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53个民族有自己的语文(回、满两个民族通用汉语文).解放前,21个少数民族有自己的文字.五十年代,国家帮助10个少数民族创制了文字.现在大多数少数民族的多数人以本民族语言为主要交际工具.国家民委副主任伍精华,在去年十二月举行的全国民族语文工作会议上,回顾总结了40年来我国民族语文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主要是:(一)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得到了尊重和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履行职责的时候,把本民族的语言文字作为行使自治权利的工具.全国党代会、人代会和政协会等重要会议,提供了蒙古、藏、维、哈萨克、朝、彝、壮等民族文字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55个少数民族使用80多种语言和30多种文字,不仅语言和文字的种类繁多,而且使用情况复杂.因此,民族语文工作历来是民族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40年来,民族语文的使用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事实上由于各民族不同的历史传统和经济、文化发展基础,语言文字的使用和发展的程度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和发展还落后于  相似文献   

3.
我国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除一部分民族通用汉语外,大部分民族用自己的语言,一部分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因此,少数民族中小学,除一部分学校使用汉语文教学外,相当一批学校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教学。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民族语文平等政策。但是,各族人民也越来越看到,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我国具体条件下,汉语文事实上已成为各民族之间交往的重要工具。特别是在今天,少数民族学好汉语文,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少数民族语种多,文种多。在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中,五十三个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回、满两个民族通用汉语文);解放前,二十一个民族已有了自己的文字。五十年代,国家又帮助十个少数民族创制了文字,帮助一些民族改革或改进了文字。目前,大多数少数民族的多数人以本民族语言为主要的交际工具。 四十多年来,民族语文的使用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一般来说,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和发展还落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落后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因此,  相似文献   

5.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多语种、多文种的民族语文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符合我国国情的法规、政策,保证了我国民族语文工作的健康发展。这些法规、政策,深受我国各族人民的欢迎,同时也赢得了国际上的赞誉。尽管它受到过错误思想的干扰,但是,民族平等和民族语文平等政策作为民族工作的主线,却是始终如一的。实现各民族语言文字平等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提出了民族语言平等政策。1938年,毛主席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尊重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宗教、习惯,不但不应强迫他们学习汉文汉语,而且应赞助他们发展用各族自己语言文字的文化教育……禁止任何对他们带有侮辱性与轻视性的言语、文字与行动……怀  相似文献   

6.
要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水平,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能忽略民族语言文字的作用。民族语言文字不仅是人民群众日常的交际工具,也是民族地区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友爱极为重要的工具,更是各民族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合作、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捷径。  相似文献   

7.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成就展”暨“民族语文国际学术研讨会”不久前在京举行。此次成就展以“构建和谐语言生活,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为主题,集中展示了建国以来我国少数民族语文翻译、出版、古籍整理、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民族语文影视作品等相关方面的成就,同时也是了解我国民族语文工作发展情况的一个重要窗口。作为此次活动的点睛之笔——“民族语文国际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纷纷阐发真知灼见,提交的研究成果质量高、涵盖广、层次深,既反映了我国民族语文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又为今后一段时期民族语文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理论保障。  相似文献   

8.
一九九五年民族研究有关学科论文、资料目录索引(续)本刊编辑部民族语言文字充分发挥民族语文的作用促进改革开放和各民族共同发展孙竹(民族语文)第l期第1页再论关于使用和发展民族语言文字的问题孙竹(民族研究》第2期第16页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努力推进民族语...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各民族璀璨的文化和丰富多彩的语言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辉煌的历史。研究少数民族语文信息化理论、开发少数民族语文的资源与信息处理技术,加强相关研究机构建设,不仅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而且是关系到民族文化兴衰,各民族共同繁荣与发展的重要的社会问题。研究和解决好这些问题,也是民族语文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和重要课题。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是少数民族最重要的交际和思维工具。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保障少数民族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自由的权利。在当今信息时…  相似文献   

10.
甘肃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化发展前景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各民族璀璨的文化和丰富多彩的语言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辉煌的历史。研究少数民族语文信息化理论、开发少数民族语文资源与信息处理技术,加强相关研究机构建设,不仅仅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而且是关系到民族文化兴衰,各民族共同繁荣与发展的重要的社会问题。研究和解决好这些问题,应是民族语文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和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民族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民族理论,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民族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文章论述了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民族理论的形成基础、基本特点、主要内容及其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思想、基本战略途径等。文章认为,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民族理论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特色鲜明、体系完整,适应了新时代的需要,是21世纪我国民族工作的指导理论。  相似文献   

12.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一直承认朝鲜族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一员的平等和合法地位 ,并以朝鲜族的特殊历史为依据 ,制定了在朝鲜族地区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一系列具体的方针、原则。其主要内容为 :保障朝鲜族人民的平等权利 ;承认朝鲜族自治权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解决朝鲜族人民的土地问题 ;积极争取和团结朝鲜族人民 ,共同进行抗日救亡运动 ;建立朝鲜族人民武装 ,共同进行抗日武装斗争 ;大力培养朝鲜族干部 ;发展朝鲜族文化教育和语言文字等  相似文献   

13.
梁君思 《民族学刊》2021,12(2):31-40, 96
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百年演进的奋斗历程表明,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基本原理与中国民族问题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建立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理论既不是先天长成的,亦不是后天做成的,而是多种因素合力下长成的。其中,作为“材料”的民族主义、作为“方法”的民族运动、作为“他者”的民族国家、作为“根基”的民族精神、作为“使命”的民族复兴五重面向,反映了党民族理论历史起步时期不同阶段的主题、内容及特征。当然,这些面向并非边界清晰可判,在不同的阶段有时侧重突出一面,有时多面交织呈现。虽然此时的民族理论不可避免地呈现出某些不成熟的面向,但已初具雏形,并为其后的渐进改进提供了理论前站、搭建了总体框架。这一探讨,对理解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百年演进的艰难性、曲折性、多元性和复杂性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姚贱苟  于恩洋 《民族学刊》2021,12(2):23-30, 95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的十九大写进党章的重大决策,是党和国家与时俱进的政策创新,并有其深刻的历史与现实的众多根据。而在这众多根据的背后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根本利益。在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百年以来的各个阶段,始终伴随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政策利益与政策认识的互动的逻辑:横向表现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政策利益的物理空间与政策认识的思维空间的辩证统一,纵向表现为政策利益与政策认识为一致的自生、共生至同生的交叉并存的历史特征与趋势。这种历史特征与趋势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和探索、反右扩大化和文革、社会主义建设等时期得以逐步完善,并发展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民族政策新战略。为实现民族政策新战略,应从人民本位上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根本利益,从政治团结上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利益联结,从经济合作上健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利益互动,从文化交融上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利益实现。  相似文献   

15.
不断完善创新民族理论政策是做好当今民族工作的重要基础.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我国当今民族现实相结合,创造性地完善发展了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原则、各民族和谐相处的关系,并付诸实践,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16.
张伦阳  王伟 《民族学刊》2021,12(1):10-18, 84
科学研判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客观现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工作的主线,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我国民族关系长远发展所制定的战略规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凝心聚力之效,意蕴是丰富而多维的:其理论逻辑在于,对历史的继承和发展是历史意蕴,"五个认同"是核心内容,服务"两个大局"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价值导向;其现实基础在于,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提供了物质基础,从"自在""自觉"到"自强"是其精神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了政治保障,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结构是其社会基础;最后,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共享繁荣发展的经济体、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其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7.
吴铀生 《民族学刊》2011,2(3):67-71,94
新中国建立以来,四川藏区发生了深刻的社会变迁和社会转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挫败了民族分裂主义,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与尊严,基层组织建设是藏区稳定的重要保障和前提。但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干部机制、党政工作机制缺乏应变能力,大批干部和专业人才流失,四川藏区基层组织发展一度出现停滞的状态。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紧紧依靠当地人民群众,探索完善新机制,不断强化基层政权等措施是稳定藏区的战略性抓手。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要论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80年来认识和处理中国民族问题的理论和实践.作者认为,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民族问题就受到了高度重视.80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逐步摸清了中国的民族问题,特别是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一般规律,形成了科学的、系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政策体系,并进行了成功的实践.在21世纪,只要中国共产党针对新的实际继续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的民族理论、政策体系,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并切实加以落实,中国的民族问题就会解决得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19.
马林英 《民族学刊》2013,4(6):49-55,109-111
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彝民团从建团到全部使命的完成,走过了一条34年可歌可泣的发展道路,为凉山人民彻底翻身解放和推动凉山经济发展,谱写了无可替代且永不磨灭的历史篇章。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段军民传奇历史却一直只存留于民间记忆,或散载于州内内部资料而未曾专门公开发表或出版,而鲜为公众所知晓。本文主要在参考梁文英、毛均茹、李仕安和中国科学院等所著文本资料基础上,首次论述彝民团的建立过程及其为推动凉山彝族地区民族工作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在彝民团发展的岁月里,它经历了扩编和最终撤销的历程,所留下的宝贵经验,为我们探索今后军队与民族工作关系模式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李自然 《民族论坛》2012,(2):54-57,99
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三个重要清真食品标准性文件,以此说明党的民族平等政策的真实性和连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