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金阳 《领导科学》2015,(6):12-13
<正>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但现行干部选任和管理制度存在一些漏洞,严重危害干部任用风气和政治生态。本文就现行干部选任和管理制度存在的一些漏洞与防范之策,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一、常见漏洞1.  相似文献   

2.
<正>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曾指出:"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但是,时下群众反映强烈的官场逆淘汰现象在某些地方和单位仍然严重地存在着,官场逆淘汰  相似文献   

3.
河之洲     
政治文明重在尊重和宽容中国民法典起草小组成员、法学专家江平在对记者谈到十六大在民主政治方面的创新时说,我们把民主政治叫作政治文明也好,政治民主也好,既然讲文明、民主,我想很重要的一点是尊重和宽容。这是民主政治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尊重,就是尊重人的尊严、权利和自由。现在民法典正在起草人格权法,人格权的核心就是人的尊严和自由。宽容,就是应该允许各种不同的意见。中国现在已经没有“文化大革命”那种“以言治罪”的情况了,这是很大的进步。仅仅有一种声音不是国家之福,这一点过去我们都看到了。建立什么样的民主制度…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人用"仁"和"义"去解读"道"的思想价值,使"道"充分反映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具有了明显的社会属性。从历史上看,无论孙子之"道",抑或老子之"道"或孔子之"道"都有"仁"或"义"的成分。但孙子讲道义,是立足于战争或竞争的特殊环境下来分析的,他从战争指导或将帅素质的角度,详细论证"仁义之道"或曰"政治之道"  相似文献   

5.
看官     
彭劲秀 《领导文萃》2014,(24):65-67
正如何看待一个官员?民间往往侧重于对官员的直观观感,从官员的言谈举止推断一个官员的贤与不肖,虽难凭一得之愚去盖棺论定某一官员,但直觉其是否一个好官,则往往八九不离十。看他的用人。先贤有言:"不知其君视其所使。"正如《吕氏春秋·求人》中所说:"得贤人,国无不安,名无不荣;失贤人,国无不危,名无不辱。"所以,看一个官员用什么样的人,基本上可以断定其是个什么样的官。  相似文献   

6.
李一 《领导科学》2015,(1):14-16
<正>最近,《领导科学》杂志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推出了关于"构建防治官场逆淘汰制度机制"的专题研究。的确,一些地方好干部被淘汰的情况屡见不鲜。虽然在顶层设计上我们党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在具体操作上我们还是拿不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可见,这是一个切中时弊的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这既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管干部"工作的一种要求,也是对一些地方选任干部逆淘汰现象的一种批评。  相似文献   

7.
无论一个人在社会上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充当什么样的身份,礼貌一直是维持人际关系不断互动的规则。有句话叫做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一个有礼貌的人到处都会受欢迎,受到人们的热诚接待,而一个习惯于出口不逊的人,就不会得到别人的喜欢。  相似文献   

8.
博文集萃     
<正>贤人争罪愚人争理原来总是以为每一件事都需要说得清清楚楚,才能称得上正直清明。后来渐渐地知道,其实很多事情发生在特定的情形下,是无法在当时说得清楚的;一定要当时说清楚,这本身就是一个妄想。每个人的境界不同,都有自己看待事物的立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理。贤人争罪,愚人争理。贤人内求心境,故而能够在内求中净化心灵;愚人外求事  相似文献   

9.
正1.德胜如何"尊重人、关心人、相信人、成就人"?遇到了怎样的难题?这样的问题中最大的纠结,一是企业或领导尊重关心员工是为了什么?二是尊重和关心到什么地步?第一个问题里面有一个伦理判断,即你是为了"他是一个人"去尊重关爱他,还是因为"他是我的员工,能给我挣钱"而去关爱尊重他。这里面涉及的问题,其实就是道德的功利论和道德的义务论之争。后一个问题也很重要,企业花多大的成本和  相似文献   

10.
《决策探索》2010,(2):63-64
无论一个人在社会上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充当什么样的身份,礼貌一直是维持人际关系不断互动的规则。有句话叫做"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一个有礼貌的人到处都会受欢迎,受到人们的热诚接待,而一个习惯于出口不逊的人,就不会得到别人的喜欢。  相似文献   

11.
<正>就中国传统文化而言,如何实现领导,如何达到完美状态,孔子曾讲到"仁且智",意思是说一个人要完美具备仁与智(德与才)两种品质,或者说一个人若完美具备了这两种品质就是君子以至圣人(同时蕴含着仁优于智、智低于仁、智要服从服务于仁的意思)。孔子所创立的这种"仁且智"的思想成为中国文化德才兼备、做人与做事相统一的主流意识。当然,仁与智、仁者与智者分离互补这一角度虽然影响不及"仁且智"、德才兼备、做人与做事相统一,但也不是完全不存在、完全没有市场。宋代司马光提出了"德帅才资",这里既有明显的德  相似文献   

12.
不让老实人吃亏,是干部工作的基本价值导向。古人云:"用一贤人,则贤人毕至;用一小人,则小人齐趋。"国以贤兴,政以才治,为政之要,唯在用人。用人犹如立标杆、树旗帜,不让老实人吃亏,就是在全社会树立兢兢业业做事、清清白白做官、踏踏实实做人的社会风尚。  相似文献   

13.
<正>秘书,是领导工作的重要辅助者和参与者。古代秘书,承担着辅助君主出谋划策,文字撰拟、上下沟通、内外协调等多项职能。在古代,这样的贤人秘书有很多,唐朝宰相房玄龄就是其中的一位。房玄龄,唐代初年宰相。出身于名门宦族,从小受过良好教育,他博览经史,工书善文,且有极敏感的政治见识。  相似文献   

14.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我们不能把它当作空洞的政治口号,不能认为"与己无关",不能让其成为一阵风式的政治运动,不能断章取义、各取所需,必须落实到各项工作和行为方式上,具体就是要做到"三个尊重":尊重科学,尊重法律,尊重民意。  相似文献   

15.
曾菁华 《科学咨询》2009,(13):I0002-I0002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我们不能把它当作空洞的政治口号,不能认为"与己无关",不能让其成为一阵风式的政治运动,不能断章取义、各取所需,必须落实到各项工作和行为方式上,具体就是要做到"三个尊重":尊重科学,尊重法律,尊重民意.  相似文献   

16.
基于和谐发展视野下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以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为基本的出发点,注重培养企业员工的团队意识,在企业内部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其根本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文章对基于和谐发展视野下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意义做了分析,进而提出了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张毅 《经营管理者》2013,(1X):364-364
人是最活跃的因素,坚持以人为本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本文笔者分析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并从以人为本的重要意义入手,对如何做好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把好干部选用起来,需要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但近年来,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一些地区的领导"身边人"晋升逐渐异化,颇为人们所诟病,甚至导致"官场逆淘汰"。本文将探讨"领导身边人容易升迁"这一现象,反思领导"身边人"晋升被异化后的危害及其隐含的形成逻辑,最后提出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9.
<正>不让老实人吃亏,是干部工作中用人的基本价值导向。古人云:"用一贤人,则贤人毕至;用一小人,则小人齐趋。"国以贤兴,政以才治,为政之要,唯在用人。不让老实人吃亏,必须从评价机理上去鉴别,从制度设计上去激励,从用人行动上去支持,真正使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位子。一、老实人的评价机理何谓老实人?从其字面理解,"老实"是形容词,其中一个义项是指诚实,"老实人"即是"诚实的人"。  相似文献   

20.
"实事求是,以人为本",这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最根本的出发点.两者结合起来就是要尊重每一个人的客观实际,解决了人的问题,才能解决"事",才能"求是".人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推动社会发展的源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