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由于金融市场间价格波动溢出效应具有时变性和动态性的特点,采用双变量BEKK模型研究了国内外农产品期货市场间时变波动溢出关系,得出结论:农产品期货的波动均显著地受到自身前期波动的影响,波动具有聚集性和持久性;美国玉米期货与中国玉米期货不存在波动溢出效应,但是美国大豆期货与中国大豆期货、美国豆粕期货与中国豆粕期货之间均存在双向的波动溢出效应。因此,中国大豆期货和豆粕期货在世界农产品期货市场上具有一定的权力,即定价权。  相似文献   

2.
基于跳跃扩散模型的中国股市和期市风险关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006—2007年我国股市大盘股和股指期货标的指数的高频价格数据,建立了基于跳跃扩散的股票市场和股指期货市场的事件风险模型,分析了我国股票市场和股指期货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我国大盘股和作为股指期货标的的沪深300指数既存在同时的跳跃溢出效应,也存在我国大盘股领先沪深300指数5分钟的跳跃溢出效应,表明我国股市和期市存在极强的风险关联性,进一步为我国股市和期市跨市场监管的机制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采用多元 VAR(1)-GARCH(1,1)-BEKK 模型研究了中国的棕榈油、豆油和菜籽油以及美国豆油、加拿大油菜籽五个期货市场之间的收益和波动溢出效应,进而通过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市场间的信息传导关系。研究发现:美国豆油和加拿大油菜籽对中国三个油脂期货市场均有单向的收益溢出,中国的三大油脂期货表现为豆油对棕榈油、棕榈油对菜籽油存在单向的收益溢出;除了中国的豆油、棕榈油对菜籽油期货市场存在单向的波动溢出外,其他市场间均存在双向的波动溢出效应;五个市场间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并具有相同的信息传导效率。上述研究结果表明美国芝加哥豆油期货市场和加拿大油菜籽期货市场分别是世界豆油和菜籽油的定价中心,大连期货市场是国内的油脂产品定价中心。  相似文献   

4.
粮食期货与现货市场价格波动溢出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小麦、稻谷、玉米和大豆为例,选取2009—2016年的相关日度价格数据,运用BEKK-GARCH模型考察了我国粮食期货与现货市场间的价格波动溢出效应。结果显示:我国粮食期货与现货市场之间存在价格波动溢出效应,但溢出程度在不同粮食品种之间有差异。主粮作物小麦、稻谷和玉米期货对现货价格的溢出效应较弱,非主粮作物大豆期货对现货价格的溢出效应较强,四个粮食品种现货对期货价格的溢出效应均较弱。分析表明:由于我国在调控粮食市场的思路和力度上对于主粮作物与非主粮作物存在较大差别,从而造成了四个粮食品种期货与现货市场间价格波动溢出效应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以黄大豆1号期货结算价在2006年1月4日至2016年8月2日期间的日度数据为样本,通过运用MCMC算法估计SV模型,实证考察了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波动性,充分证实我国农产品期货价格波动的聚集性、时变性和持续性。并结合小波多分辨率分析的方法对收益率的波动成分进行分解,刻画出我国农产品期货收益率序列的波动成分在不同分解尺度上的动态特征,解释了我国农产品期货收益率的短期波动及长期趋势,并发现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较强,对极端事件的冲击也十分敏感。据此,指出在研究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波动性特征的同时,也要时刻警惕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与其他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及时调整投资策略,加强金融监管。  相似文献   

6.
价格发现和风险规避是期货市场的两大功能,套期保值是规避风险的主要手段。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的长期均衡以及相互影响是套期保值实现的基础,也是期货市场存在和发展的核心问题。通过研究2014年5月26日—2015年9月1日玉米期货和现货的数据,利用Eviews 6.0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以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得出玉米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的结论,其中玉米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有双向引导作用。同时,期货价格对现货价格具有预期作用,验证了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豆粕与郑州棉花商品期货为研究对象,并以其交易指数代表农产品期货市场,运用基于GED的GJR对期货市场动态风险价值(VaR)进行了测度,进而运用后验测试方法对风险测度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检验。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农产品期货市场指数收益与其他金融市场一样,存在着明显的尖峰胖尾分布特征;指数的条件波动率也展示出明显的杠杆效应;基于GJR与GED的风险测度模型能够准确测度期货市场的动态风险。  相似文献   

8.
基于信息溢出视角,利用DCE与CBOT豆油期货连续合约收盘价数据,实证分析了夜盘交易启动对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定价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夜盘交易的启动,未能有效提升DCE豆油期货对CBOT豆油期货的收益溢出效应,CBOT豆油期货对DCE豆油期货的收益溢出始终处于强势地位。夜盘交易前,CBOT对DCE豆油期货的波动溢出效应显著强于后者对前者的波动溢出效应,而夜盘交易的启动有效改善了这一现状;夜盘交易启动后,DCE与CBOT豆油期货呈现双向显著的波动溢出效应。综合来看,夜盘交易影响DCE向CBOT信息溢出的主要渠道为波动溢出而非收益溢出,夜盘交易未能有效提升以DCE豆油期货为代表的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定价权。  相似文献   

9.
股票市场的“溢出效应”是学术界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日益复杂的当下,研究中美两国股市之间的传染效应也具有现实意义。基于2001年1月—2020年7月上证综合指数和标普500指数的日收盘价数据,运用分块混合Copula模型,对不同市场行情下中美股市之间的相关性结构进行分解并识别了风险传染方向。研究发现:中美股市之间风险传染效应在低迷与繁荣两种极端市场行情下具有非对称性;在两种极端市场行情的更迭过程中,风险传染效应以较大概率伴随出现。传染强度上,2005年以后能够检测到中美股市之间存在显著的风险传染效应,而2012—2019年传染效应达到最强。传染方向上,次贷危机之前,美国股市对中国股市存在单向风险传染;次贷危机之后,美国股市的主导地位有所减弱,中国A股一度表现出对美股的单向传染效应。因此,挖掘更多的相关性结构信息,有助于全球投资者制定精细化的风险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10.
我国期货市场的运行效率一直是监管当局、套期保值者和投资者十分关注的问题。为此,借助于Johansen协整检验、信息共享模型和波动溢出效应模型,进行多层次实证研究的结果显示:从价格发现功能方面看,铜、铝的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和双向引导关系,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均扮演着重要的价格发现角色,但期货市场在价格发现中处于主导地位;并且,相对于金属铝现货市场而言,铜现货市场的价格发现能力要强些。从波动溢出效应方面看,铜、铝的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存在双向的波动溢出关系,但现货市场来自期货市场的波动溢出要强于期货市场来自现货市场的波动溢出;而且,随着期货市场的发展,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均呈增强态势,期货市场的运行愈加有效。  相似文献   

11.
我国油脂类期货价格之间的联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我国期货市场豆油、菜籽油和棕榈油的收盘价格,运用相关分析、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来研究目前上市的油脂类期货之间的关联性。研究表明,棕榈油期货上市会增强豆油和菜籽油之间的相关性,3个品种的期货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豆油和棕榈油期货价格对其它2个品种存在价格引导作用,对价格的波动影响较大,菜籽油对其它2个品种的价格引导作用不强,对其价格波动影响小。  相似文献   

12.
大连商品交易所对黄大豆1号、豆粕和豆油合约实行单个品种的静态收取,但基于组合计算动态收取已成为保证金制度发展的趋势。根据非参核密度估计和copula中的kendallτ方法对大连商品交易所黄大豆1号、豆粕和豆油的大豆系列组合保证金的实证结果,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方法可以很好地估计覆盖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保证金,而copula中的kendallτ有效定量了不同品种问的相依性,克服了线性相关系数在衡量期货合约间非线性关系时的缺陷。这两种方法的结合体现了不同品种间的风险对冲,有效地降低了保证金要求水平,也提高了风险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产品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大连商品交易所大豆和玉米期货价格为例,对中国农产品期货价格的发现功能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表明:对价格进行建模时,结构突变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忽视结构突变将得到大豆和玉米期货价格无关的错误结论。在考虑结构突变的情况下,Johansen协整检验发现大豆和玉米期货价格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从而得出了中国农产品期货间存在价格发现机制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农产品金融化现象突出表现在农产品市场和期货市场、货币市场、国际市场的联动,农产品的金融属性日益明显。基于2000-2012年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玉米期货价格的月度数据,从农产品金融化视角分析玉米期货价格波动情况,选择货币供给量、货币价格和投机情况三方面可量化因素分析对玉米期货价格的影响。结果表明:货币供给量和投机资本对农产品期货价格有推动作用,而美元指数对价格有抑制作用,金融化因素对玉米期货价格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建议加强农产品期货市场的风险防范,完善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防范过度投机。  相似文献   

15.
协整关系对期货套期保值率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协整关系检验得出上海期货交易所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协整关系。利用误差修正模型对套期保值率进行估计,通过对比传统方法和误差修正模型所估计出的套期保值率,发现传统回归方法将低估用来规避风险的期货合约的数量。在比较不同套期保值期限所得出的套期保值效果后,得出期限长的套期保值效果优于期限短的套期保值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了估计最低收购价政策对小麦市场价格波动的直接影响,利用2009年1月4日至2016年12月30日小麦现货与期货价格日数据,通过将政策作为虚拟变量引入GARCH模型,实证研究政策对平抑小麦期现货价格波动的作用,并从政策执行区和非执行区的视角比较政策在不同地区维护小麦市场价格稳定方面的效果,对模型结果和价格传导路径进行验证和分析。结果表明,政策对小麦期现货价格波动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能够显著降低小麦现货市场的波动程度,并通过期现货市场间的联系对期货市场产生影响,但政策对期货价格波动的作用方向则相反;政策在平抑小麦价格波动方面的效果具有空间上的溢出效应,通过区域间的市场联系从执行区传导到非执行区,导致非执行区价格波动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