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籍研究所是1983年经国家教育部直接批准成立的古籍整理研究机构,是教育部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直接联系的研究机构之一。其前身是成立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二十四史标点组,承担了“廿四史”中《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典籍的校勘和标点工作。建所以来,在徐震垮、程俊英等前辈学者的言传身教影响下,治学向以学风严谨著称,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较高的声誉。2001年在学校院系结构调整中,古籍研究所归属人文学院,并被定位为独立的实体研究所。古籍研究所现有专职教职人员十八人,其中教授七名,含博士生导师六名;副教授九名,含硕士研究生导师八名;讲师两名。另聘有校外兼职教授四名。设有古代文学、史学典籍、古代教育、古代科技史和版本目录学等五个研究室。根据学校整体规划,结合古籍研究所的历史和现状,古籍研究所的学科建设发展以朱予学暨儒学文献整理研究为主要方向和特色,兼及唐宋文史类古代文献、版本目录学、教育史、古代科技史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古籍研究所是我校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点所在单位,并参与我校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点建设。承担高层次古典文献学和古代文学专门人才的培养任务,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高校、科研和新闻出版等单位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科研工作]古籍研究所充分利用自身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的优势,承接了国家古籍整理规划领导小组和全国高校古委会的重点项目《朱子全书》的整理工作,历经十个春秋,已于2003年顺利出版。该书为有史以来最为完整地将朱熹的所有著作,包括各种轶文,精校精勘,精心标点,呈现在读者面前。朱熹是中国学术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人物,《朱子全书》的正式出版,得到了海内外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和广泛好评。《朱子全书》出版以来,已获得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国家新闻出版署古籍整理类图书一等奖、上海暂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第七届华东地区古籍优秀图书奖荣誉奖等奖项。《朱子全书》的出版,成为古籍研究所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学术品牌”,为古籍研究所学科建设发展赢得了重要学术资源,也为学校赢得了一定的声誉。历年来,古籍研究所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其他科研成果还分别获得了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三等奖等多种奖项。2005年,古籍研究所科研人员共计出版专著及古籍整理著作十二部、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相似文献   

2.
《仪礼古今文疏义》是清代仪礼学研究的重要著作之一,但目前尚无整理本和较好的研究。本文在校理全书的基础上,介绍了《仪礼古今文疏义》的成书过程,并分类研究其引用古籍的情况,提出清代学者引用古籍的理念和现代人有差别,清代学术史研究和当代古籍整理工作应考虑到这种学术范式的差异。可为将来进一步的清代经学和礼学文献的微观研究打下基础,藉此对当代古籍整理范式作一个反思。  相似文献   

3.
在参与《中华大典·工业典·陶瓷分典》编纂的过程中,对该典学术意义和价值的认识逐渐加深,对古籍资料收集、标点、编排、分类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也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对此历经五年的辛勤劳动加以总结,对古籍整理和学术事业的发展当不无助益。  相似文献   

4.
一九八六年十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五日,来自甘肃、青海、新疆、北京、云南、河南、河北、山东和宁夏等九省、市、自治区的二十一位代表,会聚银川,参加了九省、市、自治区回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协作小组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是继1985年年底北京召开的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工作会议之后,由宁夏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牵头,经过几个月的筹备召开的。与会代表在党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指导下,对有关回族古籍的搜集、整理、出版等问题,敞开思想,各抒己见,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对涉及到省、  相似文献   

5.
清史纂修工程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要抢救整理出一批适用于清史纂修的原始清代档案,既为新修清史提供广泛利用,同时也为国家抢救保护文化遗产。清史工程档案整理立项主要分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存清代中央衙门档案与地方各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所存清代地方衙门及民间文书档案两大部分:第一,国家级档案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共申报了13批20个清代档案立项项目,涉及档案约200万件。经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批准立项17个,总计约160余万件档案。到目前为止,在所有立项的项目中,已经按合同期限完成整理、著录及数字化加工结项的有10项,档案总数约85万余件;第二,各地档案馆、图书馆、档案馆共申报13批24个项目,批准12项,档案总计约30万件。清史工程整理的清代档案具有丰富性、系统性、真实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康熙朝诸皇子奏折是康熙朝奏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清初奏折发展中也居于重要地位。通过对已刊康熙朝诸皇子奏折数量、分布情况的考察,可以发现,由于整理不当,今刊诸皇子奏折内容及进折时间多有错误,无年月奏折甚多。同时,由于康雍之际皇室内部斗争和第一历史档案馆整理时未行全译,致使其中阙漏严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一书的学术质量。通过考辨,还可看出,奏折起源于顺治时期,其原始形态是皇室戚属致送皇帝及皇太后之请安折。康熙间,奏折使用范围扩及内外臣工,内容也改以政事为主。与之同时,在上行文书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重要。作为奏折原始形态的继承,康熙朝诸皇子奏折亦呈现过渡状态。这些变化,对于当时政局和此后奏折发展方向,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许生根发表《英藏黑水城出土四件元代军政文书初探》一文,对4件与仓库粮食有关的文书进行了分析。本文在对其中两件文书重新释录整理的基础上,指出元代亦集乃路的粮食来源多元化,除了甘州等地、宁夏府路外,河东宣慰司也是其来源地之一。  相似文献   

8.
现已出土公布的简帛医书文献主要有《关沮秦汉墓简牍》之《病方及其他》、"马王堆医书"、"张家山医书"、《武威汉代医简》、《万物》等五套。此外,其他已出土简帛材料的零散医药资料,因其不成系统,故未作详考。简帛医书长埋于地下,其特殊用字数量丰富,且有些特殊用字不见于其他性质的古籍中,给古籍的阅读和整理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因此,简帛医书文献用字考据将对学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作为古医籍文献校勘整理的重要依据,又可为其它古籍整理提供字型、字义例证和有力补足。鉴于简帛医书用字考据与古籍整理的互鉴性,我们认为古籍文献整理应把握以下要点:注重古籍文献考证对用字研究的基石作用、将古籍文献材料的地域性与时代性纳入用字研究的考量域、古籍异文材料应为用字研究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9.
<正> 党中央对整理出版古籍的工作,是非常重视的。一九八一年陈云同志提出“关于整理出版古籍的意见”,党中央并以指示下达。陈云同志和党中央的意见,高瞻远瞩,着重提出了整理古籍、接受文化遗产的必要性。这确实是史无前例的。我认为,对古籍进行整理出版,绝不单是校勘、注释等一些技术性的工作,而是攸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影响我们子孙后代长远利益的大事。关于进行古籍整理研究的方式,个人认为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专家与业余分工协作。全本、节本、定本、选本、译本等等,要根据不同的读者对象,多层次地加以考虑。要把这项工作做好,积极制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自然是十分必要的。几年来,国务院和我省教育厅已先后制订了这方面的规划。我在这些规划的指引下,结合个人教学科研工作,选定了一些急需整理的古籍进行整理研究。具体说,我主要是根据近年来培养隋唐史专业研究生和研  相似文献   

10.
最近看到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嘉定钱大昕全集》(全十册),极为欣慰,感到我国古籍整理出版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一定程度地改变了近些年来古籍整理有所滑坡的状况。我真想大喊:我们新时代的古籍整理研究和出版,有新的起色,有新的希望了!钱大昕是清代第一流的大学问家,也可以说是最大的学问家,陈寅恪先生早已指出,并以陈垣之“精思博识”与钱大昕相比。钱大昕治学精,著述宏富,经史子集,各部都有。这就增加当今整理工作的难度,而扬州大学陈文和先生等潜研于书斋,超然于世俗,不畏艰辛,迎难而上,这就是一种极为难得的学术奉献精神。整理者首先…  相似文献   

11.
古籍整理研究的入门之作简评胡渐逵著《古籍整理释例》华唐近几年来,随着国学研究的勃兴,古代典籍的整理和出版再次成为图书市场上的一个热点。古籍在出版界的意外受宠,一方面固然是“国学热”的社会现实使然,另一方面也是出版商基于市场导向的推波助澜所致。因此,与...  相似文献   

12.
在1987年的第一、第三和第四期《历史档案》中,刊布了29篇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的乾隆初年禁踩曲烧酒朱批奏折档案。其中,在三篇奏折档案中含有中国名酒———汾酒的史料。结合有关史料,对这三篇含有汾酒史料的乾隆初年禁踩曲烧酒朱批奏折档案的陈奏原因及乾隆初年的禁酒史进行研究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清代乾隆年间佚名编辑的《人海诗区》(北京图书馆善本组标点,陈高华校订,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是吟咏北京诗篇的选集,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关于书名的含义,该书前的“出版说明”中解释道:编者取书名为《人海诗区》。“人海”,极言人众也。五百位作者不谓不众,两千首诗亦?..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籍向无标点。今人对古籍的标点断句,往往人言各殊。例如古诗《上山采蘼芜》的标点,即是如此。 余冠英先生《乐府诗选》(195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对《上山采蘼芜》的标点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清代档案,形式多样,类目繁杂。有按文书形式分类的,例如《上谕档》、《奏事档》;也有按机构立卷的,例如《黑龙江将军衙门档》、《刑部档》;也有以内容相称的,如《庆寿档》、《奏销档》;还有按地名划分的,如《盛京档》、《台湾档》。其中《天津档》便是以地名立档的一部档册。  相似文献   

16.
蒋宗福 《学术界》2004,(4):117-129
近年来 ,学术“造假”和“打假”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这一状况现已蔓延到了古籍整理领域。北京大学出版社所出《十三经注疏》(整理本 )获“国家图书奖”第五届提名奖名不符实 ,其中由浦卫忠整理的《春秋公羊传注疏》存在严重的抄袭问题 ,我们认为古籍整理也应遵守学术规范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中国传统典籍的整理出版,到九十年代以后,形成了一个高峰,所整理出版的典籍数量之多,范围之广,规模之大是本世纪以来从未有过的。然而,古籍整理出版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不像人们期待的那样有序和富于理性。概括地说,传统文化典籍类图书整理出版呈现出几个令人注目的亮点: 一、泰坦尼克式的大书正撞向市场萎缩的冰山 做大书,求大求全,这种趋势是九十年代来古籍整理和出版中有目共睹的事实,而且还有继续发展的势头,似乎古籍的整理和出版正进入航空母舰时代。从《传世藏书》、《续修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中…  相似文献   

18.
古籍整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文字训诂是进行古籍整理的基本功。用训诂方法整理古籍可以从三方面入手:第一,订补出土文献释文之误;第二,订补传世训诂材料之误;第三,补充前贤时修释义之缺。  相似文献   

19.
陈才 《船山学刊》2012,(1):101-104
阮元主持刊刻的《十三经注疏》校勘精审,号称善本,是学界使用的通行本,但是其中也偶有误刻现象存在。本文就笔者所发现的六则误刻,多方参校稽考,为之辨明,并纠正北大整理标点本的误读以及校勘之缺陷,藉此以说明校勘古籍应在有所甄别的前提下广泛参校与之相关的各类书籍。  相似文献   

20.
整理古籍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和不可缺少的科研工作。但从已出版的一些经过整理的古籍和引阅古籍的著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造成用读上的误解和困难,影响对古籍的研究和应用。兹就平日读书所见,分别举例如下,希能引起出版界和古籍整理工作者的重视,以提高古籍出版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