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论业主自治     
依据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理论,业主作为物业的所有人对小区的物业管理享有自治权,而我国现行法律关于业主自治组织法律地位的规定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2.
王德福 《江汉论坛》2024,(2):136-144
伴随着住房制度改革,业主自治给城市社区治理带来了重大挑战,其效果直接关系居民生活质量和社会秩序稳定。业主自治本质上是业主通过合作实现小区公共事务治理的过程,其实践却陷入多重困境之中。业主构成的陌生人社会,无法内生出有效的选择性激励,反而易出现社会激励的严重不对称,这是业主自发合作难以达成的内在根由。破解业主自治困境,最现实的路径是发挥社区基层组织的催化作用。通过组织催化合作,可望实现基层组织对业主自治事务的有限介入和有效支持,最终激活业主的主体性,促成业主自治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3.
美国业主自治制度及对中国业主自治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是业主自治的发源地,美国业主自治的产生有其特殊的社会和法律背景,在发展及运作过程中也遇到了自己的问题,但总的来说,美国的业主自治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有很多值得中国借鉴的经验.在推动中国业主自治的发展中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借鉴域外经验,取人之长补已之短,或以他人的前车之鉴来避免自己走弯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业主自治属于社会自治与合作治理领域,其内涵可从广义上说明.业主自治领域建构合作机制的必要性,既要从业主自治的多重功能与重大的社会、经济、政治意义方面进行分析,也要从业主自治在实践中存在着各种障碍进行分析.业主自治领域构建合作机制的途径,包括制度规则、合作场域、合作主体角色三个方面的建构.遵循合作机制的建构思路,可以推动业主自治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城市住宅小区里,开发商与业主之间、物业公司与业主之间矛盾迭出、纠纷不断,如何更好地化解这三者之间的矛盾也成了各界长期以来关注的焦点,笔者认为,在业主自治的前提下,政府介入小区管理势在必然,其中街道办事处可以通过介入前期物业管理、不收前期物业费、建立物业纠纷调解中心等措施来解决当前小区管理的困局,居委会应当成为业主自治的监督机构,政府应当推动建立开发商退出物业公司的机制,重组后的物业公司由政府参股.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第六章规定了"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其中,涉及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这类业主自治机构的条款共计三条,即第75条、第78条和第83条。这些条文的显形上看,并没有明确规定诸如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这类业主自治机构的法律地位问题。可否认为,国务院2003年9月1日起施行的《物业管理条例》对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这类业主自治机构法律地位的争议将延续下去?本文通过对《物权法》第75条、第78条和第83条的解读,认为以业主委员会为代表的业主自治机构法律地位问题,在《物权法》中已得以解决,即它是不具有民事权利能力的社团组织。  相似文献   

7.
社区业主委员会的发展与城市社区自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分析了基于我国房屋产权制度的变更而出现的城市社区业主委员会在社区的日常管理中与社区管理的另外两股主要力量———物业公司和居委会的利益博弈关系,进而分析论证了业主委员会对于我国城市基层社区自治的重要意义及其在现实发展中所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8.
业主委员会是社区治理中一种基于自治的提升社区共同体生活质量的制度共识,具有二次契约的特点。然而,在理念与行动之间,业委会则常常容易陷入自治的困境,如在公权力干预与自治权扩大之间,存在控制与反控制的关系;在公共利益与非公共利益之间,存在集体行动的机会主义现象;在集中的权力与分散的权利之间,具有寡头统治与"准专制政治"的倾向。克服这些困境,需要通过共识促进、选择激励、多维民主等方式形成"共识中的共治",这应该成为业委会走向社区"善治"的行动策略。  相似文献   

9.
中国业主自治之路发展坎坷,业主权利常被侵犯而维权之路艰辛.现阶段,强制设立业委会、设立物业纠纷仲裁机构和强化政府对物业的监管和对社区的引导将会极大地提高对业主的保护力度.从各层面赋予业主充分的权利,并畅通权利救济途径,业主自治方能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业主自治之路发展坎坷,业主权利常被侵犯而维权之路艰辛。现阶段,强制设立业委会、设立物业纠纷仲裁机构和强化政府对物业的监管和对社区的引导将会极大地提高对业主的保护力度。从各层面赋予业主充分的权利,并畅通权利救济途径.业主自治方能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当前,农村地区精神贫困问题已成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制约因素。振兴乡村文化对于消解农民精神贫困和助推乡村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振兴乡村文化离不开全社会的积极参与,但重要主体是农民,因此,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不仅要体现农民主体地位,更要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要解决优秀乡村传统文化传承乏力、竞争力不足以及受关注度不够等现实难题,就需要在主体维度合理调动内生动力和外在激活力,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提升农民的文化发展能力;在客体维度积极消解传统与现代、经济与文化的矛盾冲突,推进乡村文化现代化;在载体维度尊重乡村与城市的差异,广泛开展农民文化活动,加大对乡村文化建设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2.
现代性道德与现代性自我相伴而生,现代性自我是道德与现代性分离的根源,也是走出现代道德困境的关键。现代性自我生成的历史维度敞开了现代道德困境的深层根源及其现象学展现。面对困境,现代、后现代道德哲学及社群主义提出了各自的方案,为我们提供了基本的思路:从现代道德困境的"自我"根源出发,辨证地处理自我与他者、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以及情与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关系,是超越困境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治理出现了新的进展和变化,面临困境.全球经济治理困境的产生既有全球权力转移的原因,也有全球化面临扩张边界的原因.从其本身来看,治理还存在着层次冲突、规则非中性、公共选择以及霸权主导等四个内在困境.因此,要采取务实态度来对待全球经济治理.在全球经济治理难以根本推进的情况下,通过跨地区经济治理、地区经济治理、双边经济治理以及内部经济治理等其他路径来实现全球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作为我国地方政府官员的晋升激励机制,“晋升锦标赛制度”激发了地方政府官员的积极性,创造了“经济奇迹”,但是由于其本身原理上的局限性和实践中制度设计、操作环节上的不完善,在我国传统的“官文化”和现有的行政管理体制的双重影响下,往往陷入激励不足、激励偏离、激励过度、激励不公平等困境中。  相似文献   

15.
宗教与艺术二者同为人类古老、深沉、高级的精神活动的典范表现,有着解不开理还 乱的综结。作者就二者对世俗世界的超越性这一特征进行了比较。就共性而言,首先,二者 均强调对世俗世界状况境遇的突破与超越,并经由此突破与超越,实现人生境界的根本转变 ;其次,二者对物质性实用功利均采取规避的态度。就差异性而言,宗教往往在人之上悬设 出超越的救度者,而艺术将救度(者)置于人之内;宗教的超越借助于信念,而艺术的超越 借助于想象;宗教超越实用功利是因为有一个精神性功利目的,属自觉行为,而艺术超越功 利是自发性的,在精神性功利追求方面,艺术比宗教更超然。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文艺心理学、精神分析学对作家张炜作品中的母性形象进行深层解读.恋母倾向其实质是对现实的批判和超越,是对审美的、非功利世界的无限眷恋和执着追寻.  相似文献   

17.
哲学的贫困在于不能立足于生活实践,对具体科学的发展和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力指导。哲学的贫困严重妨碍哲学的发展甚至威胁其生存。生活世界始终丰富多彩,哲学的贫困源于哲学家的贫困。哲学家惟有立足实践,以合理的间距反映生活,以严肃执著、淡泊名利的态度致力于学术研究,才能使哲学由贫困走向繁荣。  相似文献   

18.
何种科学奖励系统才是合理的?"普遍主义"曾一度为学界所公认,并以此为标准形成了科学奖励的普遍主义模型.随着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的发展,SSK学者对普遍主义模型提出了批判,S.科尔等学者则对普遍主义模型进行了反省,这些批判与反省不仅有助于人们深刻理解科学奖励系统的实质及普遍主义规则的效用性,而且促使人们思考:如何创建更为合理的、新型的科学奖励模型?  相似文献   

19.
齐鹏 《河北学刊》2006,26(1):24-27
感性与理性既是哲学的一对重要范畴,又构成世界历史的经纬线。历史上往往过分强调理性的作用,而忽视感性的作用,造成理性本身运动的内在矛盾和缺乏与感性保持内在适度的张力,从而导致理性的“理想化”、“唯一性”、“封闭性”、“逻辑性”和“不完善性”等多种局限。因此,对理性的超越一直成为历代哲学家思考的重大问题,本文从理性的局限及如何对其超越两方面对理性问题进行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在过去几十年里,“自主”概念在生命伦理学的发展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并被广泛地运用.在“贝尔蒙特报告”中尊重自主原则作为首要原则被正式提出.人们普遍认为,生命伦理学的自主原则来源于康德的自由理论.实际上,自主在康德的理论中不只是伦理学的基础,而且是哲学的基础.在康德看来,尊重自主的原因是每个人都有绝对的价值和每个人都有权决定自己命运的能力认可,剥夺别人的自主权是将他人作为手段,而不是将他人作为目的去尊重.在一直都是以医生为主体的医患关系中,强调人的自主具有非常深刻的道德意义.但是人类的道德生活中不是自上而下、直线式地将道德规则运用于具体情形中的.在医疗实践和医惠关系中,实践康德的道德理论将会面临不少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