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社会对风险的无助使得安全议题进一步得以彰显,该议题的解决必须回归法律的安全屏障设计,法律的制度性安排必须凸显法律安全价值的核心地位,体现出行动主体追求各种利益时的安全性需求,能为主体提供充分的安全感.安全价值和秩序、自由、正义、效率等价值的冲突有多重表现形式,通过法律价值定则的确定,平衡价值冲突,在具体事例中确定价值序列.在与自由价值的平衡中,自由是前提,安全是保障;在与秩序价值的平衡中,应该确定秩序对安全的包容关系;在与效率的平衡中,则要明确效率是优先品,而安全是必需品的结构性定位.  相似文献   

2.
在紧急状态下,社会的整体公益和个人的具体权利往往会发生激烈的冲突,在人权保障和人权克减之间如何抉择和平衡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难题。在紧急状态下进行人权克减时,秩序价值优先还是自由价值优先是其中的关键问题。综合俄罗斯、英国和美国关于紧急状态下人权克减的立法与实践,人权的克减既要能够保障国家在危急时刻有效地采取各种必要措施,及时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又要尽量减少对公民权利的侵害。在自由价值和秩序价值的平衡中,首先需要保证基本的自由价值的实现,其次再视公共危机的激烈程度考虑秩序价值。同时基于我国目前公共危机事件增多的事实和我国相对保守的政治文化传统,我国当前紧急状态下人权克减的价值取向应在确保公民基本自由价值实现的前提下,尽量倾向于秩序价值。  相似文献   

3.
2020年6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以全票赞成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以下简称《香港国安法》).《香港国安法》在第1条明确指出了该法律的立法依据,特殊之处在于其列明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宪法、《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下简称"《基本法》")以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2020年5月28日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以下简称《全国人大决定》).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香港国安法》的核心内容是为了防范、制止和惩处在香港发生的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前复杂的内外政治环境,大为加剧了香港国家安全形势的严峻性,香港国安法的实施工作亦面临巨大挑战,如何确保各责任主体在中央统一领导下依法切实履行维护国家安全职责,已成为新一阶段有效实现香港维护国家安全任务的关键.为此,本文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以下简称《国家安全法》)确立的"统分结合"(第44条)"协同联动"(第49条)国家安全制度和工作机制基本要求和原则为视角,对香港维护国家安全制度的机制设置及内部机理讲行全面梳理剖析.从而能更好地推动香港国安法的执行落实.  相似文献   

5.
法治作为规范和限制政治权力的制度性安排,与自然界一样,具有生态系统的某些特性.法治作为政治生态系统,其内涵远远大于法律和司法,法治不能从法律的内部推演出来;法治作为政治生态,需要与之相匹配且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民主、人权、自由、完政等政治法律制度与价值观的支撑和滋养,自然法思想是法治的理论基石;法治通过对权力的有效制约,达致政治生态的平衡.  相似文献   

6.
清末民国时期,法治国家开始成为法学的基本概念,学界对其基本内涵也形成了一定的共识。在我国宪法文本中,"法治国家"是政治共同体依照法律治理国家生活的原则、规则与未来指向性的价值体系,其实质要素包括人的尊严、自由和平等,形式要素包括法律至上、人权保障与权力制约。从宪法文本的规范体系来看,"法治国家"包含法治社会,从价值内涵来说,"法治国家"同时也是"宪政国家"。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法治价值的信仰只能根植于中国社会的客观规定性,由此,中国的法治价值应建构以秩序为法治社会的框架价值,平等为法治社会的价值主导,公平与效率为两翼,自由人权理性等价值跟进的法治价值构造体系.  相似文献   

8.
新闻自由与司法公正的冲突有内在层面和外在层面的原因,任何一个法治国家都会面临新闻自由和司法公正的冲突和平衡问题.正是在相互冲突的关系中,通过不断厘定和调试,不断产生新的平衡,使二者各自的价值更加得以凸现.  相似文献   

9.
陈果  王新清 《学术界》2008,(1):177-181
现代法治国家的公民基本权利受到国际法和国内法的保障.鉴于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在刑事司法程序中可以被暂时地限制或剥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通过<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等一系列国际法律文件,建立起以人权保障为目标的刑事司法标准和规范.就国际刑事司法准则人权保障的内容、特点、国际刑事司法准则人权保障的法律规范体系以及保障方式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10.
后乡土社会法治秩序的构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乡土社会"是对中国旧有的农村社会的特性所作的一种概括,但目前我国农村社会已经并且正在经历一场在速度、深度、广度上都前所未有的社会转型,"后乡土社会"的特征正在凸现.后乡土社会下,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乡土的礼治秩序渐趋淡化,传统礼治秩序下的权威和价值体系面临解体或重构,即便如此,现代法治在后乡土社会的秩序重构仍面临着法律信仰与乡土信仰、国家法与民间法以及法律资源需求和缺失等一系列的冲突.在此视角下,笔者探讨了从法律信仰、法律意识、法律资源及法治秩序方面对后乡土社会秩序重构的可行,以期实现法治秩序与乡土的完美整合,谋求更为和谐的农村社会.  相似文献   

11.
田飞龙 《天府新论》2017,(6):151-160
香港是中西文明冲突的独特产物,香港基本法是“一国两制”与中国国际化的独特宪制安排。“一国两制”内含丰富的国家理性,其宪制目标不限于香港本身的繁荣稳定和高度自治,亦包含国家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的高位诉求。香港回归20年来,“一国两制”的内在冲突,显示的正是两种制度的文化冲突与价值博弈,但在国家发展与法治进步条件下也展现出国家整合的明确取向与路径。依法治港日益成为“一国两制”实践的最大共识。梁美芬博士的《香港基本法》一书即诞生于这一错综复杂的历史时段,以具有内地经历的香港法律人视角展现作为混合法的香港基本法之历史、现状和演变趋势,呈现香港基本法实施的主要宪制争议和制度细节,努力解释和沟通普通法与大陆法传统之间的法理差异和冲突。“一国两制”首先是国家制度实验,在香港面临某种结构性转型的发展难题,需要国家责任更加明确的确认与承担以及香港社会的共识凝聚与合力。  相似文献   

12.
转型时期社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人们权利、法治意识和自由、平等观念不断增强,人权保障与权力制约意识不断高涨,利益失衡导致的社会矛盾与问题不断加剧。而城市法治精神是城市人们对法治理想及其价值目标的主观把握、对法治的认识、情感和意志等各种心理要素的有机综合。完善的城市法治精神能有效引导人们自发、自觉地向民主、人权、平等、正义、秩序等法治方向发展,能妥善协调和消解社会矛盾,促进城市和谐发展。要实现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必须努力构建城市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13.
现代刑事司法制度的价值目标实际上是多元与冲突共存,而且呈现出鲜明的层次性。在众多价值目标中,对自由的保障与对秩序的维护,是刑事司法制度最基本的价值目标,其他价值目标都以此为中心或基础展开。刑事司法制度的自由价值目标包含三重含义:通过刑事司法活动惩罚犯罪以保护或扩大社会绝大多数人的自由;刑事司法制度所保护或扩大的自由是法律之下的自由;刑事司法制度为国家刑罚权的实现设定法定程式,以限制国家权力保护个体自由。作为刑事司法制度价值目标的秩序亦有三重含义:维持既定的社会秩序;"修补"已为犯罪所破坏的那部分社会秩序;以程式化的方式规范国家刑罚权运作的秩序。而自由与秩序价值在刑事司法中最直接的体现,则是保障人权与控制犯罪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李秋高 《学术界》2007,(4):197-201
村民自治与法治作为我国社会存在的两种不同治理方式,存在着一些冲突,主要体现为自上而下的法治与自下而上的村民自治在治理范围上的冲突和作为"普适性知识"的国家法律与作为"地方性知识"的村民自治规范在治理内容上的冲突.在依法治国的过程中实行村民自治,我们需要正确划定国家权力与自治权力的边界,为村民自治提供成长的空间.同时,国家法律与自治规范需要进行双向的良性互动,以消除它们之间所存在的冲突.  相似文献   

15.
于浩 《中州学刊》2014,(5):62-67
法律体系承载并折射出与之相符的法律文化和社会价值,因此,对法律现象与法律文化的关系进行认知是研究法律价值与法治秩序的一种进路。这种认知能在虚实之间展开对法律本身的审视与反思,并展示出法律文化与法治秩序的碰撞、融合与重构。中国法律文化中蕴含"天道""情理"等伦理观念,而西方法律文化受宗教传统影响,其中包含法律与生命、伦理、宗教之关系的追问。中西方法律文化在伦理与宗教之维上的分野以及二者在证成法律的正当性上的殊途同归,为研究法律文化对法治秩序建构的意义提供了一个良好视角。中国的法治秩序建构既要关注西方法律文化的根源问题,又要关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合理内核;要立足中国国情,建设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16.
尉兰琴 《兰州学刊》2006,(4):196-197
在以安全和自由两个法律基本价值所演变的刑事诉讼犯罪控制观和权利保障观中,合理的刑事诉讼价值取向应是人权保障优先,因其更符合国际人权保障思想,符合现代民主法治国家的要求,有助于保障被告人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7.
喻磊 《江汉论坛》2003,19(6):106-108
WTO规则是调整国际经济贸易关系的法律规范,其价值体现WTO精神,指导着WTO立法、执法和司法的全过程。本文分析论证了WTO规则的秩序—安全、平等—公平、自由—效益价值及其辩证关系,旨在对WTO规则价值科学求证,以为我国WTO法治实践提供价值支持。  相似文献   

18.
李宏 《河南社会科学》2008,19(1):130-133
自由和秩序是价值体系中的两个基本内容,两者的辩证关系包括对立统一观、系统观和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观。它们各自的内涵、外在表征及理论与现实基础上的价值冲突表明:由自由与秩序的辩证关系所决定,当代法制现代化的基本价值目标应该是谋求自由与秩序的协调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体现自由的法治秩序。  相似文献   

19.
在坚持法治的前提下,倡导个体自由,注重群己平衡,这是严复自由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其核心内容就是他的“三民”(民力、民智、民德)人权法律思想。走出严复人权法律思想的困境,就应当创新释义儒家“人”学,逐步建设现代公民社会,才能实现法治下的现代人权理想。  相似文献   

20.
城市房屋拆迁的实质为房屋征收(或称不动产征收),是公权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对私权的合法剥夺,是政治国家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对市民社会的干预。基于人权、自由、秩序诸价值的考量和公权与私权、拆迁入与被拆迁入利益平衡之需要,以私权保障理念为基点对现行失范的补偿法律制度予以重构,对于构建一套合理的保障被拆迁人利益的拆迁法律、法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