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2006-2017年我国商业银行数据,实证检验了两类金融创新类型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关系以及内部治理机制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不同金融创新类型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存在差异化影响。降低业务和管理费用的金融创新有助于降低银行风险水平,提高投资回报率的金融创新程度越高给银行带来的金融风险越大;内部治理机制能有效抑制金融创新风险,公司治理水平低的银行应用金融创新导致风险承担水平的增加显著高于公司治理水平高的银行。银行业要正确引导金融创新发展方向和完善公司治理的监督和约束作用,以合理运用金融创新化解银行风险。  相似文献   

2.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和进步,会计电算化也实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跨越,当前最多采取的会计模式就是电算化会计。在充分感受到便捷的同时,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企业内部控制也逐步发现一系列的问题,特别是在企业内部控制领域,存在着一些亟待化解的隐患。需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定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3.
采用2011—2015年(十二五)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分析了产业激励、专利分别作为一种外部推力和竞争潜力在企业风险承担中的作用,以便检验政府政策、创新和风险承担的联系。数据检验表明:(1)产业政策引导依赖于财政利益刺激,对提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存在着非线性属性的区间效应:即在适当财政激励强度范围内,政策激励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提升有促进效果。(2)在对高技术行业与非高技术行业分组考察后发现:高的政策激励强度,有利于提升高技术行业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而高的政策激励强度,则有弱化非高技术行业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态势。(3)进一步分析发现,在财政手段激励下,那些受产业政策支持具有更多创新产出的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更高,尤其表现在实质性创新之中。这为产业政策推动企业创新和风险承担提供了新的见解和研究视野,也为政府决策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4.
5.
作为我国三大审计体系之一的内部审计,在近年来随着企业机构的不断完善和经济的发展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同时面临着越来越大的风险。因此研究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措施有比较实用的意义。现首先介绍内部审计风险的内涵及特征,根据内部审计风险特征可以分析出内部审计风险是可控、可降低但不可避免的。因此可从内部审计所面临环境和内部审计本身两个方面分析内部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降低审计风险。  相似文献   

6.
内部控制是从国外引进的一种管理方法,它对加强企业管理,控制企业风险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本人结合企业推动内部控制工作的实际操作,提出了在开展此项工作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相似文献   

7.
选取2012—2020年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利用回归分析法研究会计稳健性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并将风险承担作为中介变量,探究会计稳健性、风险承担与创业板企业创新投入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创业板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呈倒U型关系;具有高风险承担能力的企业,会加大对创新的投资;会计政策越稳健的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越高。风险承担水平在会计稳健性与创业板企业创新投入间起到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8.
金融化对企业风险承担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支持“挤出效应”;同时当政策不确定性越低、市场化程度越高、内部代理冲突越严重时,金融化对企业风险承担的抑制作用越强。从企业异质性来看,非国有企业的金融化会显著地降低企业风险承担;从金融化类型来看,配置长期资产更能降低企业风险承担;从作用机制来看,债务筹资能力的降低、实体投资与研发投入的减少是金融化抑制企业风险承担的重要渠道。由此我们认为,政策层面需要注意控制企业金融化水平,更好地引导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促进我国经济健康稳健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从内部控制的基本结构、主要控制方式、作用及局限性等方面阐述了建立完善的、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有助于保障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率、保护企业各项资产的安全、保证企业经营信息和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并最终确保企业经营方针和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2016年财政部印发"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打破了传统模板式审计报告,关键审计事项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话题。选取2016—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增加了企业风险承担。进一步分析发现该影响在未经过四大事务所审计的公司更显著。此外,关键审计事项的数量和精确度也与企业风险承担显著正相关。从企业风险承担这一角度探究关键审计事项实施后的影响,丰富了关键审计事项实施经济后果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企业中劳动与价值形成的视角对我国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公司治理建构中合理的经营者动力机制建立的对策 ,以促进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和公司治理机制的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12.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两者的关系正日益引起学术界及企业界的关注和重视。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的内在需求,对提升公司治理效率、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具有的重要作用。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是环境与制度的关系,健全的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保障,有效的内部控制将有助于企业目标的实现。我们从内部控制的理论出发,探讨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内在联系,并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提出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企业内部控制、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民航大学MBA学员和航空公司管理培训学员的调查问卷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内部控制、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关系.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提高社会责任品质有助于改善财务绩效.社会责任变量在内部控制作用于财务绩效过程中呈现出较强的中介效应.这一结论为业务主管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和航空公司资源配置的商业实践与制度安排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4.
论企业文化与内部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企业文化与企业内部控制的共同点:"人"为核心,作为出发点,论述企业家对企业文化的影响,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思想道德、能力素质等的影响,而企业员工的思想道德、能力素质等又关系到企业内部控制的控制环境的好坏,并最终影响到实施和执行企业内部控制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多元化是我国上市公司发展的重要趋势,多元化动机及其经济后果一直是学术研究的热点话题。针对公司高管是否通过其权力影响公司的多元化及其对公司绩效的影响,选取2007~2011年上市公司为样本,以董事长为研究对象,采用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高管权力对公司多元化具有重要影响,高管权力越大,公司的多元化程度越高;而且,高管权力会影响多元化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高管权力越大,多元化对公司绩效的负面影响越重。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应规范高管权力,提高财务决策科学性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2012—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检验企业内外部治理机制对企业僵尸化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分析师关注可以降低企业僵尸化程度,有助于抑制新的僵尸企业形成。分析师关注通过提升企业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而降低企业僵尸化,内部控制有效性在分析师关注对企业僵尸化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市场化进程会削弱分析师关注降低企业僵尸化程度的作用强度,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分析师关注降低企业僵尸化程度的作用会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7.
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制度的核心,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的基本要素。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实现其经营管理目标的有力保证。内部控制作为管理当局为履行管理目标而建立的一系列规则、政策和程序,与公司治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管理者行为、公司治理与费用粘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市场机制的影响下,当业务量发生变动时,企业应在权衡业务量与成本费用匹配关系的基础上,对成本费用进行调整,以期抓住机会、应对挑战。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对我国A股的2 500家上市公司2007—2011年的销售和管理费用粘性情况进行考察,研究结果显示管理层的扩张动机会增强费用的粘性程度,而且从经济学角度看,在资本集中度较高的企业中,这种影响更明显。同时还发现公司治理机制通过约束经理人的自利行为和扩张意图,会降低费用的粘性程度。因此,加强公司治理机制能够有效抑制由管理者的自利行为所引发的费用粘性,从而帮助企业有效地进行成本管理和控制。  相似文献   

19.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关系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永恒命题,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内容。本文主要对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内涵进行论述,对其关系进行辨析,并对在公司治理结构框架下,如何有效地构建内部控制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