消极作用,最后指出应慎重对待误读以促进跨文化交际和世界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