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祖拳是福建省最具代表性的武术拳种,是闽南传统文化的内容之一。近年来,五祖拳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存在的问题依然突出。在文化保护及两岸交流合作的背景下,五祖拳文化保护的意义重大。加强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与完善、加强文化内涵及地方特色的整理与发掘、加强相关赛事的开展与品牌培育、推动对台民间文化交流与合作、开发教育教学资源与学校的传承推广、重视真实性与完整性原则的落实等,是五祖拳保护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怀乡、恋祖情结之于苗族人,是对过去的祭奠,也是对历史的巡礼.历史虽然已经远去,但是它是可以循环的或是可以重复导演的,民间文艺本身就是在对某种已经完成了的过去的事件的叙述中,积极地参与了现实生活的过程.它在生成过程中依据审美心理、习惯心理定势的规范化和因袭倾向,充分地展示出"过去"、"历史"、"故土"对于精神、情感活动的涵盖能力,证明着它的现存性、具体可感性,以象征性的回归实现自我抚慰.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指出,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高等教育作为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创新的重要源泉,红色文化的传承创新是其本质使然和职责所在。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在高等教育中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和重要的德育功能。高等教育应以基地建设为依托,夯实红色文化传承创新的基础;以活动载体建设为重点,高扬红色文化的育人旗帜;以进课堂、进网络、进生活等工作为根本,促进红色文化的教育传播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4.
受市场化、外来文化和人口流动的影响,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困境表现为传承的环境、机制和主体问题.目前产业化、政府主导和村民参与等传承模式,对于民族民间文化虽有一定的传承作用,但也存在着缺陷.以文化消费为思路来传承与发展民族民间文化,其路径主要表现在村民的文化消费、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活动和外来游客的文化消费等方面,对于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无疑是个较好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东岳论丛》2016,(2):189-192
文化自信,是对本民族文化及文化传统的肯定与认可,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内在动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建立在文化自信基础上的。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同时期民族生存发展史在文化音乐形态上的结晶凝聚,传承好、保护好,使民族音乐文化传统代代相传,对于一个民族建立文化自信,以个性鲜明的"文化身份"参与世界文化交流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霍童线狮是霍童“二月二”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以来,在旅游业发展以及地方非遗保护工作推动下,霍童线狮跳出了民俗活动的固有场域,走上了旅游展示的广阔舞台,其传承保护状况发生了极大改变。本文试图在文化生态的视野下,挖掘霍童线狮的价值,探究霍童线狮的“变”与“承”,思考其传承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为此类非遗的保护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古籍文献一般是指自商朝后期甲骨文至清宣统二年,记载文字信息的各类文献载体,其演变从龟甲、牛胛骨,经竹片、木板等形态,至今时之纸张.古籍文献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载体,古籍文献的保护与利用工作势在必行,笔者试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对于古籍的原生性保护和再生性保护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邢婧 《理论界》2010,(4):142-143
传统民族节日文化蕴含着丰富而宝贵的民族精神,也是民族文化和众多民族艺术——艺术人类学的重要研究对象的承载者。目前传统民族节日日益受到重视,然而传统节日文化的延续和保护仍然存在种种问题。蕴含其中的民族精神在遭遇消逝抑或变质之后,传承和创新的基础——民族文化基因仍未被有效保留或修复。本文拟从中国艺术人类学的视野考察当下传统节日文化保护的意义和现状。  相似文献   

9.
察隅僜人服饰的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形成了以家庭传承和社会传承为主的传承方式。随着国家对僜人服饰的保护工作的开展,僜人服饰焕发出了独特的文化魅力,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僜人服饰的保护和传承体现出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有利于进一步宣传僜人文化,成为僜人家庭的重要经济来源,促进了僜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  相似文献   

10.
辰州傩文化艺术是湘西土家族地区流传最广的古俗,三百年前就已经相当盛行,称为辰州傩,又称土家傩.辰州傩渊于荆楚,辐射于巴蜀吴越秦等地,曾一度影响中原.辰州傩是一种介于湘西古老的原始戏剧(以毛古斯为代表)与现代戏曲之间的原始戏剧形态,也是一种有着浓厚宗教色彩的地方戏剧,是戏剧进化时期遗存下来的“活化石”.辰州傩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和地域性,并具有极其厚重的艺术品格.五溪文化中的这种古俗,至今在湘西门户沅陵县境内的七甲坪乡犹存.辰州傩戏于2006年被列入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笔者拟从文化生态视野对沅陵辰州傩的传承与发展加以论述,以便这门古老的傩文化艺术能顺应社会的发展而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既与经济社会发展过程相伴随,表现为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又与各种实践探索、融合创新相始终,表现为一个文化选择过程。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的城镇化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进一步深化与提升,是一个高屋建瓴的战略决策与文化选择。城镇化背景下传承历史文化应具有三重视野:一是传统视野,要立足于民族文化,以本民族历史文化为主体去展开和实施城镇文化建设的蓝图;二是当代视野,立足当代文化发展需要是实现传统文化的开放性,并使之富有生命力的关键所在;三是人本视野,不论是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还是当代文化的融入与发展,都要以人为本,立足于人的整体素质和创造力的提升,以此推动城镇化水平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2.
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时代背景下,文化自觉被提到一个突出的地位。国有企业是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承载者和践行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中流砥柱,其健康持续成长对文化强国建设意义重大,而企业文化自觉是影响企业成长的重要因素。文化强国战略的提出以及文化自觉地位的凸显,为今后国有企业改革指明了方向,即只有通过提升国有企业文化自觉,使企业内部有利于改革发展的"文化底蕴"得以形成,使企业面对多变的国内外形势能客观地审视自身文化,并自觉、理性地付诸行动,企业才能获得更大更持久的成长动力。  相似文献   

13.
宗教与民族相伴而生.宗教对于少数民族的诸多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此基础上许多少数民族都形成了特定的宗教文化.宗教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反映了少数民族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精神儒求,以及这种需求在社会生活中的拓展.文化人类学是一门旨在研究异文化的学科,因此,在文化人类学界也有重视研究宗教文化的传统,而且逐渐形成了一些需要关注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出了文化自信,那么新时代课题的关键是如何夯实文化自信根基,坚定不移地走文化自信道路.红色文化作为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宣传路径是长期存在于弘扬及宣传进程中的一个干扰性难题.本文从研究红色文化在宣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或减损其教育效果的因素着手,分析解决问题的途径,提出合理建议与相对科...  相似文献   

15.
气候不仅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一种社会和文化现象,其定义、理论、研究重点和方法等方面必须在这样的框架下进行新的述评和探讨。气候文化是理解人与气候之间所形成的关系、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及其适应等问题的重要基础。当前,研究气候文化的目的是为人类认识、利用、改变、适应和维护气候环境、应对气候变化及其灾害提供正确的认识论与方法论。  相似文献   

16.
17.
传统的文学研究的终端成果大都只是纸面文章和书籍,具体到地域文学研究,一般只是研究作家作品、社团流派,研究成果基本也还是文章和书籍。这样的研究自有其价值,但就服务于当下的城市文化建设而言,这种形态又必须进行调整或转型。本文以天津文学研究为例,通过具体的个案剖析,提出应当从历史社会学的视野来调整我们的文学研究,以便使它更好地服务于当下的城市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褚金勇 《河北学刊》2022,(6):102-109
考察海外汉学的学术生产,中国学术界往往重点关注来自西方异质文化背景中的汉学研究,而轻视同属汉字文化圈的东亚汉学。其实,东亚汉学家是一个不应被忽视的知识群体。与西方汉学家相比,东亚汉学家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异域之眼”和“同文之心”的双重性问题上。由于历史和地理上的原因,东亚汉学家深受中华汉字文化的影响,与研究对象长期处于同一文化圈界域,这种“同文”的知识背景极易使他们丧失西方汉学家那种明确的“异域”眼光和“他者”意识。同时,东亚汉学家又在不断质疑、反思“同文”这一知识背景,意图寻求“独立”“自我”的文化意识。这种“同文”与“异域”之间的悖论,是贯串东亚汉学研究的思想主线。探察东亚汉学“异域之眼”与“同文之心”的独特性并阐明这一独特性的内在原因,对于我们了解东亚汉学和认识东亚汉学家的中国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