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博尔赫斯的短篇小说创作 ,从内容到形式都改变了人们以往对小说的定势认识 ,形成了独特的“博尔赫斯风格”。本文以侦探小说《叛徒和英雄的主题》为缺口 ,从“想象与侦探小说”、“艺术虚构与历史真实”、“迷宫手法与迷宫主题”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2.
博尔赫斯小说结构在格非短篇创作中有3个方面的延伸一是时间,小说所呈现的"循环型(圆型)结构"把我们带入了对于时间与幻象的痴迷;二是镜子与迷宫,它们生成了无限繁殖与无限增生的文学意象,虚构了想象世界与现实利益之间的模糊,由此也成为结构小说的内在核心,并为文本的多重意蕴提供了潜在的无限阐释的多重可能;三是空间距离,对原先文本或知识的改写,成为这种距离叙述的主要表现方式,它在一定程度上又拉近了与读者期待视野之间的距离,形成所谓"文本的文本"、"叙述的叙述"式的"幻想小说"叙述结构.  相似文献   

3.
博尔赫斯是智利的著名作家,被誉为是后现代主义的“鼻祖”。他知识渊博、思想深邃复杂,这使得他的作品既意味深长又富于机智,文体纯净而又迷幻,形成了他独特的迷宫文学特征。而最好体现他迷宫文学特征的就是他文学文本中对于表现手段的使用独特而巧妙,达到了无与伦比的效果。其  相似文献   

4.
聊城青年作家范玮的先锋小说创作是一条行不由径、履险出格的实验之旅。他受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幻想文学”影响很大,致力于非现实梦境的营造、叙事迷宫的构建,小说魔幻色彩浓郁,充满了形式主义的游戏精神。范玮多方面借鉴了博尔赫斯的叙事技巧并有所创新,其呈现出断裂性和非逻辑性的文本给读者创造了解读文本的多元选择。范玮小说的主题是对现代人的精神境遇和生存困境的深刻揭示,折射出世界本身的开放性和丰富性。  相似文献   

5.
美国华人具有跨越中西的双重文化视野和双重文化传统,"中国"既是他们在血缘和文化上遥远的原乡,也是他们在美国本土文化影响下想象的"他者".美国华人文学对中国形象的塑造和描述,其实质也是华人作家在自我与他者、本土与异域等多重二元关系的对立与交融中对中国所做的文学想象和欲望投射,具有典型的形象学研究的意义.从地理中国、文化中国和族群中国三个层面对美国华人文学中的中国形象进行梳理和解析,我们不难看到华人文学想象背后复杂的社会生存境遇和文化认同心理.  相似文献   

6.
暴力、迷宫及镜子是博尔赫斯小说中经常出现的文学意象,也是跟随他多年的三个噩梦。阅读博尔赫斯传记会发现它们和他的童年生活密切相关。精神分析学理论认为,作家的创作是对无意识及童年受压抑欲望的反应。据此,用精神分析学理论解读博尔赫斯小说,为理解其人其小说打开了一扇门户。  相似文献   

7.
《交叉小径的花园》使用了不确定的叙述策略,对同时拥有时间的无限可能性予以想象性的解决,将有意味的迷宫形式与玄思的时间题材构成同谋关系,还杂糅了不同文体以及不同的关学风格,在虚构与真实之间做了不留缝隙的缝合,成为解读博尔赫斯小说文学性的经典范例。博尔赫斯的小说因为凸显了文本的解构性、虚构性以及文本形式的先锋性、杂糅性、实验性,正是这些开创性的因素一举奠定了他作为后现代主义先驱的牢固地位。  相似文献   

8.
卡夫卡的中国想象——解读《中国长城建造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卡夫卡的《中国长城建造时》的细读分析,试图解答卡夫卡为何及如何想象中国以及异域想象在其作品中发挥的叙事功能问题。指出卡夫卡的中国想象不是关于中国的想象,而是关于现代官僚体制如何自我复制、自我衍生的一则寓言,是关于自身文化身份焦虑的一种表征,也是关于此在与存在的关系的一种想象性反思。古老的中华帝国及其建造的万里长城只不过给他提供了展开这种想象的支点。借助这种想象和表述,他成功地解决了自我与他者、主体与客体、真实与虚构、逼真与仿真、叙事与反讽之间的矛盾和悖论。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研究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的迷宫小说,采用了比较分析的方法,分析了三位代表作家及其迷宫小说,结果表明卡夫卡的作品发现了现实世界的迷宫,博尔赫斯探讨人们深陷迷宫中的迷失,卡尔维诺描述没有语言的迷宫。了解这些写作特点有助于读者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0.
博尔赫斯早期小说《女海盗金寡妇》是一部由中国题材改写而成的小说,它在题材处理、主题思想及人物形象等方面均与中国青心才人版《金云翘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部小说既体现了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对他的影响,同时又是博尔赫斯式西方改编的典型代表,可以从比较文学形象学角度加以分析.在这两部小说之外,越南诗人阮攸据《金云翘传》改编的同题"六八体诗句",则完全是东方文化视角下的改编,与博尔赫斯的作品形成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