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印度利用外资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独立以来所利用的外资,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借贷资本形态出现的外国贷款,包括外国政府、银行和国际金融组织以及私人的贷款,另一种是以生产资本形态出现的外国直接投资,包括跨国公司投资和合资企业等。三十多年来,印度一直将引进和利用外资作为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完善有关政策和法规,在第三世界各国中,可以说是利用外资经验比较丰富并取得了较好成功的国家之一。本文拟对印度利用外资的历史发展、基本作法、有关政策法规及其成就和问题,作一初步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对外资的利用,中国与拉美国家都经历了这一过程.陷入外资依赖恶性循环的拉美地区出现的"拉美化"现象引人深思,中国虽不会出现"拉美化"现象,但外资对中国经济安全所构成的潜在威胁依然存在.如何在"后危机时代"背景下有效地利用外资,确保复苏后经济的良性发展,是备受人们关注的课题之一.西方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利用外资理论,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运用马克思主义学说,从生产关系角度揭示资本流动的本质,正确认识我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对于把外资的利用纳入可控制的范畴、保证国家的经济安全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正> 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反对中国独立,反对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这就是中国近代史。”这句话蕴涵了两层意思:1.中国的近代史就是中华民族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历史;2.中国的近代史亦是中国争取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本文拟以中国从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化为线索,考察中国近代史。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华民族的各族人民都反对外来民族的压迫,都要用反抗的手段解除这种压迫。”①在中国近代史上,人民群众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从未间断。这种斗争随着列强的入侵开始,因列强侵略的扩大而高涨。如果说一八四○──一八四一年东南沿海一带和三元里人民与英国侵略者的斗争是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抗英斗争的话,那么,一八五○年黑龙江上下游少数民族抗击沙俄水、陆两个“考察队”的斗争,则是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抗俄斗争。弄清这次抗俄斗争的基本情况和历史意义,是当前历史教学和历史研究中应予解决的课题。本文试对这一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田野  赵媛 《日本研究》2002,(1):13-17
90年代初泡沫经济破灭后 ,日本积极调整外资政策 ,利用外资的规模不断提高。在截止3月 31日的 2 0 0 0年财政年度内 ,以新投资、跨国并购等形式流进日本的外国投资额达到 3.31万亿日元。2 0 0 1年度日本引资规模进一步增加 ,仅 4— 9月份就达到 1.89万亿日元 ,同比增长 42 .1%,创历史最高水平。分析日本引资政策调整的经济背景和主要内容 ,对我国优化利用外资战略 ,开拓利用外资新局面 ,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日本吸引外国投资政策调整的背景分析  二次大战之后 ,日本经济长期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在较短时间内跨入了世界上最发达国…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生产力发展内在关系的研究,探讨了洋务运动的客观历史作用及其性质。文章运用历史比较学的方法从多角度、多层次论述了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生产力诸要素发展的内在联系,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洋务运动的兴起,成了中国作坊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的转折点,成了中国近代社会内部代表新旧生产关系的不同阶级的分化、形成的转折点,成了把科学技术从经学迷信中解放出来的转折点。作者通过较翔实的史料,在对洋务派三个层次和洋务运动三个阶段进行论述的基础上,指出在批判洋务派腐朽性一面的时候,如实地把洋务运动看成一场带有资本主义性质在经济范围内的变革,肯定其在中国近代生产力解放过程中带有启蒙性的客观作用是符合历史实际的。  相似文献   

7.
国际资本流动,是当代国际金融领域中的一个值得研究的重大课题,也是世界经济生活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拟就社会主义国家如何正确看待利用外资、利用外资与改革开放的关系以及合理利用外资以实现其互利性等问题进行一定的探讨. 一、各有所求,目的各异 资本的国际流动,无论是资本输出者还是资本的输入者,均各有所求,目的各异,甚至大相径庭。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常识问题. 大家知道,资本一直是以获取最高利润率为目标而运动的。唯利是图是资本的本性,这是绝对的,不会改变的,外国投资者输出资本是要利用资本输入国的资源和劳动力,为其创造剩余价…  相似文献   

8.
近代中国在公司制度的演进过程中,先后颁行了4部公司法。1904年的《公司律》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对公司作了正式的法律界定;1914年的《公司条例》规定了公司的法人地位,界定了公司的4种类型;1929年的《公司法》使公司的定义更为明确,并首次规定了法人持股的合法性;1946年的《公司法》进一步增加了有限公司和外国公司的条款,把近代中国的公司法推到了最后的阶段。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文学理论一直处于借用和模拟的尴尬境地,一部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发展的历史实际就是一部借用与模拟的历史,有民族特色的文论话语体系至今没有形成.在中国现代文论的话语建构中不能缺少外国文论的在场,但中国现代文论的话语建构应以中国古代文论为主,外国文论只能作为陪衬和补充.外国文论参与中国现代文论的话语建构应该遵循必要性、适宜性、相融性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鸦片战争后至清末,到东北北部地区的关内移民日益增多,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族人民筚路篮缕、胼手胝足的艰辛劳动,改变了这里极其落后的面貌。农业生产有了较快发展,增进了与关内地区的经济联系,为工商业发展提供了原料和商品市场。清末东北北部民族资本工商业的兴起奠定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积累了资本和经验,形成了民国时期民族资本工商业发展的格局。民族资本、华侨资本开始投资于近代工业,在若干行业出现了民族资本厂家。东北北部地区民族资本是在东北北部近代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既区别于外国资本、又区别军阀官僚资本的一种资本形态,是不具有垄断性的自由资本。所谓“商办”企业就是民族资本,其  相似文献   

11.
发展中国家外资政策与世界贸易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的联系日益紧密,外资对一国的正负影响也逐渐增大。有鉴于此,发展中国家都对外资实施一定程度的引导措施,形成了不同特色的利用外资的政策。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成立,对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疑,研究WTO体制下的外资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外资与外贸的关系入手,分析了不同类型外资政策的得失,对WTO体制下的发展中国家外资政策提出了独特见解。  相似文献   

12.
东北边疆开发与近现代化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近代东北边疆的开发,对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但是,东北边疆近代以来的社会变化,是同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政治、经济的影响以至军事的入侵紧密相关的。由于野蛮的侵略背后有先进的工业文明,正义的抵抗背后有腐败的封建制度,传统的政治斗争史或单纯的经济发展史的体系无法清晰地说明上述边疆历史发展中的复杂关系。文章认为从社会向近现代化文明发展的角度观察历史现象,即把东北边疆近代的开发放到近现代化进程的大背景下加以考察,可以解释那些复杂的问题。而且从这一角度观察,还应有一套完整的价值体系。本文对东北边疆近代开发过程的分期及对每一时期性质的确定,就是建立该价值体系的努力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3.
刘继同 《社会工作》2019,(1):3-27,109
1840年鸦片战争揭开近代中国百年屈辱悲惨与民族独立历史序幕,标志中国半殖民地时代来临,反映基督教与西方列强对华侵略进入政治、军事、法制和制度化的层面。本文首次从福利社会史角度,运用历史档案资料、文献回顾、内容分析与历史比较等方法,从社会福利、社会需要、社会现代化、国际关系与文明交流互鉴、文明冲突理论等理论视角,首次全面、系统、客观和历史地探讨近代中国社会政策、社会立法百年历史经验与发展规律。本文将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百多年近代中国历史发展过程,大体划分为1840-1894年,1895-1911年,1912-1927年,1928-1937年,1938-1949年五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总结每个历史发展阶段结构特点与时代特征,为深入历史分析搭建宏大和长期历史舞台背景。在此背景下,全面系统梳理西方文化对法律学科、法制精神、社会政策和社会立法传播扩散,尤其是简要总结、历史概括基督教在百多年间对近代中国社会政策、社会立法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全面、系统和历史地总结近代中国社会政策、社会立法的历史经验教训与发展规律,尤其是探讨、总结近代中国百多年社会政策、社会立法与社会服务互动中蕴含普遍客观规律。最后对近代中国百多年社会政策、社会立法历史影响的历史评价和理论反思。  相似文献   

14.
近代中国虽然没有近代欧洲那样比较完整的启蒙运动,但的确经历了自己的思想启蒙过程。其中,与工业化潮流和资本主义兴起密切相关的重商思潮,即为中国近代思想启蒙过程中一股不容忽视的思想潮流以重商思潮为标志的近代商业启蒙大致经历了兴起、嬗变与深化的演化过程,在此过程中,封建农耕社会的价值观念遭到否定与批判,新兴工商社会的价值观念得以萌生和揄扬。近代商业启蒙尽管有其历史的局限性,但对中国走向工商业社会和实现近代化则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对当今商业道德重建具有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进入近代以来,外国资本主义列强凭借“船坚炮利”,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结束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历史。外国资本的侵入,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随之,一个又一个的不平等条约象沉重的枷锁,套在中国人民身上,整个民族处于日益深重的灾难之中。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开眼睛看世界,在进行认真比较之后,程度不同地得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结论。但是,无论是康有为和梁启超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方案,或是孙中山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方案,还是以邓演达和施复亮等人企图通过“第三条道路”建立“英美式的民主共和…  相似文献   

16.
当近代工业品(主要是进口货或外资在华企业产品)出现于中国市场后,为什么有的手工行业会很快衰落,有的衰落缓慢,有的还会有所发展?对于这一问题,单靠引证史料已难以解答,需要用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来揭示两者竞争的内在关系才能说明。本文提出,决定近代工业对手工业影响程度的是前者资本产出水平高于后者的差距。在不同的行业,两者之间的差距是不同的,差距越大的行业前者对后者的排挤越迅速。近代中国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虽然有利于手工业的生存,但是从长期看,技术进步一方面有利于近代工业资本产出水平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导致近代工业的外部条件不断改善,使其竞争优势日趋增强。因行业或区位的不同,近代工业对手工业的取代过程会有长有短,但是其趋势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17.
何成学 《创新》2010,4(4):120-125
陆荣廷在龙州的活动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在龙州的反法斗争打击了法帝国主义侵略的嚣张气焰,培育了他深厚的反帝爱国思想,激励了广西人民的反帝反封建革命斗志;在龙州修桥筑路具有深远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影响;他和旧桂系在龙州的活动,为其在民国初年推进广西乃至中国的近代社会的历史进程奠定了政治和军事基础;他在龙州的活动,还造就了一批历史名人,积淀了近代名人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8.
学术界对中国近代城市史的研究自 2 0世纪 80年代兴起后 ,一直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局面。其中有关近代中国沿海、沿江地区城市历史的研究已是成果累累。与之相比 ,关于近代东北地区城市史的研究则相对薄弱 ,特别是整体性的专门研究尚不多见。近日出版的曲晓范所著《近代东北城市的历史变迁》(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1年 1 1月出版 )可称这一领域的一部力作 ,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第一 ,体系科学 ,结构缜密。东北地区地域广阔 ,城市星罗棋布 ,如何从整体上把握住近代东北地区城市发展与变迁的趋势和特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作者不是简单…  相似文献   

19.
早在一九五四年,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鸦片战争》编者,在《粤东人民抗英斗争史料》前言中,就说一八四一年五月三十日广州附近三元里平英团抗英“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第一声”。那时的一些中国近代史著作(包括各级学校历史课本)也持同样看法。这种观点,一直延续到现在,如一九七八年出版的全日制学校初中课本《中国历史》第二册说:“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近代中国人民自发的反抗外国侵略者的第一次英勇斗争。”同年出版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的《中国近代史稿》第一册,也说“三元里的抗英斗争,成了中国人民自发的武装起来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第一声”。前者根本没有提及浙东人民的抗英斗争,后者提到了,但没有说明它发生在什么时候。  相似文献   

20.
一、战前的中国研究——以支那学为中心日中两国交往源远流长,文化联系密切。人们常用“同文同种”、“一衣带水”形容两国关系的特殊亲密性。但近代日中关系史却不象言辞那样美妙,基本上是日本侵略与中国抵抗的历史。早在甲午战争爆发的二十多年前缔结《日清修好条规》时,明治新政府对中国的野心就已经显露出来了。在这一背景下,战前的“日本中国研究”也得到特殊发展。近代以前,江户幕府采取锁国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