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传统文人士大夫不谈钱,最典型的是《世说新语》所记载的西晋的王衍王夷甫。这位专注于清谈的高士,即便老婆郭氏在他的床边堆满了钱,没处下脚,早上起来也只是叫婢女“举却阿堵物”(把这些东西拿开),口不言钱,因为他心目中“钱”这个字是肮脏的。从此“钱”多了一个异名——阿堵。  相似文献   

2.
《领导文萃》2006,(11):35-35
在当今的改革辨论中,颇有些人人喊打的既得利益者出来责怪大家“仇富”。然而,听听他们的讲话,往住让人想起“何不吃内麋”的晋惠帝。在中国.有谁恨姚明?有谁恨超女?有谁恨外企的白领?又有谁恨年薪不过3万上下的“富人”?张维迎和任志强举出的所有例证,都不足以说明中国人“仇富”。恰恰相反.这些例子说明中国人尊重财富,尊重创造财富的个人。大家恨的是什么?大家恨的是一个大学教授.靠校外的“油水”,年收入上百万甚至几百万,钱来得不清不楚,还出来给富人说话.  相似文献   

3.
赵斌 《领导文萃》2008,(17):49-49
【点评者说】有骗子虚设“中国管理科学院”,以评选“院士”为名,四处骗取高额评审费,结果居然骗倒了众多知名国企高管和大学教授。不是高管、教授智商低,的确是骗子太狡猾?或者是“虚名误人”,中国人对“头衔”总是乐此不疲,恨不得每个领域都来一个,那才叫成功人士?再不然,就是没人觉得“院士”有多高不可攀,要不怎么什么人都觉得自己能当“院士”,而且是交点钱就能当……  相似文献   

4.
问题提的似乎有点儿傻,这还用问吗?企业当然是赚用户的钱啦。可是再深究一步:你赚哪些用户的钱?哪些用户是你“锁定”的目标?你用什么高招妙计(产品或服务)把钱赚到手?……回答这些问题不那么简单,牵扯到企业战略和经营理念问题。管理学家爱讲“目标客户”、“市场细分”之类,这是对的。但在市场多变的时代,消费观念在变,目标客户也在变,如果此时企业还固守一隅,“以不变应万变”,只能等死,而不谙市场,盲目转向或下注投资陌生产业,又可能找死。只有追随时代,创造市场,引导消费,才能永葆企业青春。企业的目光应投向何方…  相似文献   

5.
我每次谈到“免费”二字时,大家就会感到困惑,甚至是怀疑,他们不相信这个世界上会有真正免费的东西,也不相信很多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会逐渐接近于零。对于他们的困惑,我要解释的很简单,就是“免费是什么,免费不是什么”。  相似文献   

6.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说:“什么叫学问?就是学怎么问,就是学会思考问题”。他还说:“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往往是学答,学答案固然重要,但学习怎样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应在学答的前面。”不会提问的学生不多好学生,学生不仅要学答,更应该学问,特殊学会提出有质量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呢?  相似文献   

7.
人在职场,最无奈的是什么?有人可能会说,最无奈的就是自己所做的一切“坏事”,老板“都知道”;也有人会说,最无奈的就是自己所做的一切“好事”,老板并“不知道”。其实,在职场上最无奈的事就是:好事不知道,坏事赖不掉!  相似文献   

8.
胡晓明 《决策探索》2011,(19):89-89
我在美国的三个月,从哈佛大学的图书馆回到家里,路上常常要碰到的事情是,每到一个路口,一旦有车,必定让你先行。 这是什么道理呢?一般人都说,这是西方人比较“以人为本”。一开始我也这样想,但是后来才知道,其实,在他们的交通规则里,有一个“路权”的观念。路权,就是眼前这条路,人人有权。  相似文献   

9.
2003年11月13日,被称为“河北第一秘”的河北省国税局原局长李真以贪污、受贿罪被执行死刑。临刑前,记者问他“最悔什么”,他的回答是“贪欲”:记者问他“最恨什么”,他的回答还是“贪欲”。李真临死才明白,是贪权、贪财、贪色毁了他。他说:“世上哪一个人没有良知?哪一个人不知是非?别人的是非自己看得清清楚楚,到了自己的身上就糊涂颠倒起来,这是什么缘故?就是‘贪’迷住了眼。‘贪’根深了,心被‘贪’占满了,跟中就没有了法律,也就没有天理。”  相似文献   

10.
陈捷 《管理科学文摘》2009,(12):194-194
常常听到一些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差劲,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学的?”、“不知道他们整天忙些什么?”……其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学生如何学?怎么想?他们的疑难会是什么?他们到底喜欢什么样的问题?而不能自己成了老师便忘了自己也曾是学生的事实,只有这样,才能使师生在思维上达到共鸣,教学才会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启发性和教育性,从而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达到和谐发展,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正> 家庭理财如同企业理财,也是一个“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小经济实体。但大多数家庭理财不善于用“笔”,更不讲究“笔”技,其实,“笔”技不同,效果是大不一样的。 一、家用预算的“笔”技 家用预算就是计划处理家庭财务。有些人会说,本来家里钱就不多,哪里还用做什么家用预算? 越是这样,就越要做好家用预算。因为只有这样,才知道钱是怎样花出去的;才知道有没有浪费钱,也才可以  相似文献   

12.
李靖 《领导文萃》2010,(3):114-117
关于竞争。近来听到一个很有启示性的说法:“这辈子挣多少钱原来是定数!如果这个钱是你的,别人争也争不去;如果这个钱不是你的,你就是把别人杀了,这个钱你也享受不了。和气生财真有道理,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怎么对待你。”  相似文献   

13.
马云 《决策探索》2008,(1):54-55
阿里巴巴今天最大的骄傲是什么?很多人说我们上市了成功了,谁成为中国首富、亚洲首富,其实我们骄傲的是让几千个人成为百万富翁,我们让几十万家的企业赚到钱,我们让上百万的创业者成功。这就是一个生态的成功  相似文献   

14.
禾刀 《决策探索》2010,(13):31-31
“炒钱族”的兴起确实是社会进步的象征,不排除年轻人追求“炒钱”致富有一定从众心理,但与之对照的“劳动致富”观的沦落,无疑更令人备感汗颜。当本应成为社会中坚的年轻人沉湎于概率极低的成功捷径时,他们丢弃的不仅是勤劳的传统美德,还有一个社会或民族拼搏精神支柱的坍塌。  相似文献   

15.
十招降服80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冲森 《经理人》2008,(5):48-51
很多企业CEO常抱怨:“真搞不懂80后的员工怎么回事,我们对他们已经够忍让的了!对他们好也不是,不好也不是!他们要求一箩筐,但做起事来却懒懒散散。到底要我们怎么做,他们才满意?”而80后员工则抱怨:“为什么领导就是不理解我,不信任我,我的能力比谁差啊?天天叫我干这干那,干完还不满意,这不简直把我当活驴使吗?”  相似文献   

16.
田松 《领导文萃》2009,(2):131-134
张艺谋拍了一个系列公益短片.主题叫做“知识改变命运”。这话抽象说来应该是不错的,我们常常引用的培根说的就是这事儿。知识就是力量,力量就可以改变命运。然而,知识怎么就改变了命运?什么知识,改变谁的命运?  相似文献   

17.
“重要的不在于卖什么,而是怎么卖”,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大有学问的问题。 当肯德基、麦当劳、比萨饼这些洋快餐像龙卷风似地席卷中国市场时,国内的一些有识之士 也不甘落后,“别人怎么干,我也怎么干”,但在洋快餐的冲击下,却只有招架之功,无还 手之力。前不久,北京某大报讨论,这些洋快餐不就是夹肉面包、炸鸡腿么?咱们的北京烤 鸭、天津狗不理包子,还有全国数不清的名小吃,从风味、质量到价格,有哪一种是次于它 们的?确实,这也是绝大多数国人的共同感受。但洋快餐的成功是不争的事实,他们必定有 自己的过人之处。 以…  相似文献   

18.
切莫比丑     
有位乡镇驻村干部不无抱怨地说:“现在村民的素质太低,你组织他们开展公益活动,像修路、维修学校什么的,他们一点也不热心你给他们讲道理,这是如何为你们好,他们就是听不进去。”  相似文献   

19.
吴思 《领导文萃》2008,(14):105-108
对中华帝国的官吏们来说,勒索老百姓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并不需要费心策划。想要他们的钱,只管开口要就是了.难道还有人胆敢抗拒政府收费吗?无人抗拒是正常的,偶然有个别人跳出来反对,那就不正常了。  相似文献   

20.
吴聆 《经营管理者》2014,(12):46-47
在网络购物出现之前,“实体店”一词是不存在的,商店就是商店,所有的商店都是实的。世界上最早的商店是什么时候出现的?这问题得问历史学家或考古学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