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艾丽丝·沃克作为美国当代文坛颇负盛名的黑人女性作家之一,笔锋着力于美国黑人女性在男权社会中被压迫的形象。其小说《紫颜色》揭示了女性主义思想的内涵和对黑人妇女求解放、求平等的积极意义。小说文本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体现出黑人女性主体身份建构,反映出黑人女性人物在父权与夫权制桎梏中的觉醒与抗争,以及寻求和建构女性自我主体身份的过程,使读者能够清楚地看到在男权社会中女性追寻自我、建构自我的奋斗之路。  相似文献   

2.
1998年 7月 17日在罗马召开的联合国外交会议通过的《国际刑事法院规约》 ,对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权作了规定。但《罗马规约》的规定也产生了一系列管辖权之间的冲突 ,如《罗马规约》与国家主权原则的冲突 ,与其他国际公约的冲突 ,以及《罗马公约》产生的安理会与非安理会的冲突等 ,只有解决好这些冲突 ,才能真正发挥国际刑事法院的效能  相似文献   

3.
1980年《罗马公约》以公约的形式统一了欧盟合同冲突法制度,但随着欧洲一体化的深入,其日益无法满足法制统一化的要求.2008年《罗马条例Ⅰ》在秉承《罗马公约》有关规定基础上,从适用范围、当事人意思自治、未选择法律时准据法的确定方法、运输合同和保险合同的法律选择、对强制性规则的界定等方面发展了欧盟合同冲突法,以共同体立法的形式实现了欧盟合同冲突法的统一与变革,有力地推动了欧盟国际私法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希区柯克的影片中,《历劫佳人》是较少被探讨的一部.运用拉康—齐泽克的精神分析理论,从主体间性角度探讨女主人公的女性身份问题.她在与自身镜中映像的想象性关系中,在与仆人以及男性的符号网络中构建了有效的主体身份,在他者的注视下凝定了自我的位置.同时,她在“缺场”的状态中成为他者要求的客体,从而进入“要求之辩证”,作为男性间的媒介确立着他们欲望的坐标系.  相似文献   

5.
《罗马民法大全》编纂的原因,长期以来法学界、史学界众说纷纭。笔者从社会变迁的角度对其历史原因进行了考察,认为《罗马民法大全》的编纂是6世纪拜占廷经济、政治、宗教、文化及社会风俗等社会变迁的结果,它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变化的社会生活,因此取得了编纂的成功,并流传后世。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女性作家的性别主体建构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在摆脱文学政治一体化的思维方式禁锢、告别男权同一性暴力之后,还必须对语言、文化诉求和社会想象进行重组,让女性从男权文化中的欲望客体转变成欲望主体;为了重塑女性形象确立女性主体性,新时期女性作家塑造了女同性恋、自恋、恋物主义等各种不同的女性形象,形成了一个谱系,以此彰显女性生命形式和生存方式的丰富多样,并与菲勒斯中心主义关于女性的想象形成对话.  相似文献   

7.
张海燕 《兰州学刊》2012,(9):191-194
《我知道笼中鸟为什么歌唱》在女主人公争取和捍卫女性自我言说、自我命名、性主动地位、与白人同等工作权利的故事中,表现了黑人女性构建自己作为黑人、作为女性的种族身份与性别身份的主题,其中寄予了黑人民族的希望与理想。  相似文献   

8.
《觉醒》与《寡妇赞歌》都是女性作家创作的以女主人公觉醒后开始身份建构为线索的小说。两部小说在叙事手法和内容上都有相似之处,但两位主人公基于相同目的的身份建构之旅的结果却大相径庭。试比较两部作品中促进主人公觉醒的相似积极因素,并分析这些因素对她们的影响,从而解释其身份建构结果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礼记》呈现了儒家以单一主体为基本参照、以"主体-客体"两极框架为中轴的多元伦理主体实践结构。儒家理想中的主体形象是一种单一主体,现实世界中的主体形象则为一种复合主体。单一主体和多元的复合主体互助成型是儒家诗性伦理世界建构的主体性准备,是儒家诗性人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郎艳丽 《兰州学刊》2009,(Z1):191-193
《世纪末的华丽》是朱天文的力作。她通过可靠叙述,把叙述者、人物米亚的声音合在一处,凝聚成了强势的女性主体。在喧嚣的世纪末,女性逐渐走向了重建世界之路,并重新书写了女性主体。具体而言,米亚从两个纬度进行了女性主体书写:以经济感情上的独立而游离于性别传统之外;以嗅觉和颜色的记忆重建被异化的主体和世界。  相似文献   

11.
在男性主导的古代文学史中,女性往往既是审美对象又是政治隐喻。怎样的女性形象是得当并值得追求的,在情、才、色和德、学、容之间如何取舍,这一问题贯穿于文化史的始终,并在魏晋时期由"林下之风"和"闺房之秀"两种称谓固定下来。明清之际,由于女性写作的繁荣发展,"林下风"与"闺房秀"之间的取舍,成为了女性借助传统价值观为自己谋求更大文化空间的渠道。而"德、学、容"也因此越过"情、才、色"成为了女性写作的新追求。  相似文献   

12.
因千百年的积习以及为了满足商业和消费文化的需求,大众传播媒介不同程度地传播着对女性陈规定型和贬抑等方面的内容,销蚀或遮蔽着女性主体意识。如何读解媒介世界中的女性形象,尽可能减少媒介对女性主体意识的消解,本文在探寻媒介遮蔽女性主体意识的方式与根由的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女性良好的媒介素养,树立社会性别观念是女性超越社会和自我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主体的真相——福柯与主体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福柯不仅有主体哲学,而且始终关注主体问题。通过用理性与非理性的变奏和合奏这一真相来武装主体,福柯阐发了一种强调功能散布和话语转换,以反对先验统一和经验综合的实证主义主体观,旨在批判近现代意识哲学和感觉心理主义传统。严格说来,福柯既非结构主义者,也非后现代主义者,而是话语实证主义者。  相似文献   

14.
吴简中大量女户的存在,反映了孙吴时期因战乱和赋役繁重导致长沙地区成年丁壮大量消失的现象。女性被迫承担起纲纪门户的责任,客观上提高了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同时,也反映了孙吴政府对编户民控制的强化,在户主身份认定问题上,政府考虑更多的是户主承担赋役的能力,而不是儒家礼教的所谓男尊主义原则。  相似文献   

15.
作为诞生于亚欧文化板块碰撞地带的“东方明珠”——香港既有国际大都市的繁华A面,也有“身世朦胧”的暧昧B面。在这一社会历史环境之下,身份的认同与找寻一直是香港文艺作品的重要命题。2019年9月上映的《花椒之味》,通过三个素未谋面的姐妹在父亲葬礼上相遇然后共同经营其父留下的火锅店的故事,表达了香港新一代女性对自己身份的再次确认。而上映于1990年的《客途秋恨》,同样是女性寻找自己身份的香港电影。通过主题传承,两个跨越了近三十年的电影文本形成了巧妙的互文,共同描绘出了三代香港女性在时代大潮中的身份认同流变历程。  相似文献   

16.
阿尔弗雷德.许茨作为追溯生活世界意义构造的思想家,把日常生活世界看作是意义构成的世界,认为个体对"生平情境"的经验是日常生活世界的基础,日常生活世界是一个主体间际的世界,是人行动的领域,把社会行动定义为有意义的经验,日常生活因此是意义构成的领域。日常生活由于其主体性意义而成为社会实在,而且是人的多种实在中的最高实在,是其他各种实在的基础。对于这个世界,人们对它具有的是突出的实践兴趣,实用动机支配着我们关于日常生活世界的自然态度。  相似文献   

17.
宫秀华 《北方论丛》2001,(4):107-111
公元前3世纪中叶罗马共和国向地中海区域发动了大规模的扩张战争,在这一广袤的地区建立起行省统治制度。从公元前241年第一个罗马行省-西西里行省的建立到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罗马的行省统治在地中海区域整整维持了700年。罗马共和国时期实行行省总督制度,是罗马共和国大肆向外扩张的历史产物。它作为一种有效的政治机制,在罗马共和国进行行省统治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罗马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于档 《晋阳学刊》2008,(5):112-115
新时期女性散文是当代女性作家创作中最为成功的部分之一,也是诸种文体中女性主义意识表达最为直接的部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其女性主义意识的拓展,主要是从女性的自我处境表达、自我确认、自我反省三个方向展开的,具有女性意识的先进性。但近十年来,消费文化的泛滥成为影响女性散文进一步发展的负因素,散文中的女性主义意识有消退的迹象。  相似文献   

19.
西方哲学中主体性问题的历史嬗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主体性问题在西方哲学中经历了一个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的历史演变过程。近代哲学明确确立了主体性的概念 ,首先提出了主体性问题 ,但把主体性限定在认识论的范围之内 ,把主体性等同于自我意识 ,陷入了唯我论的困境 ;胡塞尔构成了主体性问题演变过程中的中间环节 ,一方面从认识论上论证先验自我的构造功能 ,另一方面又提出先验的主体间性 ,试图摆脱唯我论困境 ;当代哲学超越了认识论的视域 ,以主体间性代替主体性 ,从本体论和语言学哲学的角度重建主体间性 ,走出了意识哲学方法论的唯我论  相似文献   

20.
瘟疫与西罗马帝国的衰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延庆 《齐鲁学刊》2005,8(6):60-64
罗马帝国时期,瘟疫频仍,这既是人为破坏自然环境所造成的,也与当时医学的落后、城市的发展和战争的频繁有密切的关系。它周期性的爆发不仅导致了罗马帝国人口的大量减少、经济的衰退、政治的混乱、军事实力的下降及帝国战略的转变,而且推动了基督教的兴起和壮大。这些都加速了罗马帝国衰亡的步伐,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欧洲乃至人类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