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TVP-VAR模型探讨货币政策不同量价工具对宏观杠杆率和金融稳定的时变影响机制以及宏观杠杆率与金融稳定间的双向动态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从货币政策的调控效应看,数量型和价格型工具对稳杠杆和稳金融均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的调控效果,不同期限组合能够实现抑制宏观杠杆率和促进金融稳定;从稳杠杆与稳金融的双向溢出效应看,二者互为调控政策的路径选择,宏观杠杆率的适度波动在长期内有助于提升金融稳定,而金融体系稳定性的增强在中长期内能够有效遏制宏观杠杆率的上升势头。为此,货币当局应继续健全“稳杠杆”和“稳金融”的监管体系,完善货币政策调控改革机制,提升结构性货币政策实施质效,加快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建设,形成宏观杠杆率稳定与金融稳定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
在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成为常态的背景下,为确保国内金融稳定发展,本文基于TVP-VAR模型的方差分解计算时变波动溢出指数,通过构建金融市场间波动溢出网络,深入探讨外汇市场波动对我国其他金融子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外汇市场对其他金融子市场存在显著的时变风险溢出效应,在中美贸易摩擦与新冠疫情等极端事件冲击下,外汇市场的整体风险传染能力显著提升,但外汇市场对其他金融子市场波动的冲击在方向与强度上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异质性。进一步,本文探究了外汇市场风险溢出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外汇市场溢出效应受美国加息政策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但整体看敏感性有所下降;汇率制度改革、贸易开放程度提高会增加外汇市场对其他金融子市场的溢出效应;在危机时期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也会增强外汇市场波动的溢出效果。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利于防范输入性金融风险,对保障中国金融稳定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协调推进稳房价和稳杠杆是新发展阶段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增进民生福祉的必然选择。基于时变条件预测分布实现对中国住房价格变动风险的分类评估,并在考察各类住房价格变动风险演化特征与非对称传染关系的基础上,利用MQVAR模型检验不同类型杠杆对中国住房价格上行与下行风险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各类住房价格变动风险及其溢出效应均具有显著的阶段性差异,一二三线城市住房价格变动风险的总溢出效应在“房住不炒”方针提出后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中三线城市是住房价格下行风险的主要溢出者和上行风险的主要接受者。杠杆对住房价格变动风险的调节效应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性和异质性,金融部门和居民部门加杠杆对住房价格上行风险的影响明显强于去杠杆对住房价格下行风险的影响;金融部门、非金融企业和居民部门去杠杆均会导致住房价格下行风险的波动,而稳健推进政府部门去杠杆并不会加剧总体住房价格下行风险。因此,在城镇化加速推进的新时期,房地产市场调控需更加关注住房价格的风险特征,实行有针对性的、差异化的价格监管与杠杆调节政策。  相似文献   

4.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及其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催生了大量关于金融市场对经济波动影响的研究,对金融因素的关注已成为经济周期研究乃至宏观经济学研究的热点,并已形成一个重要的新兴研究领域,即金融经济周期理论。金融经济周期理论有效地弥补了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在解释现实经济波动中的不足,代表着宏观经济周期理论的变革和前沿。近年来,金融经济周期理论在对金融摩擦与金融加速器机制、房地产与宏观经济波动以及金融中介与金融冲击等热点问题的研究上取得了备受瞩目的进展。可以预见,把金融经济周期理论的前沿方法与中国的现实经济问题相结合,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内宏观经济研究的热点方向。  相似文献   

5.
时变参数选择模型与货币政策的时变反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如果货币政策影响实际产出和价格水平 ,这是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体现 ;如果实际产出和价格水平影响货币政策 ,这是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条件的反应。我们利用具有时变参数的非线性选择模型 ,刻画和检验了货币政策的动态反应函数 ,发现我国货币政策对于价格水平和实际产出均具有比较明显的时变反应 ,并且对实际冲击具有比较稳定的反周期倾向 ,这说明我国货币政策在反周期操作过程中兼顾保持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稳定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6.
《江西社会科学》2016,(8):32-38
基于资金循环视角,利用2004Q2—2015Q3的季度数据,构建了包含金融市场多项资产价格波动的FCI指数和商业银行脆弱度代理变量,建立两者间的VAR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实际有效汇率缺口对商业银行脆弱度冲击效应最大,具有明显的短期扰动;货币政策的数量工具对商业银行脆弱度的冲击要明显强于价格工具;真实房地产价格缺口对商业银行脆弱度冲击影响并不是很大;FCI指数是商业银行脆弱度的单项格兰杰原因。当下需要正确处理好人民币国际化与国内金融稳定之间的关系、货币政策数量工具和价格工具之间的关系以及金融分业监管与加强协调沟通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从经济周期长度、深度、形态等方面的6个指标出发,对1978~2010年我国各地区经济周期的差异性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地区经济周期在长度、深度、形态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且周期形态方面的差异相对显著.实证分析表明:地区间经济规模与其经济周期差异程度呈负相关关系,地理距离与地区经济周期差异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各省份经济周期差异性在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区域“边界效应”.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协整分析的方法对兰州的金融发展变量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基于VEC模型的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和方差分解的结果说明,兰州市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稳定的因果关系,经济增长对金融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但是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弱,因此要适当加快金融发展步伐以适应经济又好又快增长之要求.  相似文献   

9.
如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稳定金融系统,是目前我国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时变参数因子增广向量自回归模型衡量金融系统风险周期指数,再分析货币政策对金融系统风险周期的作用效果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发现:我国金融系统风险周期指数能有效识别高风险和低风险时期;紧缩的货币政策有利于降低金融系统风险,但影响效果在长期减弱;在美国次贷危机时期和新冠疫情暴发阶段的货币政策抑制效果显著增强。紧缩的数量型(价格型)货币政策和信贷收紧的宏观审慎政策有助于增强价格型(数量型)货币政策影响效果,但扩张的财政政策会削弱价格型货币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10.
吴倩  张雨 《东岳论丛》2023,(4):155-163
文章利用51家商业银行2011—2020年非平衡面板数据检验金融科技发展与商业银行盈利水平之间的关系,同时从技术溢出效应、市场竞争效应、风险缓释效应三个维度分析金融科技发展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并区分不同金融监管力度,分析三种效应发挥作用的差异。研究发现:对于股份制银行、城商农商行而言,金融科技发展对其盈利水平的影响表现为“U”型关系,对于国有银行而言,随着金融科技发展程度的提高,国有银行盈利水平呈现出下降趋势;同时发现金融科技主要通过风险缓释效应影响股份制银行、城商农商行盈利水平,通过技术溢出效应、市场竞争效应影响国有银行盈利水平;而且在金融监管加强之前,发挥作用的主要为市场竞争效应和风险缓释效应,金融监管加强之后,技术溢出效应和风险缓释效应占主导。  相似文献   

11.
循环经济:物质循环与价值循环的耦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传统的单程经济到循环经济不仅是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而且应该是经济学范式的转变。目前学术理论界对循环经济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经济系统的物质循环,注重技术手段与方法的研究,却忽略了经济系统运行的内在动力。本文通过对传统经济物质循环与价值循环的分析,发现传统经济不能实现物质循环的原因在于价值循环与物质循环的不一致。作者认为,循环经济体系中的物质循环必须与价值循环相耦合,以价值循环带动物质循环,构筑具有内在驱动力的循环经济机制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循环农业的综合评价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山东循环农业发展正处于由资源减投、污染减放“为主的资源节约型循环向再循环再利用”为主的资源综合利用型循环转型。主要依据循环经济“4R”原则,构建循环农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与计量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山东省循环农业发展进行计量描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论经济周期类型与制度演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18世纪末到20世纪末作为世界经济代表的英、美两国的经济数据的考察和分析发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短周期的波幅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据此可以将经济周期划分为古典周期I、古典周期Ⅱ、现代周期三种周期类型。造成这三种周期类型波幅上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制度演变。这里的制度主要由产业结构、企业组织、技术结构、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及国际经济环境等五个特定方面构成。制度因素对经济周期类型演变的作用机制,不但可以从理论上得到证明,还可以利用改进了的宏观经济模型来验证。根据以往数据和经济周期类型变化的一般规律,以及20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的"新经济"可以推断,一种可以称为"新周期"的周期类型可能形成。  相似文献   

14.
循环经济立法及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当前我国发展循环经济还面临一系列障碍,亟需通过立法加以克服.2007年8月,循环经济法草案已经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进行了初审.草案从激励性和约束性两方面设立了若干法律制度和措施,这些制度和措施必将大大推进循环经济发展进程.从总体上看,循环经济的发展,对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产生重大而积极的影响,然而从"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循环经济并非完美无缺.鉴此,循环经济立法应当张扬其积极的一面,而将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或者杜绝各种负面影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实际经济周期(RBC)理论是在20世纪70、80年代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经济周期理论,其认为经济周期是由实际冲击造成的,经济波动是理性个体对实际冲击最优选择的结果。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被称为“对宏观经济学的有利的技术冲击”,目前,其倡导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已经成为现代宏观经济学分析的基本工具。本文将对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进行综述和评析,介绍标准RBC模型的理论框架、实证检验、特点以及RBC研究的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企业战略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为了维持企业的长期生存和永恒发展。通过分析产业生命周期的动态变化,分期探讨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的企业战略管理的具体方式与方法。在产业生命周期的不同的时期,企业必须采取不同的经营战略,企业的战略管理呈现出与产业生命周期密切相关的特点。研究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的企业战略管理,对处于产业生命周期中的企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岚 《兰州学刊》2010,(1):90-93
渠道设计和管理已成为企业适应环境变化战略调整的一部分。现有研究多是静态地研究冲突这一渠道固有行为,但是没有动态地考察关系生命周期不同阶段渠道冲突影响因素的差异性,文章结合生命周期理论提出了渠道冲突影响因素动态模型,揭示了不同关系阶段认知性因素、流程性因素和绩效性因素与冲突水平的关系和重要程度。  相似文献   

18.
设法延长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是确保区域经济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措施。从综合竞争力角度考察产业集群生命周期,可分成孕育、成长、成熟和衰退四个阶段,各自具有鲜明的运行特征。产业集群生命周期曲线存在三个拐点,其中两个为重要拐点:一是出现于成长阶段与成熟阶段之间的巩固点;二是出现于成熟阶段与衰退阶段之间的控制点。产业集群突破拐点使生命得以延续的关键,是加强技术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19.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辨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现有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有其局限性 ,它忽视了两种类型的企业 :一种寿命极短 ,没有典型的生命周期 ,代表着企业的大多数 ;另一种是可持续发展的企业 ,存在多个经营周期 ,老化特征并不明显。企业并不存在固定的生命周期 ,在一定技术条件下 ,其生命周期是可以改变甚至消失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