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6 毫秒
1.
井冈山精神是井冈山斗争时期革命先驱们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源泉。如何让井冈山精神在新时代放射出新的光芒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高校大学生精神培育的角度出发,阐释了井冈山精神的内涵,回答了为什么要用井冈山精神培育当代大学生以及怎样用井冈山精神培育当代大学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这不仅是对当代青年特别是当代大学生提出的殷切期望,更是当代大学生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征程中的历史责任和使命要求。其实质是要求当代大学生必须培育勇于担当的优秀品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担当作为化为行为习惯。这些品行习惯的养成既需要加强外在教化,也需要强化自我修养;既需要修心,修性,也需要修能,修行;既需要理想信念修养,道德情操修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修养,爱国爱党修养,责任观修养,也需要使命感修养,感恩心修养,诚信品质修养,执著精神修养,能力素质修养等全方位全身心修养。只有这样,当代大学生才能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接力奋斗中放飞青春梦想,勇担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  相似文献   

3.
工业文明推动了社会物质生产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同时也引发了人与自然关系的质变,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人类需要用新的价值观指导新的谋生范式,从而推动生态意识的形成.生态意识以反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取向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哲学基础,探索和反思当前社会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促使人们生态意识的觉醒,这是人类价值观的重大突破,培育生态意识使其进入大众意识可以转化为生产力.大学生作为我国经济发展和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力军,以习近平"两山论"思想为指导,以创建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为保障,以构建先进的高校生态教育为核心,培育其生态意识,对于丰富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推动新时代大学生生活方式绿色化,促进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教育优质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需要,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的重要任务.针对大学生独特的身心特点和其所承担的时代任务,明确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为:攻坚克难、拼搏向上的斗争精神;知行合一、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的担当精神;分秒必争、积极进取的学习精神.通过坚定奋斗意志、把准奋斗方向、明确奋斗任务、注重奋斗方法与提升奋斗本领五方面寻求有效路径,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  相似文献   

5.
志愿服务是人们践行高尚道德的重要实践路径之一,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是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力量,对于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重大。新时代大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中实现了人生价值,更服务着社会发展。为了给大学生志愿服务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应当发挥家庭在新时代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培育中的始发站优势、强化高校在新时代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中的主体责任、营造良好的社会志愿服务氛围,构建家庭、高校以及社会协同的发展路径,真正推动新时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责任伦理是强调对自我行为结果负责任的一种品质,更是人类存在与价值认同的基本要求。在自我与家庭、与集体、与国家、与社会之间,要对自我"有规定"、"有使命"。十九大报告强调"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对于青年人,更应该建树责任伦理操守。探讨当代大学生责任伦理现状及问题,分析其缺失的成因,明晰大学生责任伦理价值生成意义,着重从自我管理、思想政治素养提升、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培育等方面提出完善路径。  相似文献   

7.
周家华 《云梦学刊》2012,33(3):123-126
新时期我国高校道德责任教育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重要,如何提升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责任感与道德责任能力。根据我国新时期的社会实践,积极探索高校道德责任教育的有效策略与方法是我国高校道德责任教育面临重要的时代课题。根据时代需要与我国社会发展实践,高校道德责任教育要围绕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责任分析与判断能力,在实践中提升大学生的道德责任意识与道德责任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育人的战略目标,明确指出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回答了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将"培育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每一时代有每一时代的"新人","时代新人"思想理论在历史进程中有共同的理想追求,也有各自鲜明的时代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的时代新人,在素质构成、精神状态和使命责任三方面深刻地继承了自马克思以来不同时期关于"新人"的思想理论内容,并根据新时代的要求,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升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超越。  相似文献   

9.
阳翔  马军 《船山学刊》2005,(1):159-160,167
弘扬和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是历史和时代赋予高校的一项神圣使命,而要完成好这一使命就必须首先弄清楚高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内容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弘扬和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是历史和时代赋予高校的一项神圣使命,而要完成好这一使命就必须首先弄清楚高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内容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试论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大将“培育民族精神”写进了大会的正式报告 ,把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是历史与时代赋予高校的一项极其庄严而神圣的使命 ,而要完成好这一神圣使命 ,首先必须对培育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从历史的经验、时代的任务和大学生科学世界观形成的特点看 ,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不仅非常必要而且十分紧迫。  相似文献   

12.
道德文化自觉,是指一个民族、一个政党通过在道德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对于时代使命和教化责任的自觉担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浓缩整个社会道德理想、反映全国人民共同心声的价值理念,是当代中华民族道德观念的精髓和标杆.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重视并充分发挥道德自觉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增强全社会的道德文化自觉,是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适应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党员队伍的政治素质和党性修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任务和重要使命。聚焦"90后"大学生党员群体看齐意识方面存在的不足以及形成过程中的不利因素,通过多角度分析看齐意识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指导价值,紧密结合当代大学生党员培养机制,将看齐意识教育融入大学生政治教育和党员发展教育全过程,探索有效路径和方法,切实提升高校学生党员看齐意识培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责任问题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突出问题.当前,大学生存在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自我管理较差等问题,究其原因是当代大学生缺乏责任精神,不对国家社会和自我负责.本文旨在从大学生自我管理出发,理解责任精神的含义,分析责任精神缺失的现状及原因,进而呼吁大学生锻造责任精神,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为构建和谐社会奉献青春与智慧.  相似文献   

15.
“敢于担当”来源于社会责任意识,每个人的社会分工不同,担当的本份职责有别.而以行为重,立足于做好本职工作,才能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历练与提升真正能够担当的能力.担当需要能力与智慧,不是只凭豪言壮语或满腔热情就能做到不辱时代的使命.在“敢于担当”绽放英雄气魄的同时,也意味着担负对应的社会责任.因此,“敢于担当”应量力而行,需要实事求是地正视自身的担当能力,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当然,如果一味空谈社会责任而不付诸具体的担当行动,其实质掩盖的是虚伪自私的利己主义.  相似文献   

16.
程亚萍 《南方论刊》2013,(6):100-103
公民意识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和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总体上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但仍存在国家意识薄弱、主体意识不够、法治意识不强、公德意识缺失等令人担忧的问题。我国全面系统的公民教育尚未形成,对大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已成为高校的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在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育是"基础"课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的逻辑主线的要求,更是"基础"课教学内容的体现。因此,"基础"课教学要切实突出公民意识教育,提高"基础"课教师素质,大力推进教学改革,高度重视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7.
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北大荒精神中蕴含着攻坚克难、探索创新、宽容大度、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担当意识.当下,与时俱进的北大荒精神已成为培育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重要力量源泉,在其指引下必将会激励更多的青年学子不负韶华,积极投身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九大报告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原则和基本观点,深刻地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解新时代、新思想,是我们理解体会十九大报告和十九大精神的一把钥匙。仅从报告在对时代问题的准确研判、对主要矛盾的深刻认识、对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历史担当方面看,这篇纲领性文献鲜明地表达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观、矛盾观、人民观。首先,在时代观视角上,对时代问题作出准确判断,对当下中国发展的新历史方位作出准确把握,显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历史观特别是在时代观上的充分自信。其次,在矛盾观视角上,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特征和主要矛盾作出新的深刻分析,发展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要矛盾问题的观点。再次,在人民观视角上,全方位、多角度和深层次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历史地位和作用的观点,通篇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彻底地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体现了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也彻底地体现了党的宗旨意识。总之,党的十九大报告,通篇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9.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的精华所在,而民族文化则是养育和承载民族精神的源泉。民族精神的培育与民族文化建设水乳交融,密不可分。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振兴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对当代大学生而言,文化自觉需要有对民族复兴使命的自觉担当,需要有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自觉认同,更需要有付诸社会实践的自觉参与。  相似文献   

20.
试论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民社会是建设政治文明的根基。培育公民文化并使之成为社会主流文化 ,才能把建设现代政治文明落到实处。而培育公民文化 ,首要的是培育公民意识。在当代大学生中开展公民意识教育已刻不容缓。开设公民教育课程 ,研究大学生公民教育的科学性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