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业实践中,大数据技术的广泛运用在给电子商务市场带来巨大生机和活力的同时,其产生的"大数据杀熟"问题也给消费者和大数据产业发展带来很多消极影响.因此,对其进行法律规制十分必要.然而,由于我国对"大数据杀熟"的法律规制存在法律性质模糊、监管模式留白、消费者维权举证困难等困境.欲有效规制"大数据杀熟",须健全我国相关立法,明确"大数据杀熟"的法律性质,改进"大数据杀熟"的监管体制,塑造良好的社会数据使用氛围.  相似文献   

2.
“算法杀熟”以平台用户为侵害对象,以通过数据画像进行歧视性定价为典型行为方式,具有比传统价格歧视更大的危害范围和侵害程度。较之传统的价格歧视,“算法杀熟”的专业技术性、隐蔽性更强,更难规制。遏制“算法杀熟”,需要构建政府监管机制,实现消费者福利与生产者福利的平衡;构建算法解释机制,实现保护消费者知情权与平台创新动力的平衡;构建侵权救济机制,实现消费者平等交易与平台自主定价的平衡。  相似文献   

3.
反就业性别歧视法中的"歧视":从经济学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红 《江西社会科学》2005,141(8):150-156
本文从经济学视角剖析了就业性别歧视产生和存在的原因,指出市场竞争的程度对就业性别歧视的发生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反就业性别歧视法必须妥善处理市场和干预的关系,在立法中对"错误的歧视"和"应被允许的歧视"予以区分,通过适用"相似与相似比较"原则、建立举证责任的分配制度和雇主抗辩制度来处理经济学上的理性歧视与法学上不公平对待之间的关系.本文还就反就业性别歧视法中"歧视"的界定和表现形式、非法歧视的构成和种类以及政府的反歧视义务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等一大批互联网平台企业应运而生,对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部分头部互联网平台企业利用市场支配权力以及信息不对称情况,开展"二选一""大数据杀熟"等垄断行为,引起人们对大型互联网平台的规模、垄断以及数据滥用带来危害的担忧。从当前我国互联网平台的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互联网平台垄断现象及形成机理,互联网平台垄断带来的数据泄露和滥用、价格歧视、抑制创新"、杀手并购"等危害后果,提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数据治理、加强反垄断国际交流、建立保障消费者福利市场机制,以及促进互联网平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平台垄断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5.
价格歧视一向被认为是一种垄断价格且能对消费者造成效用损失的现象。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今天,价格歧视又有了新的机制,形成了新的特点,需要深刻认识、有效规制。在大数据定价算法下,价格歧视的特殊形成机制体现为价格歧视是在供需双方互动基础上形成的,可以打破商品属性上的界限而得以普遍化,但其形成需要借助一定的隐蔽性。针对大数据定价算法下价格歧视的特殊形成机制以及该价格歧视产生的特殊影响,需要采取增加技术规制手段以平衡掌握大数据的供给方与作为单纯数据提供者的需求方之间的关系。同时,应创新经济性规制,以规范利用大数据定价算法进行价格歧视的生产者或供给方的过度行为;拓展社会性规制,以限制掌握大数据及算法的生产者或供给方侵犯消费者或需求方的隐私和安全。  相似文献   

6.
算法作为数字时代技术基石深入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随之而来的算法滥用现象则有碍社会公众的数字参与程度和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算法滥用表现为侵蚀数据主体平等的算法歧视、揭露数据主体隐私信息的算法自动关联和压缩数据主体意思自治空间的算法自动决策.现行调整算法行为的法律制度存在有关法律概念界定不清、法律规则零散以及法律治理...  相似文献   

7.
人类从依据不完全信息的理性选择模式,走向试图从大数据中获取完全信息的理性选择模式,这一过程是大数据广泛运用的结果,它标志着一场由人工智能引发而波及经济、政治、文化和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大数据革命的到来。大数据革命包括宽泛的内容,涉及云平台、云计算、机器学习、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等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由于大数据革命有可能给人类提供完全信息和准确信息,因而对于经济学理论具有颠覆性。主流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以及与此相关的应用理论都是建立在不完全信息之上的,如果人类能够得到完全信息和准确信息,现有经济学理论将出现危机而需创新。文章拟结合现阶段大数据的应用,分析理性选择理论、资源配置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产业规制理论、宏观调控理论的创新。文章重点说明了当人类决策的信息基础发生变化时,经济学创新方向和途径的变化,力图勾勒大数据革命背景下的经济学创新图景。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经济学的证实理性主义传统的历史回顾,并对经济学证实理性主义传统所引发的演绎主义与归纳主义、实证与规范的经济学方法论之争作了经济哲学评论,指出主流经济学在发展过程中不仅一直轻视归纳推理思维方式,而且还通过在经济学研究中渗透演绎主义和实证主义方法从而力图把经济学打造成纯粹的实证科学,这致使经济学理论虽然在逻辑结构上日趋精致,但距离一门研究人类行为的真实世界里的经济学却越来越远.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平台杀熟、价格歧视的行为屡见不鲜。传统经济理论认为,垄断企业的价格歧视降低了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那么,作为新型垄断主体,互联网平台借助信息优势影响消费者选择空间的价格歧视是否也会降低消费者福利?从消费者支付意愿下的保留价格视角构建寡头多期动态定价模型,探讨消费者异质性对互联网平台价格歧视行为的影响及程度并进一步分析这种价格歧视对消费者福利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给定消费者保留价格情况下,消费者支付意愿的异质性决定了平台价格歧视的程度。平台愿意对支付意愿低的消费者提供更低的价格,提高该群体的福利,而支付意愿高的消费者福利并未因此受损。2)在内生化消费者保留价格情况下,即平台可以控制消费者保留价格时,平台的价格歧视扭曲了消费者选择。这是因为随着平台垄断地位提高和价格歧视能力增强,垄断平台借助“信息茧房”效应控制消费者的选择空间,改变消费者的保留价格,迫使消费者支付意愿提高,尤其是提高低保留价格消费者的支付意愿,从而扭曲消费者选择。因此,降低垄断平台对消费者支付意愿的控制力是限制平台扭曲市场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0.
王云 《学术研究》2022,(3):99-108
实验经济学通过拓展经典微观理论和利用随机可控实验方法,提出包含了认知、行为和心理因素的新微观经济模型,以此来重新认识人们在现实市场中的行为,观察人们对经济政策的反应,为政策制定者提供重要的分析工具和决策参考。近年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拓展了实验经济学的技术可能,如大数据的个性化匹配与推荐算法、机器学习算法对数据挖掘和预测的帮助,高维统计方法在分析非选择性数据时的应用,大规模线上实地实验的普及等。这促使经济学家转而关注直接基于大数据分析提出政策建议的“预测政策问题”,对部分以因果关系识别为目的、为解决实证数据的内生性问题而依赖可控实验进行因果分析的应用性研究的基本逻辑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设计有针对性、透明且易于理解的算法,辅助微观主体对现实市场作出更准确的判断、对海量信息作出更有效的甄别,帮助公共管理部门提高决策质量,达到更有效率的政策目标,成为了实验经济学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