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印尼归侨李毓铎1953年6月21日离开印度尼西亚棉兰市,从Belawan码头乘"万福士"轮船回中国,一行团队共有400多人。早在苏门答腊岛亚齐的冷沙中华学校里,校长、老师们就讲述了许多有关中华民族正受着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情况。同时受大姐抗日思想的影响,在小学李毓铎就会唱《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松花江上》等抗日歌曲。在李毓铎大姐与冷沙的抗日演出队到印尼各个岛屿进行巡回抗日募捐救国演出中,李  相似文献   

2.
正1952年7月29日中午,芬兰首都赫尔辛基郊区,伴随着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五星红旗缓缓升起,参加第15届奥运会的中国代表团举行了开团仪式。本届奥运会7月19日就已开幕,为何中国代表团10天后才匆匆赶到?  相似文献   

3.
知识之窗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小组在中南海丰泽园再次开会讨论初选国歌,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应邀莅临。会上有的代表反对用《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说现在全国解放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已被赶出大陆,从此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进入太平盛世,不宜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曲作者聂耳,1935年死于日本。遗骨迁葬祖国后,郭沫若撰写了《聂耳墓志铭》:聂耳同志,中国革命之号角,人民解放之鼙鼓也。其所谱《义勇军进行曲》,已被选为代用国歌,闻其声者,莫不油然而兴爱国之思,庄严而宏志士之气,毅然而同趣于共同之鹄的。聂耳乎,巍巍然,其于国族并寿,而永垂不朽乎!聂耳同志,中国共产党党员也,一九一二年二月十四日生于风光明媚之昆明,一九三五年七月十七日溺死于日本鹄沼之海滨,享年仅二十有四。不幸而死于敌国,为憾无极。其何以致溺之由,至今犹未能明焉!在这篇《聂耳墓志铭》中,记录了聂耳的生…  相似文献   

5.
愤怒出诗人,激情造就音乐家。在日寇侵华的年代,同仇敌忾使中国的一批诗人和音乐家走到一起,创作了大量的抗日救亡歌曲。其中,许多优秀之作成了抗战名歌甚至音乐经典,载入了中国的史册。这些抗战名歌是怎样诞生的?有些如《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已经为人们所熟知。但  相似文献   

6.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伴随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和社会主义祖国在世界东方的屹立,《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曾鼓舞过、激励过无数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赶走帝国主义,推翻地主、官僚、资本家黑暗统治的革命歌曲,也响彻世界。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社会主义祖国的诞生,聂耳以自己的音乐创作为她奉献了力量。  相似文献   

7.
一提起开展社区文化活动,许多社区工作者首先想到的可能都是文艺演出、游戏比赛等。其实,社区文化活动的内容不仅限于此,可以从多元化的角度去挖掘。讲传统文化。革命战争时期,《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曾鼓舞无数中华儿女前赴后继,血洒疆场;《红岩》、《英雄儿女》曾激励无数志士仁人英勇杀敌,视死如归……现在,  相似文献   

8.
关于声乐的社会功能或社会作用,人们较普遍地认为,它对人的影响不那么明显,可以说是潜移默化的,但是,它对人的思想、感情、爱好、性格的影响却又是十分深刻的。《义勇军进行曲》、《松花江上》、《大刀进行曲》、《在太行山上》、《在嘉陵江上》等等歌曲在抗日救亡时代里所起的作用,谁能否认?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歌唱祖国》、《社会主义好》、《唱支山歌给党听》、《十五的月亮》等等歌曲对群众的鼓舞和教育意义,谁又能抹煞得了?这些歌曲至今仍在启迪着人们。“文化大革命”中,那些《拿起  相似文献   

9.
音乐,以它特有的带有性主动的感染能力,激发着人们向新的目标和境界前进。有时,我们可以在睡梦中被激昂豪放的音乐声浪唤醒,它使我们精神焕发,愉快地投入新的战斗。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是《义勇军进行曲》呼唤并鼓舞着中国人民去参加抗日救亡的战斗行列。《国际歌》象战斗的号角,激励着全世界的劳动人民为共产主义的壮丽事业而奋斗牺牲。  相似文献   

10.
编辑/冯东1934年,革命戏剧家田汉愤于民族的危难,创作了以抗日救亡为题材的电影剧本《风云儿女》。由于叛徒的出卖,他不幸被捕。捕前,他仓促将剧本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写在一张包装香烟的锡纸衬底上,托人转交聂耳谱曲。那张香烟纸曾被茶水濡湿,字迹模糊不清。聂耳仔细辨认后,以火一般的激情投入创作。前奏曲以嘹亮的进军号开始,引出高亢激越的呐喊;中间反复唱出叠句:“起来!起来!起来!”把音调推向高潮;结尾原为“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飞机大炮,前进,前进,前进!”聂耳将“飞机大炮”改为“炮火”,并在末尾又加了一个“进”字,表…  相似文献   

11.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1949年10月1日下午,在北京隆重举行的开国大典上,军乐队奏响了气势雄庄的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从此,这支节奏明快、振奋人心的乐曲,正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音乐形象而逐步深入人心。 那么,这支昔日电影的主题歌是怎样被确定为代国歌的呢?这得从开国前的政协会议说起。 徐悲鸿积极提建议 自1949年6月起,为了迎接和筹备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析了 2 0世纪 80年代“屈原爱国否定论”的逻辑错误 ,多角度充分论证了屈原的爱国精神属于自卫型爱国精神。认为此一精神具有极高的现代价值和极大的世界意义 :可以从战国通向现代、通向未来、通向世界。从战国的《国殇》到现代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国人民自古及今一脉相承的价值观正是自卫型的爱国精神。只有自卫型的爱国主义 ,才是古往今来世界主义的坚实基础和不朽内核的主体部分  相似文献   

13.
李志光 《源流》2015,(2):5-9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1月15日上午,在广东省老干活动中心,一群精神矍铄的老战士高唱的《义勇军进行曲》铿锵激昂。70年前的今天,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经过7年浴血抗战的洗礼,正式授编。70年后的今天,当年纵队的老战士欢聚一堂,在这里举行纪念大会。原广州市委书记、珠江纵队老领导欧初出席会议并致辞,原副省长匡吉、省老促会会长陈开枝、广州地区老游击战士联谊会副会长黄梅、  相似文献   

14.
大凡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作家艺术家,总是坚持艺术的真实律、功利律和美感律的。吴晓邦作为中国现代新舞蹈的拓荒者和奠基人,他五十多年的艺术实践,正是严格遵循这三个规律,创作了中国现代新舞蹈杰出的代表作如《义勇军进行曲》、《游击队员之歌》、《大刀舞》、《饥火》等舞蹈的。本文试图论述吴晓邦作为一个杰出的艺术家,是如何从美学的高度,去自觉地把握舞蹈艺术的真实律的。一、真实性和真挚性的统一吴晓邦早期舞蹈美学思想曾受到过古典  相似文献   

15.
马占山部义勇军是以马占山将军为首的主要活动在黑龙江省的一支义勇军,兴起于“九·一八”事变之后,发动的江桥抗战是打响抗日战争的第一枪.义勇军在马占山短暂降日过程中发展受制,随着马占山再次举起抗日大旗,这支队伍迅速壮大,并发展到高潮,最后在罗圈甸被日本军包围.队伍冲出包围圈后,开始分散:马占山率领一部分队员转退苏联,并出访欧亚,一部分队员撤进关内继续抗日.马占山部义勇军是众多东北义勇军中的一支,他们的抗日活动在东北地区以及在整个中国的抗日战争中占重要历史地位,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立下不朽的历史功勋.  相似文献   

16.
《集美学校校歌》于1918年2月开始创作,同年3月发布,其后有过几次修改,今天演唱的《校歌》最早刊登在1933年出版的《福建私立集美学校廿周年纪念刊》上。《校歌》是一首进行曲风格的多声部合唱音乐,歌词属于原创作品,其结构与《黄河》的歌词结构基本相同;《校歌》的曲调是精选而来的,与张秀山1913年编配的《黄河》相似,可以溯源到1905年沈心工创作的《黄河》。《校歌》在当时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也时刻激励着集美学子继承学校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7.
吴钟华 《社区》2003,(17):53-53
最能代表一个国家的莫过于这个国家的国语、国旗、国歌。我在驻基里巴斯使馆工作时,因为使馆仅我一个人,没人跟我说中国话,我对祖国要说的千言万语只能藏在心里。我自己每天升国旗,对祖国的思念之情,都用双眼向冉冉而升的国旗表达。最让我难忘的是庄严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为我独奏时的情景。那一刻,我对祖国的激情真是难以用言语表达。1990年初,由于当时特殊的原因,我一个人从驻斐济使馆到基里巴斯共和国建立大使馆。那是真正的建馆,因为对内对外一切都从零开始,而这一切又都由我一人去做,其工作量之大,头绪之多,是常人难以想像的。我经…  相似文献   

18.
杨敏 《百姓生活》2012,(8):55-55
军歌的原型是《八路军进行曲》 2010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歌词创作者公木的百年诞辰纪念。公木本名张松如,曾任吉林大学副校长,是著名诗人、学者。公木曾参与修订《东方红》歌词,创作电影《桥》、《白毛女》、《英雄儿女》的主题歌歌词。  相似文献   

19.
东北义勇军抗战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的一部分。义勇军抗战从九一八事变之夜起开始,到1932年夏季高潮时其队伍达30万人。经近两年的英勇抗战到1933年底,以义勇军为主力的抗战失败和瓦解了,也有一些义勇军坚持了四五年,最长的一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以义勇军为主力的抗战时间虽然不长,但却表现出具有无可替代的历史作用,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乃至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0.
他从延安来     
怒卷抗日大地的《大刀进行曲》的作者、人民音乐家麦新同志,根据毛主席“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于1945年12月来我哲里木地区开鲁县开展武装斗争、土地改革等工作,历尽艰苦卓绝,建立丰功伟绩。不幸于1947年6月6日壮烈牺牲,迄今已60年矣!而他的故事却在蒙汉人民心中一直流传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