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大都兼擅散曲.白朴即是一例.关于他的散曲的艺术成就.有些论者甚至认为高于其杂剧.例如,梁乙真指出:白朴的散曲“颇俊逸有神,而小令尤为清秀.当我们读他的剧曲时,每为他华美婉妍的辞句所感动,但一读到他的散曲,则知其中更包含着豪放、俊爽、秀美诸点,其成就却高出其剧曲之上.”(《元明散曲小史》第一章)蒋伯潜也认为“白朴的散曲较其剧曲更佳”(《词曲》第五章).这些看法或许是仅就曲词而言,有取其一点之病,但白朴散曲的确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却是不争的事实.限于篇幅,本文仅就其艺术风格与历史地位问题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2.
钟扬 《江淮论坛》2005,(5):128-133
赵朴初于诗、词、曲皆精,其中尤以曲传神.他笔下之曲,非一般意义上的散曲,而是一种既规范又自由的"自度散曲",既有传统散曲之韵味,又具新体诗之洒脱.可视之为一种新的格律诗.  相似文献   

3.
杜仁杰是中国古代散曲史上首开风气的人物,他的散曲实现了由词到曲、由曲到套数的转变,首开由雅到俗的新风,明显体现了元初散曲向中期过渡的轨迹.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学由中古到近古的变化中,其贡献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4.
<正> 有明一代,冯惟敏散曲不惟思想成就最高,艺术成就也最高。冯惟敏以他的辉煌之作,无可争辩地夺得了散曲史上的头等地位,令人心服地被称作一代散曲的第一大作手。杰出的现实主义曲作冯惟敏散曲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最根本的一条原因是他采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文学的创作原则,自然首先应该体现在作品的内容上,但现实主义又毕竟是作家进行创作时所采用的根本方法。具体地说,首先,现实主义作家在努力观察和剖析现实生活时,必须特别重视细节描写的真实性,并以此揭示生活的本质。其次,便是作家在对生活进行广泛概括时,必须塑造典型形象。根据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5.
隋树森先生的《全元散曲》收元人小令3853首,套数457套,搜罗甚广,校勘精细,并注意辑入散见于元人词集中诸如《秋涧乐府》、《淮阳乐府》、《樵庵词》、《贞居词》等之中的元人小令许多首,即使是散见元明以来笔记中(如《尧山堂外纪》等)之散曲作品亦大多辑入。《全元散曲》“自序”说:“选辑元人散曲不妨略持‘宁滥勿缺’的态度,在找不出坚强有力的反证的时候,可疑的作品,还是不妨辑录”。因此,该书以其搜辑之完备为目前研究元人散曲的理想专著。拙编《元人小令选》一书参考尤多,隋先生说:他从一九四七年就开始编校《全元散曲》一书,至一九六四年成书,其治学之谨  相似文献   

6.
张艳 《北方论丛》2016,(4):59-63
元代出现文人雅俗双栖创作现象,双栖创作类型主要有诗文词兼散曲、诗文词兼杂剧、诗文词兼曲(杂剧散曲)等三大类.以双栖文人的诗歌和散曲作品为例,其内容、风格主要有两大类型.其一,内容、风格相近.典型的如侯克中,侯克中的散曲内容是其乡思羁愁感怀诗的情感总汇.其二,内容、风格迥异.最典型的是徐琰,其诗文受正统儒教影响,庄重严肃.但其散曲,尤其咏妓之作,却是趣味低俗.通观认识雅俗双栖作家不同文体创作的差异及联系,有助于突破元代文学不同文体研究相互割裂的现状,既是客观认识元代丈人的需要,也是准确认识元代文坛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关汉卿散曲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阅读关汉卿的散曲,所得的印象与读他的杂剧迥然不同。在杂剧里,他咒天骂地,挥斥方遒;在散曲里,却自暴自弃,忧思百结,一股浓烈的狂放之气扑面而来。从内容上看,关汉卿的散曲相当大一部分写的是纵酒行乐。《全元散曲》所辑关汉卿的散曲开篇第一首便是:“四时春富贵,万物酒风流,澄澄水如蓝,灼灼花如绣。”把酒列为万物风流之首,可见他对酒的嗜好。在《闲适》四首中,前两首都是写的饮酒。其一:“适意行,安心坐。渴时饮、饥  相似文献   

8.
“五更体”民歌在中国民歌发展史上渊源甚久,它不仅广受普通百姓喜爱而得以广泛传唱,同时还对文人的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五更体”民歌对中国古代散曲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散曲的外部形式和内容上,还表现在散曲所使用的曲牌上.民歌与文人散曲之间不同形态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它对于激活散曲独有之文体特征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试论马致远散曲的审美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致远的散曲营造了一种独特的美的氛围。其审美意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奔放兼清逸的情韵之美 ;诗情兼画意的生活之美 ;宏丽兼本色的文辞之美  相似文献   

10.
马致远崇尚庄子 ,其散曲的愤世精神、悲世之心及遁世情怀带有浓厚的庄学色彩 ,但由于各自的出发点不尽相同 ,二者又表现出某种差异。马致远散曲的庄学化 ,既是元代社会政治的产物 ,也离不开其自身的思想经历 ,同时它与全真教的盛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