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美国汉学诞生于十九世纪新教来华传教士、外交官员对中国情况的记述以及美国东方学会对中国的研究.二十世纪初经过欧洲汉学的大力扶持,美国学界终成海外汉学研究的一大重镇,其传统的人文科学研究典范持续至今.及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中国现实研究战略价值的凸显,经费正清的大力提倡,民族学、政治学、经济学等社会科学对中国研究领域的注入,美国培育了独步世界的新汉学——中国学.美国对中国的研究自此进入以中国学为主、汉学与中国学并行发展并彼此渗透的格局.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至今,美国中国学界提出的“中国中心观”引发了强烈的研究范式变革,其研究视角发生根本性转移,后现代主义诸多理论的加入也使得美国的中国研究异彩纷呈.纵向梳理美国汉学、中国学的发展历程,具有一定的学术史价值.  相似文献   

2.
美国中国学的最终创立者远东学会产生于美国东方学会并在初期与之联合,而东方学会是美国传统汉学研究的大本营。中国学研究在美国汉学内部发端是由美国汉学的特性所先天决定的,也是当时美国现实需求和学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汉学与中国学的初期合作并未能掩饰双方在学术主张上的根本差异。研究美国中国学的发端史能揭示汉学与中国学最初的关联与纠葛,从双方的决裂过程彰显二者的差异。通过研究美国东方学会、远东学会、美国学术团体理事会等美国重要涉华研究机构和组织在中国学发端期的互动,可以反映美国中国研究的一段发展史。  相似文献   

3.
从晚清民初开始,海外汉学学术共同体逐渐确立,学术范式也随之形成,而范式的形成迎来了汉学学科的建立。从上个世纪80年代至今,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该学术共同体在学术进程中有了巨大的改变,其变化影响着学术范式的变化与发展,这种嬗变意味着海外汉学学科的革命性进步。访谈中,曹顺庆教授就学术范式转变中关于学科称谓、学科建设、学术自律、学术前沿以及在该学术共同体中中国学者所承担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等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大致勾勒出海外汉学学术共同体起承转合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4.
美国对中国的研究,从时间上讲曾落后于日本和欧洲国家。但进入20世纪,美国后来居上。70年代后美国的中国学研究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对现代中国的研究,出现前所未有的发展。研究的重点从传统中国转向现当代中国,研究特点是跨学科、跨专业,将历史学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结合起来,内容涉及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等各个方面。而且将儒学研究与中国现代化研究结合起来,这是美国中国学与欧洲汉学研究的主要区别所在。  相似文献   

5.
海外中国学(又称国际汉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由法国创立的。法国在中国学研究方面有着良好的传统,出现了众多世界知名的中国学家,并且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法国中国学在海外中国学研究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全面考察法国中国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将时我们深入了解和正确认识海外中国学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从历史回顾、主要研究机构和主要学术成果三个方面展开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本土中国学是以中国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自然状态的发展演变、发展规律和发展特点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构建本土中国学不仅是学科建设的需要,更是中华民族崛起的时代需要,符合建设“中国现代文明”的宗旨,同时也是民族话语权反思与重建的客观要求.建构本土中国学不仅具有必要性,亦有可行性.本土中国学与“汉学”、“海外中国学”等既有联系,又有较大区别,特别是在内涵界定、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等方面均有所不同,因而独具自身特色.  相似文献   

7.
海外中国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研究领域,以研究近现代中国现实问题为主,涉及近现代中国历史、政治、军事、文化、经济、国际关系等诸多学科,其研究成果数量大,观点繁杂.加强对海外中国学研究成果的追踪和评析,主要是关注其观点的正确与否、史实取用的确实与否、研究范式的新颖与否及得出的结论科学与否.这是有很高学术价值和实际意义的工作,它服从于我国国内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研究的学术需要,也具有为党和政府提供资政的作用.研究海外中国学,要重视基础工作,特别是要有比较扎实的史学理论和史料学方法,有一定的技术路线做支撑,即:了解有关研究海外中国学的资料来源和基本路径;掌握有关搜集海外中国学文献资料的理论和方法;加强有关海外中国学研究资料的梳理、考证、辨伪;重视有关海外中国学研究中新史料的来源和新技术的使用.搞好这四方面的基础性工作,对开展好海外中国学研究能够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日本中国学京都学派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日本 ,对于中国及中国文化的研究 ,历来称为“汉学” ,明治以来则称为“东洋学”、“支那学” ,本文在厘清这些概念的历史含义的同时 ,指出近代日本的中国研究应以“中国学”一词更具学科意义。以此为前提 ,本文梳理了中国学京都学派的发展历程及重要人物 ,第一次全面概括了该学派的学术特性 ,并指出其中国研究的基本立场以及与中国学术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韵文学会、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韵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2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山城重庆隆重举行.来自美国、韩国、新加坡、中国内地及香港、台湾等地区的专家、学者50余人,会聚一堂,通过大会报告、专家讲评、听众提问、分组讨论等方式,就中国韵文学的众多研究课题,认真研讨,互相切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本次研讨会共收到学术论文43篇(中国内地学者32篇,海外学者11篇),其中颇多高水平、高质量的力作.  相似文献   

10.
海外中国学也好,海外汉学也好,是一个学科领域,而不是一个学科。这个学术领域包括了若干个各种各样的学科和专业。因此,没有谁可以说囊括中国研究的所有领域。但是,随着学科的发展越来越精细,政治介入学术越来越深,海外汉学的研究领域扩张了很多。当代中国问题研究的成分越来越大。因此,需要在汉学研究的目的和基本方法、汉学的意识和理念、汉学研究与中国文化的重建、汉学的实际研究效应几方面做具体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美国的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研究作为海外"汉学"的一支,一直受到国内重视,但其成败得失并未得到有效的清理和讨论。其实,在海外汉学界流行的后现代主义和后殖民理论批评视角、以"文化场域理论"研究文化生产的方法,以及以新历史主义观点进行文本阐释的范式,都各有其优点和缺失之处。国内学界应该在吸取其长处的基础上,破除对海外汉学尤其是海外现当代文学研究的迷信,并探索研究的新方法,建立历史/政治阐释学方法,以树立自身的学术主体性。  相似文献   

12.
明代的理学、经学、史学、佛学、地理学、天文历算学等都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应正视明人之学,重估明代学术的价值,确立新的研究思路,使之成为与"汉学"、"宋学"、"清学"并立的一门学问.在建构"明学"研究新体系上,应重新认识阳明心学在明代学术史上的地位,避免使之成为明代学术的代名词;不以清人的学术标准来衡量明代学术,学术史研究不应成为简单的"表章某某,罢黜某某";反思20世纪的明代学术研究史,在继承传统之上,努力突破旧的研究范式;在中国学术史大背景下,重新考察明代学术的发展流变历史,编著能较全面反映一代学术风貌的学术史论著.  相似文献   

13.
近百年"中国哲学"的建构过程,往往是以西方哲学解构中国义理之学的过程.但是,由于义理之学所依托的历史条件不同,故而在知识依据、思想旨趣、知识形态等诸多方面均有自己的传统内涵,而不同于西方哲学.强调中国义理之学的传统特征,一方面是为了防止简单地将义理之学比附西方哲学;另一方面也是强调义理之学在建构人类"普遍哲学"方面所体现的独特价值和贡献.  相似文献   

14.
卫三畏作为美国早期来华的一位著名传教士,自19世纪30年代来中国后,以传教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在中美《望厦条约)和《天津条约》中积极参与,促成宽容条款加入中美《天津条约》。主张利用儒家经典推广在华传教事业,认为只有以武力在中国传播福音才能拯救中国。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著述,增加了美国对中国的了解,虽不乏以偏概全,但他的研究体现了美国中国学研究重视现实问题的发展路径,并推动美国汉学走上职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5.
海外中国学是指由国外学者参与的、以中国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或研究领域.其中,国外对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特别是对当代部分的研究实际上已逐渐成为国外中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国内学术界对海外中国学研究的历史进程,考察这项研究的发展情况,找出我们工作的成就和不足,是为了面对21世纪的国际局势,更好地迎接海外中国学研究热潮的来临,也为了使我们对海外中国学的研究更加科学和客观.  相似文献   

16.
目前正处于从传统汉学到新汉学转型的阶段,这一转型有其必要性,具体体现于中国新诗在国外的新汉学情况,尤其是在韩国和日本的研究情况以及中国现代诗学当下的前沿领域,突显出在新汉学时代加强中国新诗研究的一些值得关注的学术问题,比如中国新诗的建设时代所面临的"三大重建"等。?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7.
主持人语:我国政府全面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以来,中国文学如何"走出去"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前不久,中国作家代表团前往欧美,分别举办了中美、中德和中法文学论坛;中国作家协会实施了"中国当代小说百部精品对外译介"工程;最近,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与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孔子学院联袂启动了"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工程.但是,中国文论"走出去"的问题还没有引起学界的充分关注.诚然,多年来学界对于域外中国文论研究的成果,也有一些介绍、翻译和研究.但是,那是从"域外汉学研究"角度进行的,而始终没有将这个问题从正面提出来讨论过,甚至目前几乎还找不到关于这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  相似文献   

18.
费正清是美国人审视中国的一扇窗口。基于基督教、马克斯·韦伯、汤因比、年鉴学派等思潮的共同影响,费正清在其研究中从文化的视角来对中国历史发展、西方的侵略,以及中国的现代化进行了研究,形成了费正清中国史观。其著作与理论观点不仅向普通的美国人展示了中国这一文明古国的历史发展轨迹,引领美国中国学研究模式的擅变,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美国的对华政策。  相似文献   

19.
传统观点认为,朱熹楚辞学自觉扬弃了《楚辞》研究中的汉代经学标准,实现了楚辞学从汉学到宋学的历史转变,开启了《楚辞》文学研究的新篇章.但是朱熹的楚辞学新成就,却恰恰根源于其经学思想的变革.朱熹经学思想的"文道观""探求本义""沈潜反复"是其楚辞学得以树立新阐释原则和方法的根本原因;其经学"先体而后用"思想的成熟则促成了楚辞文体学的发展,实现了楚辞学从经学研究过渡到文学研究的关键转折.朱熹经学思想与楚辞学的内在联系说明,从朱熹经学诠释的角度研究《楚辞》文学发展,可以从根本上理解朱熹楚辞学取得根本性突破的内在原因,并进一步认识朱熹楚辞学在中国楚辞学史上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20.
将英美学界中国社交媒体研究放在海外中国学视域下进行审辨,这些研究在相当程度上受制于既定的学术话语规制,本质上是一种模型化的学术再生产的结果,体现出意识形态立场带来的主题聚焦、案例关注的固有偏向,以及传统与现代认知的二元对立。这些研究具有传播学经验功能主义表征,体现出借社交媒体开发中国市场的显性功利目的和“自我”与“他者”博弈的隐形文化偏见。这些研究作为观点的“镜像中国”以及方法论的“大爆炸”给国内社交媒体研究和对“海外中国学”研究之研究提供了正反两个面向的启示和警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