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办、东北师范大学东北民族与疆域研究中心承办的“全国首届东北民族与疆域问题学术讨论会”,于1999年7月24日至27日在吉林省长春市和吉林市举行。与会代表近70人,提交学术论文26篇,论文提要50余篇。专家学者们讨论热烈,发表了许多很好的意见,焦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关于国外学者对中国东北史的歪曲。国外一些研究者在研究中国东北古民族时,任意歪曲历史,炮制了种种谬论,其流毒既深且广,主要有:“征服王朝论”、“中国无国境论”、“东北历史世界论”、远东(包括中国东北)及西伯利亚“文化独立性”又称…  相似文献   

2.
东北的称谓及其概念,是东北史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从不同的视角去分析,便可得出不同的概念,其研究方向与领域也随之深入。对"东北"诸多概念的理解,也可扩展东北史研究领域的视野。本文试从历史、地理、方位、文化等角度去分析"东北"的概念,以求探索东北神秘独特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抗日斗争史研究的新成果──评《中国朝鲜民族抗日斗争史研究》金炳镐1910年,日本帝国主义把朝鲜变为其独占殖民地,随后又大肆侵略我国东北包括朝鲜族居住地区。朝鲜民族处于存亡的危机关头。为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挽救民族危亡,在华朝鲜民族抗...  相似文献   

4.
百越文化是一个国际性的学术课题。近年来,研究百越民族历史和文化的论文论著纷纷问世,例如蒙文通的《越史丛考》、蒋炳钊等的《百越民族文化》、陈国强等的《百越民族史》、董楚平的《吴越文化新探》、彭适凡的《中国古代南方的印纹陶》、何光岳的《百越源流史》等,或通论或专题探讨了百越民族源流、时空分布、社会状态、文化内涵及百越与  相似文献   

5.
辽西走廊位于东北游牧、渔猎区与中原农耕区的交汇地带,它不仅是联接中原与东北的交通廊道,更是民族迁徙与文化交流的廊道。中原和东北民族通过辽西走廊迁徙往来,不同文化得以传播交流,民族逐渐融合。东北诸民族不断融入汉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员。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正是在这种持续不断的民族和文化的交流融合中得以形成和壮大。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东北师范大学东北民族与疆域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吉林省民族研究所、通化师范学院高句丽研究所、吉林师范学院古籍研究所、延边大学东北亚研究院、沈阳东亚研究中心主办,东北师范大学东北民族与疆域研究中心承办的”全国首届东北民族与疆域问题学术讨论会’,于1999年7月24日至27日在吉林省长春市和吉林市举行。与会代表近70人,提交学术论文26篇,论文提要50余篇。会议交流学术著作及民族文化作品9部,学术杂志4种。专家学者们讨论热烈,发表了许多很好的意见,焦点集…  相似文献   

7.
东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区.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肃慎、东胡、氵岁貊等各族系的人民互相融合,并不断发展与中原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最终共同铸造了独具特色的东北古代民族文化.这一文化的突出特征表现为剽悍的民族性格,勇于进取的民族精神,开放的文化体系.在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格局中,东北古代民族文化以刚劲质朴、雄健豪迈、清新自然的风格为中华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8.
申旭 《西藏研究》2000,(2):71-79
藏彝民族走廊是费孝通先生根据民族学界多年来的研究提出的一个新的民族学概念 ,其大体包括北自甘肃南部、青海东部 ,向南经过四川西部、西藏东部、云南西部以及缅甸北部、印度东北部这一狭长地带。① 无论是从历史和地理的角度 ,还是从民族、语言的视角来看 ,藏彝民族走廊的情况都相当复杂。直到现在 ,这一地区对许多研究民族史、民族学、民族语言的人来说仍是一个没有完全解开的谜。“对民族走廊的研究 ,不仅对于民族学、民族史上的许多问题的解决有所助益 ,而且对于该民族当前的发展亦有现实的意义。”②除了中亚及我国北方草原文化以外 …  相似文献   

9.
试论我国少数民族辞书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辞书史是语言学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我国的语言学史研究中,辞书史的研究是个薄弱环节。而作为我国辞书史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少数民族辞书史,则研究得更少。 我国少数民族辞书,指的是用少数民族语言编写的各类辞书,包括用少数民族语言解释的单语词典和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某一少数民族语言与另一少数民族语言互释的双语词典或多语词典等。我国少数民族的辞书,象潺潺小溪,不断地汇入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为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增添了夺目的光彩,在少数民族语文以及汉语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是我国民族语言文化的宝贵财富。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少数民族的辞书对促进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以及民族间文化的交流都曾起过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少数民  相似文献   

10.
2007年6月24至28日,由大连大学中国东北史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二届中国东北史学术研讨会在大连大学创想宾馆隆重召开.大会由大连大学中国东北史研究中心主任王禹浪教授主持,参加此次会议的有来自海内外的30多位东北史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我国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东北地域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作为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历史长河中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逐渐形成了个性化特点,增强其传承和创新意识,将充分发挥其提升文化自信的价值,并有效传播地域性文化知识,让更多人深入了解这段文化记忆,对提升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针对东北地域民族民间舞蹈的特点、重要性及面临的困境展开讨论,深入研究东北地域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创新的对策,希望对相关部门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12.
2006年11月14日,经黑龙江省民委(宗教局)党组研究决定,任命都永浩同志为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所长,谷文双、韩光明同志为副所长。都永浩同志现任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研究员、大连大学中国东北史研究中心客座教授。历任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科研秘书,《黑龙江民族丛刊》编辑部主任、常务副主编,民族理论研究室主任。2000年任所长助理,2001年任副所长,2004年任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党支部书记并主持研究所工作,2005年任省民委(宗教局)党委委员。都永浩同志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理论学会、中国民族学会理事,黑龙江省民族…  相似文献   

13.
《云南回族历史与文化研究》一书中所列 2 8篇文章 ,是我在 80年代中期直到现在 ,从研究回族历史文化、伊斯兰教方面数十篇文章中选出来的。绝大多数文章发表在全国和省级社科民族研究刊物 ,如《回族研究》、《宁夏社会科学》、《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及《云南民族工作》等刊物上。本人在云南民族学院长期从事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同时我又是回族 ,我热爱、熟悉本民族历史文化。随着国家改革开放 ,各民族经济大发展 ,出现了回族和各民族历史文化研究热潮 ,我逐潮前进。从 80年代中期开始的十余年 ,我为回族史会准备材料 ,帮助…  相似文献   

14.
自秦汉以来,我国东北少数民族就在思想文化上不同程度地受到孔孟儒学的影响,无论是契丹、女真族,还是满族等少数民族,都有选择地接受或尊崇儒学中的三纲五常、仁学、理学、心学、气学、天命观、人生哲学等思想,使其成为少数民族思想文化的组成部分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儒家思想文化在东北少数民族中的传播,对提高该地区民族的思想文化素质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回族史是我国回族学研究一门重要的传统学科,同时也是我国历史学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多年来,广大回汉族学者对我国回族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不仅生动地记录了我国回回民族的光荣历史,也大大地增进了人们对回族、回族历史及其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对促进我国各民族间的团结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回族史仍需继续开拓,为我国的回族学研究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王兴刚 《民族研究》2004,(3):105-105
20 0 4年3月2 6日,《民族研究》编辑部与西南师范大学在西南师大桂园会议室举行了题为“西部大开发与西南民族史研究”座谈会。出席座谈会的有《民族研究》编辑部主任刘世哲编审、马骍编辑,西南师范大学副校长黎小龙教授,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张诗亚教授、王德清教授,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院长张明富教授、蓝勇教授、张文教授、徐难于博士,汉语言文献研究所所长喻遂生教授,以及上述院所的部分师生,共计2 0余人。会议由副校长黎小龙教授主持,与会学者围绕“西部大开发与西南民族史研究”议题展开讨论。刘世哲编审首先介绍了《民族研究》杂志的办刊…  相似文献   

17.
东北民族地区文化资源富集,具备了跨越式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资源基础;推进落实过程中,文化产业发展面临诸多矛盾或问题,具有起步晚、规模小、资金不足、市场狭小、科技含量不高以及品牌不靓等缺点;适应东北民族地区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需要,必须在提高思想认识、加大资金投入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狠下工夫,使该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在现有基...  相似文献   

18.
古代橐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夷”橐离,乃古代东北之俨然大族,为夫余系统诸族之王族所从出。它曾创造出具有特色的青铜文化和堪称精湛的制陶工艺,耀发其古代文明的璀灿光华于北国之原,从而自立于东北古代民族之林。只是在民族析离和融合的历史长河中,几经流变,橐离之称方溘然不闻。钩沉发覆,现橐离历史之陈迹,当是连接(氵岁)?、夫余史的中介一环。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民族史学是中国民族研究的一个重要学科,是中国历史学的一个特别分支。它研究中国境内包括汉族和古今各少数民族的族别史,民族关系史、地区民族史,也研究分科的民族政治史、民族经济史、民族文化史、民族教育史、民族法律史、民族宗教史、民族哲学史、民族文学史、民族科技史等内容。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注重研究民族历史的优良传统。建国以后,我国的民族史学工作者以马列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把民族史置于中  相似文献   

20.
中国朝鲜族是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从邻国朝鲜迁到东北的移居民,在汉、满等民族的帮助下,以自己的辛勤劳动,披荆斩棘,开山辟土,逐渐建立了家园,成为我国兄弟民族之一。 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朝鲜族是保持本民族传统文化最完整的一个民族之一,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研究朝鲜族民俗文化的时候,我们对中国朝鲜族所具有的文化的双重性特点应引起注意。虽然朝鲜族保存自己传统文化的成份较多,但生活在一个五十多个民族的大家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