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议广西土官民族成分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西土官民族成分问题不解决,存在一千多年的广西土官制度和自宋以后的广西壮汉民族关系的历史就得不到正确的阐述。为此,1963年我发表了《广西土官民族成分初探》(《民族团结》1963年2、3月合刊),1981年又发表了《广西土官民族成分再探》(《学术论坛》1981年2期)。随后又发表了《广西土官制度的渊源》(《广西民族研究参考资料》,1982年2辑)和《过去土属地方修志应注意的问题》、(《广西地方志)1987年4期)两文,大量的史料说明广西西部的土官绝大部分都是“土酋”,是壮族的上层分子。  相似文献   

2.
壮族土官研究导论──《壮族诸姓土官谱系考信录》结语白耀天本书除了永顺长官司(治今广西宜州市西南)土官邓氏、永顺副司(先治宜州市西南后徙治市西北)土官彭氏、白山巡司(治今广西马山县白山镇)上官王氏、那马巡司(治今马山县周鹿)土官黄氏、定罗巡司(治今马山...  相似文献   

3.
广西土官制度从宋代建立起,到民国初年全部改土归流,有一千年左右的历史。它对广西地方史和僮族史有相当大的影响,研究广西地方史和僮族史必须研究土官问题和当地土官的民族成分问题;而对广西土官民族成分,过去有如下不同的说法,迄未解决,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一说广西土官有一部分是随狄青平侬智高而来的,是外省人,汉人。王守仁《泗城土府世系考》中之岑氏;《清文献通考》中泗城、利州、镇安之岑,向武之黄,都康  相似文献   

4.
广西土官制度的存在是与改土归流共始终的,而明清时期的改土归流又最引人们的注意。本文仅谈明代的改土归流问题。明朝除在桂西土官传统统治区继续推行土官制度外,还在桂东非土官传统统治区设设置了许多土巡检或副土巡检亦属土官之列,但这类土官的设置或革废的情况比较复杂,故这类土官的革废,本文亦不涉及。明代广西土官制度的改流自明初就开始了,直至明后期都断断续续的推行,改流的地方也不是很少。洪武初首先被改流的是钦州七峒长官司;不久,太平府也被改流。  相似文献   

5.
土官或称土司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封建王朝在部分边疆地区,通过分封地方少数民族首领或权势者世袭官职,以统治当地少数民族人民的一种特殊政治形式,是我国封建政治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土司制度沿袭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土司或土官作为一种制度,最早出现于北宋皇佑年间的今广西西部壮族地区;尔后元、明、清王朝继续沿用,並广泛地把这一制度推行于中南、西南及西北等省地的少数民族地区。土官或土司  相似文献   

6.
唐、宋两王朝在广西部分地方实行的羁縻制度,是元、明、清几个王朝在广西部分地区实行的土官制度的窠臼,因此,我们研究广西土官制度各种问题时,就必须从唐、宋时期开始。 广西的土官制度,从唐、宋以至明、清,有的土州延续到民国初期才进行改土归流,它  相似文献   

7.
明代广西的改土归流出现较大的反复性,许多土州、县在改由流官治理之后不久又恢复了土官的世袭统治,个别土州、县在土、流之间反复更替.就其主观原因而言,当属明代封建中央王朝、壮族土官和各族民众彼此间在改土归流问题上出现较大的认同差异所致.广西明代改土归流出现较大反复性的深层意义在于,它在明代广西改土归流条件尚未完全成熟的情况下,为封建中央王朝与壮族土司政权在国家与地方认同关系上提供了持续调校的契机,为清代在广西成功实施大规模的改土改流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广西土官制度作为一种政治制度,它的兴衰存亡,固然和各个历史时期中央政权对广西少数民族地区所采取的民族政策有关,但也和在这种政治制度统治下土地制度的变化情况有关,故研究土官制度就得研究土官统治区的土地问题。本文试就清代广西土官统治区土地所有权的性质、变化以及这种变化所产生的影响,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甘肃土司始于何时,这是撰写《中国土司制度通史》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根据《明史》《清史稿》等记载,明代甘肃的卫所官并未列入土司系列,《明会典》中所列明代的土司职衔,也不包括卫所官。明代严格区分土官与夷官,土官指云南、贵州、广西、四川、湖广之土官(即土司),而甘肃及东北等卫所官则属夷官。此外,明代甘肃卫所官的世袭与内地卫所官并无区别。甘肃的卫所官是在清朝划归土司系列的。  相似文献   

10.
元代广西的土官制度是继唐宋的羁磨制度发展而来的,也是明清时期广西土官制度的发端。元代广西土官制度是处于继往开来的地位,研究广西土官制度就不能不研究元代的,否则,对广西土官制度发展全貌就无法得到充分的了解。早在蒙古贵族军事力量统一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前的南宋开庆元年,蒙古将领乌兰哈达曾经率领三千骑兵和“蛮僰万人”,在攻占云南后又沿滇桂边境进入广西,攻下了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自五代以来 ,广源州及其所属的州洞先后属南汉和宋朝 ,不属交趾。虽然天圣九年 ( 1 0 31年 )广西转运使章频罢遣侬存福 ,不要广源州 ,可直至宝元二年 ( 1 0 39年 )交趾始能袭虏侬存福 ,迫使侬智高臣服。而侬智高不为所屈 ,一而再起兵反对交趾的占领。熙宁九年 ( 1 0 76年 ) ,宋神宗出兵收回广源州 ,并改称顺州 ,行使自己的主权。元丰二年 ( 1 0 79年 )十月十三日 ,宋放弃顺州 ,从此时起 ,广源州始不为宋朝领土。然而 ,由于侬智会、侬宗旦、侬盛德等坚决捍卫家园 ,古勿 (今广西那坡县 )、雷、火 (原温州 ,今广西靖西县中南部和大新县下雷 )等原广源州所属州洞 ,仍为宋朝领土  相似文献   

12.
清代是广西土官制度的衰落时期,衰落的标志是多方面的,而且是比较明显的。 清朝对土官承袭的规定,基本是沿袭明朝的,但也有新的内容。顺治初规定土官承袭由有关总督、巡抚“具题”,并把将要承袭的土官的“宗图、亲供、司、府、州邻印信甘结及旧敕、印信、号纸送部”,由中央政府部门核实无误,方得承袭。康熙十一年又规定,土官子弟年满十五岁的才能承袭。其年未满  相似文献   

13.
明代壮族土官朝贡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内地汉族同广西壮、瑶、苗各少数民族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交流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而壮族土官遗使朝贡,就是其中之一。本文试就土官朝贡目的、朝贡使者、朝贡时间、朝贡贡物、朝廷赐物及朝贡的作用和影响诸问题进行论述,这对于研究明代汉族同边疆各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的交往以及少数民族的汉化过程,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李宗放 《民族学刊》2018,9(2):25-34, 103-105
元代至明嘉靖中期没有“土司”名称,嘉靖四十一年才出现“土司”名称。嘉靖、隆庆时土司是对武职个体的专称,在四川、贵州少数地方使用。明嘉靖至万历时,土司、土官区别明显,土司主要指属兵部的武职带“司”的职衔、衙门和官员,土官指属于吏部的文职。万历至天启、崇祯时,土司扩大为武职、文职的统称。清承明制,只是兵部所辖武职称土司,吏部所辖文职称土官。明代湖广、四川、贵州、云南、两广使用土司名称,东北诸夷、西北诸夷和属番的同类职衔没使用土司名称。清乾隆时,土司使用范围增加了甘肃、青海、西藏的土司。因此,把元明清王朝在民族地区以各族首领为世袭土职的统治制度称为土官土司制度更准确,称为土司制度不准确。  相似文献   

15.
烟瘴是一个历史性和区域性突出的现象,曾对南方少数民族及地区产生较大影响。明代广西土司区烟瘴肆虐,成为明朝经营和治理的主要困难,因此明朝在广西土司区采取了以土治土,倚重土官的策略。烟瘴,在一定程度上与广西土司制度的存在有着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6.
龙哈布咳考     
龙哈布咳考蓝承恩(广西忻城县土司博物馆)龙哈、布咳是明代广西地方当局把被八寨农民军占领的部份地区改名而成。从它们得名开始,人们便将之与八寨合而为十,联为一体,成为明代史上声名远播的广西十寨。龙哈、布咳人民,在反抗土官强占土地,滥杀无辜,打碎劳役枷锁,...  相似文献   

17.
<正> 宋代承袭唐代对“蛮夷”之地的羁縻政策,“即其部落列置州县”,由部落酋长担任都督、刺史,世代相继,号称羁縻州,并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宋朝在湖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大体而言,采取任用土官、以本土之法治本土的羁縻政策,强化对这些地区的统治;运用行政的、经济的手段,恢拓梅山、南江等地区,促进了这些地区“蛮”族的封建化进程和  相似文献   

18.
唐代在今广西设置的州县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地方政区的设置上,唐是改“郡~县”为“州~县”的朝代,也是始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羁縻制”的朝代。广西地属边塞,唐既在其处设州置县,又创置了众多的羁縻州、县、洞,形成了一种具有特色的地方政区建置。而中晚期以后,随着形势的发展,唐朝又在今广西设置桂管、容管和邕管三个都督府,分控各州县及羁縻州县。州县省并,辖属更替,不仅后人易于忽略或混淆,而且当时人及与唐距时不远的新、旧《唐书·地理志》作者也多见舛互。本文据唐人及五代、宋人的记载详予疏理厘正,并附上当时各州县的风俗,或可在明确唐朝在今广西设置州县的同时,了解当时各地居民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明代封建统治阶级在湖广、广西、四川、贵州、云南五省少数民族地区建立了土官制度。鉴于前人对这些地区少数民族和土官制度的研究,多集中于政治、经济方面,而对文化教育论述较少,因此,本文拟就明代这些少数民族的文化教育状况作一探议。  相似文献   

20.
元代在罗罗斯设置土官的问题,既是元朝统治西南民族地区的一种重要政策,又是对今凉山和西昌地区的历史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然而,这一问题尽管早已引起史学界重视,并有一些论述问世,但至今仍众说纷纭,尚有不少问题值得深入研究。本文在对元代罗罗斯土官制度的历史进行探索的同时,也对史学界有关此事的学术观点提出一得之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