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水利不仅是农业的命脉,也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命脉。新疆工农业生产及其发展到什么程度,创造多少财富,首先视水利状况而定。其决定因素是水利。所以发展水利,提高水利经济效益是发展新疆生产的关键。从新疆解放40多年的实践出发。笔者认为提高新疆水利经济效益,应从十个方面进行工作。  相似文献   

2.
民国时期甘宁青三省水利建设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这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生产斗争实践的科学总结。西北地区的甘宁青三省,向以气侯干燥,雨量稀少被视为贫瘠之区。因而这三省农业的兴废,几全靠水的有无。实际上开发这三省的经济,也莫不以兴办水利,增加生产为第一要务.水利建设,一般分兴利与防害两种:前者如灌溉农田,增加生产;发展航运,便利交通;开发水力,促进工业等。后者如修筑堤防,以保障人民之生命财产;垦殖林牧,以保持水土等。西北的水利事业,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在发展航运、灌溉、水利上都有不利因素,但考诸我国数千年的历史,水利事业在西北各省也有相当辉煌的成就,本文仅就民国时期甘宁青三省的水利建设事业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3.
水是人类生存的生命线,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命线.水利事业是一种特殊的"保险"事业.民国年间,广西地方当局认识到对发展农业经济的重要意义,把水利作为抵御水旱等自然灾害、保障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并从社会保险的角度来看待水利事业,用水利来安定社会.本文以民国时期广西水利事业为视角,从水利的修建、水利理念及水利兴盛的原因三个方面,对水利这一特殊"保险"事业进行历史解读.  相似文献   

4.
一、粮食生产后劲不足的表现 由于1985年度我国粮食产量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去年以来,无论是中央领导,或是从事实际经济工作的同志,都注意到了这样一个事实:我国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在经过几年持续稳定增长以后,已出现了后劲不足的苗头。 粮食生产后劲不足的问题因粮食生产总量的减少而提出,但二者并不完全等同。造成粮食生产总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自然灾害、作物布局调整、水利  相似文献   

5.
西州在唐朝统治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围绕生产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最主要因素--水利,形成了一个由地方官府、民众、基层水利管理人员三者组成的水利利益圈,为维护各自的利益,各方围绕水利建设和灌溉管理进行活动.水利圈中各力量的活动不仅形成了相互间的互动和沟通,而且,西州基层水利管理人员向社会更广泛的阶层延伸和由乡官向乡役的转变,实际上也成为后来唐宋社会转型的一个草创雏形.  相似文献   

6.
农田水利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保障。五代北宋前期太湖地区的水利灌溉活动与气候变化存在高度相关性,此外,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组织、水利工程负责人对于当地情况的了解程度、地方利益矛盾、水利政策的侧重点、农田水利规划的合理性等都成为这个时段影响太湖地区水利灌溉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在南宁市多闻国学幼儿园的操场上,记者看到百余名2~6的孩子在朗声背诵早训——《大学》,生涩的词句在他们口中念出,竟然没有半点困难。该园副园长陈碧介绍,每天早操前的早训是孩子们一天学习的开始。  相似文献   

8.
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第一百二十三首如下: 不论盐铁不筹河,独倚东南涕泪多。国赋三升民一斗,屠牛那不胜栽禾? 目前在解释此诗时,对于“不论盐铁不筹河”一句,我认为有一种释意是不正确的。一九六三年出版的《近代诗选》(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门化一九五五级《近代诗选》小组选注)说: 不论盐铁,指不讲求盐铁生产之利;不筹河,指不治理黄河水利。二句大意是说,清王朝既不讲求盐铁生产,也不计划兴修黄河水利,赋税来源只依靠东南诸省。  相似文献   

9.
国营河北胜利客车厂原系兵器工业系统。该厂发挥军工企业的特点及模具制造的优势,自从1976年开始生产轻型汽车以来,已开发有胜利牌SL630系列和SL221轻型越野车14个品种。是水利电力部、中国科协、中国环保公司、中国工  相似文献   

10.
虞书曰。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古不用理字。祇用礼字。论语曰克已复礼。註曰礼者天理之节文也。故知伦理出于天秩。何以出于天秩也。有天地即有人物。人伦者始于夫妇也。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君臣朋友兄弟。夫妇者。天尊地卑之定位也。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父。故夫妇之伦立。而后父子之伦定。父子之伦定。讲演伦理出于大秩义一一  相似文献   

11.
理论上讲 ,对某一行业实施反垄断措施 ,必须具备两个前提 :一是该行业具有垄断的市场结构 (即市场垄断性 ) ;二是垄断者有垄断行为。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 ,是以提供公共产品为主的基础产业 ,水利系统最主要的任务是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涉水的公共产品 ,如防洪减灾、抗旱、水污染防治、水资源的配置与保护、生态建设等 ,水利行业主要特征是公益性 ,非营利性 ,整个水利体现的是巨大的社会效益。由于水利提供的这些公共产品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和不可分割性 ,所以 ,水利系统不是垄断行业。对水利实施反垄断是没有道理的 ,水利不仅现在是 ,而且今后仍然是一个需要国家扶持、加大投入的弱质行业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兰州社会经济结构中农业主导地位进一步得到了确立与发展.兰州地处甘肃中都干旱地区,水对于兰州地区的生活、生产来说是显得特别重要.水利发展状况不仅决定着这里的农业经济的发展规模,而且也冲定着整个社会经济的面貌。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勤劳勇敢的兰州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充分利用当地的水利资源,以解决居民饮水及土地灌溉,尤其是明清两代,在政府的重视下,兰州地区的水利有了长足的发展.同时,明清时期兰州地区的人民还发挥地方优势,在黄河沿岸发展建成数量可观的水车,水磨、水碾等水利设施,有效地发展了当地灌溉及农副产品加工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兰州地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古今皆然。而在以农业为主要经济部门的我国古代社会中,水利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影响尤为重大。对我国古代的统治者来说,水利事业的成败,直接关系到他们统治的稳定。所以,我国古代有作为的统治者,都重视水利建设,在我国水利史上,起了积极的作用。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西汉武帝时的关中水利建设。  相似文献   

14.
我对徐义生与吴海若同志论述与考证期思陂和芍陂文章,有不尽相同的看法,提出来,供参考。 一、徐义生同志认为,《淮南子·人间训》记载的都是叙述军事上的水攻战术,是利用水的自然破坏力,而不是生产上的水利设施来为社会造福。因此他认为,孙叔敖“决水灌野”很难肯定是利用水源灌溉。所谓水利也是“从单纯地在战争中利用它的自然破坏力”发展来的。没有战争也就没有水利建设。我认为这个意见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5.
关于对叶县小型水利设施使用权拍卖的调查袁国力作为一个农业大县,叶县工业基础比较薄弱.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在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工业的同时,紧紧抓住农业这个基础不放,下大力气发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坚定不移地搞好水利改制工作,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抗...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50-60年代,江苏省吴江县在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进行的联圩并圩,虽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因当地水系结构的改变致使浙江来水下泄不畅,洪涝威胁加重,同时杭嘉湖地区的农业生产也遭受严重影响,从而引起苏浙边界的水利矛盾和纠纷。为解决纠纷,苏浙两省行政部门进行了积极的努力,展开充分的调研与协商,最终使纠纷得以化解,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政府运作在解决水利纠纷中的重要作用。然而水利纠纷的产生及解决过程也给我们留下深刻的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17.
盛世才统治前期新疆农牧业的恢复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世才执政新疆初期 ,在苏联及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 ,针对新疆的实际 ,制定切实计划 ,重视水利设施建设 ,引进先进生产技术 ,从而使其统治时期新疆农牧业有了较大的恢复和发展 ,为新疆农业的现代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回顾这段历史 ,也可为今天推动新疆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简要分析了新时期水利高等教育面临的形势、任务以及面对的机遇和挑战,总结了我国水利高等教育的发展概况,提出水利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服务于水利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适应和服务于水利现代化,努力培养现代水利人才。  相似文献   

19.
潘清 《殷都学刊》2004,(4):39-45
综观有明一代 ,围绕太湖流域的水利凋敝 ,从治理下游排淤、综合整治塘浦圩田、修筑海塘等几方面入手 ,开始了有声有色的水利过程。在治理过程中 ,由于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和有力组织 ,太湖流域的水利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工程技术方面也取得了进步。但是 ,由于具体工程承担者的主观意图 ,导致某些工程的最后结果不尽如人意 ,未能彻底改变宋代以来的太湖流域水利积弊。也给后世留下了值得思考的空间。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西部水利建设的区域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西部地区曾出现过兴修水利的热潮,但由于自然条件和人文因素的影响,西部各地水利建设的情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本文对明清时期西部八个典型区域的水利事业进行了全面考察,着重论述了这些地区水利事业的发展状况及其特征,认为水利的兴衰对西部各地的开发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