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大钊创新思想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大钊的一生是不断创新的一生.他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卓越的创新能力.因此,在对中华民族前途命运进行深邃思考以及为此而进行的对救国救民道路的艰辛探索过程中,他的创新思想和实践都结出了丰硕的成果.他率先在中国大地上高举起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旗帜,为中国昭示了新的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他公开提出要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性质的现代化政党--中国共产党;他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革命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初步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他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问题,进行了富有开创性的探索.研究李大钊的创新思想和实践,在今天仍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一九一七年,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世界革命的新纪元”。在十月革命的启发和鼓舞下,李大钊迅速地从一个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明确地站到马克思主义立场上来。他热情地讴歌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不遗余力地宣传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传播、运用和发展立其基础,导其先河。他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科学理论体系,由唯物史观、经济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3.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李大钊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作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传播的先驱者 ,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留下光彩夺目的一页 ;不仅如此 ,他作为一位最早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 ,还在中国现代经济思想史上写下万古不朽的篇章。一李大钊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在中国传播的拓荒者。辛亥革命爆发后 ,李大钊运用在北洋法政专门学校中所学的经济学方面的知识 ,“慷慨思投笔” ,撰写了《隐忧篇》、《大哀篇》 (《言治》 1913年第 3期 ) ,针对当时“农失其田 ,工失其业 ,商失其源”的社会经济状况 ,提出了“振农、通商、惠工”的经济…  相似文献   

4.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内最早接触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先驱。他在探索救国真理的过程中逐渐接受并最终信仰了马克思主义,并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了自己独特的马克思主义革命观。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观不仅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宝库,而且对我国当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也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5.
李大钊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员主将,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但在迎接马克思主义之前,托尔斯泰的人道主义思想对李大钊的影响不可小觑。李大钊于1916年发表的《青春》一文,可以说是对托尔斯泰"复活"微旨的诠释,其意无非要让垂死的中国复活,问如何以理性自觉创造新文明?破旧立新的方案何在?他终于在1917年俄国的十月革命中找到答案。李大钊因十月革命的成功而重视马克思主义,认为是"庶民胜利"的秘方。他自迎接十月革命后,一直在中国领导以俄为师的革命运动,成为创立中国共产党的奠基人、促成国共合作的要角、华北工运的主导者。李大钊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要意义,不在于其对学理的创发,而在于其革命行动,最终他虽然牺牲,却为下一阶段的革命活动开启了契机。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就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贡献,作一简要的论述。 (一)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李大钊是热情歌颂十月革命、积极宣传马列主义的第一人。十月革命后不久,他接连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完成了革命民主主义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当一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挑起“问题与主义”论战时,他明确指出:“我可以自白,我是喜欢谈谈布尔什维主义的”①。在此前后写成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则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  相似文献   

7.
列宁从推进俄国革命的角度出发,对伯恩施坦主义在俄国的"变种"进行了批判.在建党时期,列宁同经济派和孟什维克进行了斗争,使布尔什维克党从理论信仰到组织原则上都避免了伯恩施坦主义的影响.在俄国革命时期,列宁同取消派进行了斗争,保证了无产阶级政党对革命的领导权以及革命后走向社会主义的前途.与西欧社会民主党反伯恩施坦主义的失利相比,在组织上不断清党以及立足于俄国国情找到一条将党的革命纲领与党的日常工作联系起来的现实途径是列宁战胜伯恩施坦主义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李大钊民族主义思想的转变及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未见光明之前景,基于对西方文明的怀疑态度和自身传统文化的修养,李大钊在"五四"前先于其他知识分子将眼光转向俄国十月革命及其指导思想,其民族主义思想以1918年的<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为界,从资产阶级自由与民主引领的民主主叉民族观逐渐转变为马克思主义指导的世界主义的民族观.他将民族作为划分阶级的标准,并以阶级分析的方法指明革命的对象、性质和工农群众在革命中的地位,倡导统一战线促成国共合作,为中国革命展现了相对明朗的前景,对新民主主义革命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列宁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探索了一条俄国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即用革命手段取得实现社会主义的政治前提的基础上创造建设社会主义所需要的文化水平的道路,而俄国的文化滞后成了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严重障碍和列宁思想中的困惑和忧虑,列宁对“文化革命”的思考对于一个后起的,但正以迅速的步伐走向现代化进程、走向“知识社会”的中国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青春’之气,万古长青。”这是吴玉章同志,一九五九年为《李大钊选集》出版时的题词。它正确地概括与评价了李大钊同志的伟大革命精神与崇高思想品格,真诚地表达了我们后人学习与继承革命先烈光辉思想的意愿与决心。历史证明,李大钊的革命思想与行动,确实是永葆青春的。还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前的新文化运动初期,李大钊就提出了他的著名的“青春”思想,阐明了他的“青春”人生观,并在实际行动中充分发挥了他的青春的光和热。李大钊同  相似文献   

11.
能源法的出台来自于政党政治的正确、市场化改革的深化、资本与组织体制的变革,更来自于理论突破,因为理性决定制度选择。我国现行法律并不能满足能源革命的要求,能源制度设计远未体现政治、市场与体制的合力,有关能源革命的理性解读成为法律制度创新的前提。能源革命已经为能源法的出台提供了政党政治和能源战略抉择以及全面深化改革的政治经济维度。回应能源革命的能源法必须作出富有绩效的制度安排,才不负众望。  相似文献   

12.
如何为生态危机寻求政治解放路径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福斯特看来,全球性生态危机源于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可持续性,因此为了防止生态危机演变为"最后的危机",需要以一场兼具社会革命的生态革命对现有的资本主义制度进行变革。但是,依赖于"技术绿化"的生态工业革命因其被资本逻辑所主导,表现出与资本主义的同构性。因此,真正的生态革命有赖于生态革命与社会革命的联系,最终实现生态社会主义。虽然福斯特的分析主要立足于资本主义批判的视角,但其理论依据与分析结果对于推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十月革命前后,围绕着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一些重大问题,如当时俄国是否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民主和专政、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等等问题,在社会主义运动内外发生了激烈争论.这些争论不仅一直伴随着苏联70多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而且在苏联解体后已经过了很长时间的今天,争论仍在继续.例如,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问题,<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6年第2期发表了张光明教授的普列汉诺夫<在祖国的一年>一书的再评价文章.关于民主与专政问题,<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7年第3、4期先后刊出了金雁、秦晖的长篇论文<无产阶级专政与人民专制>和曲延明的翻译文章<1917年俄国民主抉择的命运和这一抉择中领导人的作用>.至于近期中国理论界围绕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发生的争论,实在可以看作是80多年前开始的以布尔什维主义为一方,以其他政党或学派为另一方的争论的继续.  相似文献   

14.
《资本论》是理解马克思"改变世界"的哲学革命的一把"钥匙",是马克思前期"改变世界"思想的逻辑必然结果。《资本论》是马克思"改变世界"的哲学革命的最终完成,它所揭示的"个人受抽象统治"的现实生存境遇是马克思"改变世界"的理论契机。《资本论》所建构的"批判的辩证法"是马克思"改变世界"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5.
受辛亥革命的影响,新疆先后爆发的迪化、伊犁以及喀什起义,是这场革命的组成部分。然而,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到了旧官僚杨增新手中。杨增新担任新疆都督,这对于结束革命后新疆分裂混乱的局面、巩固国防有重大意义。同时,革命对于他形成“无为而治”的治新思想也有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16.
德国与辛亥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建东 《江汉论坛》2001,1(6):62-65
在改变中国命运的辛亥革命中,德国无疑是当时干涉中国政局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 之一,而在此方面的专门著述却非常薄弱。本文揭示了德国出于维护其在华既得利益而竭力 反对革命和竭力维护各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利益现状,以确保其重点放在欧洲争霸上,说明了 以德国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必然是中国革命的敌人,但德国的努力也在客观上维护了当时 中国的领土现状,使其免遭进一步侵犯。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的理论家瞿秋白在对辛亥革命的胜利给予了高度肯定的同时,也对辛亥革命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认为辛亥革命在两个方面表现了不成功之处:一是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二是没有打倒一切封建势力,彻底实行土地革命,政权仍旧掌握在封建官僚和军阀手里.导致这种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也有两点:一是没有彻底的革命纲领;二是没有一个彻底的团结的真正能领导革命的阶级.  相似文献   

18.
辛亥革命后的近40年,阎锡山虽然在某些方面和某些时期,做了一些有利于时代发展进步的事情,但基本上来看,却是与民主革命尤其是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断发展这一历史走向相悖的。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矛盾的多样性和斗争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9.
道德流变轨迹略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燕青 《齐鲁学刊》2004,1(3):22-25
道德流变是在以经济因素为主导的合力作用下的历史演进过程,这种演进意味着传统道德向现代伦理的转型。在这一过程中,道德的发展变化必然留下深刻的痕印及演进轨迹。概括地说,道德流变的轨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从义利的分离性到义利的统一性;从律令的苛刻性到律令的宽容性;从价值的单向性到价值的辩证性;从取向的内敛型到取向的进取型。  相似文献   

20.
辛亥革命研究略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辛亥革命已百年,对其研究,宜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开拓新视野。它以革命求共和,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帝制,第一次创立了以中华为国号的现代民族国家模式,开启了建设新中国的中华民族此重兴的历史进程。孙中山是新中国运动的开创者,是20世纪中国第一位具有百年发展思想的革命实行家和思想家。他的洋溢着实践之科学思维的行易知难说,表现了一种不屈不挠的务实进取思想,具有学问革命和解放思想的意义,值得当今海峡两岸中华人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