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国内学界对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及其文学关系的探讨渐多,但是直接以“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为题的论文还较少。笔者以文学为中心视角,在借鉴国内文学研究成果基础上,参考了国外学者的专著,既有对该理论的宏观梳理,又有对男女作家自然写作个案的分析,试图对这一新的文学批评做一个相对全面而深入的论述。本文涉及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基本概念、形成条件、文本特点和批评特色等。笔者认为,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融合了女性主义批评与生态批评二者之长,在生态学术的热烈探讨中,将成为有前途的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2.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述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近年来,国内学界对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及其与文学关系的探讨渐多,但是直接以“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为题的论文还较少。以文学为中心视角,在借鉴国内文学研究者的成果基础上,参考了国外学者的专著;既有对该理论的宏观梳理,又有对男女作家自然写作个案的分析,试图对这一新的文学批评做一个相对全面而深入的论述。论文涉及该文学批评的基本概念、形成条件、文本特点和批评特色等。作者认为,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融合了女性主义批评与生态批评二者之长,在生态学术的热烈探讨中,将成为有前途的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3.
生态女性主义理论既是女性的,又是生态的,是女性主义和生态主义的结合。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强调女性和自然相联系的概念,批判文学中父权制双重统治,反对物种歧视和性别歧视,唤起人们对自然和女性的同情、理解和尊重,唤醒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和男女平等意识,探讨解放女性和解决生态危机的有效途径,旨在解放女性、拯救自然、解决地球环境的承载力问题,为人类的持续发展谋求出路。  相似文献   

4.
林黛玉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深入人心、最富有艺术力量的女性形象,她有花之容貌,竹之气节,散发着一种诗意美和自然美。在封建思想和男权主义的笼罩下,她对自然的纯真热爱和对爱情的炽热追求具有前卫性和启蒙性,她的爱情悲剧命运,激发着人们的思考,呼唤着女性的觉醒,处处渗透了生态女性主义的思想。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生态女性主义是一种引人瞩目的文学理论流派,此理论将生态批评与女性主义批评相结合,提倡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男人和女人的关系,为林黛玉悲剧形象的解读提供了一个更深入更全面的新视觉。  相似文献   

5.
生态女性主义是女性主义与生态学思想相结合的产物,生态女性主义者考虑性别歧视、种族歧视、人类对自然的控制与其他各种社会不平等之间的关系.它反对人类中心论和男性中心论,主张改变人统治自然的思想,它批评男权的文化价值观,赞美女性本质,它反对那些能够导致剥削、统治、攻击性的价值观.电影《阿凡达》的思想与生态女性主义思想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影片解构了人类中心主义、反对男权社会、抗议现代科技对自然和人类的损毁、谴责种族主义,是生态女性主义思想最完美的诠释与展现.  相似文献   

6.
生态女性主义以关怀伦理学为理论架构的基础,强调以自然和女性内在关系的自然观、生态的与和合的世界观、公平与正义的社会观为理论核心,旨在为女性主义运动和环境保护运动提供有益的借鉴。从生态女性主义的理论之基、内容之思、实践之维这三个维度对生态女性主义进行全面审视和解读,彰显生态女性主义本身无与伦比的活力与魅力,为我国当前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提供了积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文学批评流派,生态批评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是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的跨学科研究。生态批评反思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反对“类中心主义”,主张“生态中心主义”和环境公平。其分支生态女性主义批判了“男权中心主义”对女性和自然的双重压迫;深层生态主义主张超越生态学作为科学这一事实达到“自我意识”和“地球智慧”深层次境界;文化生态主义认为生物多样性等环境问题必定会反映在语言与文学领域;印第安族裔生态文学的关注焦点从社会关系转移到了自然关系。生态文学代表作从不同角度反映出了丰富的生态思想,生态批评是人类为其所生存世界斗争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8.
作为美国作家霍桑的最大文学成就,《红字》在美国文学领域引起了世纪之久的关注和评论。文章旨在通过新兴的理论——生态女性主义自然观,对《红字》进行深入研究。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一种生态或环境的批评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结合,生态女性主义自然观的内容包含:关怀女性与关怀自然的意义相同,批判现代西方科学观。对《红字》一书的分析运用了生态女性主义自然观,从自然与女性、自然与科学、自然与社会这几个角度,结合霍桑的生平和当时的历史背景,展示了霍桑在作品《红字》中的生态女性主义自然观及其局限性,揭露了父权制的清教徒社会是压迫女性和自然的根源,探寻小说的主题是建立一个乌托邦,即一个人人平等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
作为美国作家霍桑的最大文学成就,《红字》在美国文学领域引起了世纪之久的关注和评论。文章旨在通过新兴的理论——生态女性主义自然观,对《红字》进行深入研究。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一种生态或环境的批评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结合,生态女性主义自然观的内容包含:关怀女性与关怀自然的意义相同,批判现代西方科学观。对《红字》一书的分析运用了生态女性主义自然观,从自然与女性、自然与科学、自然与社会这几个角度,结合霍桑的生平和当时的历史背景,展示了霍桑在作品《红字》中的生态女性主义自然观及其局限性,揭露了父权制的清教徒社会是压迫女性和自然的根源,探寻小说的主题是建立一个乌托邦,即一个人人平等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0.
自然与女性之隐喻的生态女性主义批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女性主义认为自然与女性有紧密的联系,贬低自然和贬低女性之间存在着某种历史的、象征的和政治的关系。自然与女性之隐喻反映了一定的社会文化和隐喻认知结构,表明了人类对自然的统治和男人对女人的统治建立在同一个观念框架之上。生态女性主义主张构建女性与自然之隐喻关系的新范式,为新价值体系和社会结构的建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中国女性历史压抑的实质是伦理性的。它的复杂在于它源于历史的自然合理性。这种合理性在男权话语的历史性强化中走向反面。历史乃至当下的各种政治性救助,均无力解除女性的伦理压抑。伦理的历史成为遮蔽女性鲜活的自然生命的历史。中国女性伦理宿命被深深镌刻在中国文学作品中,形成中国女性命运的艺术见证,在这一点上中国女性文学形象与西方女性文学形象具有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12.
康德哲学与生态女性主义是否相容?生态女性主义是女性主义的继承与发展,主张消解性别压迫,康德关于启蒙的看法却透出性别歧视;生态女性主义的核心议题是对妇女的压迫与对自然的压迫之间存在重要关联,并将这一双重压迫的根源追溯至二元论,而康德关于人原自然、自然原文化的看法正体现了二元论思维。因此,康德哲学与生态女性主义是不相容的。  相似文献   

13.
生态女性主义一词由法国学者迪邦娜(Franqoised’Eaubonne)在1974年所创,它结合了女性主义与生态运动的反思。生态女性主义虽然在西方已流行了30年,但是在华文世界中仍缺乏专著和较深入的讨论。电子女性主义(cyberfeminism)者哈乐葳(DonnaHaraway)提出以有机机械人(cyborg)作为未来女性主义的象征,女性主义者若需要启发的话,应该向前看,从科技和有机机械人的形象寻找启示,而非回到古老的属灵生态女性主义(SpiritualEcofeminism)。虽然两种女性主义看似大相径庭,但电子女性主义可以帮助生态女性主义走出自然/文化、人类/动物,甚至是男性/女性的二元思想。较哈乐葳的有机机械人和西方神话的女神,中国化的观世音更加适合作为生态女性主义的象征。从观世音出发可以发现,法国哲学家德勒兹(Gilles Deleuze)的转化生成与生态伦理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由于对传统的因袭和对大众口味的迎合,新武侠小说作家在创作中遵从男性视角以及对男权潜意识的向往使作品在女性观上基本没有什么突破,因而在女性形象的塑造上显得底气不足而有先天缺陷,他们的作品塑造的只是男性希望看到的女性,而不是真正的女性.新武侠小说建立的是一个美妙的以"情"义"为出发点的男人的乌托邦,因而在女权主义高涨的今天,这一文学样式的衰落是可预期的.  相似文献   

15.
《理智与情感》是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汀所著的一部影响深远的长篇小说。 生态女性主义在书中表征明显,深入 分析文本中隐含的男性与女性、人类与自然二元架构,作者试图用文学隐喻的方式来说明文化压迫和自然歧视具有同质性, 折射出她对女性与自然的深切现实关怀,作者寄寓的“理想国”是:打破二元对立的悖论关系状态,构建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 和谐平等、互相依存的新型关系。 跨过时间的维度,这样的“理想国”仍值得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16.
胡天赋 《南都学坛》2011,31(1):62-65
生态文学批评是探讨文学与自然环境关系的一种文学批评理论,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生态文学批评的重要。生态文学批评理论严厉批判人类中心主义,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探寻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在引导读者重读经典、转变思想观念、规范人类行为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生态文学批评理论为解决生态危机提供理论支撑、道德支持和智慧支持,为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80年代"人的重新发现"之后,表现人道主义、主体性等"冲破禁区"的理论形态和文学作品大量出现。此时期很多女作家代表性作品中的女性意识逐渐从人道主义思潮中浮出,结合刘再复先生的"文学主体性理论"解读《人啊,人》《人到中年》和《方舟》三部小说,可以探寻女性主义如何从人道主义中生发出来并从根本意义上保证了人道主义概念上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性别诗学”研究执意于在审美领域不把女性做社会少数族群“特殊化”处理,而是强调女性是人类的另一半,男女双性作为人“类”,人权首先是人身之主体地位和权利,从而与既有的诗学形态出现了某种历史链条中的断裂,从中滋生另一种可能的审美维度:性别,为人类的性别文化建设探索出一种不断“添加能量”的思想和行为。它将侧重A.本土中国性别诗学,B.西方性别诗学的本土化实践两方面的内容;既尊重性别诗学的基础性工作———女性主义文学研究,又要依赖性别诗学的集中表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更不忽略“和而不同”这一不为性别而性别的审美价值“越界”,正视性别诗学的历史的、现实的和将来的意义。性别诗学是一种从性别文化历史和现状思考出发,推而广之与全球文化伦理正义相关联的前景看好的文论。“中国性别诗学”则是应对“全球化”文化生态现实,又打上鲜明的本土文化色彩的个案之一,它表明真正意义上的女性主义同样也对世界负责。  相似文献   

19.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叙述女性主义生态批评和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历史;描述生态女性主义和环境公正之间的关系;提出性别平等的跨学科研究方式;探讨生态批评的种间关系;发展一种更广泛的、跨文化的女性主义生态批评;利用生态女性主义种间生态心理学的发展成果;发展更基于批评的女性主义生态区域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