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军  陈亚丹 《云梦学刊》2013,(6):129-132
生态文明是对传统工业文明进行反思的成果。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应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探索生态文明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当前,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羁绊。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建设的主力军和中坚力量,培养他们科学健康的生态文明观,造就社会发展需要的新一代生态人,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主体要求。可通过构建生态教育体系承载、校园生态文化渗透、生态文明体验强化、生态文明主体辐射、制度约束激励保障等途径,提升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加强当代中国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董嫱嫱 《兰州学刊》2005,(1):296-297,293
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我们不得不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党的十六大正式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范畴,作为跨世纪人才的当代中国大学生,面对当前的形势,必须具备生态文明意识和观念,这就对现代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刘小华 《云梦学刊》2016,(6):142-146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新形态,蕴含经济、政治、文化的多维内涵。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应当承担生态责任,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出应有的贡献。然而,大学生的生态素质现状不容乐观,亟待进行全方位的生态责任教育。普及生态道德知识,强化生态责任意识;完善生态法律政策,明确公民权利义务;畅通生态参与渠道,提高生态实践能力;健全生态评价体系,拓宽思政教育内涵已成为对大学生进行生态伦理教育之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中国生态文明教育比较滞后,迫切要求在全社会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特别是高校。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内容的生态宣传思想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其基本内容包括生态意识教育、生态道德教育、生态法制教育等。我们要通过健全我国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体制;营造良好的校园生态环境;建设校园生态文化;加大生态法规教育的力度;加强人与自然协调共生的世界观教育等主要途径来进行高效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观教育。高校是培养英才的摇篮,是社会先进文化、科技、思想的孵化器,因此高校生态文明观的养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成长成才和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伟大建党精神内涵深刻,意境深远,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坚定崇高理想信念、指引人生价值追求、锻造拼搏奋斗意志和坚定爱党爱国立场。可以通过将伟大建党精神有机融入思政课课堂教学内容、网络新媒体、校园文化环境等方面入手,探索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发挥其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7.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本文以知情信行的逻辑关系为基础,从创新教育理念加强生态认知、营造文化环境培养生态情感、树立绿色理念坚定生态信念、开展实践活动践行生态理念四个方面论述了民族高校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来引导当代民族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  相似文献   

8.
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体现价值观显性教育的高度.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的支撑课程,彰显价值观隐性教育的广度.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还存在着教师认识误区、资源整合不到位、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等诸多制约因素.因此,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构建权威高效的协同育人领导体系;整合教学资源,构建优势互补的协同育人命运共同体;完善评价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协同育人制度保障体系.明确主攻方向,探索构建"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10.
董嫱嫱 《兰州学刊》2006,3(7):194-197
建设高度的生态文明,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用什么样的思想指导我国高校中生态文明教育是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第一次科学地回答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并构成了生态文明教育的指导思想。因此应当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作为我国高校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1.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发挥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效应。我国高校数量众多、特色明显,蕴含着优势明显的思政资源,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具有鲜明特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有着立德树人价值指向协同、内驱力外逼力助推协同、辩证统一思维推进协同的内在逻辑。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应基于高校的特点,找准协同主体、协同资源、协同平台的实践要点,抓好以团队建设开启协同之旅,以精品推广对标协同之靶,以结果复盘增强协同之效,以系统举措确保协同之实的推进、示范、反馈和保障环节,以充分发挥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13.
生态文明是基于人类对工业文明恶果的反思而产生的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是,是人类遵循人、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生态良性发展的总和。目前,我国的生态问题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构建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4.
彭秀兰 《学术探索》2012,(2):186-188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关于人与自然之间辩证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包含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和谐的重要主题,这对我国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应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指导,同时遵循科学性、综合性、实践性、发展性等原则,以确保教育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15.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在环境问题、生态危机备受关注的今天,理应成为生态建设的倡导者和先行者。所以,加强大学生生态教育意义重大。高校应以生态教育为基础,从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模式、教学保障等方面入手,强化校园生态文化氛围,建立生态教育体系,推进高校生态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建设与大学生环境道德素质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当代环境危机进行理性反思后所选择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环境伦理是生态文明的价值基础,提高人们的环境道德素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力军,要从提高他们的环境道德认知水平、升华环境道德情感、强化环境道德意志、养成良好的环境道德行为习惯等方面入手,培养他们高尚的环境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是以生态文明理念与作为受融主体的当代大学生的相嵌合的过程。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持续“在场”与部分当代大学生生态意识“空场”凸显了这种融入的必要性,要增强这种融入的实效性,就必须遵照一定的基本要求,采取多维路径。  相似文献   

18.
19.
课程思政是唯物辩证法基本观点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问题上的创造性运用成果.它既是一种教育方式,也是一种教学体系,更是一种教育理念,其本质是立德树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高校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和任务.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首要前提和逻辑理路是全面把握课程思政的深刻内涵、构成要素及要素优化原则等基础理论,探寻优化课程思政各构成要素的优化路径,筑牢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石.  相似文献   

20.
观代工业文明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同时,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诸如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我们必须正确认识人的全面发展与生态文明的关系:人的全面发展应该包括生态文明的发展:生态文明的发展离不开生态文明教育。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应该注重几方面的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