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聊斋志异》中狐女形象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聊斋志异》中的狐女形象是独具审美特征的异类女性形象,其表现便是人性与狐性的对立与统一。统一主要是狐性怎样不露痕迹地转变为人性中最美好的部分,是美与慧的集合,是率真的性情与高贵的品格。对立主要是指狐女性格中人性与狐性矛盾的地方,即认同俗世与渴望自由的矛盾,自卑与自尊的矛盾等。正是因为这种对立统一,使得狐女形象同其他的鬼女,仙女以及其他异类女性形象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2.
19世纪的英国,很多作家的作品中都出现了女家庭教师的形象。可以从心理与社会根源两个方面来探讨女家庭教师形象的形成原因。从她们的社会地位,她们对职业、婚姻的观点来深入探讨,家庭女教师的形象是对男权价值标准下女性形象的继承与反叛。  相似文献   

3.
自梳女是生活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一个没有婚姻生活的特殊女性群体,但这并不意味着她们没有婚姻观念.也正是在她们朦胧的自主观念、极端的贞操观念和特殊的家庭观念影响下,使得这群女性选择了不要婚姻的生活.但由于自梳女群体的复杂性,故而又衍生出一些变异的婚姻现象.  相似文献   

4.
近代小说中出现了不少中国女豪杰形象,她们迈出家门或国门,成就了一番事业,成为中国文学形象画廊中具有特殊意义的新群体。本文认为这一形象群的出现与近代的社会思潮和女性观、先进女性的人生理想、小说家的小说观和责任感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
藏族女大学生自信心和进取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信心和进取心是少数民族女性人才成长的重要心理素质,也是跨文化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在社会急剧变革的今天,身处内地高校的藏族女大学生受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她们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或者说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本文描述了作者用质性研究方法所获得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6.
唐代异物化女类小说彻底摆脱了以往此类小说辨妖妄的功利教化目的,还着重描写了人间男子与精怪化成的女子们之间深厚真挚的感情。小说在思想上开始对异类女子们表示认同、赞美,在艺术创作上又进一步把她们人化、性情化,并把握住她们的原形,赋予她们的自由个性,创作出既趋近于现实女性,又充满理想美的自由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7.
论女大学生违法犯罪及其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大学生违法犯罪数量持续增加,危害性大。研究和探讨女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特征、成因及防范措施,不仅可以填补长期以来女大学生犯罪未列入女性犯罪学的理论空白,而且在实际生活中还能使女大学生远离邪恶、全面提高其素质,发挥她们的社会主体能动性。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底层文学中的劳动女性形象大都比较贫困,可以把她们分成女户主、受性别歧视的女性和改革中受损害的女性.除了女户主家庭、性别歧视造成的家庭内部资源分配的不平等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与转型等因素的影响,更折射出建国以来妇女解放的内在缺陷.要改变底层文学中女性形象的风貌,既要在政治经济层面上用合适的政策时妇女进行扶植,也要在妇女解放思想上进行变革.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广大职业女性中,由女经理、女厂长、女主任等女性领导组成的“白领”阶层,虽然人数大大低于由女职员构成的“粉领”阶层,但社会地位和重要程度却远远高于后者。她们的穿着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其自身形象和领导作用。所以她们在穿着上一般应具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女性直销从业人员的追踪研究,在理性与非理性的视角下分析社会变迁中女直销员的职业选择与流动。研究发现:直销行业中的文化场域对女直销员有很强的社会动员能力,对她们的非理性选择有重要影响;女直销员之间的微观关系是直销运作模式的宏观体现;她们的职业流动与选择的动机没有直接关系,但与目的有直接关系,从理性或非理性到理性是其职业流动的逻辑;直销的场域、运作中的熟人关系和女性就业本身的弱势地位共同建构了她们职业流动的困境,使其很难实现经济理性和价值理性上的平衡。  相似文献   

11.
女性与哲学研究之间的疏离与亲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红 《学术探索》2003,(10):11-13
传统意义上认为女性由于天赋能力的限制而不宜从事哲学研究。事实上,哲学需要女性,女性需要哲学。女性不仅能够通过后天的思维训练而获得从事哲学研究的必要条件,而且还具有研究哲学的独到优势。应当重新界定女性与哲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于档 《晋阳学刊》2008,(5):112-115
新时期女性散文是当代女性作家创作中最为成功的部分之一,也是诸种文体中女性主义意识表达最为直接的部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其女性主义意识的拓展,主要是从女性的自我处境表达、自我确认、自我反省三个方向展开的,具有女性意识的先进性。但近十年来,消费文化的泛滥成为影响女性散文进一步发展的负因素,散文中的女性主义意识有消退的迹象。  相似文献   

13.
宗族、联宗组织及同姓集团均为以父系继嗣关系为基本组织原则的社会群体,男性祖先往往成为追溯共同世系、凝结组织的核心.在岭南冯氏宗族和同姓集团的舞台上,冼夫人作为女祖先和女神成为剧本的主角.本文拟使用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资料,从岭南冯姓发展之历史文化资源、冯姓族谱谱系的构建、冯氏宗祠及祖茔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冼夫人在影响冯娃组织形貌和发展演变过程中的核心作用,此外,还探讨了活动主体对女祖先、女神之态度以及如何努力控制男女祖先之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14.
女性符码与女性规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波伏娃说“女人不是天生为女人的,而是变成女人的”,拉康却说“女人不曾存在”,在何种意义上,女人是变成女人的,有在何种意义上,女人不曾存在。本文认为,女人是在女性符码的规训下变成女人的,女人又是在女性符码的规训下不曾存在过。女性符码对女性的个体乃至女性群体都具有巨大的规训力量,女性本身也同时在认可和同化着符码所规训的意义结构。这种规训既有女性群体外部的监视,也有女性本身内部的自我监控和自我规训。在女性符码规训下的另类者要么不再存在,要么重新创造女性符码,开始女性符码规训的下一个轮回。  相似文献   

15.
论女性角色的分化与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工业化时代 ,夫妻在家庭生活和经济生活中密切合作 ,丈夫的经济优势并不能全盘抹煞妻子的经济贡献 ;她不仅本身就是劳力资源 ,而且还能为家庭提供新的劳动力。工业革命摧毁了以家庭为中心的家庭经济制度 ,家庭成员被卷进新的经济体制中 ,成为雇佣劳动者。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分离。(一 )角色的分离伴随公共与私人领域的分离以及夫妇式家庭的独立 ,是家庭内部的角色分化。对男子来说这意味着他们进入广阔的职业市场 ,对妇女来说却意味着她们日益束缚在家庭和私人空间里。结构功能主义试图从理论上论证这一角色分化的合…  相似文献   

16.
"母亲价值"与女性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晓萍 《学术探索》2003,(10):65-67
文章剖析了传统文化中的"母亲价值"观的实质:"母亲"不仅是对女性的一种分离,也是对人性的一种异化。并指出了这种价值观已经严重地限制了女性的社会参与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王萌 《中州学刊》2004,(4):101-105
清末民初,在内忧外患的政治背景下,以维新派和革命派为代表的男性知识分子精英,掀起了以"保国保种"为目的的女性解放启蒙思潮.这次思潮有利于女性走上社会,但过于强调女性对国家民族的义务和责任,而忽略了女性应享有的权利.在这一思潮的影响下,不少先觉的女性也认同男性知识分子精英的贤母良妻主义等救国观念,但仍有部分女性清晰地传达出与之不同的声音.  相似文献   

18.
从“人”之子的觉醒到关注社会、思考人生,从追求恋爱自由到建立现代性爱观念,从批判男权文化到努力建构女性自己的话语方式,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现代女作家第一次以群体形象在平等的“人”的位置上言说女性心声,反映女性从“女”到“人”再到“女人”的发展过程,记录了女性成长的曲折的心路历程和沉重的前进步履。  相似文献   

19.
女性文学这个概念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女性文学这个概念的命名在研究界表现出难堪的失语状态,现有的几种女性文学概念共同的问题是忽略了女性文学这个概念的历史性与现代性内涵。只有在人类历史由传统的母系制到父权制再到近现代由传统的封建父权社会向现代自由民主社会的转型过程中,才有可能出现属于女性自己的文学。这是一个女性主体在文学中由长期缺席、不在场到逐渐出席、在场的过程。把女性主体性作女性文学这个概念的基本内涵,并把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诞生的以人的发现、女性的发现为精神血脉的五四女作家群的出现,作为我国女性文学的开端,而把这之前由晚明开始直到晚清和民国初期具有朦胧的人文主义觉醒的女诗人们的创作作为中国女性文学的一个长长的序幕,是本文基本的女性文学观。同时,女性主体性作为女性文学这个概念的核心,同时也是女性文学研究运用性别视角阐释文本意义的一种必要的价值尺度和价值支点。  相似文献   

20.
王安忆20世纪90年代后的创作经历了文化话语解构叙述、个体血缘寻根神话、都市问题女性故事和乡村风情寓言抒写四个时期,其中存在一个共同的心理基点,即为了步入中年"不惑"境界而广泛体察最终却无法消解迷茫的心态.它既表现为以基本生命感觉探寻人性之常的人生觉悟和思维视界,又暗存着作家都市和乡村双重"外来者"个人经历的独特印记,其中深刻地体现的,是一个成功女性面临的人本的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