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提起江南古城芜湖,人们自然会联想起那里的米市,铁画和传统的风味小吃。这几年,一种不起眼的炒货——瓜子,在那里异军突起,声誉日隆,其著名度已达到和超过传统的米市、铁画和风味小吃的地步了。前不久,笔者有幸前往,目睹了瓜子城在发展商品经济中的绝技高招。 “瓜子”,作为炒货类,在芜湖尽管也有点历史,但是,解放以后一直是产量不多,质量平平。当地人形象地说,这里的瓜子“要过节、才加工。节一过、货源空。限量销售一阵风,购买凭证排长  相似文献   

2.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安徽省东部的皖东地区积淀了丰富且独具地域特色的文化遗产。然而,时代的发展却给皖东文化的生存现状、传承环境带来了巨大变化。现如今如何在数字时代下传承和发扬皖东优秀的区域文化已经成为了地区文化发展的重要课题。结合数字媒体艺术特点和皖东区域文化发展现状,通过构建以符号元素、创作过程、文化故事、精神理念为内容的皖东数字文化,探索以数字媒体艺术为载体的现代艺术新形式在传承和推广皖东区域文化中的应用,以期为推动皖东区域文化创新发展带来具有建设性的资料参考。  相似文献   

3.
非遗保护与利用的动态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本真化的追求,伴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过程的始终.非物质文化遗产本真化追求的过程,也是与背离本真的认识和行为即失真进行斗争的过程.失真与本真斗争的焦点集中于传承人、文化空间以及传承人与文化空间三个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核心是传承人及文化空间,这在理论上已达成共识,但在实践上却常常出现背离本真的认识与行为.含有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因的古村落,在新农村建设中主要表现为文化空间的本真传承与文化空间破坏或断层之间的搏弈.原生态民俗艺术,主要表现为传承人对传承艺术的本真化坚守,与损伤艺术品质的失真化演出之间的搏弈.这些搏弈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的阶段性搏弈,解决这些搏弈,一靠研究,二靠寻求积极有效的方法.每一个阶段性搏弈的解决,意味着另一个阶段性失真与本真较量的开始,每一次解决都是一次对失真的舍弃修正和对本真的更加深化.  相似文献   

4.
公共艺术设计是研究和解决自然人化的问题 ,这是人类生活居住空间与现实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生态日益恶化的矛盾带来的结果。公共艺术强调环境设计意识 ,改善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设计师是现代社会文明的使者。  相似文献   

5.
美术馆具有政治导向、传承知识、审美休闲的职能。然而,我国美术馆由于源动力缺失、空间媒介意识匮乏、传播受众的二元化、经费不足和职能定位不清等问题,使我国美术馆的各项功能未能充分展现。为更好地发挥国内美术馆的各项功能,需要在借鉴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Tate Modern)和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 MA)艺术传播方面的成功经验基础上,从经济政策、媒介定位和公共服务三方面进行艺术传播转型,以此推动国内文化艺术的传播与美术馆文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6.
公共艺术是现代社会公共空间美学建构中的重要内容,检视公共艺术发展的历史脉络和当代公共艺术的成果,可以发现公共艺术仍有许多值得再讨论的理论前提和美学预设,包括公共艺术如何突破"环境美学"的框架,公共艺术如何承载公共性,公共艺术如何消解消费主义的美学策略等等。公共艺术不仅是一次艺术创作,更是一种社会实践方式,公共艺术应该追求一种积极的批判性的独立品格。  相似文献   

7.
张红飞 《江淮论坛》2013,(6):167-171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造成了文化同质化和文化断裂的危险,这给民族认同带来了巨大冲击,原有的认同基础已无法完全有效。现代民俗艺术因其民俗性和艺术性的融合,凭其传承性、社会性和象征性而成为民族认同的重要方式.能够有效地克服各自单独作为认同基础时的缺陷。在民族认同的视阈下,正视和解决现代民俗艺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加强民俗艺术的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尤其是整合城市民俗和农村民俗共同的民族精神资源,无论是对艺术的民族性、大众性的传承和弘扬,还是对现代民族国家认同的塑造,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电视是一种现代性的文化形式,它是现代艺术与文化生产、传播、接受的中心.当代流行的真人秀节目,典范地呈现出现代艺术文本与当代大众审美接受之间的不平衡关系,它特别地表现在电视审美接受中的第三空间之中.第三空间来源于审美人类学的仪式和精神分析的误认.它作为一种不存在之存在的证明,是我们理解电视艺术的关键所在.第三空间集中地表现在电视收视、复制性艺术生产诸领域,它与真实、艺术共同建构了艺术审美的三维空间.  相似文献   

9.
现代环境艺术是回归环境的系统工程的艺术,没有各门类设计师、艺术家的联合,就不可能完成这一使命,而没有新的理论框架及其体系,这种“联合”也只能是一种脆弱的或貌合神离的“捏合”。探索现代环境艺术的理论框架及其体系,它的重要的现实意义就在于:①使各门类设计师和艺术家都能在环境艺术的空间构架中,真正找到自己的“座标点”,勇敢地消除各自的“职业旧习”;②为环境艺术这个“交响乐队”的指挥提供一个他所必须熟悉和控制自如的“空间舞台”,以避免盲目的“自我感觉良好”;③为环境艺术的欣赏与评论展示一个既为多数人受纳,同时又富于远见卓识的参照系统,把普及与提高的任务密切结合起来;④为培养新型的环境设计与艺术创作人材探索新路,努力改变目前狭  相似文献   

10.
传统手工艺凝结着祖先千锤百炼的智慧与经验,对其有序的挖掘和利用是造福千秋万代的工程.全球化背景下,传统手工艺的现代转化面临诸多问题,如生活环境的跨度、传承制度的改革、市场流动的调节、跨界设计的应用、现代生活的适应等等,如何在"永续利用"和"不走样"的发展前提下,实现传统手工艺公益性与产业功能的充分整合成为问题解决的关键,这需要更多关注到民间社会的启蒙与引导.本文聚焦传统手工艺现代转化的实践性策略,实现高附加值转化,调动当代民间手工艺者传承创新的积极性.本文特别关注乡村振兴视角下传统手工艺的现代转化,同时强调文化自信和国民教育在技艺传承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高铁开通极大提高了中小城市的交通可达性和旅游吸引力,对其快速发展旅游业意义重大.以宁安高铁线的芜湖为例,实证研究高铁效应下中小城市旅游地国内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的演变特征和趋势.研究发现:高铁开通使芜湖方特旅游地客源市场空间格局发生变化,客源市场半径明显扩大,客源地数量增加;高铁开通前后芜湖方特客源市场空间使用曲线基本相似,近中程客源份额有下降趋势,远程市场份额增长显著,旅游地60%~80%的客源市场空间范围有一定幅度的向外拓展,90%的客源市场空间范围向外扩散现象显著;高铁提升了方特旅游地对客源地空间吸引力.从政策引导、旅游服务组织、旅游景区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地域文化包含地方民俗、历史和艺术等,是地方独有的文化现象。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需要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公共艺术中的地域文化是从空间、时间、人三个维度显现,公共艺术与地域文化的融合需要用公共艺术本体语言深入融合地域文化的内涵。文旅融合可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和公共艺术教育的推广,逐渐扩大地域文化的受众和提升相应知名度,进而加快传播并实现传承。同时,应加强公共艺术教育的创新及与地域文化融合,促进地方文化的发掘和传承,提升公众的文化素养。通过比较和分析可知,公共艺术教育与地域文化融合是地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重要途径,应加强政策支持、提高教师素质、加强高校重视程度并完善评价和督导机制等,以推动两者深入结合,促进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而实现协同发展,最终推动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江西社会科学》2017,(3):245-251
"笔墨当随时代",艺术创作的推陈出新才是艺术发展的历史规律。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传统雕刻艺术不仅与传统文化的传承紧密关联,也引领时尚文化的前沿潮流。传统雕刻艺术与现代技法的有机结合在新时代背景下是一个传统雕刻和现代时尚交融创新的问题。在社会不断的变革和发展中,任何艺术的传承都必须要考虑到它自身所处的特定的历史时期,只有当它的创造深深地渗透了历史承传的精神烙印时,它才能很好的被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4.
布依族古歌传承面临民俗基础消解、传承空间被压缩、生活方式变迁、传承人逐渐消失等诸多困境,在现存文化生态背景下,布依族地区应当从实际出发,通过加强古歌鉴别工作、营造良好传承环境、架构传承空间、出台传承政策、培养传承人才等方面探寻古歌传承路径.  相似文献   

15.
同人具有社会属性一样,处于城市环境中的建筑小品也绝非孤立一体。城市建筑小品在个性表现的同时还具有相当的意象属性。他们彼此对话,与所在的建筑、道路、自然环境相关联,共同参与城市或地域的景观表演。我们在从事城市景观设计时,如脱离小品系统自身及环境特质的意象属性研究,就势必造成整体环境的疏离和景观意象的混乱,以至于导致环境品质的降低和创造客体的异化。城市建筑小品虽古已有之,但是现代城市建筑小品比之旧建筑小品已经拓展了广阔的思维空间。除了技术与材料的变革、形式与功用的深化外,其根本点已转移到以科学、艺术和现代理念的手段,去实现城市环境的有机深化。  相似文献   

16.
《门》是夏目漱石青春前三部曲的收篇之作,运用叙事学中的空间理论进行研究,认为《门》中独特的空间运用不仅增强了小说叙事结构的张力,还促进了意义生成和主题表达,使《门》的叙事空间艺术独具特色又意蕴丰富.通过地志空间、时空体空间和文本空间三个维度分析了《门》中的叙事空间艺术,剖析了空间变化对小说人物、叙事结构及社会关系等产生的深入影响,表现了夏目漱石对社会转型期知识分子阶层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旧道德与新道德的碰撞冲击下出现问题变化的敏锐思考,具有唤起读者在社会伦理层次,尤其是明治维新时期婚恋家庭观上深思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裴萱 《天府新论》2017,(4):44-59
艺术自律是伴随现代性进程而不断延展的审美文化现象,主要指涉艺术活动逐步获得自身场域伦理的过程。空间理论、空间视角和空间因素构成艺术自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形式自律的角度而言,现代艺术完成了从古典艺术到现代艺术的“空间革命”,以“视知觉空间”、“并置空间”和“幻梦空间”完成自我指涉的形式自律,而后现代艺术空间的碎片化“分形”空间促使艺术形态呈现出解构与重构的特质;从场域自律的角度而言,艺术场域空间的生成与资本空间的流动、交流和区隔息息相关,正是空间的“不平衡性”和主体感性自由的反思促成空间距离的产生,也走出了一条从“波西米亚”到公共空间的理论谱系;从美学自律的视角而言,审美现代性的美学进程则依托艺术自律,并将自主性的艺术精神转化、拓展为审美革命和审美对抗。从本雅明笔下“游逛者”的现代空间体验到福柯的后现代“另类空间”美学,都体现出空间美学的谱系流变和不断介入现实语境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芜湖旅游房地产开发环境分析——以芜湖华强城公司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房地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对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都非常巨大。旅游房地产开发的优劣与其环境密切相关。文章通过全面分析芜湖华强城公司在芜湖的开发环境和自身环境,指出今后公司发展旅游房地产应该注意的问题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民族音乐治疗是医学与艺术的融合,是音乐治疗的分支,是一门交叉学科。文章从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角度出发,以建立医学思维和艺术思维的方式,为民族音乐治疗发展找到理论依据。从现代和古代的医学中探寻艺术的应用,从民族音乐研究中,探寻医学与艺术的融合,从神经美学研究中论证神经元对音乐审美的影响,建立音乐治疗的医学思维。在音乐理论研究与生产生活中找到医学的实践依据,从古书和少数民族史料中找到医学传承,从“意“”象”中又证实民族音乐治疗在中国文化环境的思维演变。治疗中的艺术思维来自音乐本身的美学特征,音乐不是生命体,但音乐的节奏、旋律、音高以及调式、调性等整体结构,能给人以美感,能将各方矛盾调节到平衡状态,反映出人的生命运动,这就是音乐的生命现象。因此,建立起民族音乐的思维范式,既能推动该学科的发展,又能促进民族音乐治疗新理论的构建,有利于促进人们的健康意识,符合当下“大健康”理念。  相似文献   

20.
春节是传统岁时节日体系中的岁首大节,它至少含有三个要素:节日仪式、节日器物、节日精神。央视春晚是现代社会的春节新民俗,它在仪式的空间、过程、内容、传承区域、传承方式、功能以及禁忌等方面均发生巨大变迁;其变迁动因主要是:二元文化对立共生了岁时节日仪式,多元文化融合重构了现代媒介仪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