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向城市转移,导致农村出现了"留守老人"这一个庞大的特殊社会群体。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和访谈方式对韶关市风湾镇的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本文从农村留守老人养老中的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卫生医疗和精神慰藉这四个方面的问题为切入点对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进行分析,并据此有针对性地提出韶关市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缓解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农村留守老人的宗教信仰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对德惠市达家沟镇S村(以下简称S村)的若干名留守老人进行实地研究,在掌握丰富的一手资料的前提下,采用文献法、观察法及非结构访谈的方法对留守老人的信仰状况进行了走访调查,试析他们信仰宗教的因素;并参考默顿的功能理论提出了农村留守老人信仰现象存在的几个负功能问题;最后,依据弗洛姆爱的理论,从社会工作角度尝试解决其问题,目的在于链接各方资源共同关爱农村留守老人,提高农村留守老人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农村空巢老人服务贫困问题及其治理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与城市空巢老人相比,农村空巢老人服务贫困问题有多维度特征并由多种原因造成,其服务贫困治理需要不断完善社会政策和更新服务理念。在政策完善和服务理念更新的过程中,农村空巢老人服务贫困治理需要社会工作的介入。社会工作应在与农村空巢老人服务贫困治理价值契合性的基础上,依据相关法规和政策,充分发挥社会工作者作为政策推动者、资源链接者、服务提供者和使能者等的功能,找准社会工作介入的内容和层面,运用社会工作的独特方法,对农村空巢老人服务贫困治理的过程实施介入。  相似文献   

4.
浅析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留守儿童需要社会的帮助和关爱,社会工作作为一种科学助人的职业化活动,体现了更多的人文关怀。在社会工作与农村留守儿童两者结合过程中,面临诸如人才、资金、认可度等方面的困境。为此,我们应做出努力去改善现有的环境,促进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全面开展。  相似文献   

5.
农村社区解决留守老人问题方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大批农民工进城务工,农村留守老人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由于各种原因,留守老人问题在当前并未得到有效解决。新农村建设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契机,但在农村社区建设中还存在着基层组织对留守老人问题重视不够、基础设施建设考虑留守老人较少、生活环境影响留守老人健康和安全、社会服务渠道不畅等问题。农村社区建设应与服务留守老人相结合,采取发展农村社区经济、加强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建立农村社区护理代办处、建立和完善农村社区老年人组织、发挥社区服务综合作用等措施,为留守老人提供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6.
农村留守老人问题是中国社会转型在人口结构上的反映.学界普遍认为,农村留守老人的产生是城市化与老龄化双重作用的结果.在现实生活中,这个群体面临着“老无所依”、“老无所乐”的问题.应该讲,留守老人问题是社会转型代价向农村转移的公共性问题.但是,因为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的双重“失灵”,老人们长期处于“自养”状态.目前,学术界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已经从单因素分析走向“综合分析”,并引入了政府责任和社会支持等理论.但是,仅仅将留守老人当成需要被关注的“包袱”是不够的.“留守老人”不仅仅是社会结构的一部分,他们本身也具有参与社会网络的需求.只有将这两点结合在一起,才能实现其“积极老龄化”的生活.因而,有必要引入社会整合理论对这个问题进行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7.
在老龄化和工业化双重背景下,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的数量急剧增多,所面临的问题日益严重。这些问题如得不到关注就难以有相应而完善的解决措施。通过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实地调查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分析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在经济条件、健康医疗、生活照顾、住房条件、精神慰藉和老人养老意愿需求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政府、社会、家庭和自身层面提出农村空巢老人老有所养、圆老人生活幸福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社会形态目前正发生深度变革,显著化特征表现在人口流失、高龄化、空巢化趋势加速。随着人口流失和老龄化趋势加速,乡村面临熟人社会逐步瓦解、留守老人群体扩大、乡村文化衰退等问题,最终导致了乡村社会逐步瓦解。如何在乡村社会解构的背景下保障处于弱势地位的留守老人生活是日后乡村面临的现实问题。基于此,探寻实现乡村社会重构的方式越发具有现实意义和急迫性。文章提出了以集居养老模式来作为缓解乡村留守老人养老困境的路径,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对Z村留守老人集居意愿进行分析,分析影响Z村留守老人迁居意愿的影响因素,找到显著因素加以分析,以此为提出留守老人集居政策提供依据。基于社会对农村日益普及的留守老人集居模式探究存在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本文通过对山东Z村抽样问卷调查,运用Logistic统计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当地愿意集居的留守老人所占比重为64.4%,有35.6%的留守老人不愿集居,愿意集居比例人数占多数。(2)房屋区位、公共服务水平、孤独感、子女生活水平、患有老年疾病等因素对于留守老人集居意愿影响具有显著性,其中房屋区位、公共服务水平呈负相关性,孤独感、子女生活水平、患有老年疾病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民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和提高,但是农村留守少年法纪教育缺失问题在各地农村仍然极为明显,留守少年的安全、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日益突击.尤其是农村留守少年的违法乱纪现象急剧上升,已变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通过对农村"留守少年"法纪教育缺失的现状以及农村"留守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其表现形式的分析,找出预防农村"留守少年"违法犯罪的对策,以此来增强农村各级组织对这一特殊群体的法纪教育意识,减少农村"留守少年"违法犯罪并同时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之初,壮年时期从农村进入城市经商的农民进入暮年之后,他们作为一种特殊的"非城市,非农村"居民,在老年时期的生活需求、经济支持、精神慰藉,以及心理状况和生活观念均与城市老人和农村老人存在很大差异。这种"非城市,非农村"的老人虽然已经离开农村进入城市20多年,但与城市的融合上仍存在一些问题,正生活在一个社会关怀和社会认同的"空挡"之中,迫切需要建立、健全正式社会支持系统并提高非正式支持体系对老人的照顾水平。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老龄化趋势在不断加快。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城乡间的收入差距拉大,外出务工成了农民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但却衍生出了农村"留守老人"这一庞大群体。农村留守老人的赡养问题相对于其它农村老人就显得更加严峻。这一问题的严峻性不仅影响了农村的正常生活秩序,而且也影响了社会的安宁与稳定,给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对于这一群体,既要探究其赡养问题出现的原因,又要找出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研究的现状及其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农村大批劳动力外流.伴随着乡城移民的大规模出现,农村"留守人口"规模日益庞大,问题日益突出,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国内外学者对劳动力迁移(跨国或乡城迁移)引发的留守问题的研究也日渐兴起.研究表明,劳动力迁移对留守老人产生了双重影响.在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迁移的负面影响大于积极影响,使农村养老体系面临严峻挑战,需要积极加以应对,以保障留守老人的权益.这一研究在主题上呈现出非主流的状态,以影响因素与留守原因分析、现状分析和对策分析作为其分析的主要内容;在研究方法上,实证研究的趋势日益明显,大规模的定量研究和比较研究是后续研究需要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调查显示,当前农村孤残老人的社会支持在物质支持、情感慰藉与日常生活照料等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孤残老人的物质支持主要来源于政府提供的五保户补助,资助渠道较为单一,资助效果并不理想;多数孤残老人心情不好时没有倾诉对象;养老院中的孤残老人没能得到及时的照料,生病时得到的照顾却更少.要从来源、形式、内容、效果等方面改善农村孤残老人社会支持体系:进一步明确政府的救助责任,拓展社会救助渠道;创造社会物质条件,由传统养老方式逐步过渡到社会养老方式;建立高水平的养老机构和高素质的服务队伍;从建立与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方面来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物质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4.
农村留守妇女是在经济社会发展、人口流动和家庭结构变迁背景下产生的特殊社会群体。她们面临着农业和家庭劳动强度大、生活和婚姻质量低、精神和生理压力大、健康状况较差、劳动技能单一等一系列问题,由于其社会关系简单,获取社会资源的能力有限,所得到的社会支持也非常单一。营造支持和关爱留守妇女的社会氛围、发展区域经济、提高农村妇女的就业能力和健康水平、有效保护农村妇女合法权益是解决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的关键。本研究以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为例,主要研究农村留守妇女这一特殊群体的现实状况、面临的问题和实际需求,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民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和提高,但是农村留守少年法纪教育缺失问题在各地农村仍然极为明显,留守少年的安全、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日益突击。尤其是农村留守少年的违法乱纪现象急剧上升,已变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通过对农村“留守少年”法纪教育缺失的现状以及农村“留守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其表现形式的分析,找出预防农村“留守少年”违法犯罪的对策,以此来增强农村各级组织对这一特殊群体的法纪教育意识,减少农村“留守少年”违法犯罪并同时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德性是幸福感的源泉,农村留守妇女自身道德素质提高、人格完善、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也是农村留守妇女幸福感提升的过程.幸福有助于德性的养成和提高.因此,我们在关注农村留守妇女幸福感提升问题的时候,不仅要注重改善其生活的客观条件,也要关注她们自身德性的提高.通过对安徽省农村留守妇女生活现状调查数据的分析,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视域下,从家庭生活、职业生活、个性生活三个方面探讨了当下农村留守妇女幸福感的现状及幸福感较低的原因,并为促进农村留守妇女幸福感的提升提出了合理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持续三十多年的大规模性别化人口流动,对农村造成的直接影响是农业的女性化和农村家庭的离散化,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村家庭的幸福指数,而且还引发了一系列诸如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既影响到中国农业现代化和城市化的深入推进,也影响到城乡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现实热点。  相似文献   

18.
社会工作视角下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倍受关注。研究表明,农村“留守儿童”在生理及心理、自我认同、自我控制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这一问题能否得到很好解决,不仅关系着孩子们的身心成长,更关系着和谐社会的建立。通过社会工作的角度开展个案、小组、家庭、学校与社区以及社会政策的综合干预方法,来对当前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城市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空巢"家庭已成为人们热切关注并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通过对极具典型意义的苏州城市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调查和分析发现,空巢老人的经济状况虽然较好,但大部分空巢老人在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对策是,不断完善城市的养老保障制度,给老年人提供就业的机会,重视老年人的医疗保障及医疗服务,加快社区照料服务的发展,关注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20.
浅析“空巢老人”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天天 《南方论刊》2006,17(12):33-34
“空巢老人”现象是新形势下社会工作面临的一个新情况、新问题。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不断进步,“空巢老人”的群体日益扩大,他们面临的物质、精神及生活照料等多方面的困难也成了社会工作不可忽视的一类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