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国光先生的大著《<水浒>与金圣叹研究》(以下简称《研究》,本文凡引用该书语句者,均不另注明)为公正评价金圣叹和金本《水浒》,作了不少有益的探索,但从总体上看,却有不少值得商榷之处。为把金圣叹和《水浒》研究引向深入,我们不揣浅陋谈一谈管见,以就正于张国光先生。一“两种《水浒》,两个宋江”,是贯串于《研究》的核心论题。按照张先生的意见,《水浒》的“金本与旧本在思想体系上是根本对立的:旧本《水浒》以‘忠义’标题,它塑造的主人公宋江乃是叛徒,特务、战犯三合一的典型。因此,这部小说是贯串着投降主义黑线的书;只有经过金圣叹的批改,它才变成鼓吹武装反抗到底的革命课本”,而宋江这个人物也就成了“既无投降丑史,也无投降思想”、“打着红旗的造反英雄”了。  相似文献   

2.
“不读《水浒》不知天下之奇!”(卷头语) 《水浒争鸣》编委会《水浒》的真人真事 王利器修绠山房梓《宣和遗事》跋 周绍良《水浒传》与《宣和遗事》 高明阁鲁迅的“施耐庵”为繁本《水浒》作者之托乞说无可置疑——兼忻关于施耐庵的墓志、家谱、诗文、传说之俱准征信 张国光宋江形象的分裂性、统一性及其他 唐富龄从《水浒》成书的过程谈对《水许》的评价 黄瑞云《水浒》四论 常林炎 常河《水浒传》是描写农民起义的作品吗? 王齐洲谈《水浒》的“忠义” 葛楚英从“水浒戏”到《水浒传》看李逵形象的发展 熊文钦 石麟宋江性格结构试探 陈周昌《水浒传》词语汇释选例 李法白 刘镜芙谈谈《水浒》的语言艺术 何士龙《水浒》的情节安排 林文山  相似文献   

3.
六十余年来我国的《水浒》研究者大都认为这部长篇白话小说,是由简本扩充为繁本的。例如胡适在《水浒传考证》中就设想明初人做的《水浒》,“是很浅陋幼稚的”,只有到“明朝中叶的文人”把它“重新改做一番”,方“造成一部永不会磨灭的奇书”。这就是最早的“由简到繁”论。1923年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进一步认为“一百一十五回本《忠义水浒传》……文词蹇拙,体制纷纭,中间诗歌亦多鄙俗,甚似草创初就,未加润色者,虽非原本,盖近之矣。”他还认为这种简本,“其成就殆先于繁本”。由于1929年郑振铎先生在《水浒传的演化》中,肯定了“鲁迅这句话不错”,这就影响了不少的《水浒》研究者。聂绀弩先生在五十年代初发表的《水浒》论文,就发展了这种“由简到繁论”。如说:  相似文献   

4.
《水浒》的成书应当有一个内在的源动力 ,那就是对宋江形象改造的成功。只有宋江形象改造的成功并趋于稳定 ,他才能成为一部大书的主角 ,也才能享有“忠义”的声誉。但这个改造并非文人加工的功劳 ,也非繁本对简本增饰的产物 ,而是民间传说不断积累、铺衍后的一种选择。文人加工在宋江领袖型气质的形成上起了一定作用 ,但这又使“招安”、“征方腊”成为《水浒》成书的必然发展结果  相似文献   

5.
《水浒》学兴起十多年来,打破了《水浒》学研究的沉寂状况,甚至与红学相比,其热的程度并不逊色。不但研究文章各刊物开始多起来,而且一些难解之谜也不乏探讨文章出世。如:施耐庵问题,简本与繁本问题。至于人物论则更多:林冲、武松、李逵、鲁智深等,尽管是老题重谈,但也各有见地。可是作为梁山泊的领袖宋江,则不多论及。在这个问题上,好像是还没有冲破“评《水浒》”时的蕃篱,可见宋江评价之难。宋江评价之所以难,其核心  相似文献   

6.
毛主席最近指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水浒》歌颂的宋江,是一个混进农民起义队伍的地主阶级分子,瓦解农民革命的蛀虫,封建王朝的忠实走狗。揭露和批判宋江这个投降派的典型,不但对于我们认识《水浒》宣扬投降主义的反动本质,而且对于我们从《水浒》这部反面教材中吸取教训,总结历史经验,学会在复杂的斗争中识别正确路线和错误路线,知道什么是投降派,都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我们从百二十回本《水浒》中,把投降派宋江的言行摘录汇编,供大家分析批判。  相似文献   

7.
1984年冬,笔者协助刘知渐先生撰写过一篇文章,题为《<水游>的原名和“真义”》,副标题是《评罗尔纲<水浒真义考>》,编入《明清小说研究论丛》第三辑,早已发稿,因印刷迟滞,尚未和读者见面。近一年多来,笔者又看到一些文章,仍说《水浒》这个书名取义于《诗经》的“率西水浒,至于岐下”,有彻底反抗赵宋王朝的意义云云。因此想说几句话。 《水浒传》这一书名的出现,晚于明初的《京本忠义传》,但早于嘉靖之前的正德七年,刘先生已查出它的铁证了。这铁证见于蜀刻本的熊过所著《南沙先生文集》卷七《故相国石斋杨公墓志铭》,墓主杨石斋,即杨慎(升  相似文献   

8.
忠义是《水浒》宣扬的“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思想基础。宋江是作者精心塑造的理想人物。宋江曾说:“我为人一世,只主张忠义二字,不肯半点欺心。”忠义正是宋江反动思想的核心,宋江成了忠义的艺术标本。《水浒》为什么不讲一个朝廷大臣(如包龙图或宿元景之类),而要讲一个山上“盗魁”来集中鼓吹忠义呢?作者又是怎样在这个“盗魁”身上展现忠义的呢?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个忠义的特异标本呢?  相似文献   

9.
忠义是《水浒》宣扬的“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思想基础。宋江是作者精心塑造的理想人物。宋江曾说:“我为人一世,只主张忠义二字,不肯半点欺心。”忠义正是宋江反动思想的核心,宋江成了忠义的艺术标本。《水浒》为什么不讲一个朝廷大臣(如包龙图或宿元景之类),而要讲一个山上“盗魁”来集中鼓吹忠义呢?作者又是怎样在这个“盗魁”身上展现忠义的呢?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个忠义的特异标本呢?  相似文献   

10.
一部《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最后接受招安。它既不是什么“农民革命的史诗”,也不是什么“农民起义的教科书”,而是宣扬投降主义的反面教材。《水浒》的要害是投降,它的好处就在于可以使人民知道什么是投降派。《水浒》虽然以农民起义为题材,但它却从根本上歪曲了农民的革命斗争。作者通过精心塑造并竭力美化梁山领袖宋江,来达到他鼓吹投降、反对革命的目的。宋江不是农民利益的代表者,而是混进革命队伍中的地主阶级代表人物。究竟对地主阶级的反动统治是“造反有理”,还是“造反有罪”?是推翻以宋朝皇帝为代表的封建王朝,还是“替天行道”、“忠义双全”,维护封建王朝的反动统治?是坚持斗争,宁死不屈,还是为了升官发财而接受招安,充当奴才?在对待这些重大的原则问题上,充分暴露了投降派头子宋江的真面目和《水浒》宣扬投降主义路线的  相似文献   

11.
过去胡适攻击金圣叹是为反对农民起义而批改《水浒》。其实,金圣叹评《水浒》首先是为了宣传它的进步内容。 原本《水浒》对任何一个英雄人物都没有写好,而且还歪曲了他们,如鲁达、武松的出家圆寂,就不是英雄人物合乎逻辑的归宿。经过金圣叹的删改,对这些英雄形象进行净化与加工美化,《水浒》才真正成了“旨在反抗政府”的书。  相似文献   

12.
中国几部杰出的古典小说,似乎都遇上了虎头蛇尾,不得善终的厄运。《三国演义》写到后来,故事和人物都没有生气了。《红楼梦》原作者没有写完,后一部分是别人的续作。但这两部书总算还大体完整,《水浒》的情况要严重得多。这部书前半不愧为杰作,后半却相当糟糕。为什么一部书前后会有如此之大的悬殊呢?问题就在于它是“一部书”,又不是“一部书”,开始作这部书的作者根本就没有想到后来会有这样的结局。因为它不是一个时代一个作者完成的著作,而是在长达几百年间无数作者共同创造的作品;存在它里面的各个部分无论是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都不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13.
《水浒》是元末明初作品,这是《水浒》学界多少年来一致的定论。张国光同志近年来出书写文章,极力否定这一点。特别是今年《江汉论坛》第一期发表他的《〈水浒〉祖本探考》一文,更明确地提出“《水浒》非宋元或明嘉靖以前的作品”,把《水浒》成书看成明嘉靖后的事。遗憾的是,张国光同志没有提出一件过硬的足以说明问题的资料,都是一些似是而非的推论,如以《水浒》“书中不少地名是明代建制”一点推论《水浒》是明代作品,就是如此。 其实,《水浒》中地名多数不是明代建制。如第三回写鲁达三拳打死镇关西后,“一迷地行了半月之上,在路却走到代州雁门县”,这“代州雁门县”就不是明代建制。  相似文献   

14.
《新刻水浒忠义传鼓词》作为新发现的大部头的水浒鼓词,内容涉及到《水浒传》小说的第四十四至五十二回,以及第六十回的一部分。概述《新刻水浒忠义传鼓词》的版本、故事梗概,本文重点论述《水浒传》鼓词与小说的关系,鼓词对小说的改写,简单阐述鼓词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施耐庵为什么写《水浒》,它的创作思想是什么?这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过去,不少研究《水浒》的人认为,施耐庵写《水浒》是为了歌颂农民起义,总结农民革命的经验,甚至称这部书是“农民起义的教科书”。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实际上,施耐庵写《水浒》是站在地主阶级招安派的立场上,把小说当奏折,为皇帝和整个地主阶级如何绞杀农民起义出谋画策的。我们知道,农民起义是封建社会阶级斗争激化的必然结果。“地主阶级对于农民的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迫使农民多次地举行起义,以反抗地主阶级的统治。”中国历史上,象秦、汉、隋、唐、元、明等著名的封建王朝,都是被农民起义的革命风暴所摧毁。因此,  相似文献   

16.
受世界观的影响,旧本<水浒>与金本<水浒>有很大的不同,这一点在宋江这一形象的塑造上体现得尤为突出.在旧本<水浒>中,宋江虽有些客观上合乎革命乎益的表现,但作者主观上却处处加以否认,把他塑造成了一贯主张投降终至完全出卖农民革命的投降派;而在金本<水浒>中,作者首先对旧本作者否认宋江有革命思想的八处文字作了相反的处理,还把旧本中宋江多次表示投降的思想言论删除了.金圣叹既然有意把宋江改变成了一个革命领袖,故不得不删去旧本第七十一回以后的文字,而且从宋江吟<满江红>删起.因此金本中我们一点也看不出宋江有投降活坳及其破坏农民兄弟再度起义的罪行.把投降主义的原作变成革命宣言书,这正是金圣叹的巨大功绩.  相似文献   

17.
宋江是《水浒》中复杂而矛盾的形象。本文分析指出宋江形象其实是《水浒》作者矛盾思想的化身,是“理学”与“心学”对垒的时代思潮的产物,宋江“忠”的观念与实际的相悖。宋江的形象具有二重性.一是“忠义”形象,二是“个人奋斗”形象,这二重形象、两条线索终是一曲博大悲歌。  相似文献   

18.
我们的国家正处在一个反修防修极为重大的历史发展时期,“开展对于修正主义的批判”,是当前政治思想战线上的“重要任务”。正确评论《水浒》问题,正是适应当前这个重大任务而提出的。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水浒》这部书进行了正确的分析和评价,指出了《水浒》宣扬“替天行道”的奴才哲学的反动本质:是宣扬投  相似文献   

19.
为了开展对《小浒》的讨论和批判,本刊这期发表了鲁迅对《水浒》的一段评语,希望引起大家对这个问题的重视。鲁迅评《水浒》评得好。他指出:“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这个评语,完全正确。它指出了《水浒》的要害是“受招安”,即投降。原因是只反贪官,不反皇帝。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写了投降的全过程,歌颂了投降主义路线,使它可以用来作为一部有意义的反面教材。毛主席指出:“无产阶级对于过去时代的文学艺术作品,也必须首先检查它们对待人民的态度如何,在历史上有无进步意义,而分别采取不同态度。”《水浒》是怎样对待梁山农民起义命革事业的奠基人晁盖和农民起义的叛徒宋江的呢?它极力歌颂宋江,  相似文献   

20.
文学作品的结构体现出作家的全部构思,是服从于作品的主题的。因此,在讨论《水浒》的主题时,对《水浒》的情节结构作一分析是有益的。 《水浒》的结构特点是横式结构与纵式结构的结合。七十一回以前的结构是横式结构,这一大部分书或以人物为中心,或以事件为中心,各有一定的独立性,可以独立成篇。互相之间虽有一定勾连,但主要是采取横式的并列结构。作者之所以采取这种结构方法,固然是受了说话艺术的影响,也是为了便于从各方面表现忠与奸、义与不义的矛盾,从广阔的社会现实中概括忠义之士如何被奸人所逼,又如何互相指引从四面八方汇集梁山的过程。但是,《水浒》的结构并不限于这种并列式,前半部份的横式结构是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