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据《四库提要》卷五一《杂史类》载: 《燕翼诒谋录》五卷。宋王栐撰……。今考书中有记绍兴庚戌仲父轩山公以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一条。庚戌为绍兴元年,核之《宋史》,是年正月甲午,王蔺知枢密院。是株当蔺之犹子。蔺,《宋史》无传。据徐自明《宋宰辅编年录》载:蔺,无为军人。  相似文献   

2.
说明:《宋史》卷二五三《折德扆附玄孙可适传》云:“明年(大观四年——公元1110年),复以[可适]为渭州,命其子彦直秘阁参军事,数月而卒,年六十一。彦质,绍兴中签书枢密院,别有传。”但《宋史》实无《折彦质传》。唯卷二一三《宰辅表》四及有关卷帙中偶书其事迹。彦质既名列《宰辅表》,堪称南宋重臣之一,理应立传,史家忽略,未免遗憾。折氏自五代以来即为党项之一大望族,世守麟、府,北御辽而西抗夏,始终为北宋藩篱。彦质则随赵构南迁,忠贞不二,功绩卓著,应予表彰。是以不揣鄙陋,辑零散资料。草此专传,补《宋史》之缺,且愿就教于识者。折彦质字仲古,别号介之。以曾筑草堂于寿安锦屏山中,名为“葆真”,因自号为葆真居  相似文献   

3.
<正> 在李清照的研究工作中,长时期以来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是《金石录后序》的作年问题;一是“改嫁”问题。知人论世,李清照是否改嫁,既涉及研究她的生平,又和评价她的作品有关,特别与考辨《金石录后序》的真伪有关。南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述李清照于绍兴二年改嫁张汝舟;南宋洪迈《容斋四笔》又记述李清照于绍兴四年作《金石录后序》(下简称《后序》)。《后序》这篇文字,是李清照以赵明诚妻室的名分写的,如果清照于绍兴二年改嫁张汝舟,不能设想,她又作如此内容的《后序》,二者之间,必有一事是谬传误载的。  相似文献   

4.
<正> 康有为的《民功篇》有三万余字,是一篇未完稿.《康南海自编年谱》未提及该文,但在1886年左右所写的《教学通议》中提到上古制作为人道之极美时,曾云:“详民功篇.”可以推见该文亦写于此时,即当康有为游历香港、上海之后,隐居家乡西樵山,结合中西学,钻研经世之学之际.该文按上古君主编年顺序,以先秦诸子百家的著述为资料,考证了古代三皇五帝都做了许多有益于民的事,所以人们拥护他们当君主.而从秦朝起奖励军功,才使二千年来民功不兴,民生日艰.可以说《民功篇》是一篇以探讨秦以前为主的历代政治而写出的中国社会发展简史.  相似文献   

5.
上海辞书出版社新版《辞海》“枢密院”条曰“枢密院: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称,五代后梁时建立崇政院,后唐改称枢密院,宋代沿置。”(缩印本第1274页)此处将后梁的崇政院作为枢密院之发端,实误。据晚唐人裴光庭《东观奏记》卷中,宣宗“尝诏枢密院,兵部侍郎、判度支萧邺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唐语林》卷1也有相同记载,可知至迟在唐宣宗朝已设立了枢密院。至  相似文献   

6.
李光辉 《殷都学刊》2006,(4):102-105
对《墨子》全书的结构作一分析,考证各篇的成书年代及著者,是系统研究墨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考证众说纷纭,分歧一直很大。综合各方观点,可以得出一个共识:《墨子》是墨家的一部著作总集,各篇大致成书在战国至汉初这一期间。  相似文献   

7.
《唐勒》、《小言赋》和《易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孔子与《易传》的关系,最早的记载见于《史记·孔子世家》,云:“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是以十翼为孔子所作。对此说表示怀疑的,始于北宋欧阳修的《易童子问》,而清人崔述作《洙泗考信录》,专有《辩作<易传>之说》一篇,论之尤详。近人论《易传》作者,多援崔氏之说,但也有加以驳正的。如日本泷川资言的《史记会注考证》,其《孔子世家》考证引崔述语,逐条反驳,并历引《战国策·秦策》蔡泽语、宋玉《小言赋》、《荀子·大略篇》、《礼记·乐记》、《韩非子·外储说》、《新语·道基》等篇及《淮南子·缪称》,证明《易传》流行久远,为各家引  相似文献   

8.
《全元文》所收赵孟頫文辨误四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元文》所收赵孟頫文有四百余篇,为迄今所收赵文数量之最,但笔者通过考证发现,至大三年《书道德经跋》、至治元年《题王摩诘高本辋川图》、至大四年《题仲穆茅山西墅图》、元贞四年《跋宋徽宗摹唐人明皇训子图》等四篇系为伪文。  相似文献   

9.
一、几度上临安献书?《宋史·郑樵传》及省、府、县方志均载称郑樵一生三次从兴化赴南宋首都临安:第一次是绍兴十九年(1149年)上《献皇帝书》,献所著百四十卷,诏藏秘府;第二次是绍兴二十八年应高宗召对诣解,投右迫动即3第三次是绍兴三十一年携《通志脉于朝,进《上段通志表》,适“高宗幸建康,命以《通志》进”,投枢密院编修。翌年,郑樵便逝世了。近来,吴怀棋先生编著的《郑樵年谱》据《上宰相书》的记叙,重新考定郑樵在以上三次人都之前,已有两次赴临安献书之行:第一次是绍兴十五年;第二次是十七年,即作《上宰相书》的时…  相似文献   

10.
《墨子》军事思想简论黄朴民墨家学派在先秦与儒家学派并称为显学,其学说的基本内容,保存于《墨子》一书。其书《汉书·艺文志·诸子略》著录为七十一篇,今存五十三篇,据考证,其中《尚贤》、《尚同》、《非攻》、《兼爱》、《非命》等二十四篇反映了墨子和前期虽家的...  相似文献   

11.
<正> 凡读过《三百篇》的,大都能体会到《豳风》一组诗很有分量。其中,篇幅长的《七月》和《东山》,很多选本和教科书都收入了,几乎人人都熟悉。一组七篇,除开上举两篇外,还有五篇较短或很短的,这些其实也非常值得注意。如《破斧》一篇,洪煨莲先生就写过三万多字的考证。再如《狼跋》一篇,闻一多先生在他的匡斋诸杂文中就不断地阐发它,阐发的很高妙。现在,我想来说说《鸱鴞》。《鸱鴞》诗四章,章五句。全文引出如下: 鸱鴞鸱鴞,既取我子,无毁我室,恩斯勤斯,鬻子之闵斯。迨天之未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女下民,或敢侮予?  相似文献   

12.
《离骚》题义及其语言的音乐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离骚》是用大琴来伴奏的楚国长篇声乐套曲,作者以大量的实证依据对该论点进行了考证,并进一步分析了《离骚》与音乐的关系以及《离骚》的音乐美.  相似文献   

13.
正《宋诗纪事续补》卷一四有刘彦修,小传说:"彦修,字子羽。《五灯会元》称为‘宝学刘彦修居士’。"按:刘子羽,字彦修,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五夫里人。少以父任补将仕郎,积劳转宣教郎。靖康元年,为河北河东宣抚司书写机宜文字,以功转朝议大夫,除直秘阁。建炎元年,以秘阁修撰知池州,除集英殿修撰,知秦州。建炎二年,召赴行在,除枢密院详检文字。建炎三年,除御营使司参赞军事。建炎四年,除徽猷阁待制。绍兴二年,拜利州路经略使兼知兴元府,除宝文阁直学士,故而有刘宝学之称。绍  相似文献   

14.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是目前坊间考证最为完备、资料最为齐全的《左传》注本,学者对《左传》的研究,往往离不开对杨《注》的参考。但由于篇帙浩繁,杨《注》文中不免有所纰漏,本文因举其疏误阙略者三处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15.
去年再版的“三会本”《聊斋志异》有九篇附录,其中《猪嘴道人》、《张牧》、《波斯人》三篇,出自乾隆年间黄炎熙的《聊斋志异》选抄本。辑校者张友鹤同志在《后记》中说:这九篇附录,“是原作还是后人伪托,尚有待于考证,因此暂只做为附录。”这种谨慎的科学态度是可取的。最近读了明末冯梦龙编辑的《情史》一书,发现上引三篇文字实际上来源于明人或明人以前的作品。《情史》共分二十四卷,分类收录了大量明代或明代以前的历史故事和文言小说,大约有一千条左  相似文献   

16.
一、据《提要》卷一一《书类一》载: 《尚书讲义》二十卷。宋史浩撰,浩字直翁,鄞县人,绍兴十四年进士。 今案:《宋史·史浩传》于浩登科年代不系年。 考《宋会要辑稿·选举》、《文献通考·选举》、《宋史·高宗纪》等书所载,并无绍兴十四年榜,此必误。 考《宋史》卷四○○《汪大猷传》称:“(大猷)登(绍兴)十五年进士……。大猷与丞相史浩同里,又同年进士,未尝附丽以于进。”又《南宋馆阁录》卷七称:“史浩字直翁,四明人,刘章榜进士出身。”案刘章为绍兴十五年状元(参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绍兴十五年四月纪事),是史浩实十五年进士。  相似文献   

17.
《文学遗产》1997年第3期载叶瑞汶《对苏轼佚文<叶氏宗谱序>的考证》一文(以下简称《考证》),作者称他于1992年春在浙江义乌农村看到《义乌南阳叶氏宗谱》,中有苏轼撰《叶氏宗谱序》与苏洵为翰林学士叶道卿遗像所作的《像赞》并附有原文影印件。《考证》经过考证断《序》与《赞》为苏轼、苏洵作,实际上却并未作认真的、扎实的考证,甚至连最基本的人事关系都弄错了,故作此文以辨之并就正于叶氏及方家。《考证》谓:“为了讨论问题方便,将苏轼父子的佚文公布如下,其中的分段、标点符号和括号,系作者所加”,然其断句、标点均有错…  相似文献   

18.
张志永 《河北学刊》2012,32(1):254-255
张伟良教授的新著《在历史深处解读历史——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学术随笔》(以下简称《随笔》),读后令人耳目一新。全书分为建党篇、人物篇、毛泽东研究篇、考证及专题研究综述篇,涵盖了他治党史以来  相似文献   

19.
刘光胜 《殷都学刊》2010,31(1):18-23
根据战国时期的青铜器、陶器铭文,"立事"意为主持事务,禀行政治权力,但《曾子立事》主要讲君子博学、笃行、忠信、事君父、敬师长之事,篇题《立事》与内容矛盾还是有更深刻的思想根源?隋唐时期,《曾子》有两个版本,一是《大戴礼记.曾子》,一是二卷本《曾子》,它们之间最大的不同是《大戴礼记.曾子立事》篇题,二卷本《曾子》作《修身》,它们谁先谁后?谁真谁伪?我们借助上博简《内礼》和战国时期的立事铭文,对这些林林总总的困惑进行了检讨。  相似文献   

20.
《增修互注礼部韵略》可简称《增韵》,毛晃、毛居正撰.《宋史》无毛氏父子传.毛氏浙江江山人.《同治江山县志》卷九有毛晃传略:毛晃,字明叔,沙堤人.绍兴间免解,任主簿.尝闭门著书,留心字学,增注《礼部监韵》,砚为之穿,学者称铁砚先生.其子居正,举进士,校《监韵》,俱有功字学.明修字韵,宋濂等上言,注释音切一依毛晃所定,遂取其书名《洪武正韵》.据今浙江省江山市文史馆毛永国先生考证,沙堤,现属华峰乡沙村.毛晃大约生于宣和五年(公元1123).绍兴21年(公元1151)进士,第二年即开始撰写《增韵》.十年后,即绍兴32年(公元1162)书成,作《拟进增修互注礼部韵略表》(以下简称《表》).《增韵》呈上后,若石沉大海.晚年居家,在沙堤创办“高斋书院”.他的书稿曾在朋友间流传.其子毛居正为之校正并重增.到宁宗嘉定16年(公元1223),才刊印问世.魏了翁为之作跋云:“三衢毛氏《增韵》,奏御之六十二年,其子居正义夫应司成校正经籍之聘,始克锓梓于胄庠.然人情异响,趋简厌烦,故校其始著,尚多刊削.世之不遇者非特一《增韵》也.”毛晃另有《禹贡指南》一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