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韩慈 《理论界》2009,(1):38-39
毛泽东的宣传思想,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组成部分,不仅在指导、推动党的新闻、宣传事业的发展上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新时期党的新闻、宣传工作仍有很好的借鉴价值.毛泽东的宣传思想博大精深,本文仅从以下几个重要方面来进行探究:党性原则是党宣传工作的灵魂;坚持群众路线--"全党办报,群众办报";善于领导善于决策--"政治家办报";反对"党八股",提倡新文风.  相似文献   

2.
瞿秋白从1927年到1935年英勇就义之前,对党在土地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和宣传工作提出了许多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和理论创新价值的主张。他认为:党的报刊应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罗针”;党的宣传要坚持脸向着群众的原则;党的机关报要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提高宣传水平。这些思想不仅有力地指导了当时党报党刊的新闻实践,而且成了中国共产党新闻理论宝库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党管报纸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社会主义报业不可动摇的原则。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初期起,就把党报看成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党报党刊为中心的宣传舆论工具作为宣传群众、组织群众、领导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手段,作为宣传党的理论、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的基本阵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陈云等党的第一代和第二代领导人不仅从理论上阐述了“党管报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身体力行,带头实践,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和原则,形成了报刊等新闻舆论工具服从和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充分发挥了新闻舆论工具对我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巨大作用。党在对报纸工  相似文献   

4.
坚持政治家办报,集中体现了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它是新闻工作的根本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精髓.在当前形势下,坚持政治家办报,应当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党性与新闻规律的统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搞好新形势下新闻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新闻工作者要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在理论武装、素质提高和实践探索方面提供有力的保证,不断提高舆论引导水平.  相似文献   

5.
恽代英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教育家、早期领导人,同时也是在党的宣传工作理论和实践方面颇有建树的宣传工作者、党报党刊的早期领导者。在十多年的宣传实践中,恽代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新闻宣传思想观。恽代英的新闻宣传思想,比如报刊的第二作用、报刊的真实性、受众研究、依靠群众办报等,对于我们做好新时期的新闻宣传工作,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90年的新闻历程,始终坚持以党性原则为主要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联系实际,走出了一条起承转合的探索之路,在新闻实践中有六次主要的思想自觉,并且逐步形成了从思想自觉到理论自觉,以舆论引导、舆论监督和信息公开为抓手,逐步实现按照新闻规律办事的规律自觉新境界。认真总结建党90年来的新闻思想与新闻实践,对于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同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地方党报与中央党报在新闻舆论工作中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一致的.这个一致性,是保证各级党报与中央保持一致的关键,是衡量每张党报的领导权能否掌握在马克思主义者手中的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江泽民总书记重新强调要政治家办报,就是要求新闻界上下都要有一个清醒的头脑,时刻不能忘记党在新闻舆论工作中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这就是要坚待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根本指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坚持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坚持唯物辩证法,防止片面性,准确把握宣传的“度”,坚持以国家利益为重,自觉遵守宣传纪律.要坚持上述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地方党报必须正确处理好强化政治意识与突出地方特色的关系.下面就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谈几个观点.  相似文献   

8.
努力做好新闻舆论工作马爱玲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宣传思想战线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是党的事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为我国新闻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努力做好舆...  相似文献   

9.
要创建中国共产党,就必须具备其赖以创党的客观历史条件.为解决"救亡图存、民族复兴"的历史主题,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为创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三大历史条件: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社会主义思潮勃兴中脱颖而出,为创建中国共产党营造了社会舆论基础;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创建中国共产党构筑了工人阶级的阶级基础;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目的、指导思想和"以俄为师",为创建中国共产党解决了"怎样建党"的根本问题.这样看待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与创建中国共产党的内在关联,有助于深刻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创建中国共产党"的双重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
在新的历史时期,新闻工作要不要继续坚持党性原则,发挥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作用,这是多年来新闻界一直争论的一个焦点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与资产阶级自由化观点的原则分歧。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特别是在去年春夏之交发生的动乱和反革命暴乱中暴露出新闻存在的问题说明,党性原则是新闻工作的最高原则,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基石。一旦背离党性原则,我们的新闻工作就必然要犯政治的错误。  相似文献   

11.
在大数据、"互联网+"如火如荼的推进中,很多基层党组织从实际工作出发尝试"互联网+党建"和"智慧党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进一步推广这种党建新创造,既要从认知上弄清其缘起,又要在党建实际工作者和学术界已有认识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弄清其内涵、目的、性质、特征和建设的一般原则。  相似文献   

12.
肖素娟 《河北学刊》2007,27(1):227-229
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初期对党派的排斥、不信任到部分肯定,从对其中间党派的称呼到改称民主党派,从对其政治作用的肯定到参政党概念的提出,充分体现了中共对党派的认识轨迹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演变,这一演变实质上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认识完成了三次飞跃.这反映出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苑英科 《河北学刊》2003,23(1):13-15
党的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的一条基本规律,是党自身发展的需求,是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顺利实现的政治保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现代化的灵魂.加强党的现代化建设,必须学习贯彻这一重要思想,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现代化素质;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必须坚持和健全完善党的民主集中制,增强党的活力和团结统一;必须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相似文献   

14.
分析比较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由人联合体”中的人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关于“自我实现”的人 ,指出人本主义的困难和发展趋势 ,重新深入认识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 ,完整准确地理解《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 ,这是我们深化认识、找准前进方向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三个代表”是新的历史时期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能不能当好“三个代表”也是对每一个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严峻考验。代表先进生产力应是共产党人的本色。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党将自己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和各项政策都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联系起来 ,每个共产党人也要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实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不断改造。而坚持并代表先进文化就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动摇 ;努力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 ,只有这样才能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代表人民、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唯一依归 ,是共产党人的崇高使命。当好“三个代表”的关键是投身社会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把党性修养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相似文献   

16.
江总书记5月31日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回答了时代提出的新课题,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丰富和深化。这是继江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后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概括、新发展,是一篇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光辉文献,为我们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认真学习贯彻江总书记“5·31”重要讲话精神,对于钻井二公司按照管理局党委“抓班子、树正气、上水平、促发展”的要求和1678总体工作部署,以及局“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要求,加强党的建设,搞好各级领导班子建…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关于中共“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相似文献   

18.
张震 《天府新论》2001,(6):50-53,58
"以德治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讲话和中共中央有关文件之中虽未曾明确提出过,但在中共党的领导人从严治党的论述中已包含着这一思想.可以从其存在的必然性、内在结构、与法的关系等诸方面,认识这一思想.  相似文献   

19.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必须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更好地履行职责,巩固好党的战斗堡垒,坚持好党的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执行好选拔培养干部的组织路线.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党的新时期奋斗目标的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20.
常远 《学术研究》2001,(6):12-15
作者认为,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倡并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现代系统科学思维方式,把对新世纪中国共产党执政下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认识纳入了先进的社会系统工程框架."三个代表"的思想体系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建党治国的科学思维、系统思维与创新思维,"德法结合"、"德法并重"的治国方略则是"三个代表"思想的延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