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2005-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家具企业为样本,运用ACF-OP法测算中国家具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并分析了空间集聚和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家具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一,中国家具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核密度图接近正态分布。二,空间集聚不利于促进家具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验证了威廉姆森假说。外商直接投资有利于促进家具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并且空间集聚和外商直接投资二者的互动效应显著地促进了集聚经济的正外部性及家具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三,出口对家具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显著为负,验证了家具企业"生产率悖论"的存在。同时,研发创新和企业年龄对家具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显著为正。  相似文献   

2.
基于我国2011—2020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新基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以及金融资源配置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新基建有利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且金融资源配置可显著增强数字新基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新基建可通过提高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字政府改革有利于增强数字新基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据此,提出实施数字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基座;加强数字政府治理,助推政府治理现代化;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产业集聚驱动粮食高质量发展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产业经济学和空间经济学双重视角,探讨产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及其与 粮食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关联,使用 GML指数、动态面板和中介效应模型对其作用效果与机制进行 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产业集聚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非线性的“倒 U”型关系,内部规模经济、资源 共享和技术溢出是产业集聚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中介渠道,规模报酬递减、资源共享不足与技术锁 定会显著抑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从现实来看,产业集聚度不断提高促使中国粮食发展质量得到 持续改善,但目前集聚水平远未达到“倒 U”曲线拐点,利用集聚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尚有较大空间。 因此,通过适度规模经营、资源共享和技术溢出等中介机制充分释放集聚规模效应,实现绿色全要素生 产率持续稳步提升,是推动粮食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立足点。  相似文献   

4.
以2006—2015年中国27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实证分析制造业集聚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门槛效应。研究发现,全样本下制造业集聚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呈倒"N"型关系。考虑城市级别和城市规模后,不同类型城市的制造业集聚门槛效应存在差异。高级别城市中,随着制造业的不断聚集,制造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小,并最终变为负向;一般城市中,制造业集聚跨越门槛值以后,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不利影响将明显减弱;小城市只要迈过第一个门槛值就可以发挥制造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作用。环境规制、科技投入以及经济发展水平都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对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出了具体要求。现阶段,交通新基建投融资主要存在传统投融资渠道难以满足资金需求、尚未形成可持续投资收益闭环、缺乏相应配套制度和规则、政府功能定位不明确等突出问题。为加快完善可持续的交通新基建资金保障体系,推动交通新基建赋能经济社会发展,从数字化产品视角深入理解交通新基建的内涵及投资特征,探明交通新基建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理,揭示新阶段交通新基建投融资困境,才有可能找到“数据要素×”背景下创新交通新基建投融资渠道的现实路径。研究发现,交通新基建是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传统设施基础上融入新要素,具备新功能,呈现新形态,促进交通网、运输服务网、能源网和信息网融合发展的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体系,是“数据要素×交通运输”的典型应用场景,其投资具有规模更具差异化、主体更具多元化、乘数效应更显著、运营更具市场化等特征,成为促投资、稳增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研究表明,创新交通新基建投融资模式,建立可持续资金保障体系,要立足“数据要素×”视角,明确交通新基建服务对象、核心产品及价值,支持交...  相似文献   

6.
本文实证研究ICT投资影响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路径,并考虑各省吸收能力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实证研究发现,ICT投资对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相比于技术效率路径,技术进步路径对于ICT投资提升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更具依赖性。因各省吸收能力异质性,ICT投资的正向影响也会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面板门限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表明,人力资本、技术差距会左右ICT投资对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伴随着高人力资本水平和低技术差距的地区发展,ICT提高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将逐步增强。  相似文献   

7.
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考察空间集聚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关系及内在机制。采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及对应的《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构建面板数据模型进行计量检验。研究结果显示:空间集聚程度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典型的“倒U”型关系;空间集聚有利于通过增强企业竞争行为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来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认为,当前中国大多数城市并未呈现过度集聚现象,城市化进程中应该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实现要素在空间层面的自由流动,在加强空间集聚外部性的同时,促进资源配置效率,从而实现微观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绿色协同发展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题中之义.基于京津冀地区2005—2018年面板数据,采用DDF-GML指数测算了京津冀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对京津冀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时空演变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第一,京津冀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现出增长的趋势,但增幅不大,其中,绿色技术进步是京津冀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动力源泉;第二,从时间趋势看,"十一五"和"十二五"时期,京津冀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出现下降,但自生态环境同治政策实施以来,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实现大幅度提升;第三,从空间分布特征看,京津冀三地尤其是河北内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差异;第四,从影响因素看,研发投入与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政策对京津冀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干预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旅游产业集聚是旅游经济向高质量转型的必经阶段,为研究旅游产业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基于2005—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区位熵、熵值法、ESDA方法以及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探究了旅游产业集聚对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旅游产业集聚和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均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并且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空间关联类型以H-H和L-L集聚为主,二者高水平地区的空间演变趋势在整体上均表现为以原有集聚区为中心向邻近地区扩散的特征;旅游产业集聚不仅能显著带动当地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高,并且具有较强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交通改善、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均能不同程度促进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旅游碳排放强度则显著抑制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发展和旅游碳排放强度具有较强的正溢出效应,交通改善呈现出显著的负溢出作用;旅游产业集聚影响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区域异质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基于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实证了"新丝绸之路"交通基础设施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新丝绸之路"交通基础设施对全要素生产率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铁路与等级较高的公路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为74.77%;各类交通基础设施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份额为59.0704%;铁路、高速公路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有着显著持续的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08—2019年滇桂黔县级面板数据,采用PSM-DID识别了精准扶贫方略对县域经济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因果效应。研究发现:精准扶贫显著促进了县域经济增长,并且其对县域全要素生产率、纯效率、规模效率改善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精准扶贫通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纯效率、规模效率等渠道促进县域经济增长,且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因子对县域经济增长均表现为部分中介效应;精准扶贫对人均GDP具有持续性影响,但其促进效果在不同类型县域存在异质性,表现为对民族县、山区县、非革命老区县影响更为显著;经验表明,在5年衔接过渡期内仍需从产业发展、教育投入及资源优化配置、治理水平提升等方面着手,全面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好“扶上马送一程”工作。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11—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农业数字经济指数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赋能效应,并从要素错配角度探究其背后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并且这主要体现在技术效率改善和技术进步上。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主要通过改善资本错配和土地错配赋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而通过缓解劳动力错配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机制尚不明显。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东部地区、农业生产率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省份,数字经济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效应更为突出。进一步的空间计量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赋能效果具有显著且正向的空间外溢性,并且这种溢出更易发生在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地区之间。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法对2000-2011年重庆市27个制造业的全要素产率进行测算,并实证检验重庆市制造业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以及研发投入、外资直接投资和产业性质在其中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1年间,重庆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16.7%;重庆制造产业集聚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研发投入正向调节产业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关系;外商直接投资负向调节产业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关系;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无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了促进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以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08—2018年的面板数据,运用GML指数测算各省市旅游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构建旅游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PVAR模型,并探讨了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旅游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明显的时空异质性;旅游技术创新与旅游产业升级之间以及与旅游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正向的相互作用;旅游产业升级对旅游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与旅游技术创新有较大的影响。因此,综合考虑地区关联性与差异性,加强旅游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与绿色全要素生产力的相互联动,有利于实现长江经济带旅游业“技术—产业—绿色经济”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5.
结合“新”新经济地理学,测度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的异质性特征和趋势,并构建中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产业及细分行业集聚程度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探索其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中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在高质量增长方面尚存在短板且呈现异质性,存在内部效率结构不均衡、技术进步不足、技术生产率低下、规模效益尚未形成、有效供给不足、全要素生产率整体较为滞后等问题。(2)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依然存在粗放型、滞后性的特征,各行业间异质性较大呈现出非均衡现象,各行业均由于技术效率水平影响整体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3)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程度的上升对城市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呈现出“倒U”型关系,需要引导各要素形成技术效应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引领作用和结构效应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SBM模型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对2001—2019年我国西部地区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并通过构建面板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西部地区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且区域差异显著;西部地区各省份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驱动因素存在差异;西部地区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主要受农作物受灾水平、劳动力密集程度和城镇化率影响,且西部地区南北方向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据此,提出增强灾害防范能力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以提高农民综合素养,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以优化农业生产环境,健全财政惠农政策以夯实农业发展基础等对策,以期促进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从而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06-2020年全国23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分位数模型,研究粮食直接补贴的全要素生产率效应及其时空差异。结果显示:我国水稻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增长态势,且技术进步为增长主要来源;粮食直接补贴对各分位点水稻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系数均为负,但低水平的负面影响更显著;观察期内,粮食直接补贴对水稻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系数在“十三五”时期由负转为正;粮食直接补贴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影响存在差异,东北地区具有正面影响。据此,建议重视水稻生产技术进步,并持续改革和优化粮食直接补贴政策,未来相关政策增量资金可向东北地区倾斜,促进我国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与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8.
作为衡量一国科技进步的重要指标,全要素生产率的高低决定着一国生产率水平的先进与落后。在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如何利用开放倒逼我国技术水平的提高成为一项较为紧迫的任务。为此,我们运用面板DEA-Malmquist指数法可以测算出2002—2011年我国29个省份(含自治区、直辖市)全要素生产率,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空间面板数据模型(SPDM),实证分析出口贸易、基础设施等对我国省域全要素生产率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的影响。经研究发现,我国省域全要素生产率存在较为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即出口贸易、基础设施等经济活动通过影响本省TFP,并通过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将其作用传递和迭加到邻近省域全要素生产率上,基础设施对我国省域全要素存在较为显著的负向关系,出口依存度、出口贸易及FDI对我国省域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11—2021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探究要素市场扭曲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将要素市场扭曲分为资本、劳动力和土地三个市场,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分析要素市场扭曲、农业产业集聚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要素市场扭曲抑制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而农业产业集聚能显著促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同时,门槛效应表明,在农业产业集聚程度较高的情况下,要素市场扭曲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会被扭转,且具有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基于此,建议引导资本、劳动和土地要素市场有序流动,加强技术创新力度和提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产业一体化发展,推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05-2017年29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分析在以信贷发展水平为中介的情境下,房地产投资对我国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国层面,信贷是房地产投资通过挤占效应抑制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中间媒介,三者之间存在显著的不完全中介效应;在分区域层面,房地产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性,但总体作用的趋势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